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過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我們經常提到的說法,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那麼,為什麼要區別對待君子和小人呢?歷史上的張居正,對待小人又有什麼獨特之處呢?今天我們從分析一下,在分析張居正對待小人的方法之前,我們先看一下君子和小人有什麼不同?這樣,更能理解張居正做法的獨特之處。
無論是從個人的性格、氣質、胸襟、待人處事的態度,君子和小人都是截然相反的兩類人,可以說水火不容、難以共生。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這正是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君子胸懷寬廣,寬以待人,態度誠懇,小人則總是惴惴不安。所以,諸葛亮在《出師表》裡對劉禪說,親賢臣、遠小人,很有道理。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很好理解,君子處處以大局為重,從不結黨營私,以公正之心對待每個。小人呢,喜歡拉幫結派,更喜歡排擠別人。用淺顯的話來解釋,便是小人經常為了利益勾結在一起,卻不喜歡團結大眾,沒有大局觀念。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深明大義,遇到問題或者需要取捨的時候,會捨棄個人利益,維護大家的利益。小人呢,總是想到為自己謀福利,把別人的利益拋之腦後。范仲淹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很好地說明了君子喻於義這個道理。
張居正故居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這句話很好理解,君子心地善良、仁愛寬厚,很樂意幫助別人,也很開心看到別人成功。對於別人的缺點和不足,君子會及時糾正。小人呢,與君子的做法正好相反。歷史上就有很多小人助紂為虐,做了很多壞事。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一個人的氣質是多年性格的沉澱,觀其外在表現便可知其內心。所以說,有時候“察言觀色”很重要。比如,君子神態自若、氣定神閒,對待任何問題都泰然處之,氣質安靜,沒有絲毫驕矜之氣。
小人呢,往往態度傲慢,驕傲自滿,沒有一點泰然自若的氣質。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都有進取心,追求進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堅強的意志,人生的路越走越寬。小人則習慣於頹廢、不思進取,讓自己的道路越走越窄,有的甚至走上一條不歸路,毀掉自己的前程。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能夠在窮困潦倒時維持自己的尊嚴,堅守自己的底線,才是真正的君子。哪怕到了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地步,君子也不會做出對別人不利的事情。小人則不同。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改變自己的現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心胸寬廣,能容天下之事,容天下之人。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可以接受、採納不同的意見和看法,虛心聽取意見。彼此相處融洽,卻又能各抒己見,保持各自的特色,不埋沒別人的長處和特色。
小人則相反,他們喜歡陽奉陰違,表面贊成別人的意見,背後挑撥離間,甚至聯合別人孤立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張居正
張居正說,以利使奸,以智防奸。以忍容奸,以力除奸。
以利使奸,很顯然,張居正對小人和君子的區別瞭然於心,他並沒有採取遠離小人、隔絕小人的方式。而是利用小人,為己所用。這個做法不正是印證了君子和而不同嗎?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小人也有可用之處,因此,聰明的張居正利用小人做事,而且在自己的可控範圍內,小人不能為非作歹,為民服務,做些善事,何嘗不是一件善事呢?
