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形處理是園林景觀塑造手法中的一種,在當前景觀設計中運用越來越廣泛。透過適宜的微地形處理,結合植物配置,可以豐富造園要素,創造出多樣的景觀層次和空間形態,並且有利於加強景觀設計的藝術性和改善生態環境。
一、微地形的概念及功能
微地形是指在景觀設計過程中採用人工模擬大地形態及起伏錯落的韻律而設計出有起伏變化的地形。微地形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由於用地規模較小,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後的地形為多,故其地面高低起伏不太大。微地形在園林綠化、公園綠化及居住區綠化中越來越廣泛的被應用。微地形在園林景觀中的功能只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造景功能
微地形與植物配置結合,可以提高植物的種植高度,也提高觀賞者的觀賞視點,豐富了景觀要素,增強了園林綠地的藝術性表現力。而且地形的高低起伏為綠化植被的立面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避免了植物種植的單一和單薄,使喬木、灌木、地被各類植物各有發展空間相得益彰。同時在單品種植物種植設計上可以構成富有韻律的天際線和林緣線,有助於各種園林設計手法的輕鬆實現,比如障景、夾景或漏景等等。透過微地形的變化,增加人們對周邊景觀的感知和體驗,塑造多樣的景觀空間效果。
2、生態功能
園林微地形的塑造能夠提供幹、溼、水中或陰、陽、緩陡坡等多樣的環境,對改善小環境景觀具有重要的作用。微地形透過高低變化來改善園林綠地各個區域的光照條件,由於地形的改變,形成了相對的陽坡和陰坡,滿足了多種植物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生長,為植物造景物種多樣性提供了必要條件。
3、輔助功能
微地形的採用有利於景區內的排水,防止地面積澇。在雨水量比較充沛的地區,微地形的起伏有助於雨水的排放。同時微地形的利用還可以增加城市綠地量。據研究表明,在一塊麵積為5平方米的平面綠地上可種植樹木2~3棵,而設計成起伏的微地形後,增大了綠地地表面積,樹木的種植量可增加1~2棵,綠地量增加了30%。同時微地形的塑造也提高了綠地蓄水能力以及防風防災、自然排水等方面的功能。
二、園林微地形的設計原則
1、利用為主,改造為輔。園林微地形結合景點的自然地形為主,體現自然風貌和地表特徵,進行適當的改造,使土方工程量降到最小限度,這樣投入的人力、物力資源就較少,節省了財力;同時,園林微地形的設計要滿足園林使用功能和園林景觀構圖等方面等要求。2、因地制宜,順其自然。園林地形的高低、位置、大小、朝向、形狀、尺度等方面的變化造就地表景觀,在較小範圍透過適當的微地形處理山包與山包之間、山包與平地之間、山包與溪流之間的關係等,創造更多的層次和空間,使地形曲折變化,高低錯落要符合自然規律;園林微地形的設計滿足了景物的安排、空間的處理和意境的表達等要求。3、統籌兼顧,符合自然規律與藝術要求。園林地形除了自身的地表景觀,還要提供園林建築、小品和其他設施的場地;園林微地形滿足園林使用功能的要求,滿足園林景觀的要求,符合園林施工的要求,創造園林植物的種植環境,與其他景物互相協調,融為一體,體現出嚮往自然的心理。
三、造就園林藝術空間與自然景觀
1、有效地進行空間劃分,創造藝術空間
園林藝術是一種視覺的空間藝術,目的是給人們提供一個舒適而優美的外部休憩場所。在自然界,空間是無限的,是無法透過身體接觸進行確認;人們只能從物質空間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園林設計正是在既定的空間上進行經營、分割,進而深化空間、拓展空間,“盡錯綜之美,窮技巧之變”,從而在有限的園林空間中創造出無限的藝術空間。園林微地形是園林藝術對空間經營的方式之一。
用不同體形、大小、高低的微地形變化能使園林空間更加有層次、更加鮮明,是加強園林縱深感的有效辦法。不同風格的景區有不同的特點,中間要有分割和過渡,這個分割可以用一堵牆、一座假山院落或是一片起伏的地形,地形的分隔是其中最為經濟實惠的手法。透過起伏連綿的地形,讓人在感覺山水精華的同時,產生了前景和後景的分隔,前景的逐漸抬升和後景的虛掩聯想,讓人在經過一片有地形變化的綠地時,出現了景隨步移的動感,彷彿經過了山之麓到山之淵的變化。中國園林藝術關於“小園宜曲”的精髓,就是透過平面上的曲折和立面上起伏來營造小場地中大空間的精闢論點。
2、充分的利用地形變化原則,造就自然景觀
園林惟山林最勝,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懸,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計成在其大作《園冶》中認為山林地是造園的最佳地形。在自然式園林中,我們的設計是對自然界山山水水的模仿,是對自然的一種提煉和加工,形成起伏有制、千姿百態的峰、嶺、谷、山坡、草原、田野等景觀。而園林微地形為這種“再現自然”提供了可能。園林微地形的改造就是改變地形,挖湖堆山,使之產生各種變化,形成多種水體、地體的形態,使園內產生湖、溪、河等水體和峰、嶺、坡、谷等多種地貌景觀,以豐富園林的山水景象。這樣,才有可能使園林成為大自然豐富多姿的地貌景觀的縮型,成為充滿自然氣息的、立體的山水畫卷,實現城市園林要“引入自然氣息,再現自然景觀,讓遊人親近和感受自然”的造園目的。
