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眸子8552

    這個問題很好,也很有意思。

    有許多史學家、專家,說吳三桂是因陳圓圓而怒投清軍,而放棄山海關。

    我個人覺得,事情並不這麼簡單。

    當的情況是:清軍攻於外,大順軍攻於內。吳三桂的日子很不好過,兩面受敵,不敗也亡,形勢如此。權衡之下,降於清軍,必留千古罵名。降於大順軍,好歹也是漢人,當時以有降大順軍的想法。要知道,自古降將都不會得到重用。而此時,傳來陳圓圓的事情,正好藉此由頭,降於清軍。也給人們一個假像,″衝冠一怒為紅顏",留給人們一個大大的,為愛而立的大丈夫形象,藉此掋消賣國賊的面目。

    吳三桂精明就在於此,不知是否早以算計好了:先降清軍,保純力量,待機行事。最後,目的達到,封平南王,統轄雲、貴,司機待反。

    這是吳三桂的精明之處。如割據三海關,擁兵自立,後果不好設想。當時情況:外有清兵的虎狼之師,內有大順的蠻橫之旅。內外夾擊,腹背受敵,兵家大忌。所以吳三桂不敢、也不可能擁兵自立。

    以上個人淺見。

  • 2 # 小山村的狼哥

    吳三桂無法在山海關自立!不是說吳三桂不具備那樣的能力,吳三桂後來任平西王,擁兵自重的能力是有的,但是在山海關不可能。

    1,山海關在河北秦皇島,對於關外來說易守難攻,位置絕佳,但對關內來說,山海關猶如孤島,只需要截斷供應,就可以讓其不戰自亂!

    2,吳三桂當時的情況是北有清軍兵臨城下,南有大順政權虎視眈眈,且糧草軍餉供應不足,軍心渙散。就算吳三桂想自立,也得說服手下,師出有名!

    3假設吳三桂能用少量兵馬北拒建奴,也得迅速佔領河北之地,但河北是四戰之地,易攻難守,何況大順幾十萬兵馬就在京畿一帶,又是從陝西河南過來,所以吳三桂兵馬只能南下山東。。。難度極大!首先山海關沒有足夠的糧餉,一旦自立,就必須‘速勝’,奪取有夠大的地盤養活近十萬人馬。其次,就算忽略家眷問題(搞不好其很多官兵家眷都在關內),其時南明尚在,自立等同於叛變,師出無名!就算一開始裝作‘不知道’,但遲早會知道,那麼南明的政令他尊還是不尊,但若打著為崇禎報仇,剿滅叛匪的旗號,那麼必定會和大順決戰,北有建奴,內有強敵,軍心不穩,沒有援軍,失利是必然的!

    其實大順那個時候自己作死,佔領了北京,不建立政權,昭告天下,對吳三桂這類人以公侯封賞安其心,再派李巖去‘勞軍’,則大事可定,而不是殺了吳三桂的爹,佔了他的女人,叔可忍,嬸不可忍啊!其實從本心來講,吳三桂寧可投降李自成,也不想投降建奴當漢奸,基本是被逼的!

  • 3 # 我心動不亂浮生

    就好比你現在在一個大公司上班,職位中層幹部以下,月薪一萬多,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一到月底除去各種生活開支,手裡也沒有幾個錢,充其量能買幾臺舊電腦,甚至租房子的錢都沒有,這個時候你會辭職不幹?去做小買賣嗎,不會吧,因為生意再小也有風險,還不如這樣對付著,最起碼到月底了還有一份工資開著。

    這就對了,吳三桂也是這樣想的,我們只要一提起他,總會捎帶著想起另一個人,對就是陳圓圓,為此文人還給他們設計了一個成語,(好像小學的時候就學過^O^),在我們印象裡吳三桂為了女人,投降一個在當時看來是另外一個民族政權,簡直就是漢奸行為,咱們也著實看不起這樣的人物,甚至嗤之以鼻,那真實的吳三桂是什麼樣呢?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又字月所,明朝遼東人,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崇禎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

    看見了吧,從這一點履歷就可以看出來,吳三桂出生在將門世家,爹爹和舅舅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雖然是武舉出身,但吳三桂不是莽夫,戰局國難的紛擾也迅速增長了他的政治敏感度和手腕,前有李自成,後有多爾袞,又是一道二選一的中考難題,選擇誰,吳三桂不知道權衡多少日夜,他知道自己有多少實力,跟誰都抗衡不了,只要在其其中的一家撈取最大的政治資本,到時候再實現自己心中的目標,不還是自己說了算,

