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就出伏了,長達40天的“三伏”,終於結束了。
此後,天氣逐漸變得涼爽,不過,卻也是養生路上「最兇險」時刻。
出伏後,到秋分,這這段時間最兇險。
此時,氣溫波動最大、波動最頻繁,巨大的溫差,嚴重影響健康。
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一冷一熱,身體受到刺激,最容易誘發疾病。
因此,在出伏後,要格外注意養護身體健康,為安度秋冬,打下良好的基礎。
出伏後,護好二處,堅持三勤,做好四防,按揉五處,助力秋冬安康
護好二處
出伏後,很多人講究“秋凍”,但要注意原則。
首先,就說要護好下面這二處,避免疾病的發生。
1、雙腳
寒從足下起。
“秋凍”時節,首選要護好雙腳。
腳是人之根,人的經脈有一半源自於腳底。
一旦腳受涼,則會導致寒氣入侵,出現氣滯血瘀,增加疾病隱患。
所以,在秋“凍”時一定要護好腳,來增強免疫力,增加身體對抗病邪的能力。
2、脖頸
“秋凍”時節”,還要護好脖頸。
此處血管比較多,寒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增加危險。
尤其是,出伏後,是腦中風的高發時節,此時,一定要護腰脖頸。
堅持三勤
1、勤飲茶出伏後,進入秋季,燥邪當令,易損害健康。
此時,勤飲茶,可補充水分,潤燥排毒,對抗“秋燥”。
溫熱的茶水,還可緩解呼吸道黏膜的緊張狀態,有益肺部健康。
苦苣地節茶,泡水代茶飲,潤肺、宣肺、止咳、排毒,對健康有益。
用蒲公英、苦苣、地節、桔梗,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飲即可。
蒲公英,隨處可見,藥食兩用,被稱為“排毒草”,可利尿通淋,消炎殺菌,是“八大金剛”之一,不但可以幫助肺部排毒,還可對抗炎症,改善咽喉不適。
地節,是養陰生津佳品,質柔而潤,益五臟,用其泡水,可改善咽乾舌燥,乾咳少痰等,並可提高免疫力,助力健康。
桔梗,入肺經,用其泡水喝,可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等,對於肺部健康十分有益。
苦苣泡水,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增強免疫力,促進身體排毒。這幾種,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潤肺、利咽、生津、排毒,是對抗秋燥不錯的選擇。
2、勤泡腳
出伏後,堅持泡泡腳,對健康有益。
睡前用熱水泡泡腳,不但可保持雙腳溫暖,還可促進睡眠。
此外,熱水泡腳,可加快血液的迴圈,疏通經絡,提高人體免疫力。
泡腳水中,加入生薑、花椒、艾葉等,還可驅寒散寒,對秋冬健康有益。
泡腳水要沒過腳踝,泡腳時間不宜過長,泡到微微出汗即可,切莫大量出汗。
3、勤曬太陽
出伏後,陽消陰長,此時,要呵護好陽氣。
只有秋冬陽氣潛藏得當,來年春夏陽氣才會升發舒展。
並且,護住了身體陽氣,才能提高抗病能力,使得秋冬少生病。
曬太陽,是補陽氣最簡單的方法,尤其是,曬曬後背的督脈。
督脈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陽氣,曬後背,讓督脈有比較高的溫度,對養護陽氣十分有益。
做好四防
1、防秋燥
出伏後,涼風來襲,汗液往回收,津液往裡走。
若收斂得太厲害了,就會讓體表感覺乾燥,損害健康。
此時,易出現鼻孔乾燥、嗓子乾燥、面板乾燥、大便乾結等。
所以,出伏後,一定要做好“潤燥”的工作,減少“秋燥”對人體的損害。
除了多喝水,勤飲茶,補充水分以外,飲食上,也要吃的“潤”一點。
百合、銀耳、山藥、蓮藕、蜂蜜、玉竹、沙參等,都是不錯的食物選擇。
2、防上火
出伏後,白天氣溫依然炎熱,再加上氣候乾燥,人容易上火。
很多人,稍不注意,就會出現煩躁、失眠、口乾、嗓子痛等上火之症。
此時,一定要當心“內火”危害健康,用清熱的小植物泡水,是不錯的選擇。
蒲公英、菊花、金銀花等,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3、防胃痛
胃,對於溫度十分敏感,最怕寒涼。
