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崇禎面對外族入侵,沒有逃跑,而是選擇“君王死社稷”,英雄般的自殺,後世讀歷史,崇禎真沒用,應該轉進啊,去南京啊,不是還有個南直隸嗎?未嘗不能力偏安江南。

    如果他真的轉進南方,如果守住了,後世讀者一看,真窩囊,沒有一點雄心壯志,應該北伐啊,如果沒守住,那罵的更慘了,

    趙構面對金國的入侵,沒有坐以待斃,沒有硬碰硬,而是選擇了不斷轉進,跟金國游擊戰,後來忠於守住半壁江山,結果呢?被罵了近千年,真窩囊,應該北伐中原啊。

    面對外敵入侵,如果敵人過於強大,憑藉政府軍無力抵抗,“轉進”到西部堅持鬥爭,也未嘗不可,不然,碩大的中國,這麼大的戰略眾深有什麼用呢?

    唐朝五位皇帝,七失長安,九次出逃,照樣坐擁天下,

    趙構轉進到海上,依舊跟金國爭奪天下,守住半壁江山,立國一百多年。

    校**長棄守都城,轉進西部,照樣打贏了侵略者,

    如果其他地區政權穩定,支援皇帝和中央政府,皇帝面對強敵轉進到穩定地區也沒什麼問題。

  • 2 # 覃仕勇說史

    答:從本質上說,“清跑跑”和“宋跑跑”的差別大得很。

    “清跑跑”的逃跑是一種極不要臉、極不負責任的無恥行為,應該遭受歷史的鞭撻和後人的唾棄。

    “宋跑跑”的逃跑雖是一種屈辱的逃生行為,卻也是一種戰略戰術上轉移的需要,後人在認可的基礎上給予它的更多是同情和可憐。

    說到這,有人也許要開罵了:同樣是逃跑主義者,為什麼要區別對待?你是不是在使用雙重標準?!

    不要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按時間先後,先說宋跑跑。

    宋跑跑為什麼要跑呢?

    因為,它如果不跑,它就會被滅。

    大金帝國興起,先滅了遼國,又滅了北宋,聽說南宋建立了,便拎著刀子南下了……

    想想大金帝國的作風,看看大金帝國這南下的氣勢,您覺得會是好事兒嗎?

    在打又打不過的前提下,不逃跑,難道坐著等死嗎?

    而且,這樣的逃跑,又並非始自南宋。

    以威勢顯赫於史冊的煌煌大唐王朝論,其也同樣有過“都城六陷、天子九逃”的慘痛經歷。其中的唐玄宗、唐代宗、唐德宗、唐僖宗、唐昭宗都是著名的逃跑皇帝。

    也正是這些著名的逃跑皇帝善於逃跑,唐朝這才在安史之亂中頑強地存活下來,一直活到朱溫篡唐。

    宋高宗趙構由汴梁走大名,由大名下應天,由應天走揚州,然後從揚州走杭州、走越州(今浙江紹興),走明州(今浙江寧波),甚至浮國海上,最後也為趙宋續命一百五十多年,被稱為“中興”。

    反觀明崇禎帝,一門心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結果都城陷、君王死、社稷亡,後世史家無不為之搖頭痛惜。

    再有,太平天國敗亡前夕,很多人都高聲頌揚李秀成曾向洪秀全進獻有一妙計,惜乎洪秀全不用。

    其實,李秀成所進獻的“妙計”,不過是“讓城別走”——建議洪秀全讓出天京,做“洪跑跑”,遠走高飛。

    所以,南宋的逃跑,既是迫不得已,卻也是戰略戰術上轉移的需要。

    接下來說說“清跑跑”。

    西方列強侵華與大金帝國南下的性質絕不相同。

    大金帝國的南下,那是來要命的。

    西方列強侵華,止為求財。

    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得從第一次鴉片戰爭說起。

    英華人展開第一次鴉片戰爭,並不是要滅亡清政府,而是要“教訓”清政府,讓清政府開放通商口岸,好讓其在中國開闢市場,傾銷包括鴉片在內的各種商品。

    老實說,英華人霸佔香港的本意,一開始也不是想把香港據為己有,而是想擁有一個泊放來華船隻、屯積來華商品的基地,但一番槍炮過後,顢頇的清政府把許多事情搞砸了,香港就稀裡糊塗被人家霸佔去了。

