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說書後生

    牙籤有兩個解釋,中國古書上的牙籤,指的是象牙做的書籤,估計不是樓主想問的那個意思。

    第二種就是通常用的那種,我猜想牙籤不是華人發明的,因為華人早期是不敬畏鬼神,比如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刑天反天之類。清潔口腔應該是膜拜神靈的產物,類似於沐浴焚香之類的。

  • 2 # 十點歷史君

    人們一天的活動,大抵可以同四個字來總結,分別是衣、食、住、行。而其中的“食”字,又佔據了一天活動的關鍵,中國是飲食之邦,懂飲食,會吃,有講究。

    人們在享受美食的時候,就難免產生一些繁瑣的事宜,比如吃飯之前,講究的人就會先漱漱口,以免影響食物本身的味道。除此之外,吃完食物之後,人們首先要找的物件,就是牙籤了。

    人們習慣用牙籤,一是為了牙齒健康,二是為了整潔美觀,防止產生口臭,在一定程度的確限制了細菌增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生活用品。

    其實想來,牙籤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在史學界,關於牙籤的起源可謂是眾說紛紜,大抵有以下兩種說法:

    其一說起源印度,由佛祖釋迦摩尼講經是發明其二中起源中國,考古學家發現了3000多年前的殷朝人剔牙的證據

    這兩種說法是當今史學界的兩種主流方向。大多數人都認為牙籤起源於印度,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關於牙籤的起源,真的沒有明確說明,也沒有確定的文獻記載它就是哪裡發明的產物。但是從問世的時間上我們可以判斷一下。

    佛祖釋迦牟尼說:

    “汝等用樹枝刷牙,可除口臭,增加味覺,可得五利也。”

    但是佛祖釋迦牟尼生人是在公元前977年,也就是周昭王當政的時候,而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人使用牙籤的痕跡,卻是在殷朝時期,也就是比印度要早一個朝代的時間,就有了使用牙籤的證明。

    考古學家發現殷帶人的牙齒遺骸,考古專家認為:

    這些痕跡“不同於浸蝕症狀,除了剔牙痕跡外,似無更好的解釋”。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牙籤的起源並非是印度,而是在中國3000多年前的殷朝便有了。這牙籤的起源之說,應當如此。那麼牙籤自產生起,經歷了怎樣的變遷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牙籤自殷商到秦漢時期,不僅用來剔牙,還作為“食具”

    牙籤,又被古人稱做柳杖、剔牙杖、嚼楊枝、牙杖、挑牙等等。早在殷商時期,人們就懂得注意牙齒的清潔,而且在那時,牙籤還不僅僅是用來清理口腔的,它還被作為一種食具,去夾食物。

    最早問世的證據,是考古學家撰寫的《安陽輝殷代人牙的研究報告》中,明確地說了,幾千年前的殷朝人的牙齒上,有剔牙的痕跡,因此牙齒自殷商時期,就有人使用了。

    後來發展到了秦漢時期,牙籤的形態慢慢演變地細小長尖,而且在宴會之上常常見到此物,關於牙籤的使用,也慢慢形成了一種禮儀。《禮記·曲禮上》中提出:

    “毋絮羹,毋刺齒”。

    這裡面提及的“刺齒”,就是不要用牙籤清理牙齒上的食物殘渣,在宴會之上,這樣做於禮教不合,是不文明的行為。在秦漢時期,牙籤文化便慢慢像禮教靠攏,人們也注意到了清潔牙齒的重要性。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牙籤地位上升,成為稀罕之物

    牙籤自產生以來,其形態隨著朝代的更替也發生了改進,到了三國時期,有位著名的歷史人物特別喜歡用牙籤,這個人就是曹操。

    曹操喜歡乾淨,每次飲食過後必用牙籤清理口腔,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國時期的牙籤,其實是迴圈使用的,製作還是有些粗糙,用金子所做,一頭尖尖,背面是小刷子的形狀。

    牙籤在那時,還是稀罕物件,平民百姓吃完飯要麼就不清理口腔,即便是清理,也就是漱漱口或者用楊柳枝簡單刷刷,像曹操專用的那種牙籤,他們是沒有福氣享用的。

    曹操有多喜歡牙籤呢?在他死後,甚至連他的牙籤都作為陪葬品一同入葬。在三國時期的東吳高榮墓中,也發現了有牙籤,而且原料也是用金子所做,可見其珍貴程度。

    後來發展到了西晉時期,西晉人陸雲曾看到曹操的遺物,這其中就有“剔齒纖”,指的也就是牙籤。陸雲(262 -303)致其兄(陸機)書有記載:

