回覆列表
  • 1 # 宋章毓

    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的,

    儘量給孩子一個改錯的機會,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如果總是那樣的話,建議私下裡在保證孩子父母不會打孩子的情況下,把相關情況告訴他父母,讓父母引導孩子健康成長,這也是對孩子負責任的態度。

  • 2 # 一大杯希望

    可以先警告小孩子本人,警告➕諄諄教導,小孩子還沒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些是非對錯,只能由大人去教導。而且你尚且不知你告訴了他父母之後,他父母會是什麼樣的態度,萬一他的父母是“熊父母”怎麼辦?相對於告訴家長,更應該先教育小孩子。

  • 3 # 極客鋼筆0Q4

    我的看法應該告訴他父母,無論年齡大小,和偷的財物貴與賤,都是不好和違反道德與法律的行為,不要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善小而不為。小時偷針,長大偷牛的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不要以善小而不為,你告訴他父母,看起來是件小事,也許還會讓人不理解,說你多管閒事等等不愉快和惡語攻擊,但是你的功德是很大的,也許你的這個行為會把小孩從邪路上拉了回來,將來是有一番不一樣的成就,如果你見了不說,那將是一種罪過,傳說有隻貓被一個小孩娛樂時殺死了,而就在小孩殺貓時有一個人無無意中看到了,但他看到只是一隻貓而已,根本就沒有去勸說和制止。不久這個人就得了怪病,什麼醫生都看了,就是哈藥都不管用,後來請了江湖術士,才知道原來是那隻貓找他尋仇來了,大家猜猜貓為什麼找他尋仇,又不是他殺的貓?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我想你應該知道怎麼做了。

  • 4 # 雁落北京

    如果你有把握讓他改過來,不用告訴他父母;如果沒有,就交給他父母來教育。

    感謝你站在一個負責任的角度,把這樣的問題擺出來。生活中這種情況還是挺多的,說它大就大,說小也可以是小。在你的心目中,把它當成了大事。這是值得肯定的,證明你的立場擺得非常正,想糾正孩子的錯誤,只是在方式方法上還不好選擇。我是這麼看的。

    一、你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是成功的。

    你平時的行為舉止,給孩子起了榜樣的作用。所以你的孩子膽小不敢拿,這就對了。在偷拿別人東西的事情上,寧願膽小不願膽大,因為這是做錯事。

    孩子對你是信任的。孩子能夠把他所看到的、知道的事情向你彙報,證明他的世界觀也是正確的,也是相信你的。如果他認為偷拿東西正常、或者對你缺乏信任,就不會告訴你。

    二、你重視鄰居孩子的成長,想糾正他的錯誤行為,這個出發點沒有錯。

    “放任孩子的行為,萬一以後養成壞習慣就麻煩了”,這個擔心還真是對的。所以不能放任孩子的行為。都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家孩子與他關係那麼好,平時走得如此近,必將受到他的影響。

    作為鄰居,你不可能因為這些事情,阻止他與你家孩子的來往。要是他的錯誤行為不被重視糾正,恐怕對自己的孩子也不利。“幫人就是幫己”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三、相信每個孩子都會變好。條條大路通羅馬,讓他變好的方法很多種。要麼你出面,要麼他父母出面。

    8歲的孩子,就像一棵剛栽下的小樹,想讓它長成什麼樣,很容易控制。當發現它長歪了的時候,不管是路人還是栽它的人,誰來扶一把都會起到相同的效果。他的父母或者你,都可以來做這件事。

    告訴他父母,你怕他父母的面子上過不去,這個顧慮是多餘的。與小孩子的健康成長相比,父母面子算什麼呀?如果為了顧全面子而不讓他父母知道,真到了小錯變成大錯以後,那時面子是真的過不去了。會丟更大的面子。

    想想告訴他父母,你可以在人少的地方,私下偷偷告訴他的父母。正式說這事之前,先探探他父母的口風,說別人家孩子有小偷小摸行為,問他是怎麼看的。根據他們的反應,再來決定是不是可以告訴他兒子偷東西的真相,或者是什麼樣的方式告訴他們。

    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一般的父母,在聽到別人提醒的時候,能夠感覺到是為自己的孩子好。懷著感恩的心來對待這種事情,並且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以絕後患。但也保不準所有的父母都能正確對待。有些人為了顧全面子,當面會表現出不高興,但事後仍會去教育的。

    不管他們怎麼反應,你都要相信你的做法是對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鄰居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有事如果隱瞞,不是長遠之計。除非你想當一個惡人。

    當然,你也可以把男孩子叫到沒人的地方,輕聲細語地讓小孩子明白:

    1.你知道他偷拿了小賣部的東西。想知道他為什麼會拿,聽聽他的真實想法。有可能只是為了好玩或者是在你家孩子面前表現勇敢,根本沒想到會有什麼後果;也可能是真的餓了,需要東西來充飢;還有可能是看到別人也偷過,沒有受到懲罰,有樣學樣……

    2.告訴他偷拿東西是不對的。小賣部的東西是店主的私人財產,別人要拿走就應該付錢。就像他的玩具被別人拿走,他會不高興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是大人有這種行為,叫偷竊,會被抓住坐牢的。要曉其厲害,讓他真正認識到錯誤,並且要改正;

    3.你相信他能夠改正過來,以後不再做這樣的事情。透過分析認識,如果他能保證今後不再做了,可以不告訴他的爸爸媽媽。但一定要保證不再犯。下次如果再犯,肯定會讓他家長知道,而且會受到懲罰。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行事原則。看到一些不良現象,只要不是發生在自己家人的身上,就袖手旁觀。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插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與社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今天不管的事情,可能明天就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也可以理解成積德行善。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一位行人看到有人在救溺水的小孩。自己果斷停下來下水去幫忙。當小孩被救上來之後他猛然發現,那個小孩正是自己的女兒。

    我們假想一下:如果他那天沒有停下來去幫忙,而救人的人因能力有限,在速度方面慢一些,最終因時間耽誤而沒有抓住最佳救助時間,那是很壞的結果。而當他回想起來自己曾經從那裡路過的話,會不會追悔莫及?

    願成長中的每一位孩童,都能走正道、行正事,當出現偏差的時候,能得到身邊人的幫助。

    最後,用“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這句話與大家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KL除夕夜家中直播,“撞車RNG姿態,香鍋等人,對話直接讓粉絲笑崩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