    回到剛才的話題——英華人、包括一眾侵華列強,它們要在中國開闢市場,並不希望中國處於一個無政府狀態,所以,當清政府被太平天國運動搞得搖搖欲墜,它們馬上義不容辭地幫了清政府一把,“中外合作”,殘忍地絞殺了太平天國。

    特別要指出的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縱火焚燒圓明園時,它們的洋槍隊也正與李鴻章的洋槍隊親密合作,在上海、松江、蘇州、常州與太平軍展開熱火朝天的鏖戰。

    換句話說,清廷統治頭子咸豐等人其實知道英法聯軍攻打北京並不是向自己索命。

    但他為什麼要逃跑呢?

    這就從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原因說起了。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1842年,英華人和清政府簽訂了一個《南京條約》。到了1854年,《南京條約》屆滿十二年。英國曲解中美《望廈條約》關於十二年後貿易及海面各款稍可變更的規定,援引最惠國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條約》的要求。1856年,《望廈條約》也屆滿十二年。美國在英、法的支援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條約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絕。

    如果不深研歷史,很多人以為清政府拒絕列強的要求主要是站在正義的立場上。

    其實不是的。

    當時的咸豐皇帝對開放外貿口岸、允許外華人內地旅遊、協定關稅、保護傳教士、賠款、領事裁判權等事並不很放在心上,只專注於反對列強代表來京“換約”。

    其中原因,說起來很多人不敢相信——咸豐反對列強代表來京的原因,其實是怕他們來京見了自己不肯行跪拜之禮!

    早在乾隆朝時,英華人以馬戛爾尼為首一行訪華,曾就要不要“行跪拜之禮”發生過激烈爭議。

    當時清朝還算強盛,尚且奈何不了馬戛爾尼一行,現在清廷上下以及咸豐本人都知道,列強代表來了北京,那是鐵定不肯行跪拜之禮的。

    咸豐可接受不了這個。

    他認為,我是天子,俯攬四海,君臨天下,如果這些人見了我跪,傳揚出去,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國不國、家不家了。

    所以,他強烈反對。

    他這一反對,英法方面誤會了,以為他是想悔約,就派艦隊北上,用長槍大炮說話。

    咸豐儘管知道對方並不是來奪他的江山、坐他的皇位的,但在大沽失陷、通州張家灣、八里橋慘敗後,為了自己的面子,一道煙跑往承德去了。

    英法聯軍為什麼單燒圓明園而沒有燒紫禁城呢?

    因為圓明園是皇帝的“私人娛樂會所”,英法聯軍頭目認為,燒它,是對中國皇帝的懲罰,與老百姓無關;紫禁城是國家部門要地,燒它,就是與全華人為敵。

    前面也說了,英法人只是要提醒和教訓清朝統治者,並不希望它垮臺。

    所以,“清跑跑”這樣一走了之,是很不要臉、很不負責任的行為。

    最後說一句:大金帝國滅宋,宋朝君臣和眾多老百姓是站在同一生死線上的,所以全國軍民擰成一股繩抗金。而列強侵華,是要和清政府一起聯手盤剝中國老百姓血汗錢的,本質上不同,那麼,在英法聯軍展開打大沽炮臺、攻擊北京等軍事行動,中國老百姓是冷漠的、旁觀的。

    列強和清政府,都是中國老百姓的敵人。

    對中國老百姓而言,近代史就是一半封建、半殖民的屈辱史、血淚史。

  • 3 # 卓清德1

    在《奇門遁甲》一書的題跋中,唐,羅通有一段精言說△其國家衰敗,乃君不能行其事政!則應隱身閒居,若強行此道,必受其累也!羅通是說凡為將者,必查明國家之運限興衰,尚若君王不能正常行使事政,完全由阿諛奉承的一幫奸臣主政,則應早早避之。大清晚景不保與南宋南逃之事,都是前期為明君主政,勵精圖治,所以國泰民安,後代子孫驕奢淫佚,整天歌舞昇平,不理朝政,權臣奸貪狗盜,滅國之時近也!天下民不聊生,誰又會為你賣命保江山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六大傑出人才,龍、鳳、馬、鬼、虎、麒麟,你知道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