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相機銳度調節方法:
1、拍攝時候三腳架的應用。
很多情況下,照片影象模糊、不清晰的原因,是拍攝者在按動快門時產生“手振”或 “機振”所造成的。如果使用了三腳架,無論快門速度設定到如何的“慢”,甚至長時間的曝光,都可以減少由於“抖動”而產生的影象模糊。但要注意,使用三腳架時,要儘可能地使用快門線,因為仍有可能在手指接觸快門時產生的震動而影響清晰度,如果沒有快門線的話可以使用相機的延時拍攝功能,這樣可能會更加方便些。
2.、根據拍攝的實際情況,儘可能地使用高速快門。
雖然現在好的機器及鏡頭都有防止抖動的功能,但是在手持拍攝的情況下,儘可能採用高速快門來拍攝。沒有經驗的拍攝者,快門速度設定在1/30s以下時,照片拍虛的機率較大。即使專業攝影工作者,也不能保證在低速快門拍攝時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提高快門速度,會相應提高照片清晰度的機率。對於長焦,建議把快門速度控制在(1/焦距)以外,當然,為了保證照片的亮度,在手持照相機提高快門速度的情況下,勢必開大光圈,因而會失去“大景深”,但為保證照片的清晰度,有時候適當放棄景深是不得已的辦法,或者可以綜合考慮,透過適當提高些ISO值來提高照片的亮度。
3、充分發揮使用“最佳光圈”。
任何鏡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成像誤差,這些成像誤差將使鏡頭的成像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於鏡頭球面的曲率不同,光線經過透鏡中心和邊緣時因折射率不同而不能聚焦於同一焦點,從而導致清晰度下降。如使用鏡頭的最大光圈拍攝,將導致該鏡頭像差缺陷的最大暴露,導致影象清晰度下降,而使用鏡頭的最小光圈拍攝,會產生光的衍射,也會導致影象清晰度下降。為改善像差而引起的清晰度下降問題,通常採用縮小光圈的辦法來提高成像的質量。一般來說鏡頭的最佳光圈為該鏡頭最大光圈縮小2~3檔左右。
4、合理使用對焦方式。
目前大多數相機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然而,在景深特別小的情況下,自動對焦往往會聚焦不準確,特別是在向主體近距離對焦,使用長焦距鏡頭,採用大光圈拍攝人像特寫的情況下,要特別小心。如果此時採用自動對焦,“靶子”非要對在人物的眼睛上,如果沒有十分的把握,寧可放棄自動對焦,而採用手動對焦,可以透過半按快門來測試是否合焦(合焦後有提示音),而且提醒大家“下手要快,動作要穩” !現在有些鏡頭在自動對焦的基礎上仍然可以手動對焦,請大家合理使用。
5、 適當使用遮光罩。
遮光罩的使用,很多人並不在意。在用正面光、前側光或側光時,遮光罩的作用並不明顯。但是在逆光或側逆光拍攝時,必須使用遮光罩,有時即便使用了遮光罩,Sunny仍會直射到鏡頭上,造成畫面“衝光”,產生霧翳,影響被攝體的色彩飽和度和清晰度。這時,應調整鏡頭角度,避開直射到鏡頭上的光線。此外,遮光罩還有助於防止鏡頭鏡面損傷,同時避免手指接觸到鏡面。
6、合理利用景深。
景深的大小是根據拍攝者拍攝的目的來決定。如果是拍攝風光攝影,景深就要求大,目的是為讓照片上景物的清晰範圍從近至遠都表現得很清楚。如果是拍攝特寫,景深就要求小,目的是讓照片上主體的背景(也可能是前景)虛化(模糊),突出被攝主體。如何合理運用景深呢?要記住:採用小光圈、短焦距鏡頭、遠距離對焦拍攝三種方法,景深就大。採用大光圈、長焦距鏡頭、近距離對焦拍攝三種方法,景深就小。當然影響景深深淺的因素很多,採用其中一種或兩種拍攝方法也行,但效果綜合起來使用作用更明顯。
7、 儘可能選用低值感光度(ISO)。
要獲得影像的高畫質晰度,讓照片看起來具有豐富的質感,除選擇使用高畫素的數碼照相機和大畫幅的傳統相機外,還有個簡便的辦法,即選擇低感光度拍攝。
傳統感光材料和數碼影像電子感測元件有個特性:即ISO感光度設定得越低,膠片的顆粒度就越細(數碼影象表現為噪點較少),照片的清晰度就相對高。ISO感光度設定得越高,膠片的顆粒度就越大(數碼影象表現為噪點較大),照片清晰度就相對較低。目前,膠片的感光度在ISO25~1600範圍可供選擇;數碼相機的ISO感光度,根椐廠家對低端、中端、高階相機的不同要求,設計在ISO50~3200不同的範圍。瞭解了傳統感光材料和數碼影像感測元件的這一特性,在拍照的時候,將ISO感光度設定為低值,照片的清晰度會得到明顯的改善。
8、把握正確曝光(測光)的方式。
