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玉器的識偽中沒有儀器進行有效的測試,但是利用我們掌握的科技文化知識,利用客觀科學的理論分析,完全有能力對玉器的真與偽進行有效的識別。
1、歷代玉器被廣泛使用的玉石材料主要有白玉、青玉、黃玉、碧玉、岫巖玉等,而目前贗品有相當一部分使用的新開發的石料、礦料,或用黃岫巖假冒黃玉。
在實踐中必須掌握和分清真偽玉器材料上的差別,分清同一種材料的新舊差別。
2、要認識各種玉器材料的基本結構特徵,並且要知道硬度、密度的不均勻性及玉石材料的可滲透性。當掌握了玉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後就能夠分析古玉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埋藏的時間長短,對玉器本身應該造成的影響,有哪些氧化腐蝕特徵,並掌握其演化過程的各種特徵規律。
而贗品不是根據材料的特性,也不根據真品的各種特徵,只是根據真品的表面效果進行模仿,違反了自然氧化和演變的規律,與真品有本質上的差別。
3、要掌握真品玉器材料方面的老化特徵。這種受浸蝕而老化的現象與贗品使用新材料或老舊殘料進行重新切割磨製加工,成形後所暴露出來的新工藝面會產生明顯的色差或破壞原有的氧化皮層。
4、不能把區別玉器材料作為辨別玉器真偽的決定依據,因為從古至今所使用的都是千百萬年形成的同一種材料,在辨偽中只能把識別材料作為單薦辨偽的依據,如果材料上無法有效地確認差別,應該從其他方面繼續搜尋真偽的差別證據。
5、目前贗品所使用的是一些質量極差、價格極低的玉石雜色料或石性嚴重的次料進行偽造,成形以後再進行人為強化腐蝕,造成玉器表面形成極厚的氧化腐蝕皮層。
這種皮層容易脫落而且脫落後根本沒有潔淨透潤的質地。這種花地雜色料是歷代古玉不使用的,只是現代騙人用的一種石料。
6、要認識和掌握歷代玉器繪畫風格及表現風格,並掌握各時代玉器造型風格結構特徵。在辨偽中,有些玉器可以從造型結構上確認真與偽,但是有些高仿贗品極難識別。
在這種情況下,要從其他方面搜尋真與偽的差別證據,由於民間玉器的風格造型極其古怪複雜,因而不能以器型風格決定其真偽,而只能作為感覺效果判斷的一項參考。
7、玉器藝術的工藝與美術的完美結合體,古玉完美地體現了工藝效果。而贗品在這方面有明顯缺陷和不足,要麼結構造型美而工藝技術磨製卻達不到這種效果,要麼工藝設計有缺陷。
8、我們必須承認,機械化程度的高低必然會對產品的工藝質量和標準造成程度不同的影響。從古至今製造玉器裝置工藝和工具材料在不斷地改革發展提高,因此不同的歷史時期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工藝技術特徵。當我們掌握了真品的基本特徵,就會認識到現代贗品哪些部位工藝不對,哪些工藝技術磨製有缺陷。
要認識到玉器的加工方式從古至今始終利用的半手工半機械化的方式,在實踐中必須分析工藝效果,哪些是機械裝置本身的效能造成,哪些又是人為手工操作的不穩定性造成,從這方面區別真偽。另一方面要有能力認識玉工磨製水平的差異所造成的某些工藝效果,識破贗品故意製造工藝誤差或某些工藝技術缺陷,對比真偽玉器工藝死角部位的差異。
現代加工工具的材料和研磨材料的組成成分與傳統之間的差別,造成紋飾線條方面的工藝磨製產生明顯不同。這種不同是裝置工具及材料造成的,不是現代裝置能夠模仿的。古玉器的加工磨製主要採用遊離沙式的研磨方式,這與現代贗品的固定磨削式的成形的玉器有明顯的工藝差別。
要掌握歷代古玉在工藝磨製程式方面的規律,以及各種工藝技術處理手段方面的特徵規律,對比贗品哪些部位的程式和處理手段有差別。