    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籤,今以枚寄兄。

    原來陸雲看到曹操的牙籤之後,覺得十分精美,便花了大價錢購買下來送給了兄長陸機。小小的牙籤竟然也能作為禮物,還花了“大價錢”才能買下來,可見其在晉朝時期的價值頗高。

    在東晉時期,佛家也講究在誦經之前,要先清理口腔,以示對佛祖的敬意,這就必須要用到牙籤了。那麼窮人如何剔牙呢?多是用楊柳枝所做,用過便扔掉了。

    “每旦澡洗,以楊枝淨齒,讀誦經咒;又澡灑乃食,食罷還用楊枝淨齒,又讀經咒。”

    南北朝時期,牙籤的發展停滯不前,基本延續先前人所用的原材料,以楊柳枝居多。

    隋唐到宋朝時期,牙籤身份有變化,成為了“書籤”“書籍”的代名詞

    牙籤發展到了唐朝,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朝代。因此百姓用牙籤的風氣也很濃郁,但是原料大多以楊柳枝為主,較殷商時期也算是不小的進步。

    但是在唐朝時期,人們的牙籤除了剔牙,其實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書籤。

    在唐朝的牙籤,指的當然不是剔完牙再用的那種。有一種專門的牙籤,用來當書籤,以供文人讀書之用,作為印記,方便下次找到停留的位置。

    《舊唐書·經籍志下》中有記載:

    “其集賢院御書:經庫皆鈿白牙軸,黃縹帶,紅牙籤,史書庫鈿青牙軸,縹帶,綠牙籤,子庫皆雕紫檀軸,紫帶,碧牙籤,集庫皆綠牙軸,硃帶,白牙籤,以分別之。”

    在唐朝,經庫之中,為了將各種書籍中的重點做個暗號,便用各種顏色的牙籤區分,方便識別。

    唐朝詩人韓愈在《送諸葛亮覺往隨州讀書》也有記載:

    “鄴侯家書多,插架三萬軸。一一是牙籤,新若手未觸”。

    裡面的牙籤,也是指書籤的意思。

    除此之外,到了宋朝,牙籤又有了別的含義,是書籍的意思。宋朝詩人蘇軾《在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雲:

    “讀遍牙籤三萬軸,卻來小邑試牛刀”。

    裡面的“牙籤”,指的就是書籍。

    元明清時期,牙籤成為平常物件,甚至有專門販賣牙籤的店鋪

    元朝趙孟頫《松雪齋文集》中有記載:

    食肉先尋剔齒籤。

    說的“剔齒籤”就是牙籤,吃肉之前準備牙籤,這在元朝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可見牙籤在這一時期已經成為了平常物件,就算是平民百姓家庭中,也隨處可見。

    明朝時期,是中國牙籤製作的巔峰,在這一時期,各種精美的牙籤問世,但是價格太高,只有王公大臣才用得起,一時之間還成為大臣們炫富的物件。

    嚴嵩被抄家之後,,抄出了許多精美的牙籤:

    “烏銀各色剔牙杖一百一十七副,共重三十兩零用錢”。

    一百一十七副牙籤,可見明朝時期,牙籤多麼受人們的喜愛,光價值來論,這些牙籤恐怕都夠買個別院了。

    到了清朝,牙籤的原料,依舊是以楊柳枝為主,只有王公貴族才會用金銀打造的專用牙籤。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朝,人們經常習慣用扣耳勺來當牙籤。《紅樓夢》二十八回便有記載:

    “只見鳳姐蹬著門檻子,拿耳挖子剔牙”。

    這耳挖子指的就是扣耳勺,但是當然是專門用來剔牙的扣耳勺了。發展到清朝末年,才漸漸將牙籤更加細緻起來,出現了木質的一次性牙籤。發展至今經過了3000多年的歷史沉浮,根據史料記載,這牙籤應該是中國最先發現的,而並非印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末的紅夷大炮能給清軍造成很大的殺傷,但到了鴉片戰爭的時候清軍火炮卻如此落後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