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72742818983

    逆元(Inverse element)就是在mod意義下,不能直接除以一個數,而要乘以它的逆元。

    比如a∗b≡1(modp)a∗b≡1(modp),那麼a,b互為模n意義下的逆元,比如你要算x/a,就可以改成x*b%p

    觀察a∗b≡1(modp)a∗b≡1(modp),變形為a∗b+k∗p=1a∗b+k∗p=1,就可以用擴充套件歐幾里得演算法求a了,同時這裡也說明了a和p只有在互素的情況下才存在逆元。

    注意

    在下面所有的演算法中,最好先把除數取個模再運算。

    方法一:擴充套件歐幾里得演算法

    原理

    a∗b≡1(modp)a∗b≡1(modp)

    a∗b+k∗p=1a∗b+k∗p=1

    然後a就是我們要求的逆元,最終得到一個正數a的話就要對a mod p,因為a加上mp的時侯k減少mb可以使得等式依然成立。

    如果你不想讓逆元為正數,那麼直接返回x也是可以正確的逆元

    程式碼

    LL exgcd(LL a,LL b,LL &x,LL &y)//擴充套件歐幾里得演算法

    {

    if(b==0)

    {

    x=1,y=0;

    return a;

    }

    LL ret=exgcd(b,a%b,y,x);

    y-=a/b*x;

    return ret;

    }

    LL getInv(int a,int mod)//求a在mod下的逆元,不存在逆元返回-1

    {

    LL x,y;

    LL d=exgcd(a,mod,x,y);

    return d==1?(x%mod+mod)%mod:-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注意:返回的時候可以改成(x+mod)%mod,因為擴充套件歐幾里得演算法算出來的x應該不會太大.

    效能分析:

    時間複雜度:O(logn)(實際是斐波那契數列)

    適用範圍:只要存在逆元即可求,適用於個數不多但是mod很大的時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求逆元的方法。

    方法二:費馬小定理/尤拉定理

    原理

    費馬小定理:若p為素數,則有ap−1≡1(modp)ap−1≡1(modp)

    ap−2∗a≡1(modp)ap−2∗a≡1(modp)

    ap−2ap−2就是a在mod p意義下的逆元啦。

    尤拉定理:若a、p互素,則有aφ(p)≡1(modp)aφ(p)≡1(modp)(費馬小定理的一般形式)

    aφ(p)∗a≡1(modp)aφ(p)∗a≡1(modp)

    aφ(p)−1aφ(p)−1就是a在mod p意義下的逆元啦。

    程式碼

    LL qkpow(LL a,LL p,LL mod)

    {

    LL t=1,tt=a%mod;

    while(p)

    {

    if(p&1)t=t*tt%mod;

    tt=tt*tt%mod;

    p>>=1;

    }

    return t;

    }

    LL getInv(LL a,LL mod)

    {

    return qkpow(a,mod-2,mo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效能分析:

    O(logmod)

    適用範圍:一般在mod是個素數的時候用,比擴歐快一點而且好寫。

    但是如果是合數,相信一般沒人無聊到去算個尤拉函式。

    方法三:遞推求逆元

    原理

    p是模數,i是待求的逆元,我們求的是i−1i−1在mod p意義下的值

    p=k∗i+rp=k∗i+r令 r < i,則k=p/i,r=p%i

    k∗i+r≡0(modp)k∗i+r≡0(modp)

    k∗r−1+i−1≡0(modp)k∗r−1+i−1≡0(modp)

    i−1≡−k∗r−1(modp)i−1≡−k∗r−1(modp)

    i−1≡−p/i∗inv[pmodi]i−1≡−p/i∗inv[pmodi]

    嗯。。好難看的公式

    說白了就是:inv[i]=-(mod/i)*inv[i%mod]

    然後邊界是inv[1]=1

    這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線性求逆元的方法,也提供了一種O(logmod)求逆元的方法

    程式碼

    線性求逆元

    LL inv[mod+5];

    void getInv(LL mod)

    {

    inv[1]=1;

    for(int i=2;i<mod;i++)

    inv[i]=(mod-mod/i)*inv[mod%i]%mod;

    }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注意:

    呼叫前要先預處理

    呼叫的時候要先對除數取mod

    效能分析:

    時間複雜度O(n)

    適用範圍:mod數是不大的素數而且多次呼叫,比如盧卡斯定理。

    遞迴求逆元

    LL inv(LL i)

    {

    if(i==1)return 1;

    return (mod-mod/i)*inv(mod%i)%mod;

    }

    1

    2

    3

    4

    5

    1

    2

    3

    4

    5

    效能分析

    時間複雜度:O(logmod)

    好像找到了最簡單的演算法了!!

    適用範圍: mod數是素數,所以並不好用,比如中國剩餘定理中就不好使,因為很多時候可能會忘記考慮mod數是不是素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儒林外史王冕修故事情節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