9、瞭解贗品的製假手段和技術,掌握贗品用現代的裝置和技術進行模仿的各種工藝效果特徵。要分析和掌握真偽玉器的玻璃光效果差別,以及一般光亮玉器差別,並分析出光亮方面的技術和材料差別及造成這種差別的原理,從而區別真偽亮度效果差異。
10、歷代古玉普遍存在著巧色及帶色料玉器的現象,但這種材料在原有的基礎上又經歷長期地下環境的浸蝕,造成區域性色料部位被首先氧化腐蝕,必須掌握這方面的特徵規律。
玉器被氧化浸蝕部位大部分是由於某部位的硬度、密度及耐腐蝕性差造成的,特別是由於內部應力造成的玉器裂紋,這種狀態會被首先滲透或浸蝕,它與贗品人為製造的假效果有結構上的差別。
現代贗品利用色料、邊角髒料假冒玉器的氧化,特別是利用材料本身的氧化石皮假冒,這種造偽已成為當前最重要的模仿手段。實際上這類贗被假冒的部位其硬度、密度結構和色差,與真品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必須識別哪些是色料雜料和天然氧化皮仿造的贗品,哪些是真正腐蝕受沁。
真正的古玉無論受到哪些氧化腐蝕受沁都會產生硬度變化、色差變化、滲透過渡等現象,而贗品人為製造的明顯的滲透現象、硬度變化、色差和過渡等現象。要在廣泛的實踐中掌握真品氧化腐蝕受沁的特徵規律,在此基礎上區別哪些是人為的強化作偽,哪些是玉器的真正腐蝕受沁。
11、掌握生坑玉器的主要特徵。所謂生坑玉器的指出土以後沒有進行過任何清造處理,玉器本身粘附著各種沉積物質,而且附著力極強。而贗品是採用人為製造在玉表的附著物,這種人造附著物質粘結密度及粘結力很差,這是辨別真偽的一方面,生坑玉器應沒有任何人為處理留下的痕跡。
12、半生坑玉器主要指出土後經過人為的清洗處理,這類玉器已失掉了生坑玉器的種種出土特徵。一般情況下,死角部位或某些腐蝕殘損部位能夠留下沉積物質,由於清洗有些部位會出現輕微劃痕,工藝稜角出會產生輕微的人為致殘現象。而仿造半生坑玉器的贗品主要採取製造表面氧化層工藝方面採用保持工藝稜角部位的鋒利度,死角部位沉積物質附著力卻很差。
要特別注意並有能力區別半生坑玉器。當前仿造半生坑玉器的贗品有相當數量流入市場。
13、半熟坑玉器的指出土後經過幾年或幾十年的收藏,手感及透潤程度並沒有達到相當的熟舊程度。這類玉器表面有氧化質感並有輕微的磨損,輕微的稜角碰傷,有些死角部位仍然存留沉積物及其他各種特徵。
這種玉器必須進行全面的分析,仿造成這類玉器的贗品主要是採取球磨振盪裝置及噴沙裝置製造表面氧化質感效果,使整體結構及工藝稜角產生圓滑過渡。這類玉器的仿造難度很大,與真品對比會找到贗品的很多漏洞。
14、熟坑玉器是長期收藏把玩使玉器的工藝稜角有相當的圓滑過渡,手感極好。
在把玩中,人體的汗液、酸、鹼、植物蠟等滲透到玉器縱深,使玉器內部折射光加強交反射到玉器表面形成半透明狀態的油透感,經過人為長期盤磨會使玉器表面產生不同時期的劃痕重疊現象,有些殘損會產生殘痕圓滑過渡。而贗品不具備這種時間和條件,因此只能採取加強表面光亮度的手段進行假冒。
當前有一定數量的假熟坑玉器,仿造效果普遍不佳。
15、必須掌握贗品用氫氟酸進行腐蝕所產生的各種狀態,因為這類贗品殘留有的毒氣體對人體危害極大,不能在房間內擺放或隨身佩帶。
16、收藏玉器不能侷限性只懂得玉器,必須對雕塑、瓷器、繪畫、竹木牙角、金銀銅器等古董專案有識別真偽的基本能力,因為其他類古董的真偽所表現的特徵規律與玉器是相通的。
辨偽首先要確認真品,只有在實踐中掌握真品的實質,才能夠具備識偽的能力,才能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文化內涵。更不要採取自我封閉的收藏方式。
以上是玉器辨為中最常見的和必須掌握的基本常識。 。
