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觀點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知識意義,強調協作學習。與建構主義不同,它更強調以人的發展為本,即強調學生的自我發展,強調發掘人的創造潛能,強調情感教育。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要可以分為五大觀點:即潛能觀、自我實現觀、創造觀、情感因素觀與師生觀。 1、潛能觀 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在學習與工作上人人都有潛在能力。可惜的是這種潛能沒有充分釋放出來。教育本身就要努力去發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所以人本主義理論研究的重點是在於怎樣透過教育來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從這個觀點出發,人本主義一方面強調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但也重視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而這個主導作用在於怎樣去發掘學生的潛能。 2、自我實現觀(也叫自我發展觀) 人本主義理論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人價值觀;強調學生自我實現(發展),把學生的自我實現作為教學的目標。但由於人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興趣愛好,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不同,所以存在個性差異,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每個不同的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因材施教,為不同學生創設不同的學習條件,使得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自由發揮,滿足不同的個性需求,讓學生認識自身價值,促進他們自身的發展 3、創造觀 人本主義與建構主義一樣在知識與能力之間,崇尚學生能力的培養,並把創造力作為教學的核心問題。羅傑斯指出:人人有創造力,至少有創造力的潛能,人應該主動地發展這些潛能。並認為:不應該把創造力看成某些專家的特權。而布魯姆也認為應該研究大多數人的潛能和創造力。 4、情感因素觀 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包括髮掘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創造力都有密切關係。對這一點,人本主義給予特別重視,認為學習是學生個人主動發起的(不是被動地等待刺激)。個人對學習的整體投入,不但涉及認知能力,而且涉及情感、行為等等方面。學生對學習興趣很濃,目標明確,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師必須充分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把學生充分吸引到學習的情境中來,並長時期堅持下去。這種情感因素的創造,一要教師積極引導,二要積極進行鼓勵,三要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5、師生觀 人本主義更重視師生定位觀;師生之間的關係也是以情感為紐帶,維持一種寬鬆、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建立起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在學習中沒有感到壓抑或負擔,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做到學得主動積極和生動活潑。教師由主宰者、權威變成學生的指導者和朋友,由教變成導,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變成真正的自主參與。 二、人本主義學習觀的內涵與啟示 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的內涵體現在教學理論上,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首先,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從而達到自我實現。 其次,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張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保持和產生好奇心,以自己的興趣為導向去探究任何未知領域,意識到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的、發展的。 再次,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師僅僅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作為促進者的教師的首要任務不是教而是促,允許學生自由學習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間資訊交流的融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以從單一化逐漸走向了多元化,即在注重知識技能掌握的同時更加關注人的創造才能和創新才能的發揮。在這樣的形勢下,重新認識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基本思想價值,相信對中國人才模式的培養具有一定的指導、借鑑作用。對於當前時期人才培養的啟示主要有: 1、尊重人格需要,發展自身潛能最終實現自我 2、重視意義學習、提倡自由探索 羅傑斯把學習分為兩類:無意義學習和意義學習。無意義學習,相當於無意義音節的學習,學習者要記住這些無意義音節是一項困難的任務,因為它是沒有生氣、枯燥無味、無關緊要、很快就會忘記的東西。另一類是有意義學習是指一種使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未來選擇行動方針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增長知識的學習,而且是一種與每個人各部分經驗都融合在一起的學習。 就目前中國的人才培養過程來看,大多是停留在無意義學習這個水平。學生在學校期間,主要從書本上獲取知識,然而這些知識已經是些陳舊過時的知識,根本無法使學生滿足社會需要。教師一味的灌輸,很少給學生實踐、交流的機會,這勢必造成沒有辦法讓用人單位瞭解自己的真實水平。同時,傳統的培養模式強制學生適應學校,重視智育,不重視個人個性的差異和情感的培養,造成了不少學生的心理扭曲,進而引發了悲劇。因而,在人才培養過程上,要注重意義學習的培養,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積極愉快、適應時代變化的心理健康的人。 3、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構建和諧師生關係 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生沒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即不管知識適不適合學生學習,都要被動的接受。這種師生關係必定會嚴重阻礙學生的意義學習和壓抑個性發展。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學習者作為學習活動全過程的中心,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認可每個學生都是具有他自身價值的一個獨立個體。教師必須同學生建立起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創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氣氛,經常組織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對話。在人才的培養方法上,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培養創造型人才的關鍵。 4、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 傳統的人才評價模式主要是以學業知識的考查、評分、篩選和評優為主的模式。總所周知,學生是一個動態的人,因而不能向無生命的物質那樣給予統一的標準評價。羅傑斯主張學習者的自我評價。由學生自己負責起考核自己的責任,自己確定評分的標準,並實際執行評定,看自己是否達到了原定的目標,使學習更加主動、有效。 另一方面,自我評價是一種自我競賽,無需和別人去比較,這樣就避免了因分數競爭而造成的心理壓力,更利於個體進步。因而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我們應當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即要包括外部的評價也要包括學習者自身的評價,使人才培養評價手段既體現多樣化又注重個別化。教師不僅要和學生一起制定學習計劃,還要經常與學生討論和決定評價學習的標準,使學生掌握自我評價的方法。 5、人本主義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如重視情感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這是正確的,但進而把這一因素的作用擴大化,顯得有點片面,另外過分強調了學生的自我選擇,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利於學生學習系統的知識,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紀律性,易走極端個人主義。 然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重視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力,主張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鼓勵學生的自我評價,使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要求。