    話是這麼說,跟了多爾袞,那漢奸的罵名是怎麼也甩不掉了,可自己又沒什麼理由啊,就在這時候,機會來了,李自成手下劉宗敏在北京抄了他的家,霸佔了他的小妾,訊息傳到山海關,緊咬鋼牙的吳三桂衝著手下的將士們打呼,你們都看見了吧,是他李自成不義,別怪我不仁了。

    事實證明,降清換來的結果是“平西王”爵位,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級別的尊貴程度可僅次於皇帝啊,控制著雲貴兩省及周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那可是朝廷中的小朝廷,我們先不說後來起兵反清(說實話,康熙擺明了就是不讓你在幹了),就是這樣的結局李自成給不了,是不是比山海關那一小塊地方強好多,如果你是吳三桂,是不是也這樣選擇呢

  • 4 # 林城—布衣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吳三桂曾率軍與清軍血戰,多次挫敗清軍入關的企圖。

    1644年3月,李自成農民軍攻佔北京,明崇禎帝於媒山自縊身死,明朝滅亡。其後,李自成派人前往山海關招降吳三桂,吳三桂此時已失去效忠的朝庭,外有滿清鐵騎,內有大順雄兵。山海關方寸之地,無法自立。

    吳三桂猶豫再三,決定歸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但此時,李自成因等待時間過久,為給吳三桂更多的壓力,轉而扣壓了吳三桂的父親和家人為人質,並有傳言:“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為李自成大將劉宗敏強行霸佔”。

    吳三桂“沖天一怒為紅顏”轉而向關外清軍乞降,並與清軍合力于山海關附近的“一片石”戰役中,擊敗率大軍前來征討的李自成的大順軍。綜上所述:以吳三桂和山海關當時的情形是沒有自立條件和可能的。

  • 5 # 希榮文創

    吳三桂原來是駐守關寧的守將,大同總兵姜鑲投降大順軍後威脅京畿,崇禎急令吳三桂入衛京師。當吳三桂到達山海關時,突獲京師陷落崇禎自縊的訊息。吳三桂進退失據,憂心忡忡。他本打算歸順李自成,無果後才向滿清借兵,可惜他遇到了狡猾的多爾袞,在多爾袞的威逼利誘下最後被迫徹底投降滿清。所以,吳三桂既五割據山海關自立的實力,也無割據自立的政治需求,明朝滅亡後,吳三桂與所有明庭故臣一樣都在尋找出路,最理想的出路就是投靠大順朝李自成,卻被李自成、劉宗敏之流斷送,被多爾袞撿了個漏,也從此改寫了歷史。

    崇禎死後,吳三桂也面臨著艱難抉擇,他明白最簡捷的出路就是投降大順。而此時,大順對吳三桂的政策亦是招降。李自成遣使給吳三桂,解決他四個月軍糧及白銀四萬兩,並宣告“俟立功日升賞”。吳三桂決定投降李自成。就在這關鍵時刻,吳三桂獲得兩個訊息,一是他的老父親被劉宗敏抓捕追髒,遭到嚴刑拷打。二是他的愛妾陳園園亦被劉宗敏霸佔。吳三桂聞訊大怒,決定給予滿清財帛、“將裂地以酬”作為條件向滿清借兵討伐李自成。

    李自成獲知吳三桂的態度,親率大軍討伐吳三桂。兩軍交戰,吳三桂打敗。吳三桂只得向滿清求救。狡猾的多爾袞抓住吳三桂的心理,提出必須剃髮投降,才出兵相救。得罪了李自成的吳三桂別無選擇,只得親往清營,剃髮跪拜。哪想到狡詐的多爾袞令吳軍先與大順軍交戰,等雙方廝殺損失慘重時,他才命令養精蓄銳的清軍突然殺向大順軍,李自成兵敗如山倒,一時之間,戰場空虛,積屍相枕,彌滿大野。

    康熙時期的吳三桂已經成為兵多糧廣的平西王,割據一方,具備了與滿清分庭抗拒的勢力,所以才振臂高呼,割據自立,這與他在扼守山海關的形勢完全不同而語。

  • 6 # 浮聲蒻夢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意思,山海關在險也只是一個關口,守住山海關又咋樣?手底下那麼一幫子人都是要吃飯的,糧草上哪裡弄去?就算關裡的大順和關外的滿清不打他,時間一長自己那就先亂了,引起譁變最後誰撿便宜還不好說

  • 7 # 遊蕩人間的老古董

    歷史上事現在都很難假設。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吳三桂鎮守山海關 ,防備清軍。但是,李自成的軍隊很快攻破北京城,明朝滅亡,崇禎自縊。