出伏後,早晚冷颼颼,白天卻依然炎熱。
此時,如果受寒,或者是貪吃冷飲等,都會導致胃痛。
受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會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都較弱,此時,胃病極易復發,一定要格外注意防護。
出伏後,養護胃部,可以多吃粥,飲熱茶,保證良好的睡眠。
4、防中風
出伏後,由熱轉涼,節氣更迭。
到了老人們常說的“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的時期。
此後的一段時間,一天之中,氣溫跨度非常大,或能達到10多度。
一冷一熱,這麼一折騰,血壓波動大,導致心血管疾病爆發,尤其是腦中風。
夏秋交替之時,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爆發期,此時,一定格外警惕。
一旦出現突然頭痛、眩暈,伴有嘔吐、頑固性打嗝、舌根僵硬,吐字不清,一定要及時檢查,切莫拖延。
按揉五處
1、揉中府,補益肺氣
出伏後,要重視養肺。
經常按揉中府,可補益肺氣。
每天順時針向按揉,再逆時針按揉,每次按1~3分鐘。
需要注意的是,中府下方肌肉偏薄,建議不要使勁,稍稍施力即可。
2、揉腰部,補益腎氣
初秋養好腎,到冬季才能少生病。
腰為腎之府,經常搓腰部,有助於強健腎氣。
將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上下來回揉搓,至面板微紅,有熱感為宜。
3、揉風池,穩定血壓
出伏後,巨大的溫差,會影響血壓,血壓易升高。
此時,經常按揉風池,5~15 分鐘,有助於穩定血壓。
4、揉內關,養護心臟
出伏後,對心臟也是一大考驗。
經常按揉內關,有助於養心安神,保護心臟健康。
用一手的拇指指尖,按於另一手的內關,其食指或中指,則按著外關,向內對按20-30次,然後換手做。
5、揉腹部,健脾和胃
出伏後,天氣逐漸寒涼,要注意健脾和胃。
經常按揉腹部,可增強脾胃功能,減少胃腸疾病的發生。
今日就出伏了,長達40天的“三伏”,終於結束了。
此後,天氣逐漸變得涼爽,不過,卻也是養生路上「最兇險」時刻。
出伏後,到秋分,這這段時間最兇險。
此時,氣溫波動最大、波動最頻繁,巨大的溫差,嚴重影響健康。
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一冷一熱,身體受到刺激,最容易誘發疾病。
因此,在出伏後,要格外注意養護身體健康,為安度秋冬,打下良好的基礎。
出伏後,護好二處,堅持三勤,做好四防,按揉五處,助力秋冬安康
護好二處
出伏後,很多人講究“秋凍”,但要注意原則。
首先,就說要護好下面這二處,避免疾病的發生。
1、雙腳
寒從足下起。
“秋凍”時節,首選要護好雙腳。
腳是人之根,人的經脈有一半源自於腳底。
一旦腳受涼,則會導致寒氣入侵,出現氣滯血瘀,增加疾病隱患。
所以,在秋“凍”時一定要護好腳,來增強免疫力,增加身體對抗病邪的能力。
2、脖頸
“秋凍”時節”,還要護好脖頸。
此處血管比較多,寒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增加危險。
尤其是,出伏後,是腦中風的高發時節,此時,一定要護腰脖頸。
堅持三勤
1、勤飲茶出伏後,進入秋季,燥邪當令,易損害健康。
此時,勤飲茶,可補充水分,潤燥排毒,對抗“秋燥”。
溫熱的茶水,還可緩解呼吸道黏膜的緊張狀態,有益肺部健康。
苦苣地節茶,泡水代茶飲,潤肺、宣肺、止咳、排毒,對健康有益。
用蒲公英、苦苣、地節、桔梗,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飲即可。
蒲公英,隨處可見,藥食兩用,被稱為“排毒草”,可利尿通淋,消炎殺菌,是“八大金剛”之一,不但可以幫助肺部排毒,還可對抗炎症,改善咽喉不適。
地節,是養陰生津佳品,質柔而潤,益五臟,用其泡水,可改善咽乾舌燥,乾咳少痰等,並可提高免疫力,助力健康。
桔梗,入肺經,用其泡水喝,可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等,對於肺部健康十分有益。
