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忠義214

    顧先生作為一個史學家,在中外影響深遠。他將史學上的創見運用到民間文學和民俗領域上來,貫注了新血液,及探討新方法。取得了極大成就和民俗研究贏得了很高的榮譽。他一生治學孜孜不倦,無論是讚揚與不贊成,實際上已經成為20世紀的巨大存在了。

  • 2 # 有三夢

    他是一個鼎鼎大名的人物,不是一般的大學教授而且稱為各種學家的研究成員之一,並在任過的職務是很有擔當的人才!

  • 3 # 表妹各種影片

    顧頡剛(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名誦坤,字銘堅,號頡(xié)剛;小名雙慶,筆名有餘毅、銘堅等:江蘇蘇州人。是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學派創始人,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

    1920年,顧頡剛畢業於北京大學,後歷任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雲南大學、蘭州大學等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等職。

  • 4 # 瀟瀟灑灑vlog

    顧頡剛是新文化運動中湧現出的大師,終生治學,孜孜不倦,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他在古史研究、古文獻研究、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等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國內外學術影響巨大。《顧頡剛全集》的出版對中國古史學、古文獻學、歷史地理學、民俗學以及近現代學術史都將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具有極高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

  • 5 # 生活在新疆的小莉

    下面我來說說

    穎出,但是廖文評價顧頡剛時“假設”有餘而“求證”不足,並因嵌入政治背景而使問題複雜化,

    其研究沒有跳出古史辨派的圈子。關於對顧頡剛的評價問題,首要的不在具體結論,而在方法倫上古史辨;疑古學派;評價;方一一考察民國時期的學術觀點,與現代學者 一的共識每每不合,這種情況是可以想見的,符合 推陳出新、後出轉精的治學規律。但是,對於方 顧頡剛先生於 年寫的《與錢玄同先生 1923

    法論的分析就比較複雜,往往兩種相反的結論, 論古史書》,標誌著疑古學派(又稱古史辨派)的

    所使用的方法卻是相同的,而如果確已證明某 誕生。自 年至 年,疑古思潮達到全 1923 1941

    種方法存在缺陷,其影響有時並不易去除。 盛。徐旭生先生曾說,新中國成立前“近三十餘

    疑古在中國有著久遠的根源,而二三十年 年,疑古學派幾乎籠罩了全中國的歷史界, 當時

    代以顧頡剛、胡適、錢玄同等人為代表的疑古學 在各大學中的勢力幾乎全為疑古派所把 持”

    ,1,派,較之前代,成就尤其巨大。美國華裔學者餘 。即使在建國以後,幾十年來疑古學派的 影

    英時說,疑古學派“第一次有系統地體現了現代 響仍無處不在。在海外,疑古學派的影響更

    史學的觀念,所以此說一出,無論當時史觀如何 大,美國華裔學者許倬雲說:現代史學研究“幾

    不同的人都無法不承認它在史學上所佔據的位 乎無法避免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受到《古史辨》這 ,3,,2,置”。德國學者吳素樂稱古史辨是“中國一次 部學術鉅著的影響”。疑古學派的治學範圍

    科學論戰的結果”,是把中國傳統治學方法和西 不僅限於史學,其巨大影響更是滲透在文學史、

    哲學史、科技史等各個方面,進而涉及對歷史學 方科學的治學方法結合成了中國歷史學的嶄新

    ,2,本性的認識以及對於中華文化的全面估價。由 方法。李學勤先生也說,談疑古學派首先要 於涉及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所以對於疑古學派 看到它的巨大成績,疑古思潮是對古書古史的 及其所討論的具體問題的探討,實際上均已具 第一次大反思,從思想上幫助人們沖決信古的、

    ,4,有方法論的意義。 封建的羅網,有很大的進步意義。美國史學

    從方法論的角度上說,疑古思潮作為主流 家施奈德評價說“:顧頡剛是現代中國最卓越的 影響了將近百年的史學研究。這裡所說的史學 史學家之一,是儒家偶像的破壞者和主張史學 是廣義的,既包括史學史,也包括文學史和哲學 改革的人”。“顧頡剛的反傳統主義有革命的成 史。民國時期大師輩出,學者開宗立派,各有體 分,而他對中國學術的貢獻,也就是他對二十世

    ,5,系,議論寬泛,而近 餘年來考古文獻大量出20 紀中國革命過程的貢獻”。蘇聯史學家越特

  • 6 # 農村你的超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北京大學國學院院長袁行霈:“顧頡剛生前200冊讀書筆記記載著他的學術歷程、學術遺產和治學精神,值得史學界認真繼承,同時也值得從事古代文學和古代哲學的研究人士認真繼承。”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震中等專家都認為:“顧頡剛是新文化運動中湧現出的大師,終生治學,孜孜不倦,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他在古史研究、古文獻研究、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等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國內外學術影響巨大。《顧頡剛全集》的出版對中國古史學、古文獻學、歷史地理學、民俗學以及近現代學術史都將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具有極高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

      胡適稱顧頡剛的《吳歌甲集》為:“獨立的吳語文學的第一部。給中國文學史開一新紀元。”

      鍾敬文認為顧頡剛的《吳歌甲集》:“不只是個一般性的歌謠資料集,而是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的歌謠學著述。”

      《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顧頡剛》:“對於人文學界來說,20世紀不但以‘疑古’發端,還以‘走出疑古’來宣告自己的結束,去今最為遙遠的上古史竟糾纏了中國學術界整整一個世紀。無論贊成還是反對,以顧頡剛為領袖的‘古史辨’派,實際上已成為20世紀中國史學界、古典學界不可繞過的巨大存在。”

  • 7 # 增美

    顧頡剛大師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

    顧頡剛先生是中國上古史研究的領袖、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曾任廈門、中山、燕京、北京、雲南、齊魯、中央(南京)、復旦、蘭州等大學教授,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1954年之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並且被毛主席欽定為“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鑑》整理工作的領導者。顧頡剛先生的史學成就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中國上古史、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

  • 8 # 從新開始火火

    顧頡剛名誦坤,字銘堅,號頡剛。小名雙慶,筆名有餘毅,銘堅等。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學派創始人。

  • 9 # 么妹兒在廈門

    顧頡剛(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名誦坤,字銘堅,號頡(jié)剛;小名雙慶,筆名有餘毅、銘堅等:江蘇蘇州人。是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學派創始人,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1]

    1920年,顧頡剛畢業於北京大學,後歷任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雲南大學、蘭州大學等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等職。[2]繼承和發展前人“疑古”思想,成為“古史辨”派創始人。對中國古代史、少數民族史、中外交通史、歷史地理等方面均有精深研究。建國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主持標點“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鑑》。著作編為《顧頡剛古史論文集》等。

  • 10 # 小強影影片

    顧頡剛先生考辨古史,無疑地是受到新文化運動的深刻影響,而且他考辨古史,推倒經學偶象的工作,本身也就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個支流。其後,他的史學思想變化又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新文化運動的程序。因此,研究顧頡剛先生的史學思想,對於我們認識近代新文化和近代史學都是十分有意義的事。一、整然一體的進化思想近代新文化是近代社會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同時也直接反映出西方史學思想潮流的各種影響,其中,西方進化論在中國史界產生巨大的衝擊波,影響人們對歷史的認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KPL冠軍盃QGhappy的賽程依舊是非常艱難,這一屆冠軍盃QGhappy有希望奪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