四、微地形在園林實踐中的處理方法
1、在人們集散、休息及進行一些活動性的休閒園林區域中,宜處理為平緩的地形,流暢舒展,視野開闊,比如公園中的平坦草坪景觀,大草坪是人們活動和休息的好地方,小孩嬉鬧,可以盡情玩耍,而不用擔心地形的複雜變化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
2、對景觀小環境以及一些有特殊景觀要求的可處理成起伏的地形。起伏的地形為園林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該地形中可靈活多變地組合創造出形態各異的景觀,效果豐富多樣。起伏地形從形態上講是地形的升與降的結果,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的變化來進行景觀設計,使地形既相分割又相聯絡,成為一體。同時更加真實、自然。透過植物使平地與坡地相結合,使整個空間既相彼此分隔又相互聯絡。
3、在園林的地形處理中,忌將地形處理成饅頭形。這一形態既不符合自然地形的演變規律,也不符合園林美的法則。在地形的處理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師法自然,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和表土,對地形進行適當改造,在滿足排水,適宜植物生長等使用功能的情況下進行地形改造。
4、微地形為自然山脈的人工意向凝縮,建造過程中應模擬自然山脈形態,處理好起伏、緩急和進退關係,不可牽強造作,刻意為之。微地形營造主要是依靠施工圖上的等高線進行控制,但仍需施工人員根據設計意圖現場發揮,而不必完全拘泥於圖紙和座標,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因為我們是要表現大自然的神韻,所以適當的時候還可以盡情揮灑,全憑興致所致。施工過程中,儘量避免大型機械的入場碾壓,這對土壤的結構和密實度都會產生影響,不利於日後植物的生長。如確需機械完成,建議使用勾機,不要使用剷車,以減小碾壓的程度。
微地形處理是園林景觀塑造手法中的一種,在當前景觀設計中運用越來越廣泛。透過適宜的微地形處理,結合植物配置,可以豐富造園要素,創造出多樣的景觀層次和空間形態,並且有利於加強景觀設計的藝術性和改善生態環境。
一、微地形的概念及功能
微地形是指在景觀設計過程中採用人工模擬大地形態及起伏錯落的韻律而設計出有起伏變化的地形。微地形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由於用地規模較小,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後的地形為多,故其地面高低起伏不太大。微地形在園林綠化、公園綠化及居住區綠化中越來越廣泛的被應用。微地形在園林景觀中的功能只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造景功能
微地形與植物配置結合,可以提高植物的種植高度,也提高觀賞者的觀賞視點,豐富了景觀要素,增強了園林綠地的藝術性表現力。而且地形的高低起伏為綠化植被的立面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避免了植物種植的單一和單薄,使喬木、灌木、地被各類植物各有發展空間相得益彰。同時在單品種植物種植設計上可以構成富有韻律的天際線和林緣線,有助於各種園林設計手法的輕鬆實現,比如障景、夾景或漏景等等。透過微地形的變化,增加人們對周邊景觀的感知和體驗,塑造多樣的景觀空間效果。
2、生態功能
園林微地形的塑造能夠提供幹、溼、水中或陰、陽、緩陡坡等多樣的環境,對改善小環境景觀具有重要的作用。微地形透過高低變化來改善園林綠地各個區域的光照條件,由於地形的改變,形成了相對的陽坡和陰坡,滿足了多種植物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生長,為植物造景物種多樣性提供了必要條件。
3、輔助功能
微地形的採用有利於景區內的排水,防止地面積澇。在雨水量比較充沛的地區,微地形的起伏有助於雨水的排放。同時微地形的利用還可以增加城市綠地量。據研究表明,在一塊麵積為5平方米的平面綠地上可種植樹木2~3棵,而設計成起伏的微地形後,增大了綠地地表面積,樹木的種植量可增加1~2棵,綠地量增加了30%。同時微地形的塑造也提高了綠地蓄水能力以及防風防災、自然排水等方面的功能。
二、園林微地形的設計原則
