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遇見你遇到晴天
-
2 # 盛景商業評論
製造業在未來的10年會出現比較好的轉機,尤其是在中國,會形成有人力成本削減,智慧製造為主的局面。網際網路依然會很火熱,而且會和各行各業相結合,呈現一批新興行業。
“一個國家要強大,製造業必須強大”,這句話是20年前17位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給美國政府的建議。我一直信奉這一觀點,並且認為對我們國家而言,這個觀點尤其重要。中國的富強離不開我們製造業的強大。
但是現在我們製造業的日子並不好過。雖然中國的工業在規模上是世界第一,但卻並非全球最強。目前,中國的製造業面臨三大令人頭疼的問題:產能嚴重過剩、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盈利艱難。舉個例子來說,自2004年以來中國工人的工資上漲了4倍,但與此相反,我們製造業的平均利潤率卻連年下跌,如今只有2.7%。很多製造業企業感覺到壓力非常大。
透過調研發現,中國製造業、特別是中小型製造業企業普遍存在四大問題。這四大問題,我把它們稱之為“三低一高”四大痛點。
先說三低。
第一低是企業的客戶信任度低。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長期以來我們企業的生產是不透明的,無論是老闆還是客戶,都很難及時掌握訂單的進度;交貨期往往比較長,有時候不能保證按期交貨;有的行業甚至認為不按期交貨就是一個潛規則;即便客戶問,做老闆的有時候也難以答覆,因為他自己根本不知道。
這樣的情況持續發展,客戶信任度就會持續降低,也就不願意把單給你或者不願意把重要的單給你,企業的利潤也因此變得更少了。
第二低是運營效率低。直到今天,我們調研的絕大多數的企業仍停留在工人用紙和筆記錄生產過程的階段。這有兩大弊端。首先,我們發現這些記錄龍飛鳳舞,非常潦草,資訊記錄經常出現遺漏,錯誤,嚴重影響了我們對生產資料的及時掌握。其次,整個資料處理時間過長,影響效率。從資料記錄,到統計員,車間主任統計資料,再到企業家看到這些資料,經常是好幾天甚至一個月就過去了,這就導致我們無法及時掌握生產過程中諸如漏洞、浪費、廢品等問題,增加了我們生產的成本。
第三個低是產品質量低。為什麼?因為我們雖然有質檢環節,但發現了問題之後往往也難以及時的去報告、糾正。我們經常是出了一堆廢品之後,才發現生產出了問題。產品質量不可控,不良品率上升,企業就會喪失成本的優勢,利潤下降。
三低之外還有一高。所謂一高,指的就是工人管理難度高。很多企業在現有條件下,根本無法及時準確掌握工人的產量、質量、不良品、廢品,工作計劃是否達成等。另外,工人中的80後、90後越來越多,企業家也越來越難以找到合適的方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這就導致企業生產力低下,最後的結果還是企業的利潤受到影響。
面對工人管理難度高、客戶信任度低、運營效率低、產品質量低,這三低一高的現狀,企業應該怎麼辦?
綜合中小企業的需求和實際情況,我們借鑑了美國工業網際網路,以工業大資料為核心,研發了一套低成本高收益的軟硬體一體化系統——IBD工業大資料系統。IBD就是工業大資料。IBD工業大資料系統的出發點就是幫助我們傳統的製造業企業升級成數字化工廠,我們的目標是先讓企業實現工業3.0,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一起向4.0靠攏。
我們認為數字化工廠包括三個部分,因此我們系統的整個架構也是三部分:數字化管理,數字化車間,數字化計劃。
-
3 # 超侃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明白。為什麼最近幾年製造業在萎縮。嚴格意義上來說,真正萎縮的是低端製造業。出於行業頂端的中高階製造業不僅沒有萎縮。增長趨勢還很迅猛。這其實已經道出了問題的關鍵。說到底。過去賺錢太容易了。導致很多人不思進取。現在想轉型又瞻前顧後。顧慮重重。
因為人口紅利,中國的低端製造業得以在過去的二十年迅速搶佔全球市場。而然,隨著人工成本的上升。這些低端製造行業已經無法維持過去的低成本。於是很多中小企業主開始轉移工廠到更廉價的國家。有點“遠見“直接進入房地產或者金融行業。這個來錢快。
很少有人能夠順利轉型。不是他們不想。而是確實沒有能力。高科技轉型不是簡單的換換機器裝置。換換工人就可以完成的。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是要徹底改變過去低端的來料加工模式。換成高投入高產出的發展方式。這方面來說。很多企業主沒這種眼光。更加沒有這種魄力。
製造業是能夠真正創造價值的行業。但是現在的困境是低端的成本高。高階的投入大。於是企業主都卡在這個節點上。低端難以做高階。自然慢慢就會被人取代。
相對於製造業。網際網路則是一個提升效率的地方。網際網路的價值在於資訊扁平化。以消除資訊不對稱的方式獲得更高的資訊利用率。然而想要支撐中國這麼大體量的經濟增長僅僅依靠提升效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不斷的搶佔高階市場。
歷史的教訓無數次的告訴我們。放棄製造業奔向虛擬經濟的後果。國家承受不起。普通大眾同樣承受不起。這注定是一個大坑。
但中國不可能一直靠廉價的鍋碗瓢盆搶佔世界市場。走向高階是未來必然的趨勢。這方面來說。不要說十年。未來一百年。製造業都是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組成。
-
4 # 工業網際網路研習社
製造業的未來在於"融合的工業",這是對今後製造業發展升級的最大共識;一言以蔽之,製造業的未來在於製造業+網際網路,+新一代資訊科技(大資料技術、物聯網技術及人工智慧技術)的大規模應用。
無論是製造業企業本身,還是純資訊科技公司,抑或消費網際網路玩家,大家都看到了如何不將自身技術能力和應用場景落地到製造業,未來自身生存的根基都面臨巨大的危險。從這一點上來講,製造業和其他型別企業都面臨著——如何“續命”的終極問題。
“製造業的未來,是製造業+網際網路。” 郭臺銘說,過去五年來,富士康一直致力轉型成為工業網際網路的智慧製造平臺。在此期間,把雲計算、移動資訊、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網路平臺和機器人技術結合起來,整合為一個垂直整合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另外一位資深網際網路人、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王堅博士在週末舉行的鈦媒體年度大會上,亦在力透紙背的道出“製造業與網際網路”的關係——“沒有網際網路的製造業沒有未來,沒有製造業的網際網路更沒有未來”。
工業人和網際網路人,前所未有地、以彼此相向的方式大踏步奔跑,這裡透漏著資料、跨界、商業利益及未來趨勢。毫無疑問,資料驅動的工業網際網路正在成為這兩撥人的共識,也是他們之間進行跨越融合的“最大公約數”。 對資料的熱衷,不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專利,也不是他們從第一天就意識到資料價值的。
但這種資料意識一旦建立,並在商業運作中獲利越來越多,向下紮根的結果是“資料基因”的注入。當網際網路中的人們在衣食住行的資料及行為特徵被廣泛圈定,尋找更廣袤的資料來源地尤其是豐富產業鏈條的工業和製造,成為下一個“資料金礦”。
回覆列表
由於全球科技通訊的強勢崛起,工廠製造業又迎來了一波高速發展期。然而,隨著國內人口紅利的逐步減弱,公司勞動力成本的大幅上漲,緊張的用人市場倒逼著傳統制造業不得不轉型升級。為了更高質量的工藝產品以及減少人工成本,“無人工廠”的生產模式在一片呼喊聲中脫穎而出,昔日的想法已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