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3775782982

    1.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失學輟學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十三五”期間,中國強力推進控輟保學。5年來,安排“特崗計劃”教師42.8萬人,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惠及中西部8萬多所鄉村學校近130萬名教師,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流動,農村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改善。5年來,資助各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3.9億人次,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4000萬農村學生,85%的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學位服務,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3%,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累計招生近52萬人,困難群體受教育權利得到更好保障。(摘自2020年9月10日《人民日報》)

    2.中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

    “十三五”期間,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接連出臺,減稅降費持續加力升級,為企業發展減負、為成長創新加油,直達市場主體,企業獲得感實打實。據統計,2016—2020年新增的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特別是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達2.36萬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2%,拉動全年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摘自2020年12月8日《人民日報》)

    3.中國社群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佔比超過八成

    “十三五”以來,中國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加快最佳化。截至2020年2月,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達19.6萬個,床位761.4萬張,其中社群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6.2萬個,佔比82.7%。截至2019年底,全國民辦養老機構佔比達54.7%,床位數佔比達57.6%,提前完成“十三五”民辦養老機構佔比不低於50%的發展目標。中國基本建立起居家社群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重要支撐。(摘自2020年12月14日人民網)

    4.全國累計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138.8萬公里

    “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138.8萬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20萬公里,佔公路總里程的83.8%。解決了246個鄉鎮、3.3萬個建制村通硬化路難題,新增1121個鄉鎮、3.35萬個建制村通客車。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村組為網點的農村公路交通網路初步形成,農村“出行難”成為歷史。農村公路帶動脫貧致富效應不斷顯現,有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綜合新華網、央視網等資訊)

    5.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重超過80%

    “十三五”時期,中國以一系列有力舉措,交出了一份令世人驚歎的綠色答卷:2019年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3.2%,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82%,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達74.9%……一個個數字記錄下“十三五”時期生態領域的根本性變化、歷史性成就。5年來,防治汙染、修復生態、節約資源,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山變綠了、江河清了、霧霾少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增強;最佳化結構、轉換動能、提高能效,高質量發展綠色根基不斷夯實。(摘自2020年11月18日《人民日報》)

    6.中國銀聯的受理網路已經延伸至全球179個國家和地區

    “十三五”期間,在消費升級的大潮下,支付行業搭上了數字化轉型的快車。過去5年,支付網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斷在為數字中國賦能,網路支付、移動支付也已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一張靚麗的名片。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擁有全球最多的銀行卡使用者。2015—2019年,銀聯網路轉接交易金額從54萬億元增長到190萬億元,增長了將近3倍。目前,中國銀聯的受理網路已經延伸至全球179個國家和地區,在境外60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發行銀聯卡1.37億張,“一帶一路”沿線已有超120個國家和地區開通銀聯卡業務。(摘自2020年11月3日《中國日報》)

    7.“十三五”中國財政收入可裝滿約10萬輛重型卡車

    17萬億元、18萬億元、19萬億元,這是2017—2019年中國財政收入跨過的一個個新高度,2019年的規模已經相當於法國的GDP總量。2016—2019年,中國財政收入增長約1.3倍,年均增長率達5.7%,總量70.6萬億元。“十三五”時期,預計中國財政收入累計約在88.6萬億元左右。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約有100萬噸的百元紙幣,可以裝滿約10萬輛重型卡車(10噸荷載/輛)。財政收入中的“主力成員”稅收收入,從2016—2018年分別突破13萬億元、14萬億元、15萬億元,年均增長6%。稅收佔比較“十二五”末期提升一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中國財政收入的質量不斷提高。(摘自2020年10月26日央視網)

    8.中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超過95%

    “十三五”期間,為了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中國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尤其是變政府“端菜”為百姓“點單”,將可口可心的文化大餐送上門,大大提升了服務效能。5年來,公共文化設施網路日益完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公共博物館、公共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繼續免費開放,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紮實推進。截至2020年6月,中國共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6萬個,覆蓋率超過95%。2019年全年國內旅遊人數達60.06億人次,比2018年增長8.4%。不斷湧現的文化生活新方式,覆蓋城鄉的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務網,早已融入人民群眾的日常,成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綜合《人民日報》、新華網等資訊)

    9.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

    “十三五”期間,中國利用外資水平不斷提高,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在全球跨境投資持續低迷背景下,中國利用外資逆勢增長,2017年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2016—2019年吸收外資合計達5496億美元。利用外資質量進一步提高,2016—2019年,高技術產業利用外資年均增長23.9%,2019年佔比達27.7%,比2015年提高15.5個百分點。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外資企業研發投入佔比約為1/5。對外資企業吸引力不斷增強,中國營商環境國際排名不斷提升,尤其是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戰略成果,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對國際要素資源形成巨大“引力場”。外資對國民經濟拉動作用明顯,創造了2/5的對外貿易、1/6的稅收收入,帶動了近1/10的城鎮就業。(摘自2020年9月29日《人民日報》)

    10.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6—2019年,中國全部工業增加值由24.54萬億元增至31.71萬億元,年均增長5.9%,遠高於同期世界工業2.9%的年均增速。2019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達28.1%,連續10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目前,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中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路和4G網路,光纖使用者和4G使用者佔比分別達93.4%和80%,均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5G商用正式啟動,建成5G基站超過50萬個,5G終端連線數超過1億。(摘自2020年10月9日《人民日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簡愛前50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