以智防奸,這一點,張居正告訴我們,要防微杜漸,時刻警醒。防患於未然,把小人作惡的心思扼殺於無形之中,謹言慎行,不給小人留下日後報復的機會。
唐代名將郭子儀以智防奸的做法,堪稱楷模。當年,位高權重的郭子儀生病了,大臣們紛紛前來探視。有一天,御史中丞盧杞來拜訪,下人們趕緊把帖子送給郭子儀。
郭子儀沉思片刻,下令家中妻妾、兒女,隨從、侍者,一律呆在各自房間,不得外出。在盧中丞拜訪期間,凡有出門者,嚴懲不貸。
大家面面相覷,不解何意?等盧杞走後,家人詢問理由,郭子儀才緩緩說道,這個人外貌奇醜,心胸狹窄,本就是奸詐小人,睚眥必報。我怕你們看見他的相貌,忍不住大笑,留下禍端。
有下人不理解,覺得郭子儀這麼厲害的人,為什麼害怕他?郭子儀微微一笑,說,我那是怕他?我分明是擔心我走後他會報復你們啊。
以忍容奸,張居正告訴我們對待小人不能操之過急。在你羽翼未豐、根基不穩的時候要學會容忍,伺機而動,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底線。
當年年幼的康熙皇帝,知道自己暫時沒有實力對付鰲拜,選擇忍辱負重,容忍鰲拜的言行。
對於嚴嵩一黨的小人行為,張居正隱忍多年,積蓄力量,而不是發生正面衝突。他稱病隱退,走遍小城的街巷,鄉野農家,體察民情,瞭解民間疾苦,以備將來之用。事實證明,他這些年的付出,在日後的改革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張居正的老師徐階,支援他的做法,兩個人選擇了忍耐,等待時機成熟,一招致勝。
以力除奸,這一點最為關鍵也最難。因為君子往往心慈手軟,總會原諒小人曾經犯下的錯誤。殊不知,小人卻是狡兔三窟、詭計多端,善於偽裝,善於示弱,一旦放過他們,他們便會捲土重來,變本加厲。
因此,張居正告訴我們除掉作惡多端的小人,要雷厲風行。16歲的康熙皇上不正是果斷地智擒鰲拜,才穩定了政權嗎?
專權十幾年的嚴嵩,民生哀怨,引起嘉靖皇帝的不滿。他的兒子貪腐成性,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很多官員苦不堪言。積蓄力量的張居正,抓住時機,配合皇上剷除了嚴嵩一黨,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
張居正還說過一句話,大丈夫既以身許國家,許知己,惟鞠躬盡瘁而已,他復何言?身為大丈夫,既然身許國家,心許知己,努力奮鬥就行了,還怕什麼呢?
知人善任的他,在對待小人方面,很好地為我們上了一課,值得大家借鑑。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過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我們經常提到的說法,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那麼,為什麼要區別對待君子和小人呢?歷史上的張居正,對待小人又有什麼獨特之處呢?今天我們從分析一下,在分析張居正對待小人的方法之前,我們先看一下君子和小人有什麼不同?這樣,更能理解張居正做法的獨特之處。
君子和小人的區別無論是從個人的性格、氣質、胸襟、待人處事的態度,君子和小人都是截然相反的兩類人,可以說水火不容、難以共生。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這正是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君子胸懷寬廣,寬以待人,態度誠懇,小人則總是惴惴不安。所以,諸葛亮在《出師表》裡對劉禪說,親賢臣、遠小人,很有道理。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很好理解,君子處處以大局為重,從不結黨營私,以公正之心對待每個。小人呢,喜歡拉幫結派,更喜歡排擠別人。用淺顯的話來解釋,便是小人經常為了利益勾結在一起,卻不喜歡團結大眾,沒有大局觀念。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深明大義,遇到問題或者需要取捨的時候,會捨棄個人利益,維護大家的利益。小人呢,總是想到為自己謀福利,把別人的利益拋之腦後。范仲淹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很好地說明了君子喻於義這個道理。
張居正故居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這句話很好理解,君子心地善良、仁愛寬厚,很樂意幫助別人,也很開心看到別人成功。對於別人的缺點和不足,君子會及時糾正。小人呢,與君子的做法正好相反。歷史上就有很多小人助紂為虐,做了很多壞事。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一個人的氣質是多年性格的沉澱,觀其外在表現便可知其內心。所以說,有時候“察言觀色”很重要。比如,君子神態自若、氣定神閒,對待任何問題都泰然處之,氣質安靜,沒有絲毫驕矜之氣。
小人呢,往往態度傲慢,驕傲自滿,沒有一點泰然自若的氣質。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都有進取心,追求進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堅強的意志,人生的路越走越寬。小人則習慣於頹廢、不思進取,讓自己的道路越走越窄,有的甚至走上一條不歸路,毀掉自己的前程。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能夠在窮困潦倒時維持自己的尊嚴,堅守自己的底線,才是真正的君子。哪怕到了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地步,君子也不會做出對別人不利的事情。小人則不同。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改變自己的現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心胸寬廣,能容天下之事,容天下之人。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可以接受、採納不同的意見和看法,虛心聽取意見。彼此相處融洽,卻又能各抒己見,保持各自的特色,不埋沒別人的長處和特色。
小人則相反,他們喜歡陽奉陰違,表面贊成別人的意見,背後挑撥離間,甚至聯合別人孤立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張居正
張居正對待小人的辦法,與眾不同張居正說,以利使奸,以智防奸。以忍容奸,以力除奸。
以利使奸,很顯然,張居正對小人和君子的區別瞭然於心,他並沒有採取遠離小人、隔絕小人的方式。而是利用小人,為己所用。這個做法不正是印證了君子和而不同嗎?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小人也有可用之處,因此,聰明的張居正利用小人做事,而且在自己的可控範圍內,小人不能為非作歹,為民服務,做些善事,何嘗不是一件善事呢?
