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做書
-
2 # Linmo雜談
用我以前寫的一篇文章回答吧,首發在簡書,原文如此,未改動,這大熱天的。
喬治.奧威爾《一九八四》,老大哥在盯著你
這兩本書都是喬治奧威爾的作品,奧威爾這個代號是當今中國出版界暢銷的代名詞,這兩本書上榜了某名校圖書借閱榜,其中一本是《一九八四》,還有一本是《動物莊園》,這兩本書都是反烏托邦式的政治寓言,結合奧威爾本人的經歷,取材於前蘇聯,奧威爾文學作品將歷史戲劇化,進行藝術加工後,顯得更加誇張,更發人深省,他和他的後者赫胥黎分別描述了兩種社會,思想控制嚴格的社會和娛樂至死的社會,他們警告讀者,世界不要變成那個書中那個樣子。
概括一下這本書的大概內容:
老大哥是暴政的象徵,他是政黨的領導,喜歡強烈的個人崇拜,但他可能根本不存在。黨“尋求權力完全是為了權力本身,不關心其他的利益,只對權力感興趣。”小說的主角溫斯頓·史密斯,是一名外圍黨員,他在真理部(新語稱為真部)工作,真理部是負責宣傳和修改歷史,他的工作是重新編寫過去的報紙,好讓歷史記錄一如既往地支援政黨的發展路線。真理部的工作者會視此行為為「糾正錯誤」,儘管他們實際上是以虛假的資訊取替真相。該部的大部分工作者也積極地銷燬沒經修訂的所有檔案;這樣一來,就沒有證據證明政府幹擾歷史記錄。溫斯頓是一個勤勞且精巧的工人,但暗地裡憎恨黨並且夢想著反叛老大哥。溫斯頓透過與小說部的工作者裘利亞保持性關係來開始他的反叛行為;隨後他從內黨成員奧勃良手中收到了一本書,其對黨的行動的背後目的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不過他的造反意圖最終在奧勃良逮捕自己時遭到壓制,並發現奧勃良的真正面目是為折磨異見人士的仁愛部效力的部員。溫斯頓在仁愛部中受到不同形式的折磨,並最終被送至101室去面對“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對溫斯頓而言便是老鼠,並因此被迫背叛了裘利亞。在此以後仁愛部釋放了溫斯頓。奧威爾用餘下的篇幅描述了其釋放後的生活。最後以溫斯頓對電幕軍事更新的反應和意識到自己對老大哥的愛為結尾。
溫斯頓是有著理性的人,他作為外黨的成員,卻並未喪失懷疑的理性,懷疑是現代社會存在的基礎,一家之言不可能使社會朝著理想世界前行。溫斯頓他又不得不隱藏起他的懷疑來,思想罪不會帶來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思想罪”,一個政府如果連一個人的思想都要控制,連他們的所思所想都要統一,那麼他們該是有多麼的不自信,恰恰此書的主角溫斯頓就活在這個“老大哥在盯著你”的社會里。在這個社會里,主流崇尚禁慾,崇尚戰爭,作為執政者的老大哥可以滿足人民的基本需要,普通的人們喝著劣質酒,勉強活著可以自足的生活,而黨員受到嚴格的思想控制,每時每刻,都有老大哥盯著你。
思想罪不會導致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書中的主人公與女主相戀,透過性的背叛逐漸找到了自己,可是,二人陷入圈套,老大哥用最殘忍的手段折磨你,摧毀你,溫斯頓背叛了自己,背叛了他的女友,背叛了他的思想,他變成了“無”,他終於可以悄無聲息的消失了。
-
3 # 片刻閒影
讀喬治·奧威爾的《1984》,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穿越之感。在這本1948寫得書裡,我分明看到了之後30餘年裡發生的文革和冷戰的影子,它的確是一本政治預言/寓言小說,能在其出版70年後的今天,奧威爾所描繪的那個大洋國依然讓人讀起來似曾相識且心有餘悸瑟瑟發抖,尤其是那本文中提到的禁書《寡頭極權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對書中名言“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的解釋,真是字字驚心,毀/造三觀,這也許才是讓人細思極恐的地方,原來世界是這麼玩兒的?原來那個作者虛構的極權社會,離我們並不遙遠。