現在大家最常用的是預設的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都會導致影像清晰度下降和影像色彩偏移。要準確曝光,必須掌握正確測光的方式。 採用反射式平均測光時,有時,按測光資料將導致曝光不準確。舉個例子:你想表現冬季的白雪(白雪在畫面中佔多數),如用反射式測光,拍攝結果,白雪卻不是原本的白色,而是呈現為淺灰的色調,經驗告訴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在測光提供的“準確”資料上再增加一些曝光,以便使雪呈現“正確”的白色。相反,你想表現黑色的煤炭(煤炭在畫面中佔多數),結果,煤炭呈中灰色,這時,就要在測光的基礎上再減少一些曝光量,以便使煤炭看上去更接近本色。
另外,在逆光拍攝人像(背景較亮)時,採用反射式平均測光,人物的面部往往曝光不足。這時候用“點測光”功能去測被攝體的反射光(測人物臉部),曝光的準確性是毋庸置疑的。
9、儘可能選用RAW影象儲存格式,保留後期處理的空間,方便後期透過軟體調整照片的銳度。
RAW是一種無失真壓縮的檔案儲存格式,它能在拍攝的一瞬間將各種有關引數,包括相機、鏡頭、焦距、曝光組合等最原始的資料完整地記錄下來。
RAW格式與TIFF格式相比,RAW格式的最大優點就是儲存空間要比TIFF格式小。儘管TIFF格式是一種無失真壓縮檔案格式,且不必轉換檔案格式便可直接列印照片,但TIFF格式佔用的儲存空間較大。拍攝同樣質量的照片,採用RAW格式比TIFF格式要多拍2~3倍的數量甚至更多。因此,目前有的生產商在相機上已不採用TIFF格式,看來是有道理的。
RAW格式與JPEG格式相比,RAW格式的影象質量顯然要比JPEG格式好(照片放得越大越明顯)。由於JPEG格式是一種有失真壓縮檔案格式,而且壓縮後是無法恢復的。如果JPEG格式檔案每改動一次,仍用JPEG格式儲存,又有失真壓縮一次,導致影象再次受損,因此,一個JPEG檔案應在完成所有編輯後一次性儲存。放較大尺寸的照片,最好不要採用JPEG格式拍攝。但JPEG格式仍有優點,檔案小速度就快、張數多、相容性強,方便透過網路傳輸。
10、充分利用機器自身的設定功能。
現在的相機裡都有各種引數的設定功能,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引數設定,充分發揮機器的特色。一般單反數碼相機有照片風格的設定項:銳度、反差、飽和度和色調。
佳能相機銳度調節方法:
1、拍攝時候三腳架的應用。
很多情況下,照片影象模糊、不清晰的原因,是拍攝者在按動快門時產生“手振”或 “機振”所造成的。如果使用了三腳架,無論快門速度設定到如何的“慢”,甚至長時間的曝光,都可以減少由於“抖動”而產生的影象模糊。但要注意,使用三腳架時,要儘可能地使用快門線,因為仍有可能在手指接觸快門時產生的震動而影響清晰度,如果沒有快門線的話可以使用相機的延時拍攝功能,這樣可能會更加方便些。
2.、根據拍攝的實際情況,儘可能地使用高速快門。
雖然現在好的機器及鏡頭都有防止抖動的功能,但是在手持拍攝的情況下,儘可能採用高速快門來拍攝。沒有經驗的拍攝者,快門速度設定在1/30s以下時,照片拍虛的機率較大。即使專業攝影工作者,也不能保證在低速快門拍攝時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提高快門速度,會相應提高照片清晰度的機率。對於長焦,建議把快門速度控制在(1/焦距)以外,當然,為了保證照片的亮度,在手持照相機提高快門速度的情況下,勢必開大光圈,因而會失去“大景深”,但為保證照片的清晰度,有時候適當放棄景深是不得已的辦法,或者可以綜合考慮,透過適當提高些ISO值來提高照片的亮度。
3、充分發揮使用“最佳光圈”。
任何鏡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成像誤差,這些成像誤差將使鏡頭的成像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於鏡頭球面的曲率不同,光線經過透鏡中心和邊緣時因折射率不同而不能聚焦於同一焦點,從而導致清晰度下降。如使用鏡頭的最大光圈拍攝,將導致該鏡頭像差缺陷的最大暴露,導致影象清晰度下降,而使用鏡頭的最小光圈拍攝,會產生光的衍射,也會導致影象清晰度下降。為改善像差而引起的清晰度下降問題,通常採用縮小光圈的辦法來提高成像的質量。一般來說鏡頭的最佳光圈為該鏡頭最大光圈縮小2~3檔左右。
4、合理使用對焦方式。