以智防奸,這一點,張居正告訴我們,要防微杜漸,時刻警醒。防患於未然,把小人作惡的心思扼殺於無形之中,謹言慎行,不給小人留下日後報復的機會。
唐代名將郭子儀以智防奸的做法,堪稱楷模。當年,位高權重的郭子儀生病了,大臣們紛紛前來探視。有一天,御史中丞盧杞來拜訪,下人們趕緊把帖子送給郭子儀。
郭子儀沉思片刻,下令家中妻妾、兒女,隨從、侍者,一律呆在各自房間,不得外出。在盧中丞拜訪期間,凡有出門者,嚴懲不貸。
大家面面相覷,不解何意?等盧杞走後,家人詢問理由,郭子儀才緩緩說道,這個人外貌奇醜,心胸狹窄,本就是奸詐小人,睚眥必報。我怕你們看見他的相貌,忍不住大笑,留下禍端。
張居正故居
有下人不理解,覺得郭子儀這麼厲害的人,為什麼害怕他?郭子儀微微一笑,說,我那是怕他?我分明是擔心我走後他會報復你們啊。
以忍容奸,張居正告訴我們對待小人不能操之過急。在你羽翼未豐、根基不穩的時候要學會容忍,伺機而動,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底線。
當年年幼的康熙皇帝,知道自己暫時沒有實力對付鰲拜,選擇忍辱負重,容忍鰲拜的言行。
對於嚴嵩一黨的小人行為,張居正隱忍多年,積蓄力量,而不是發生正面衝突。他稱病隱退,走遍小城的街巷,鄉野農家,體察民情,瞭解民間疾苦,以備將來之用。事實證明,他這些年的付出,在日後的改革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張居正的老師徐階,支援他的做法,兩個人選擇了忍耐,等待時機成熟,一招致勝。
以力除奸,這一點最為關鍵也最難。因為君子往往心慈手軟,總會原諒小人曾經犯下的錯誤。殊不知,小人卻是狡兔三窟、詭計多端,善於偽裝,善於示弱,一旦放過他們,他們便會捲土重來,變本加厲。
因此,張居正告訴我們除掉作惡多端的小人,要雷厲風行。16歲的康熙皇上不正是果斷地智擒鰲拜,才穩定了政權嗎?
專權十幾年的嚴嵩,民生哀怨,引起嘉靖皇帝的不滿。他的兒子貪腐成性,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很多官員苦不堪言。積蓄力量的張居正,抓住時機,配合皇上剷除了嚴嵩一黨,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
張居正還說過一句話,大丈夫既以身許國家,許知己,惟鞠躬盡瘁而已,他復何言?身為大丈夫,既然身許國家,心許知己,努力奮鬥就行了,還怕什麼呢?
知人善任的他,在對待小人方面,很好地為我們上了一課,值得大家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