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當代劉邦
-
2 # 鴻哥iouyh福小鋪
就是不讓你們落實篡位漢賊的惡名,氣死你們,呵呵。
開個玩笑,但也差不多就是曹操的意思,哈哈。
不是有人曾經和曹操聊過,懇請曹操急流勇退,曹操提及他也很想退休,奈何群賊未除,無論如何都做不到全身而退。
那人就舉薦劉皇叔什麼的,曹操不悅。
我想曹操在最後搞這麼一出,無非就是迴應當初的那段談話,在其真正退休,也就是臨終的時刻,關心的只是這些,並無任何多餘的野心。
噼噼啪啪,我想在當時很多古人的臉都被曹操這一手打得很腫。
通紅,通紅的,火辣辣。
或許這也是曹操的謀略吧,機密大事怎麼能隨口亂講,只能意會而不能談及。
最後說如此一段,無非就是給曹丕順利上位和鞏固權力製造時間和空間的優勢,在世人還暈乎的時分。
講的是兒女情長,做的是英雄豪傑事,就是這樣啦,沒什麼可多顯擺。
結果,曹丕還不是很順利接任,很順利篡漢,一切都在丞相計算和掌控之中。
-
3 # 指動濟南
對於曹操死前的《遺令》歷來有各種解讀,但關於其中的"分香賣履”遺囑,人們多有共識,認為“所志止在兒女前”;“何者謂豪傑”……
總之,很多人評價曹操臨終嘮叨"分香賣履”有失英雄本色——“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我死後留下的香分給諸位夫人,不必拿來祭祀我。這些人沒什麼本事,可讓她們學做絲帶、鞋子的生計維持生活)。
作為自比“周文王”的曹操,《遺令》隻字不提繼承大統之事,割捨不下的是妻妾如何生活,並指出解決辦法,一代英雄的曹操“兒女之情抑何長”?
1、看似兒女情長,實則人性本色
臨終嘮叨兒女情長,這被後人不解甚至嘲笑,其實這反映了曹操的人性本色,從骨子裡他就不會裝腔作勢,甚至有些任性、輕佻和隨心所欲。三國時吳人所寫的《曹瞞傳》對曹操的性格有過深刻揭示,原文如下:
“為人佻易無威重,好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被服輕綃,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細物,時或冠帢帽以見賓客。每與人談論,戲弄言誦,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中,餚膳皆沾汙巾幘,其輕易如此。”
什麼意思呢?是說曹操輕佻巧詐,不威嚴莊重,喜歡音樂,身邊有很多歌舞戲子,常夜以繼日娛樂。愛穿透明有花紋的絲制服飾,身上佩小荷包,放手巾等小玩藝,喜歡不正衣冠、戴便帽見客人。與人談笑戲謔無常,不隱藏性情,高興大笑時把頭沉到杯案上,頭巾會被酒杯、菜餚等汙染,這個人輕率、隨便、輕佻到這種程度。
曹操這種性格自小就有,“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機靈警覺,擅長權謀機變,但品行放浪、任性,不注重德行修養。以古人的標準,德行修養是為人處事的重要標準,而曹操不受約束,不聽教條,喜歡飛鷹走狗,遊蕩無度。
為規勸曹操,他叔叔多次向其父曹嵩告狀。曹操設計在路上遇到叔叔,假裝中風口眼歪斜,他叔叔告訴了曹嵩。曹嵩忙把曹操叫來,發現一切正常。面對父親疑問曹操說,我根本沒中風,叔叔不喜歡我,所以瞎說。此後曹嵩再也不信他叔叔的話了。
從小看大,三歲知老。儘管曹操號稱是西漢相國曹參之後,但他父親其實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從誰家過繼來也無從考證。出身於這種家庭的曹操,因此自小沒有秦漢貴族世家的家風氣質,自小狡黠多變,具有平民、草根習氣也就不難理解了。
2、對繼位之人,曹操早已完成安排考察
對於誰繼承大統這個問題曹操早有安排,並順利完成了考察。曹操有5個兒子,由2個夫人所生,長子曹昂是妾劉氏所生,由丁夫人撫養長大,戰死於穰城。另4個兒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全是卞夫人所生。