苦苣泡水,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增強免疫力,促進身體排毒。這幾種,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潤肺、利咽、生津、排毒,是對抗秋燥不錯的選擇。
2、勤泡腳
出伏後,堅持泡泡腳,對健康有益。
睡前用熱水泡泡腳,不但可保持雙腳溫暖,還可促進睡眠。
此外,熱水泡腳,可加快血液的迴圈,疏通經絡,提高人體免疫力。
泡腳水中,加入生薑、花椒、艾葉等,還可驅寒散寒,對秋冬健康有益。
泡腳水要沒過腳踝,泡腳時間不宜過長,泡到微微出汗即可,切莫大量出汗。
3、勤曬太陽
出伏後,陽消陰長,此時,要呵護好陽氣。
只有秋冬陽氣潛藏得當,來年春夏陽氣才會升發舒展。
並且,護住了身體陽氣,才能提高抗病能力,使得秋冬少生病。
曬太陽,是補陽氣最簡單的方法,尤其是,曬曬後背的督脈。
督脈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陽氣,曬後背,讓督脈有比較高的溫度,對養護陽氣十分有益。
做好四防
1、防秋燥
出伏後,涼風來襲,汗液往回收,津液往裡走。
若收斂得太厲害了,就會讓體表感覺乾燥,損害健康。
此時,易出現鼻孔乾燥、嗓子乾燥、面板乾燥、大便乾結等。
所以,出伏後,一定要做好“潤燥”的工作,減少“秋燥”對人體的損害。
除了多喝水,勤飲茶,補充水分以外,飲食上,也要吃的“潤”一點。
百合、銀耳、山藥、蓮藕、蜂蜜、玉竹、沙參等,都是不錯的食物選擇。
2、防上火
出伏後,白天氣溫依然炎熱,再加上氣候乾燥,人容易上火。
很多人,稍不注意,就會出現煩躁、失眠、口乾、嗓子痛等上火之症。
此時,一定要當心“內火”危害健康,用清熱的小植物泡水,是不錯的選擇。
蒲公英、菊花、金銀花等,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3、防胃痛
胃,對於溫度十分敏感,最怕寒涼。
出伏後,早晚冷颼颼,白天卻依然炎熱。
此時,如果受寒,或者是貪吃冷飲等,都會導致胃痛。
受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會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都較弱,此時,胃病極易復發,一定要格外注意防護。
出伏後,養護胃部,可以多吃粥,飲熱茶,保證良好的睡眠。
4、防中風
出伏後,由熱轉涼,節氣更迭。
到了老人們常說的“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的時期。
此後的一段時間,一天之中,氣溫跨度非常大,或能達到10多度。
一冷一熱,這麼一折騰,血壓波動大,導致心血管疾病爆發,尤其是腦中風。
夏秋交替之時,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爆發期,此時,一定格外警惕。
一旦出現突然頭痛、眩暈,伴有嘔吐、頑固性打嗝、舌根僵硬,吐字不清,一定要及時檢查,切莫拖延。
按揉五處
1、揉中府,補益肺氣
出伏後,要重視養肺。
經常按揉中府,可補益肺氣。
每天順時針向按揉,再逆時針按揉,每次按1~3分鐘。
需要注意的是,中府下方肌肉偏薄,建議不要使勁,稍稍施力即可。
2、揉腰部,補益腎氣
初秋養好腎,到冬季才能少生病。
腰為腎之府,經常搓腰部,有助於強健腎氣。
將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上下來回揉搓,至面板微紅,有熱感為宜。
3、揉風池,穩定血壓
出伏後,巨大的溫差,會影響血壓,血壓易升高。
此時,經常按揉風池,5~15 分鐘,有助於穩定血壓。
4、揉內關,養護心臟
出伏後,對心臟也是一大考驗。
經常按揉內關,有助於養心安神,保護心臟健康。
用一手的拇指指尖,按於另一手的內關,其食指或中指,則按著外關,向內對按20-30次,然後換手做。
5、揉腹部,健脾和胃
出伏後,天氣逐漸寒涼,要注意健脾和胃。
經常按揉腹部,可增強脾胃功能,減少胃腸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