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34567341832

    一、行為上

    1、規律作息。

    且不說規律作息(比如晚上11點前睡覺,早上6:30點起床)對身體上的益處,規律作息能夠帶來心理上的積極感受,即一種確定感,自己在變好的感覺。每次對惰性的克服,也能提升對自己的良好感覺。

    那些生活不規律的人,往往容易陷入惡性迴圈:因為不規律的生活增加抑鬱的情緒,因為抑鬱的情緒更加生活不規律。情緒糟糕的人,只要能夠恢復規律的作息,一般能帶來好轉。

    2、體育運動。

    運動能使身體變得矯健,輕盈,有力量,身體上的積極變化會帶來心理上的積極情緒。一次一次地鍛鍊也是對心性的磨練,樂觀與自信會被不斷培養出來。

    對於很多有情緒困擾的人,我一般都會建議他們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週2-3次,每次30分鐘以上,中度運動量),很可惜這個簡單實用的心理調適方法,卻被人們以各種理由錯過。

    3、每天的自我滋養練習。

    作為我來說,每天早上半小時(7:00-7:30)的瑜伽,晚上半小時(22:00-22:30)的正念冥想是基本都會堅持進行的。每當練習時刻到來之前,我會有一種微微的激動感,又能體驗到那些與眾不同的感受了。

    4、接受挑戰。

    時不時地接受一些有挑戰性的任務,每次成功應對挑戰性任務,都會增加你的自信心和幸福感,提升你的能力,不要因為一時的壓力感而輕易錯過。

    根據自己應對壓力的狀態,每個月安排一件或幾件有挑戰性的任務,比如,完成一次講座,組織一次活動,安排一次分享等等。挑戰性任務可以給生活增加一點緊張感,讓生活偶爾上緊了發條,提升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5、控制飲食。

    每餐只吃七分飽。肚子飽脹的感覺,容易增加你對自己的厭惡感,略微空蕩的腹部,會帶給你積極的感受。隨著節食和運動的進行,身材上的健美,各項生理指標的正常,也會增加你對自己好的感覺。

    二、認知上

    1、覺察和中止消極想法。

    出現消極想法時,不會被它們帶走,沉溺於對消極想法的對抗中,而是能夠跳出來,把注意力聚焦於當下的事情。允許問題或消極想法的存在,做該做的事情,如做那些按規定應完成的事情。

    當然,消極想法也有探索的意義,但最好用它來增加對自己的認識,以第三方的視角來認識它,而不是沉溺或對抗。這種正確的習慣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2、保持學習的習慣。

    學習既可以增加新的知識,還可以增強自信,提升毅力,培養一種恬淡的生活態度。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一段時間不學習之後,心裡總會有略微的恐慌,生怕自己落後了。而如果一直在堅持學習,就有一種持續不斷地進步感,甚至會有領先於別人的優越感。同時,學習也成為了一種固定的習慣,讓生活有了充實的內容。

    無論多忙,都應保持每天至少學習一小時。學習的內容包括學習專業知識、外語、技術,或者對你來說新的領域。

    3、閱讀某些勵志或改變類文章,感受積極想法的力量。

    我的體會是,閱讀《毛澤東選集》,既能學習辯證思維,增加對中國歷史的認識,又能培養積極心態。如《論持久戰》、《別了,司徒雷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種辯證、全面、樂觀的態度,能被你時不時地感受到。

    比如看一下這句:“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這是既富有詩意,又能帶來激情的文字。

    4、解決問題。

    把那些你應該做的,你想做的事情列入議程,一件件地完成它。不要因為各種理由拖延著不去進行,每一件未解決的問題與壓力,都會增加你的消極感受,每一次主動解決了問題,都能提升你的積極心態,所以,要敢想敢做,該出手時就出手。

    三、人際關係上

    1、分享。

    把你覺得有用的、有趣的東西跟人(家人、朋友、同事等)分享,分享的過程既是對自己的一種整理,重新感受那些積極的感覺,也是對別人的幫助。樂於分享是一種好習慣。

    按精神分析家克萊因的觀點,分享與給予是與好客體關係的一部分,能夠充分地反制孤獨。分享也能開啟正性的投射性認同過程:你的好意被他人所認同,他人也能回饋你好意。因此,樂於分享也能帶來更多的機會。

    2、發現別人的優點。

    當感受到別人的優點時,這種優點會傳染給你,你會為人性中的閃光點而增加對這個世界的熱愛。發現別人的優點並適時的表達出來,也能給對方一種滋養。

    不斷髮現別人的優點,也能改變你的消極思維習慣,讓你從對消極的關注中走出來,更多的發現積極面。

    3、覺察和中止對他人的負面評價。

    人們總是習慣於評價別人,特別是當發現某人因為某事做得不好時,就在背後說別人,或者心裡貶低別人。這是一種消極心態,允許別人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對人多一份寬容和體諒。每次中止對別人的批評,都能培養你的寬容心。即使在批評別人時,也是抱著善意,而不是為了滿足自戀。

    4、參加聚會。

    頻率可多可少,根據每個人自己的感覺而定。一般來說,聚會能夠交流資訊,感受人際互動的趣味,表達自己,增加與朋友們的聯結感。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結,能夠帶來積極的體驗。

    5、認識新朋友。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世界,他或她的文化背景,性格習慣,專業特點等都跟你不一樣,認識新的朋友,便是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能夠拓寬你的眼界,豐富你的閱歷。同時,認識新朋友還能培養你的主動心態。

    覺察與挑戰那些阻礙你認識新朋友的消極想法(如怕麻煩,怕被拒絕,對陌生人的排斥和敵意等),用積極的行動去驅散消極心態的影響。

    最後,非常重要的是,每天留出十分鐘的時間,把這些在行為上、認知上、人際關係上的積極事件記錄下來。這種記錄既能督促你的進步,記錄的內容又會成為你積極心態的匯聚地,讓你不斷地感受到它的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獅軍團世界大賽戰績不佳是不是因為缺一個世界級的門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