長子曹丕理應繼位,但曹操喜愛曹植,於是曹營裡上演了一出宮鬥,關鍵人物有4個:丁儀、楊修、崔琰、賈詡。丁儀深受曹操信任,曾要把女兒嫁給他,但丁儀是獨眼龍,曹丕就勸阻了曹操。怨恨曹丕的丁儀於是聯合楊修等人,扶持曹植上位。
曹操秘密探查各大臣意見,崔琰上了個不封口的書信,贊同曹丕繼位,甚至說出“我的意見至死不變”的硬話,於是眾大臣紛紛附和。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按說他應替曹植說話,由此看出崔琰的正直和無私。
曹操最終傾向於曹丕的則緣於賈詡。有一天,曹操問賈詡的意見,賈詡不說話。曹操很奇怪:“我給你說話,你為什麼不回答?”賈詡說:“我正在想事。”曹操說:“你想什麼?”賈詡說:“我是在想袁紹、劉表他們父子的事情。”曹操於是大笑起來。
熟悉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因為袁紹、劉表選擇繼承人時,在長子和幼子間搖擺不定,沒有堅持立嫡立長的原則,導致死後的內鬥和內亂。所以曹操一下就領會了賈詡的心思,對繼承人的選擇已基本有數了。
曹丕最終成為太子,還因為他在賈詡等人的輔佐下,對曹操的考察中應對得當。曹操曾帶兵出征,曹丕和曹植送行,曹植出口成章,文采奪目。曹丕只是哭拜不語,對父親的出征表示傷感。所以大家認為曹植只會玩嘴皮子,內心不誠。曹丕則更仁慈、真誠。
此後曹植違制乘車,在皇城宮道奔駛,從司馬門出城。曹操下令殺掉掌管宮門的公車令,曹植也因此失寵。同時,曹植的妻子衣著錦繡,曹操看見後以違反禁穿錦繡衣飾的規定,休回孃家並賜她自盡。至此曹丕全面勝出,曹操也完成了繼承人的考察。
3、死後的大事小情,曹操全有成熟考慮
生前位極人臣,被漢獻帝冊封為魏公,曹操還把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儘管後世認為此舉是為更好控制漢獻帝。但當時漢獻帝早已成曹操掌上玩物,根本無須控制。曹操此舉純粹是為跟皇帝結親,把自己變成國丈,這個身份是秦漢以來人臣的無尚榮光。
當孫權殺死關羽,擔心劉備報復,向曹操討好並派使者勸曹操當皇帝時,曹操回答:“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皇帝誰願意當誰當,我只想當好我的周文王。”以周文王為榜樣,曹操對自己的定位有清楚的認知。
正因為如此,曹操才早早規劃了死後的大事小情。臨死前的2年(建安二十三年),他對自己的墓地選址做了安排,下令把西門豹祠以西的高地劃為墓地,不再培土加高,也不封林種樹。此後再發《遺令》,其中就有"分香賣履”的安排。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66歲的曹操病逝於洛陽。第三次釋出《遺令》,規定“因為天下未定,不要循古制給我治喪,安葬了我馬上脫掉喪服,投入正常事務中。在外領兵戍守的將領,不準離開駐守地。皇城的大小官吏也要盡職盡責。”
大事講完,曹操還不忘記發揮"分香賣履”的風格,格外加了一句:“裝殮時,給我穿平時的衣服即可,陪葬物裡不準放金銀珠寶。”大事不忘,小情更不忘。人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曹操將死,其言更真,這也是他終生的風格和為人。
知道了上述史實,對曹操的真實形象,是不是更加全面了?是不是感覺確實《三國演義》在深深誤導我們?是不是正如有些專家所說,為曹操平反很有必要……
回覆列表
世人都稱之為奸雄,不無道理。縱觀曹操,一生戎馬,所作所為,可見一斑。挾天子而令諸侯。此時,天下三分並未統一。漢天子還有利用的意義。讓人心在道義上相曹,並未想盲目取而代之。等天下大定之日,事由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