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界大歷史

    王振是明英宗的寵臣,他慫恿明英宗親征瓦剌,結果明軍在土木堡戰敗,這導致明英宗被俘,王振也被自己人殺死。不過,王振死後,他沒有留下勢力繼續禍亂朝綱。面對危局,明代宗和于謙成功發動北京保衛戰,擊敗瓦剌大軍,拯救了明朝。

    魏忠賢是明憙宗的寵臣。與王振相對,魏忠賢專權亂政則是集體行為,他的麾下有大量朝廷官員,這些朝廷官員很多是東林黨的政敵,他們企圖依仗魏忠賢的勢力打到東林黨。因此,魏忠賢專權本質上是朝廷黨爭的產物,黨爭不僅會加劇朝廷的內耗,還會讓朝廷的派系紛爭愈發不可收拾,使國家的政治走向混亂,加速王朝的滅亡。黨爭危害之大在歷史上是有先例的,唐朝的牛李黨爭,宋朝的新舊黨爭,都加劇了王朝的滅亡。

    魏忠賢專權讓明朝走上了唐朝黨爭和宋朝黨爭的老路子,明朝滅亡與黨爭有著莫大的關係。崇禎帝除掉魏忠賢后,樹大根深的閹黨勢力依然遍佈朝廷,和東林黨明爭暗鬥,使得明朝的政治癒加腐敗。此時,明朝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女真進攻,派系的矛盾使朝廷官員不能團結一致,推行有效對策,以解決內憂外患,反而讓農民軍和女真人做大,明朝的滅亡指日可待了。

    因此,魏忠賢對明朝的危害更大。

    崇禎帝和魏忠賢的影視劇形象

  • 2 # 江湖小曉生

    王振是明英宗朱祁鎮身邊的大太監。

    魏忠賢是明熹宗朱由校身邊的大太監。

    這兩個太監,可真的是把明朝給害慘了。王振帶著明英宗去參加了一次北伐,結果20萬大軍全軍覆沒,明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人給抓了,差點導致明朝南遷。

    魏忠賢就更不簡單了,他在位期間,把一票正直的大臣都給收拾了。朝中只能有他的孝子賢孫,使得明末黨爭情緒空前高漲,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論實力這兩位是不相上下的,都不是省油的燈。但是論後果,魏忠賢就要略勝一籌了。畢竟王振闖了大禍,好歹還有于謙給他兜著。魏忠賢闖了大禍,可沒人有能力給他兜著了。畢竟有能力的人,不是被他趕下臺,就是被他提前送到西天去了。

    一、王振斷送了明朝的盛世。

    明朝前期基本也是開掛的存在,朱元璋開創洪武盛世,朱棣搞了個永樂盛世,朱高熾和朱瞻基將盛世推向高峰,搞出了仁宣之治。

    等到朱祁鎮上臺的前8年,仁宣之治還在延續。為啥?因為張老太后和三楊都還掌握權柄。伴隨著張老太后和三楊相繼去世,朱祁鎮掌權以後,大明王朝的浩劫也就來了。

    朱祁鎮這傢伙,說他是明朝墊底的皇帝,一點兒也不為過。他執政以後,王振就成了他的左右手。明朝皇帝喜歡太監,這事兒真沒辦法。

    過去朱元璋嚴禁太監干政,可朱棣造反的時候,很多太監都幫著他在戰場上立功,所以這個規矩也就這麼破了。

    王振做了司禮監掌印太監以後,幾乎是錢權一把抓,說他能呼風喚雨一點兒也不為過。因為朱祁鎮從小就有王振陪著,所以兩個人感情倍兒好。

    在京城嘚瑟了一陣子,王振覺得不過癮,所以就攛掇朱祁鎮親征瓦剌,他哪裡懂什麼軍事,似乎只要皇帝親征,就能解決問題。

    大臣們苦苦勸說不頂用啊,朱祁鎮就聽王振的話。他們找來了20萬大軍,順帶著將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100多位文武官員都給帶到了戰場上。

