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獵奇動物社

    從4月16日開始,原本棲息在中國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內的17頭亞洲象開始了它們前所未有的長距離遷徙,其中有2頭“迷途知返”,剩下15頭繼續一路北上,目前已經遷徙了接近500公里。作為現存最大的陸生動物,大象雖然吃草,但其食量驚人,在這不到50天裡,這些大象毀壞了800多畝的農作物,導致了接近700萬的經濟損失。看到這裡,許多小夥伴會問:為什麼不把大象趕回它們的棲息地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亞洲象為何要遷徙?

    大象是現存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從生物學分類上看,大象屬於長鼻目象科,而現存的象科下只有兩個物種:亞洲象和非洲象。曾幾何時,長鼻目也是一個大家族,比如猛獁象、乳齒象等等,只不過在漫長的演化中,這些長鼻目成員都在冰河時期就滅絕了。

    雖然大象在自然環境中沒有天敵,但是大象的象牙被一些人狂熱地追捧成為了“奢侈品”,因此,無論是亞洲象還是非洲象都遭到了偷獵者大規模的捕殺,以至於曾經數十萬頭數量的亞洲象,如今只剩下了40000萬頭左右,成為了瀕危動物。而在中國,野生亞洲象的數量僅有300頭左右,因此,亞洲象成為了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亞洲象雖然有遷徙的習性,但是它們的遷徙大都是圍繞著原棲息地周圍的環境進行遷徙,很少會發生遠足的現象。那麼,這次雲南西雙版納的亞洲象為何要長距離的遷徙呢?雖然目前科學家們沒有給出象群遷徙的具體原因,但是綜合它們的生活習性,我認為與以下四個因素有關:

    第一:數量增加

    在中國,野生的亞洲象幾乎只有在西雙版納和普洱才能看到,而且主要集中在西雙版納的自然保護區內。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的面積為2417平方公里左右,亞洲象在野生環境下,本身就屬於“逛吃”型的動物,它們不斷地在雨林裡穿梭。早在20世紀80年代,整個雲南的野生大象不足200頭,隨著中國對大象保護力度的加強以及對植被的保護,目前亞洲象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了300頭上下,也就是說比起上世紀末大象的數量早已經增加了接近1倍,在大象增加,棲息地不變的情況下,大象才有了遷徙的舉動,而一路向北,在沒有合適的棲息地的前提下,它們無法停下來在固定的地點休息。

    第二:迷路

    迷路的說法也是當下許多專家對亞洲象遷徙的猜測之一,因為亞洲象是群居動物,雖然在平時,象群裡只有雌性和小象,但是一旦到了繁殖期,公象就會選擇鄰近的象群加入,而此次遷徙的象群中,既有成年雌性,也有成年雄性,但奇怪的是,它們並沒有繁殖行為。由此可見,這是象群中首領(最大的成年雌性)帶領隊伍時,出現了失誤,而鄰近的象群走了,附近的公象為了有繁殖的機會,自然會跟隨象群一起遷徙。再結合,當時出走的象群一共有17頭,其中2頭“發現不對勁”後“迷途知返”了。

    因此,這次象群“一路向北”極有可能是象群中的首領帶路時出現了失誤,讓整個象群走上了“不歸路”(一路向北越接近城鎮,越沒有適合它們生存的地方)。

    第三:遷徙記憶

    眾所周知,有遷徙習性的動物,是有遷徙的本能的,而且它們不管走多遠,都能到達自己祖先到達的地方,並且還能準確地回到出發地,這就是遷徙記憶。雖然亞洲象目前在中國偏安一隅,但是歷史上,它們曾經廣泛地分佈於中國大部分地區,而在環境變化、棲息地日益減少的前提下,亞洲象的棲息地,從中國北方一直向南縮減,與棲息地一起縮減的還有它們的數量。而在這些從北向南遷徙的大象中,大機率會留下後代,而這種記憶是會存在的,當棲息地縮減、同類密度大時,一些大象就的遷徙記憶就會被激發,從而讓象群一路向北。但是,它們沒有想到的是:可能它們的終點已經變成了高樓大廈。

    第四:人為因素

    根據2019年,研究人員發表在《X-MOL》雜誌上的一篇關於“旅遊對野生非洲象的影響”的論文的分析看,在非洲,隨著遊客數量的增加,保護區內的非洲象定向侵略的行為會更明顯,而且研究人員表示:透過對非消費性野生動植物旅遊業對野生動物影響的文獻的少量但不斷增長的研究。我們發現隨著越來越多的車輛出現,象群變得越來越有可能遷徙。

    結合研究人員對非洲象的研究,我認為這些象群可能也是活躍在保護區周邊,經常看到人和車輛活動,從而導致的它們的遷走的行為。

    小結:總的來說,亞洲象長距離的遷徙,在中國尚屬首例,在結合野生亞洲象大都是圍繞棲息地周圍短距離遷徙的習性,推斷,這些大象之所以會有如此反常的行為,可能有四個因素:數量增多、棲息地範圍減少;迷路、遷徙記憶以及人為因素。

    遷徙的象群破壞莊稼和財物,為何不將它們趕回原棲息地?

    一群由15頭亞洲象組成的象群,在短短的不足50天內就造成了數百萬的經濟損失,破壞了800多畝農作物,可見它們的破壞力之強,而且讓它們繼續向北的話,它們將會破壞更多的財物。那麼,為什麼不將它們趕回原棲息地呢?有兩個原因:

    第一:趕回難度

    大象大多時候是溫順的,但是它們也有狂暴的一面。我們舉個例子,印度是野生亞洲象保有量最大的國家,據統計,每年大象要破壞接近100萬公頃的農作物,而大象破壞農作物不是初衷,它們只是在行走和進食,但是其路線上都是農田,所以這是大象的無心之舉。但是,對於人來說,大象就是在破壞農作物,因此,每年印度的“人象大戰”都在上演。

    據印度媒體統計,從2017年到2020年短短三年內就有上百頭大象死於非命,而原因大都是定向投毒。除此之外,在大象進入人們的田間時,許多人會拿著火把、盆子與大象直接對峙,然後大象受到驚嚇,主動攻擊,大量的人員傷亡。因此,趕回象群的風險是非常高的,這是沒有將它們趕回的原因之一。

    第二:容錯率低

    在當下,留給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越來越少,因為大部分的空間都被人佔據了,居住地、農田這些原本都是野生動物的安身之所,但是在人口增加,人類棲息地擴張的今天,它們只能偏安一隅,如果有“越線”行為,就會被人當成“害獸”。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這些大象目前的遷徙路線都離人類的生活地很近,如果貿然的驅趕,它們即使不主動傷人,四散而逃,將會更加分散,進入人類生存區域的可能性會更高。因此,驅趕象群,如果它們聽話的原路返回還好,一旦它們散開,就會給人造成更大的威脅,這就是容錯率。

    既然這樣,這些象群該怎麼處理呢?

    目前,對人和大象都有利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科學的監控”,而且中國目前也是這麼做的,科學的監控象群的動態,及時的瞭解象群的去向,提前做好防護,是目前來說最好的辦法。

    總結

    這些象群罕見的長途遷徙必然是有原因的,而主要原因之一與目前雨林面積太小有很大的關係,而解決人象衝突最好的辦法並不是殺死大象,而是重建雨林,還給野生大象一些生存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情話錄音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