一、主要觀點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知識意義,強調協作學習。與建構主義不同,它更強調以人的發展為本,即強調學生的自我發展,強調發掘人的創造潛能,強調情感教育。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要可以分為五大觀點:即潛能觀、自我實現觀、創造觀、情感因素觀與師生觀。 1、潛能觀 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在學習與工作上人人都有潛在能力。可惜的是這種潛能沒有充分釋放出來。教育本身就要努力去發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所以人本主義理論研究的重點是在於怎樣透過教育來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從這個觀點出發,人本主義一方面強調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但也重視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而這個主導作用在於怎樣去發掘學生的潛能。 2、自我實現觀(也叫自我發展觀) 人本主義理論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人價值觀;強調學生自我實現(發展),把學生的自我實現作為教學的目標。但由於人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興趣愛好,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不同,所以存在個性差異,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每個不同的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因材施教,為不同學生創設不同的學習條件,使得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自由發揮,滿足不同的個性需求,讓學生認識自身價值,促進他們自身的發展 3、創造觀 人本主義與建構主義一樣在知識與能力之間,崇尚學生能力的培養,並把創造力作為教學的核心問題。羅傑斯指出:人人有創造力,至少有創造力的潛能,人應該主動地發展這些潛能。並認為:不應該把創造力看成某些專家的特權。而布魯姆也認為應該研究大多數人的潛能和創造力。 4、情感因素觀 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包括髮掘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創造力都有密切關係。對這一點,人本主義給予特別重視,認為學習是學生個人主動發起的(不是被動地等待刺激)。個人對學習的整體投入,不但涉及認知能力,而且涉及情感、行為等等方面。學生對學習興趣很濃,目標明確,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師必須充分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把學生充分吸引到學習的情境中來,並長時期堅持下去。這種情感因素的創造,一要教師積極引導,二要積極進行鼓勵,三要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5、師生觀 人本主義更重視師生定位觀;師生之間的關係也是以情感為紐帶,維持一種寬鬆、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建立起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在學習中沒有感到壓抑或負擔,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做到學得主動積極和生動活潑。教師由主宰者、權威變成學生的指導者和朋友,由教變成導,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變成真正的自主參與。 二、人本主義學習觀的內涵與啟示 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的內涵體現在教學理論上,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首先,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從而達到自我實現。 其次,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張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保持和產生好奇心,以自己的興趣為導向去探究任何未知領域,意識到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的、發展的。 再次,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師僅僅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作為促進者的教師的首要任務不是教而是促,允許學生自由學習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間資訊交流的融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以從單一化逐漸走向了多元化,即在注重知識技能掌握的同時更加關注人的創造才能和創新才能的發揮。在這樣的形勢下,重新認識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基本思想價值,相信對中國人才模式的培養具有一定的指導、借鑑作用。對於當前時期人才培養的啟示主要有: 1、尊重人格需要,發展自身潛能最終實現自我 2、重視意義學習、提倡自由探索 羅傑斯把學習分為兩類:無意義學習和意義學習。無意義學習,相當於無意義音節的學習,學習者要記住這些無意義音節是一項困難的任務,因為它是沒有生氣、枯燥無味、無關緊要、很快就會忘記的東西。另一類是有意義學習是指一種使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未來選擇行動方針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增長知識的學習,而且是一種與每個人各部分經驗都融合在一起的學習。 就目前中國的人才培養過程來看,大多是停留在無意義學習這個水平。學生在學校期間,主要從書本上獲取知識,然而這些知識已經是些陳舊過時的知識,根本無法使學生滿足社會需要。教師一味的灌輸,很少給學生實踐、交流的機會,這勢必造成沒有辦法讓用人單位瞭解自己的真實水平。同時,傳統的培養模式強制學生適應學校,重視智育,不重視個人個性的差異和情感的培養,造成了不少學生的心理扭曲,進而引發了悲劇。因而,在人才培養過程上,要注重意義學習的培養,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積極愉快、適應時代變化的心理健康的人。 3、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構建和諧師生關係 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生沒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即不管知識適不適合學生學習,都要被動的接受。這種師生關係必定會嚴重阻礙學生的意義學習和壓抑個性發展。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學習者作為學習活動全過程的中心,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認可每個學生都是具有他自身價值的一個獨立個體。教師必須同學生建立起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創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氣氛,經常組織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對話。在人才的培養方法上,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培養創造型人才的關鍵。 4、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 傳統的人才評價模式主要是以學業知識的考查、評分、篩選和評優為主的模式。總所周知,學生是一個動態的人,因而不能向無生命的物質那樣給予統一的標準評價。羅傑斯主張學習者的自我評價。由學生自己負責起考核自己的責任,自己確定評分的標準,並實際執行評定,看自己是否達到了原定的目標,使學習更加主動、有效。 另一方面,自我評價是一種自我競賽,無需和別人去比較,這樣就避免了因分數競爭而造成的心理壓力,更利於個體進步。因而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我們應當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即要包括外部的評價也要包括學習者自身的評價,使人才培養評價手段既體現多樣化又注重個別化。教師不僅要和學生一起制定學習計劃,還要經常與學生討論和決定評價學習的標準,使學生掌握自我評價的方法。 5、人本主義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如重視情感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這是正確的,但進而把這一因素的作用擴大化,顯得有點片面,另外過分強調了學生的自我選擇,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利於學生學習系統的知識,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紀律性,易走極端個人主義。 然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重視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力,主張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鼓勵學生的自我評價,使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