目前大多數相機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然而,在景深特別小的情況下,自動對焦往往會聚焦不準確,特別是在向主體近距離對焦,使用長焦距鏡頭,採用大光圈拍攝人像特寫的情況下,要特別小心。如果此時採用自動對焦,“靶子”非要對在人物的眼睛上,如果沒有十分的把握,寧可放棄自動對焦,而採用手動對焦,可以透過半按快門來測試是否合焦(合焦後有提示音),而且提醒大家“下手要快,動作要穩” !現在有些鏡頭在自動對焦的基礎上仍然可以手動對焦,請大家合理使用。
5、 適當使用遮光罩。
遮光罩的使用,很多人並不在意。在用正面光、前側光或側光時,遮光罩的作用並不明顯。但是在逆光或側逆光拍攝時,必須使用遮光罩,有時即便使用了遮光罩,Sunny仍會直射到鏡頭上,造成畫面“衝光”,產生霧翳,影響被攝體的色彩飽和度和清晰度。這時,應調整鏡頭角度,避開直射到鏡頭上的光線。此外,遮光罩還有助於防止鏡頭鏡面損傷,同時避免手指接觸到鏡面。
6、合理利用景深。
景深的大小是根據拍攝者拍攝的目的來決定。如果是拍攝風光攝影,景深就要求大,目的是為讓照片上景物的清晰範圍從近至遠都表現得很清楚。如果是拍攝特寫,景深就要求小,目的是讓照片上主體的背景(也可能是前景)虛化(模糊),突出被攝主體。如何合理運用景深呢?要記住:採用小光圈、短焦距鏡頭、遠距離對焦拍攝三種方法,景深就大。採用大光圈、長焦距鏡頭、近距離對焦拍攝三種方法,景深就小。當然影響景深深淺的因素很多,採用其中一種或兩種拍攝方法也行,但效果綜合起來使用作用更明顯。
7、 儘可能選用低值感光度(ISO)。
要獲得影像的高畫質晰度,讓照片看起來具有豐富的質感,除選擇使用高畫素的數碼照相機和大畫幅的傳統相機外,還有個簡便的辦法,即選擇低感光度拍攝。
傳統感光材料和數碼影像電子感測元件有個特性:即ISO感光度設定得越低,膠片的顆粒度就越細(數碼影象表現為噪點較少),照片的清晰度就相對高。ISO感光度設定得越高,膠片的顆粒度就越大(數碼影象表現為噪點較大),照片清晰度就相對較低。目前,膠片的感光度在ISO25~1600範圍可供選擇;數碼相機的ISO感光度,根椐廠家對低端、中端、高階相機的不同要求,設計在ISO50~3200不同的範圍。瞭解了傳統感光材料和數碼影像感測元件的這一特性,在拍照的時候,將ISO感光度設定為低值,照片的清晰度會得到明顯的改善。
8、把握正確曝光(測光)的方式。
現在大家最常用的是預設的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都會導致影像清晰度下降和影像色彩偏移。要準確曝光,必須掌握正確測光的方式。 採用反射式平均測光時,有時,按測光資料將導致曝光不準確。舉個例子:你想表現冬季的白雪(白雪在畫面中佔多數),如用反射式測光,拍攝結果,白雪卻不是原本的白色,而是呈現為淺灰的色調,經驗告訴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在測光提供的“準確”資料上再增加一些曝光,以便使雪呈現“正確”的白色。相反,你想表現黑色的煤炭(煤炭在畫面中佔多數),結果,煤炭呈中灰色,這時,就要在測光的基礎上再減少一些曝光量,以便使煤炭看上去更接近本色。
另外,在逆光拍攝人像(背景較亮)時,採用反射式平均測光,人物的面部往往曝光不足。這時候用“點測光”功能去測被攝體的反射光(測人物臉部),曝光的準確性是毋庸置疑的。
9、儘可能選用RAW影象儲存格式,保留後期處理的空間,方便後期透過軟體調整照片的銳度。
RAW是一種無失真壓縮的檔案儲存格式,它能在拍攝的一瞬間將各種有關引數,包括相機、鏡頭、焦距、曝光組合等最原始的資料完整地記錄下來。
RAW格式與TIFF格式相比,RAW格式的最大優點就是儲存空間要比TIFF格式小。儘管TIFF格式是一種無失真壓縮檔案格式,且不必轉換檔案格式便可直接列印照片,但TIFF格式佔用的儲存空間較大。拍攝同樣質量的照片,採用RAW格式比TIFF格式要多拍2~3倍的數量甚至更多。因此,目前有的生產商在相機上已不採用TIFF格式,看來是有道理的。
RAW格式與JPEG格式相比,RAW格式的影象質量顯然要比JPEG格式好(照片放得越大越明顯)。由於JPEG格式是一種有失真壓縮檔案格式,而且壓縮後是無法恢復的。如果JPEG格式檔案每改動一次,仍用JPEG格式儲存,又有失真壓縮一次,導致影象再次受損,因此,一個JPEG檔案應在完成所有編輯後一次性儲存。放較大尺寸的照片,最好不要採用JPEG格式拍攝。但JPEG格式仍有優點,檔案小速度就快、張數多、相容性強,方便透過網路傳輸。
10、充分利用機器自身的設定功能。
現在的相機裡都有各種引數的設定功能,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引數設定,充分發揮機器的特色。一般單反數碼相機有照片風格的設定項:銳度、反差、飽和度和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