    結果軍政大權卻全都落在王振手裡,王振懂什麼呢?他就知道秀優越感。所以打算把大軍拖到他的家鄉炫耀一下,結果又擔心大軍傷了家鄉的良田,又打消了這個主意。

    可這麼一搞,大軍就沒了方向感,只好倉皇退往宣府。結果半路上被瓦剌大軍給追上了!雙方在土木堡大戰了一場,結果20萬明軍毀於一旦,王振死於亂軍之中,數十萬文武大臣都戰死沙場,朱祁鎮也被瓦剌人給抓了。大明王朝的朝廷幾乎被瓦剌給一鍋端了。

    這場大戰,對明朝的消耗實在是太大了。要不是前面幾代皇帝的太平盛世給朱祁鎮攢了不少積蓄,可能這一關就熬不過去了!即使後來熬過去了,大明朝也進入了一蹶不振的狀態之中,所以說王振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強了。

    二、魏忠賢給明朝滅亡鋪好了道路。

    魏忠賢就沒有王振那麼幸運了,他可沒有從小就陪著未來的皇帝長大。他是靠巴結皇帝的奶孃客氏,這才得到了天啟皇帝朱由校的賞識。

    朱由校這個人天生酷愛木匠活,所以整天躲在後宮做木匠活,壓根就不願意管理朝政。所以朝政大權,一下子就落在了魏忠賢手裡。

    魏忠賢掌權以後,當然要好好培養一下自己的勢力,於是閹黨集團就這麼出現了。與此同時,跟閹黨集團針鋒相對的就是東林黨。

    倒不是說這兩個黨有什麼好壞之分,主要是閹黨集團判定忠奸的標準太無腦了。只要臣服於閹黨集團的,那就都是忠臣,反對閹黨集團的,全部都是奸臣。

    按照這個標準去清除朝中奸佞,那得一大片朝臣都沒辦法過好日子。這麼一來,東林黨的著名領頭人物左光斗、楊漣等人都被魏忠賢折磨致死。

    江浙籍人高攀龍、周宗建、繆昌期、周順昌、黃遵素等人,哪怕辭官不做,也不肯向閹黨屈服,結果閹黨照樣逼得這幫人家破人亡。

    那時候是啥情況啊?東北的努爾哈赤已經起兵多年,中原地區的農民起義也在蠢蠢欲動之中。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你把朝廷的精力都放在黨爭上,這不是害了大明朝嘛!

    就算按照很多人所說的,魏忠賢代表著正義,魏忠賢是大明朝最有正義感的太監。那麼好了,你倒是做點兒正事兒啊!

    對不起,我沒有這個能力!他一個沒怎麼讀過書的太監,能有什麼治國的能力呢?所以說明朝末期的亂象,經過他這麼一攪和,就更加亂了。

    因此等到崇禎上臺以後,東林黨人又開始瘋狂報復閹黨,真的是什麼正事兒都不幹了。窩裡橫幾乎成了一種傳統。想要發展?對不起,先把反對我的那幫人鬥倒了再說!因此明朝末年,崇禎再想努力,也是回天乏術了。

    總結:魏忠賢的危害大於王振。

    我們會發現,王振掌權期間,于謙、鄺埜這樣正直的大臣,還是在朝廷中樞工作。這說明王振要的只是錢和名聲罷了。他還沒有真正發展屬於自己的派系。所以危害還沒有那麼大。

    可是魏忠賢上臺以後,建立起了自己的閹黨,誰跟自己不和就把誰給搞掉。這事兒徹底將黨爭推向了一個高峰。

    以至於明朝末年,大家都不幹正事兒了,一股腦兒所有人就在分派系鬥爭。決策者尚且如此,你說地方上的那些人又該如何自處呢?因此魏忠賢的危害的確要強於王振。

    參考資料:《明史》

  • 3 # 原來在此123

    一個大興文字獄,都能滅九族的韃子朝寫的明史有多少可信度?還不如北韓的李朝實錄。編四庫全書,刪滅了多少書籍和內容。是韃子朝使中國科技文化落後於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師生矛盾怎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