1、利用為主,改造為輔。園林微地形結合景點的自然地形為主,體現自然風貌和地表特徵,進行適當的改造,使土方工程量降到最小限度,這樣投入的人力、物力資源就較少,節省了財力;同時,園林微地形的設計要滿足園林使用功能和園林景觀構圖等方面等要求。2、因地制宜,順其自然。園林地形的高低、位置、大小、朝向、形狀、尺度等方面的變化造就地表景觀,在較小範圍透過適當的微地形處理山包與山包之間、山包與平地之間、山包與溪流之間的關係等,創造更多的層次和空間,使地形曲折變化,高低錯落要符合自然規律;園林微地形的設計滿足了景物的安排、空間的處理和意境的表達等要求。3、統籌兼顧,符合自然規律與藝術要求。園林地形除了自身的地表景觀,還要提供園林建築、小品和其他設施的場地;園林微地形滿足園林使用功能的要求,滿足園林景觀的要求,符合園林施工的要求,創造園林植物的種植環境,與其他景物互相協調,融為一體,體現出嚮往自然的心理。
三、造就園林藝術空間與自然景觀
1、有效地進行空間劃分,創造藝術空間
園林藝術是一種視覺的空間藝術,目的是給人們提供一個舒適而優美的外部休憩場所。在自然界,空間是無限的,是無法透過身體接觸進行確認;人們只能從物質空間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園林設計正是在既定的空間上進行經營、分割,進而深化空間、拓展空間,“盡錯綜之美,窮技巧之變”,從而在有限的園林空間中創造出無限的藝術空間。園林微地形是園林藝術對空間經營的方式之一。
用不同體形、大小、高低的微地形變化能使園林空間更加有層次、更加鮮明,是加強園林縱深感的有效辦法。不同風格的景區有不同的特點,中間要有分割和過渡,這個分割可以用一堵牆、一座假山院落或是一片起伏的地形,地形的分隔是其中最為經濟實惠的手法。透過起伏連綿的地形,讓人在感覺山水精華的同時,產生了前景和後景的分隔,前景的逐漸抬升和後景的虛掩聯想,讓人在經過一片有地形變化的綠地時,出現了景隨步移的動感,彷彿經過了山之麓到山之淵的變化。中國園林藝術關於“小園宜曲”的精髓,就是透過平面上的曲折和立面上起伏來營造小場地中大空間的精闢論點。
2、充分的利用地形變化原則,造就自然景觀
園林惟山林最勝,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懸,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計成在其大作《園冶》中認為山林地是造園的最佳地形。在自然式園林中,我們的設計是對自然界山山水水的模仿,是對自然的一種提煉和加工,形成起伏有制、千姿百態的峰、嶺、谷、山坡、草原、田野等景觀。而園林微地形為這種“再現自然”提供了可能。園林微地形的改造就是改變地形,挖湖堆山,使之產生各種變化,形成多種水體、地體的形態,使園內產生湖、溪、河等水體和峰、嶺、坡、谷等多種地貌景觀,以豐富園林的山水景象。這樣,才有可能使園林成為大自然豐富多姿的地貌景觀的縮型,成為充滿自然氣息的、立體的山水畫卷,實現城市園林要“引入自然氣息,再現自然景觀,讓遊人親近和感受自然”的造園目的。
四、微地形在園林實踐中的處理方法
1、在人們集散、休息及進行一些活動性的休閒園林區域中,宜處理為平緩的地形,流暢舒展,視野開闊,比如公園中的平坦草坪景觀,大草坪是人們活動和休息的好地方,小孩嬉鬧,可以盡情玩耍,而不用擔心地形的複雜變化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
2、對景觀小環境以及一些有特殊景觀要求的可處理成起伏的地形。起伏的地形為園林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該地形中可靈活多變地組合創造出形態各異的景觀,效果豐富多樣。起伏地形從形態上講是地形的升與降的結果,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的變化來進行景觀設計,使地形既相分割又相聯絡,成為一體。同時更加真實、自然。透過植物使平地與坡地相結合,使整個空間既相彼此分隔又相互聯絡。
3、在園林的地形處理中,忌將地形處理成饅頭形。這一形態既不符合自然地形的演變規律,也不符合園林美的法則。在地形的處理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師法自然,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和表土,對地形進行適當改造,在滿足排水,適宜植物生長等使用功能的情況下進行地形改造。
4、微地形為自然山脈的人工意向凝縮,建造過程中應模擬自然山脈形態,處理好起伏、緩急和進退關係,不可牽強造作,刻意為之。微地形營造主要是依靠施工圖上的等高線進行控制,但仍需施工人員根據設計意圖現場發揮,而不必完全拘泥於圖紙和座標,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因為我們是要表現大自然的神韻,所以適當的時候還可以盡情揮灑,全憑興致所致。施工過程中,儘量避免大型機械的入場碾壓,這對土壤的結構和密實度都會產生影響,不利於日後植物的生長。如確需機械完成,建議使用勾機,不要使用剷車,以減小碾壓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