目前在玉器的識偽中沒有儀器進行有效的測試,但是利用我們掌握的科技文化知識,利用客觀科學的理論分析,完全有能力對玉器的真與偽進行有效的識別。
1、歷代玉器被廣泛使用的玉石材料主要有白玉、青玉、黃玉、碧玉、岫巖玉等,而目前贗品有相當一部分使用的新開發的石料、礦料,或用黃岫巖假冒黃玉。
在實踐中必須掌握和分清真偽玉器材料上的差別,分清同一種材料的新舊差別。
2、要認識各種玉器材料的基本結構特徵,並且要知道硬度、密度的不均勻性及玉石材料的可滲透性。當掌握了玉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後就能夠分析古玉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埋藏的時間長短,對玉器本身應該造成的影響,有哪些氧化腐蝕特徵,並掌握其演化過程的各種特徵規律。
而贗品不是根據材料的特性,也不根據真品的各種特徵,只是根據真品的表面效果進行模仿,違反了自然氧化和演變的規律,與真品有本質上的差別。
3、要掌握真品玉器材料方面的老化特徵。這種受浸蝕而老化的現象與贗品使用新材料或老舊殘料進行重新切割磨製加工,成形後所暴露出來的新工藝面會產生明顯的色差或破壞原有的氧化皮層。
4、不能把區別玉器材料作為辨別玉器真偽的決定依據,因為從古至今所使用的都是千百萬年形成的同一種材料,在辨偽中只能把識別材料作為單薦辨偽的依據,如果材料上無法有效地確認差別,應該從其他方面繼續搜尋真偽的差別證據。
5、目前贗品所使用的是一些質量極差、價格極低的玉石雜色料或石性嚴重的次料進行偽造,成形以後再進行人為強化腐蝕,造成玉器表面形成極厚的氧化腐蝕皮層。
這種皮層容易脫落而且脫落後根本沒有潔淨透潤的質地。這種花地雜色料是歷代古玉不使用的,只是現代騙人用的一種石料。
6、要認識和掌握歷代玉器繪畫風格及表現風格,並掌握各時代玉器造型風格結構特徵。在辨偽中,有些玉器可以從造型結構上確認真與偽,但是有些高仿贗品極難識別。
在這種情況下,要從其他方面搜尋真與偽的差別證據,由於民間玉器的風格造型極其古怪複雜,因而不能以器型風格決定其真偽,而只能作為感覺效果判斷的一項參考。
7、玉器藝術的工藝與美術的完美結合體,古玉完美地體現了工藝效果。而贗品在這方面有明顯缺陷和不足,要麼結構造型美而工藝技術磨製卻達不到這種效果,要麼工藝設計有缺陷。
8、我們必須承認,機械化程度的高低必然會對產品的工藝質量和標準造成程度不同的影響。從古至今製造玉器裝置工藝和工具材料在不斷地改革發展提高,因此不同的歷史時期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工藝技術特徵。當我們掌握了真品的基本特徵,就會認識到現代贗品哪些部位工藝不對,哪些工藝技術磨製有缺陷。
要認識到玉器的加工方式從古至今始終利用的半手工半機械化的方式,在實踐中必須分析工藝效果,哪些是機械裝置本身的效能造成,哪些又是人為手工操作的不穩定性造成,從這方面區別真偽。另一方面要有能力認識玉工磨製水平的差異所造成的某些工藝效果,識破贗品故意製造工藝誤差或某些工藝技術缺陷,對比真偽玉器工藝死角部位的差異。
現代加工工具的材料和研磨材料的組成成分與傳統之間的差別,造成紋飾線條方面的工藝磨製產生明顯不同。這種不同是裝置工具及材料造成的,不是現代裝置能夠模仿的。古玉器的加工磨製主要採用遊離沙式的研磨方式,這與現代贗品的固定磨削式的成形的玉器有明顯的工藝差別。
要掌握歷代古玉在工藝磨製程式方面的規律,以及各種工藝技術處理手段方面的特徵規律,對比贗品哪些部位的程式和處理手段有差別。