    而佔了北京的李自成,派人勸降吳三桂。吳三桂本有投降的想法,後來聽說京城的變故後一怒之下引清兵入關。這中間,李自成和吳三桂在山海關大戰一場,李自成戰敗。

    在大順和清朝之間,吳三桂只能擇其一選擇。他如果自立,顯得名不正言不順。剛開始他們是不知道大明已亡。駐守山海關主要還是防清朝的。到了後來,大明已亡,就自己手裡的軍隊,如果自立,很明顯是兩面受敵。

    當然,大順軍在北京搞事情不得民心,吳三桂帶清兵很快打入了北京。直到後來康熙年間,吳三桂又借削藩之際起兵反清,很是鬧騰一把,可惜最後也是失敗告終。

    自立不自立,還是要看當時的大環境,和自己的實力說話。如果當時他一旦自立,大順軍可能會直接打他了,至於後來的結局也不好說,很可能是清兵晚幾年入關的事。

  • 8 # 雍親王府

    想要自立,最起碼需要三個條件:第一,有穩定的糧食供給;第二,有穩定的兵員供給;第三,有足夠的發展空間與生產生活配套設施。

    再看看吳三桂所在的山海關,沒錯,就是我們今天旅遊勝地,河北省秦皇島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不少人都過去旅遊過,這隻能說是一座徹徹底底的防禦要塞,裡面駐紮著吳三桂的部隊拱衛京師,根本不具備割據的條件。一來,吳三桂的錢糧兵馬全仗明朝皇帝供給,沒有自給自足的能力,二來,山海關就是一座堡壘要塞加一段城牆,連城都算不上,沒有人口和場地發展,這些都不具備自立的基本條件,就是自立也只能成為匪寇,依靠搶掠度日,割據都無法維持。

    各重要的是,崇禎自縊後,吳三桂被兩大勢力夾在中間,一邊是李自成揮師征討,一邊是清廷多爾袞對山海關虎視眈眈,吳三桂要麼被其中一方滅掉,讓另外一方坐山觀虎鬥而收漁翁之利,要麼投靠一方成為進攻的先鋒,最終,在國破家亡中,吳三桂“衝冠一發為紅顏”投降了清軍。

    後面的歷史劇情大家也都清楚了,吳三桂以平西王之位主政雲南,最後又叛變挑起“三藩之亂”,在雲南,吳三桂能夠自給自足,徵調兵馬,並且有足夠的物質經濟保障,這才發動了叛變,而這些條件,在山海關時的吳三桂是根本不具備的。

  • 9 # 大漢冕服

    吳三桂駐守山海關,也是一個城關,軍隊給養靠朝廷供給,沒有根據地,外有清軍,內有李自成,兩面夾擊,他只能選擇其一。如果他放棄山海關,率領關寧鐵騎攻佔一個易守難攻,富饒的地盤倒是可以的。

  • 10 # 黯然楊過

    此時的吳三桂雖擁兵自重坐擁雄關,說好聽點是可以左右歷史程序,說難聽點那是騎虎難下,朝不保夕。如果自立,先不說軍械糧餉、兵員補充成問題,重要的是所處的地理位置和他個人的身份。前面是能征慣戰、軍紀嚴明的八旗子弟,後面是氣勢如虹剛剛攻陷北京城農民起義軍。再往南還有南明地區幾股殘餘勢力、四川張獻忠、臺灣鄭家等等。在這強敵環伺的情況下,作為明臣的吳三桂如果自立,那在起義軍眼裡是前明餘孽,在後金皇太極眼裡是進軍中原的絆腳石,在南明各勢力眼中更是不忠不孝之人!試問一個智勇雙全的名將怎會做如此不智的決定呢?歷史不能假設,但無論如何在當時的情況下吳三桂引兵入關是逼不得已,也是那種情況下能做的最對的選擇。

  • 11 # 歲月是把殺你刀02

    山海關只不過是一個關卡 守軍有十萬之眾 必須仰仗朝廷補給才能存活 北京淪陷後 後方無人再發給糧餉 餉好說 國破家亡之下 動員士兵不要餉銀作戰也能實現 但是沒糧 再強的部隊也支撐不下去 像山海關那種重要關隘 一般存個一年 一年多糧食都沒問題 可是一年以後 這些糧食消耗完 你就沒轍了 所以 佔領山海關 誰也不投降 是不可能的 必須要麼降清 要麼降李自成 要麼和李自成拼了 為國捐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羅傑為什麼不公佈世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