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事情
-
2 # 宰活人
按史料記載,紂王之母生微子衍,微子啟時,還不是王后,生紂王時其母才晉升王后,所以紂王為謫子,兩個兄長為庶子,按立嫡不立長的規則,紂王立為太子。這裡面涉及到後宮之爭沒有,因史料缺乏,不得而知
按史料記載,紂王之母生微子衍,微子啟時,還不是王后,生紂王時其母才晉升王后,所以紂王為謫子,兩個兄長為庶子,按立嫡不立長的規則,紂王立為太子。這裡面涉及到後宮之爭沒有,因史料缺乏,不得而知
紂王能從三個王子中脫穎而出並即位,只因他有一項特殊能力。
據《封神》原文:
紂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生三子:長曰微子啟,次曰微子衍,三曰壽王。
請看,紂王本是第三子,按說帝位怎麼也不可能落到他頭上,那麼為什麼偏偏由他繼承了帝位呢?
這個問題說複雜也很複雜,說簡單也異常簡單。
讓我們分別從《史記》及《封神》中尋找答案。
一、商朝混亂的帝系繼承製按《史記·殷本紀》記載,商朝的帝系傳承,有四種方式,第一種是兄終弟及制,第二種是嫡長孫繼承製,第三種是嫡長子繼承製,第四種亂立繼承製。
兄終弟及的繼承方式始於滅夏後第三世,帝外丙崩,外丙之弟中壬立。後來又有沃丁崩,弟太戊立。帝中丁崩,弟外壬立。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帝祖乙崩,弟沃甲立。等等。
嫡長孫繼承方式始於滅夏後第四世,帝中壬崩,帝位回到了早逝的成湯太子太丁(未繼位而卒)的嫡子、成湯的嫡長孫太甲身上。
第三種從太甲之子開始,帝太甲崩,子沃丁立。太庚崩,子小甲立。等等。
最後一種情況就很混亂了。連《史記·殷本紀》都哀嘆說:
自中丁以來,廢嫡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
意思就是,從帝中丁開始,接連九個天子,都混亂無比。這樣不作不死,諸侯都不願來朝貢。
讓我們看一下中丁之後九世的帝系傳承表:
中丁
外壬(中丁之弟)
河亶甲(外壬之弟)
祖乙(河亶甲之子)
祖辛(祖乙之子)
沃甲(祖辛之弟)
祖丁(祖辛之子)
南庚(沃甲之子)
陽甲(祖丁之子)
給人的感覺確實有點亂搞。試析其脈絡可以發現,中丁死後,帝位最終落到了其弟河亶甲一系,河亶甲死後,帝位便在他的後人之間展開爭奪。
加之太史公語焉莫詳的“廢嫡”、“爭相”等語,正是於無聲處聽驚雷、於溫情處見血腥,我們完全可以推測,這場權力爭奪戰是殘酷而血腥的,河亶甲雖然笑到了最後,但他的子孫們仍舊發揚他的精神,代代爭位。
再結合在這個時間段,他們頻繁的遷都(見第5期)——遷都幹什麼,當然是脫離別人的勢力範圍,而回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了。
歷史的細節往往不能深究,世人皆以為三代之人淳樸,然而——
細思極恐!
二、紂王繼位陽甲之後,弟盤庚即位。
盤庚遷殷,殷道復興,諸侯來朝。
此後773年(此為《竹書紀年》說法,一說253年,一說275年,一說273年),直至殷商滅亡,商朝再也沒遷過都,當然還有一個解釋是,後代的君主都靈活的用“別都”的方式遷都,但無論如何,殷都都是商朝正統意義上的首都。
鑑於有人不認同這個說法,特附此圖:
首都安定,至少證明盤庚以後的帝系傳承,已經趨於穩定。
盤庚之後又傳十一世,至末代君王紂王。
紂王原名辛,又名受,這就是帝辛和殷受的由來,要具體區分其稱謂的區別,需看專業論文,如《商王廟號新考》、《商王名號與上古日名制研究》等。
《史記·殷本紀》的記載與《封神》不同,後者說紂王是帝乙第三子,而《史記》只記其是帝乙最小的兒子:
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
微子啟是庶出,辛是嫡出,因此立辛為嗣。
帝乙死後,辛即位,是為帝辛,世稱紂王。
這就是紂王的繼位之謎。
當然,只是正史的說法。
三、《封神》中紂王因何繼位?《封神》中有別的說法。
如前文所引,帝乙有三個兒子,微子啟、微子衍及殷受,三人無庶出嫡出之分。
其時殷受被封壽王,這當然也與史不符,因為商代並不封王,正朔稱天子,諸侯王稱伯。
帝乙遊玩歎賞御花園,園中牡丹花開得嬌豔(關於商代是否有牡丹花的問題,很值得再寫一篇文章),帝乙的心情也很好。
便在此時,飛雲閣一根橫樑塌了下來,帝乙或許正在閣中歇憩,又或許離得很近,總之很危險。
大英雄總在關鍵時刻登場。
危急關頭,壽王飛身而上,托住了大梁。
而且不止託一小會兒,事實上他託到了“換柱”完畢。
這就牛叉了。
既然要換柱子,證明不但梁塌了,而且整個閣頂——至少是一部分閣頂都掉了下來。
也就是說,壽王托住的不但有那根梁,還有一部分或全部的閣頂。
而旁邊肯定沒有現成的柱子,因為事先誰也沒預料到閣子會塌,假定從運來柱子到換柱完畢,最短的時間為一個時辰(兩小時),那麼顯然壽王就一直託了兩小時。
可見他不但力大無窮,而且韌勁無雙。
遙想其時風姿,定是天神一般:
柱倒閣塌,煙塵四起,閣中之人早已嚇傻,忽有一人,雙腳如磐石拄地,一聲大喝,便舉起了屋頂。
閣中人驚慌四散,待到驚魂甫定,便令人運來柱子重新支上。而在換柱的全程中,那人雙臂始終穩若泰山,讓人無限拜服。
若得此人為主,實是社稷之福。
壽王天人也似的風姿征服了所有人。
很快,以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上大夫趙啟等人為代表,群臣上奏,請求立壽王為太子。
帝乙駕崩後,太子即天子之位,便是紂王。
關於殷受力大無窮之事,《史記·殷本紀》也有類似記載,說其:材力過人,手格猛獸。
可見,無論野史還是正史,紂王都十分武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