大洋國是個一黨獨大,個人崇拜到極點,篡改歷史,與其他國家水火不容,國民相互監視告密,毫無親情友情可言,除了愛“老大哥”沒有其他選擇的地方。溫斯頓是個黨員,算是體制內的,但也不是特權階層。他鄙視這樣的體制和生活,他不想只愛“老大哥”,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愛人,他想革命。最後呢?在極權體制下,你的身體無處可躲,思想同樣也是。這個曾經說過“如果你感到保持人性是值得的,即使這不能有任何結果,你也已經打敗了他們”的人,最終在傳說中的101室,也毫不猶豫的出賣了自己的愛人,放棄了人性中最珍貴的獨立思考的能力,臣服於權貴,終於相信了“老大哥”要他相信的“2+2=5”,成為極權體制的同路人。其實一直讀到最後一個字,我依然幻想著溫斯頓沒有真正的屈服,哪怕只是字裡行間的蛛絲馬跡,可惜沒有,這也許是極權體制下唯一的結果,也許這就是奧威爾要讓我們認清的,一個失去思想自由的極權社會的面貌。
所幸,人類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終究有人性-追求自由,思想的自由在我們的基因裡。一個溫斯頓覺醒,反抗,失敗,沒關係,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直到某一天,自由的思想取代極權主義,使人類的文明繼續走下去,即使這不知要過多久,但一定會實現。
-
4 # 海潮視野
小說《1984》的作者是喬治奧威爾,這本反烏托邦的經典小說幾乎可以當做反思集權政體的教材來使用。讀完的那一剎那胸中鬱積的塊壘並沒有被消除,反而陷入了更深的迷茫和恐慌。無力,空虛,對書中那個世界的絕望,溫斯頓在老鼠鐵籠關閉的那一刻便死去,在他喊出讓它們去咬那該死的茱莉亞的那一刻便死去。
《1984》是一部政治諷喻小說,無疑也是一部恐怖小說,它描述的社會是籠罩在陰森烏雲下的墓群,思想警察像烏鴉一樣在枯樹枝頭張望,隨時等待著肢解爬出墳墓的未死之人。這裡沒有任何希望,瀰漫著腐肉的氣息,讓人懼怕到顫慄。
喬治奧威爾曾經是一名堅定的布林什維克主義信徒,他年少時受教於伊頓公學,在緬甸當過警察,參加過西班牙內戰,最後因為自己屬於托洛茨基派而被打壓迫害,他目睹了黨內的同志清除異己的手段比消滅敵人更甚,目睹了那些骯髒的,殘酷的政治鬥爭。後來他逃到了法國,在一九四八年那年寫下了反烏托邦三部曲之一的1984,兩年後他病逝。可見他寫下一九八四是基於自己真實的經歷,基於青年時期對集權政黨最深刻的認識。
回覆列表
奧威爾描繪了在極權統治的時代下,一個有良知有道德的正常人是如何在思想上、行為上做到雙重“背叛”,如何認識了上級的無恥罪行卻最終心甘情願地歸順,描繪了上級三句口號“戰爭就是和平 自由就是奴役 組織就是力量”的合理性,描繪了思想警察、雙重思想的絕對作用,也使人對極權統治產生了更為深刻的認知。
七年來溫斯頓史密斯始終處於監控中,他是在絕對領導下起初只敢在思想上進行反抗的典型人物,而他與黑髮姑娘以及奧布萊恩的關係也成了小說的兩個線索以及轉折。他過去對黑髮姑娘的恨意,渴望在姦淫的高潮中割斷她的喉嚨的幻想,在姑娘跟蹤他並暗中傳遞一張寫著"我愛你"的紙條後煙消雲散,他們享受著情投意合的愛慾:在灌木叢環繞的隱蔽之處受意志力的驅使而交合,在租屋滿是臭蟲和老鼠的閣樓上私會——但這些在禁慾思想裡只能是"慾念就是思想罪"。
《一九八四》將基於集權統治的集體幸福描寫得淋漓盡致,透過嚴謹、縝密的邏輯想象刻畫了所有企圖用理性強化集體意識、抹滅自然慾望的強制手段,是優秀到令人不禁冒出冷汗的反烏托邦式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