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團年飯。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華人是何等的重要。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年輕一輩,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有時實在不能回家時,家人們也總是為他留一個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這年夜飯也叫“閤家歡”,是人們極為重視的家庭宴會。 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餃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之一。也稱作扁食或煮餑餑。古來只有餛飩而無餃子。後來將餛飩做成新月形就成餃子了。在唐代吃餃子的習慣已經傳到中國的邊遠地區了。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餅,所以湯麵起初也叫湯餅,開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壓成的,而是將和好的面,用手往鍋裡撕片片,和現在北方吃的“烏鴉頭”、“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後開始用案板擀麵,才逐漸有了長面、短面、乾麵、素面、葷面、掛麵。 元宵,又名湯圓,在南方比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圓形(可往裡加入不同口味的餡),再放入鍋裡煮食,寓意團團圓圓。元宵一般當早點或年飯主食,不管是餐館酒店還是家中,都很流行這道美食。 不少地方在吃年飯的時候還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討個吉利的口採。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來),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鮮菜(三陽開泰),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當然,現在的年夜飯品種就更加豐富了,什麼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大約一年中能見到的最好的菜餚都擺上了餐桌。 年夜飯-流傳演變 年夜飯 按照民間的傳統習慣,各地的年夜飯食俗各不相同: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米糰子、水磨年糕,江浙和閩粵等地初一吃元宵,或炸或煮;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和皮蛋;廣東潮州人初一吃當地特有的“腐圓”;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麵條和燉肉,初二才吃餃子。餛飩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 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餃子古來只有餛飩而無餃子,後來將餛飩做成新月形就成餃子了。 在唐代,吃餃子的習慣已經傳到邊遠地區。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時來臨之意。 年糕春節食年糕的風俗,興於宋代,盛於明代。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繹為年年高升之意。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年夜飯-歷史記載 年夜飯的餃子 說到除夕的刀砧聲,鄧雲鄉撰寫的《燕京鄉土記》卻記載著除夕一個十分淒涼的故事:舊社會窮人生活困難,三十晚上是個關。有戶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錢歸來,家中瓶粟早罄,年貨毫無。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籌莫展,聽得鄰家的砧板聲,痛苦到極點,不知丈夫能否拿點錢或東西回來,不知明天這個年如何過,又怕自己家中沒有砧板聲惹人笑,便拿刀斬空砧板,一邊噔噔地斬,一邊眼淚潸潸地落,這個故事讓人聽了,確實心酸。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年夜飯-各地風俗 年夜飯閤家團圓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年夜飯的目的並不光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為了互相之間近距離的交流。 各族的年夜飯 1、關東年夜飯:保留古風俗 漢滿互影響 年夜飯在除夕的夜晚又稱“團年”或“閤家歡”,因為這頓飯以後就要告別舊歲迎來新歲了,所以又稱“分歲”。在古代,人們認為年夜飯還有逐疫、驅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飯的特點是全家大團圓的宴會,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為了這個團圓,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趕在除夕前返回家來,如果沒能及時趕回來,餐桌上要給未歸人留一個空位,擺一雙筷,表示全家團聚。 年夜飯通常是舊時關東農家中一年內最豐盛的一頓飯,必須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滿桌的酒菜中必須要有魚,表示新的一年有餘錢、餘糧,一切都很寬裕。還必須有一碗紅燒丸子,表示闔家團圓。圍繞餃子的起源,民間產生過不同的傳說和故事,但關東人一直崇尚春節的第一頓餃子在除夕夜子時(零點)吃,此風俗遍佈關東城鄉,並世代相傳至今。 2、重慶土家年夜飯:“扣肉”“灌海椒”不可少 土家人之所以重視這兩道菜,是因為以前一年到頭難得吃上幾回肉,糯米也是稀罕東西,因此家家都把這兩道菜當作年夜飯展示手藝的機會,同時也是為了犒勞辛勞了一年的家人。海帶還曾一度成為土家年夜飯的主菜。因為以前土家族聚集地區吃鹽巴都困難,醫療條件也差,經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為了給家人補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飯上一道海帶,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碘。在當時的條件下,海帶對土家人來說,真可謂“山珍海味”,經常吃根本不可能,因此成了年夜飯上的一道好菜。土家人吃過年夜飯後,各家都會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達對田地的熱愛。 3、北韓族:“歲酒”和“德固”佔據特殊位置 吉林省延邊北韓族自治州是北韓族主要聚居地區,春節也是北韓族的傳統的和最重要的節日。北韓族的年夜飯有著自己傳統的食品和特色。北韓族在年夜飯有喝“歲酒”的習俗。這種酒多在過“歲首節”前釀造。歲首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歲酒”以大米為主料,配以多味中藥材,是一種藥酒。用於春節期間自飲和待客,他們認為飲用此酒可以避邪、長壽。 “德固”是一種湯餅,就是將大米麵和好蒸熟後,搗成大粘團,再搓成橢圓形圓條,切成薄片,倒入雞、野雞、牛肉湯鍋中,吃時再放些麻油或香油以及紫菜,味美可口。
