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塵感悟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首先他不是你的私有物品,所以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但是你有引導他的責任。

    尊重不等於放縱,尊重他面對一件事情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看法。尊重建立在平等的狀態下,那麼事情的本身不是他說的都是對,都要順從、依他,也不要以自己是統治者的態度和他說,威脅他。而是要以朋友的身份與他溝通,錯誤就是錯誤,但是讓他感受到的不是因為受到威脅妥協的,也不是利誘權衡利弊的結果。而是以朋友的身份溝通後明白的道理。

    孩子從小就能獲得尊重是好事,可以更快的建立獨立人格,父母在引導的過程中調整自己的狀態變得非常困難,如果可以做到,建議給予尊重,做好引導。建立孩子美好的三觀需要父母做出榜樣,和引導孩子的耐心。

  • 2 # 青絲媽媽

    我們常說的“尊重孩子”,不等於“尊重孩子的所有選擇”,它包括更廣的範圍。

    我認為,尊重孩子,一是要尊重孩子的身體、人格和隱私。不要隨意指責、大聲呵斥、嘲笑譏諷、打罵孩子等,更不要把孩子當出氣筒。 二是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思想,讓孩子擁有選擇和決定自己人生的權利。

    但是,由於孩子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思維和辨識力還很低,“三觀”還處於初建階段,父母不應該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決定一些跟他的成長與人生密切相關的事情。

    例如,低幼齡兒童(2~7歲),還沒有獨立思考判斷能力,他們更多地是依靠本能行事。

    而這個時期他們的本能就是追求快樂,但學習文化知識或興趣特長等通常是一件枯燥或困難的事。等新鮮感一過,孩子就會表現出不想學的情緒和行為。

    這時,作為父母,我們就不能一味地談“尊重孩子的選擇”,而是應以“鼓勵為主、適度逼迫”的辦法讓孩子堅持學下去。

    隨著孩子的成長,形成了正確的“三觀”,則父母可以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道路作出更多選擇和決定,父母可以指導並在重大問題上幫孩子把關。

  • 3 # 達達茶話會

    孩子在沒有獨立生存能力之前,是完全依附於父母存在的。

    你給ta的一切,都對ta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不論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是生活習慣和禮儀教養,父母的言傳身教和行為方式會深深地影響到孩子。你情緒穩定,親來負責,那麼孩子可能也是個溫暖而有責任感的人。

    我們總說,對孩子要尊重,信任和關愛,要把ta當成一個平等的人去對待,這裡說的尊重和信任,不是孩子說什麼都答應,都同意。在關鍵性的選擇和問題上肯定不能任由孩子做主,孩子說不想上學了你就讓ta不上學了嗎?

    我看過一些法制節目,當節目組採訪一些犯罪嫌疑人的父母時,他們說自己家孩子唸完初中或者高中,有的甚至是小學就不想念書了,他們的做法不是制止孩子的幼稚不成熟的決定,反而說“你要是選好的就別後悔”。這種看似尊重孩子的選擇其實是一種極度的不負責任,這種決定人生命運的岔路口,父母應該為孩子的長遠發展考慮,為孩子的選擇把關,而不是聽之任之,讓孩子自己做出這種所謂的“選擇”。

    孩子喜歡什麼顏色,有什麼口味的喜好,對什麼音樂感興趣,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在這方面不要干涉孩子的自由和愛好,要鼓勵和培養ta們的才能,幫助ta們發展。

    作為父母,要為孩子的人生負責,在關鍵的問題上要有自己的原則,在可以給孩子的空間時讓孩子自由,在應該管教的時候管教。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 4 # 梅見雪

    孩子透過父母來到世界,卻並非因我們而來,待在我們身邊,卻並不屬於我們。我們可以給孩子愛,保護孩子的思想,但不是把我們的想法強加給他們,而是讓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

    所以,不管孩子處於任何階段,為人父母都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

    另外,我們常常說的三觀,通常是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世界觀: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價值觀: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價值尺度和底線。

    人生觀:對人生的看法,對於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

    我們有明確的標準和界限能判斷孩子是否擁有完整的三觀麼?沒有,是吧。

    說得難聽點,甚至有些父母自身是否擁有完整的三觀都很難說。

    所以我的觀點是,不管孩子是否擁有完整的三觀,我們都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

    只是,根據孩子的年齡不同,我們的方式方法和放任程度可以有所調整。

    孩子未成年之前:引導+建議+底線設定為主。針對孩子的選擇我們可以適當給出我們的建議,還有操作底線。在底線的範圍內,如果孩子能聽從我們的建議,那最好,如果孩子有自己的選擇,在不違背大原則底線的前提下,支援孩子自己去嘗試,假如需要付出代價,也讓孩子自己做好承受準備。

    孩子成年以後:尊重+溝通+後果提示。孩子已經成年,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了,所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尊重孩子吧。當然,父母可以選擇和孩子密切溝通,看看是否有需要幫助的地方,如果危險系統比較高,那就加以提醒,盡父母關愛的責任就好。

    最後,我們可以一起感受一下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這首詩的意境:

    你的孩子,

    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透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

    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

    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

    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

    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 5 # 職媽哇

    我認為在三觀樹立之前,是否尊重孩子,要分具體情況的。有些情況下,是應該尊重的,有些情況下,是需要父母幫她做決定的。

    比如,我家小魚現在才9個月,別說三觀了,就連三個詞都說不全。那這樣的情況下,我就可以不尊重她的選擇了嗎?

    顯然,我不會。拿最簡單的吃飯來說,當我花了一個小時給她做了一頓豐盛的輔食,結果她吃了兩口就拒絕再吃了。如果我因為心疼自己花的那一個小時,強行往她嘴裡塞,她即使被迫的吃了,但也是不開心的呀。這個時候,我需要尊重她的選擇,不願意吃就不吃好了,等會我們喝牛奶好了。

    但我應該一直去尊重她的選擇嗎?顯然也不會。因為她還缺乏自主意識,一切都不成熟,那她的選擇當然會存在問題的。比如,小魚特別喜歡玩水,每次帶她游泳都特別開心,能遊很久。按照她的意願,她肯定是想多遊一會的。那我肯定不能依著她了,不然一直在水裡泡著,真成小魚兒了。

    所以啊,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的。

    當然,在小魚還沒有這些完整的三觀之前,我會幫助她樹立三觀。但這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

    這裡暫且不說怎麼幫助她樹立正確的三觀。我只想說,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一邊尊重孩子的選擇,一邊幫她樹立三觀,這兩者是同步進行的,並且會相互作用,讓孩子充分的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覺,同時又能樹立良好的三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紅雙蛋黃雪糕抽檢不合格,如何看待網紅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