9、瞭解贗品的製假手段和技術,掌握贗品用現代的裝置和技術進行模仿的各種工藝效果特徵。要分析和掌握真偽玉器的玻璃光效果差別,以及一般光亮玉器差別,並分析出光亮方面的技術和材料差別及造成這種差別的原理,從而區別真偽亮度效果差異。
10、歷代古玉普遍存在著巧色及帶色料玉器的現象,但這種材料在原有的基礎上又經歷長期地下環境的浸蝕,造成區域性色料部位被首先氧化腐蝕,必須掌握這方面的特徵規律。
玉器被氧化浸蝕部位大部分是由於某部位的硬度、密度及耐腐蝕性差造成的,特別是由於內部應力造成的玉器裂紋,這種狀態會被首先滲透或浸蝕,它與贗品人為製造的假效果有結構上的差別。
現代贗品利用色料、邊角髒料假冒玉器的氧化,特別是利用材料本身的氧化石皮假冒,這種造偽已成為當前最重要的模仿手段。實際上這類贗被假冒的部位其硬度、密度結構和色差,與真品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必須識別哪些是色料雜料和天然氧化皮仿造的贗品,哪些是真正腐蝕受沁。
真正的古玉無論受到哪些氧化腐蝕受沁都會產生硬度變化、色差變化、滲透過渡等現象,而贗品人為製造的明顯的滲透現象、硬度變化、色差和過渡等現象。要在廣泛的實踐中掌握真品氧化腐蝕受沁的特徵規律,在此基礎上區別哪些是人為的強化作偽,哪些是玉器的真正腐蝕受沁。
11、掌握生坑玉器的主要特徵。所謂生坑玉器的指出土以後沒有進行過任何清造處理,玉器本身粘附著各種沉積物質,而且附著力極強。而贗品是採用人為製造在玉表的附著物,這種人造附著物質粘結密度及粘結力很差,這是辨別真偽的一方面,生坑玉器應沒有任何人為處理留下的痕跡。
12、半生坑玉器主要指出土後經過人為的清洗處理,這類玉器已失掉了生坑玉器的種種出土特徵。一般情況下,死角部位或某些腐蝕殘損部位能夠留下沉積物質,由於清洗有些部位會出現輕微劃痕,工藝稜角出會產生輕微的人為致殘現象。而仿造半生坑玉器的贗品主要採取製造表面氧化層工藝方面採用保持工藝稜角部位的鋒利度,死角部位沉積物質附著力卻很差。
要特別注意並有能力區別半生坑玉器。當前仿造半生坑玉器的贗品有相當數量流入市場。
13、半熟坑玉器的指出土後經過幾年或幾十年的收藏,手感及透潤程度並沒有達到相當的熟舊程度。這類玉器表面有氧化質感並有輕微的磨損,輕微的稜角碰傷,有些死角部位仍然存留沉積物及其他各種特徵。
這種玉器必須進行全面的分析,仿造成這類玉器的贗品主要是採取球磨振盪裝置及噴沙裝置製造表面氧化質感效果,使整體結構及工藝稜角產生圓滑過渡。這類玉器的仿造難度很大,與真品對比會找到贗品的很多漏洞。
14、熟坑玉器是長期收藏把玩使玉器的工藝稜角有相當的圓滑過渡,手感極好。
在把玩中,人體的汗液、酸、鹼、植物蠟等滲透到玉器縱深,使玉器內部折射光加強交反射到玉器表面形成半透明狀態的油透感,經過人為長期盤磨會使玉器表面產生不同時期的劃痕重疊現象,有些殘損會產生殘痕圓滑過渡。而贗品不具備這種時間和條件,因此只能採取加強表面光亮度的手段進行假冒。
當前有一定數量的假熟坑玉器,仿造效果普遍不佳。
15、必須掌握贗品用氫氟酸進行腐蝕所產生的各種狀態,因為這類贗品殘留有的毒氣體對人體危害極大,不能在房間內擺放或隨身佩帶。
16、收藏玉器不能侷限性只懂得玉器,必須對雕塑、瓷器、繪畫、竹木牙角、金銀銅器等古董專案有識別真偽的基本能力,因為其他類古董的真偽所表現的特徵規律與玉器是相通的。
辨偽首先要確認真品,只有在實踐中掌握真品的實質,才能夠具備識偽的能力,才能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文化內涵。更不要採取自我封閉的收藏方式。
以上是玉器辨為中最常見的和必須掌握的基本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