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團年飯。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華人是何等的重要。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年輕一輩,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有時實在不能回家時,家人們也總是為他留一個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這年夜飯也叫“閤家歡”,是人們極為重視的家庭宴會。 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餃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之一。也稱作扁食或煮餑餑。古來只有餛飩而無餃子。後來將餛飩做成新月形就成餃子了。在唐代吃餃子的習慣已經傳到中國的邊遠地區了。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餅,所以湯麵起初也叫湯餅,開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壓成的,而是將和好的面,用手往鍋裡撕片片,和現在北方吃的“烏鴉頭”、“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後開始用案板擀麵,才逐漸有了長面、短面、乾麵、素面、葷面、掛麵。 元宵,又名湯圓,在南方比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圓形(可往裡加入不同口味的餡),再放入鍋裡煮食,寓意團團圓圓。元宵一般當早點或年飯主食,不管是餐館酒店還是家中,都很流行這道美食。 不少地方在吃年飯的時候還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討個吉利的口採。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來),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鮮菜(三陽開泰),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當然,現在的年夜飯品種就更加豐富了,什麼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大約一年中能見到的最好的菜餚都擺上了餐桌。 年夜飯-流傳演變 年夜飯 按照民間的傳統習慣,各地的年夜飯食俗各不相同: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米糰子、水磨年糕,江浙和閩粵等地初一吃元宵,或炸或煮;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和皮蛋;廣東潮州人初一吃當地特有的“腐圓”;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麵條和燉肉,初二才吃餃子。餛飩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 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餃子古來只有餛飩而無餃子,後來將餛飩做成新月形就成餃子了。 在唐代,吃餃子的習慣已經傳到邊遠地區。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時來臨之意。 年糕春節食年糕的風俗,興於宋代,盛於明代。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繹為年年高升之意。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年夜飯-歷史記載 年夜飯的餃子 說到除夕的刀砧聲,鄧雲鄉撰寫的《燕京鄉土記》卻記載著除夕一個十分淒涼的故事:舊社會窮人生活困難,三十晚上是個關。有戶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錢歸來,家中瓶粟早罄,年貨毫無。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籌莫展,聽得鄰家的砧板聲,痛苦到極點,不知丈夫能否拿點錢或東西回來,不知明天這個年如何過,又怕自己家中沒有砧板聲惹人笑,便拿刀斬空砧板,一邊噔噔地斬,一邊眼淚潸潸地落,這個故事讓人聽了,確實心酸。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年夜飯-各地風俗 年夜飯閤家團圓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年夜飯的目的並不光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為了互相之間近距離的交流。 各族的年夜飯 1、關東年夜飯:保留古風俗 漢滿互影響 年夜飯在除夕的夜晚又稱“團年”或“閤家歡”,因為這頓飯以後就要告別舊歲迎來新歲了,所以又稱“分歲”。在古代,人們認為年夜飯還有逐疫、驅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飯的特點是全家大團圓的宴會,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為了這個團圓,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趕在除夕前返回家來,如果沒能及時趕回來,餐桌上要給未歸人留一個空位,擺一雙筷,表示全家團聚。 年夜飯通常是舊時關東農家中一年內最豐盛的一頓飯,必須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滿桌的酒菜中必須要有魚,表示新的一年有餘錢、餘糧,一切都很寬裕。還必須有一碗紅燒丸子,表示闔家團圓。圍繞餃子的起源,民間產生過不同的傳說和故事,但關東人一直崇尚春節的第一頓餃子在除夕夜子時(零點)吃,此風俗遍佈關東城鄉,並世代相傳至今。 2、重慶土家年夜飯:“扣肉”“灌海椒”不可少 土家人之所以重視這兩道菜,是因為以前一年到頭難得吃上幾回肉,糯米也是稀罕東西,因此家家都把這兩道菜當作年夜飯展示手藝的機會,同時也是為了犒勞辛勞了一年的家人。海帶還曾一度成為土家年夜飯的主菜。因為以前土家族聚集地區吃鹽巴都困難,醫療條件也差,經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為了給家人補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飯上一道海帶,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碘。在當時的條件下,海帶對土家人來說,真可謂“山珍海味”,經常吃根本不可能,因此成了年夜飯上的一道好菜。土家人吃過年夜飯後,各家都會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達對田地的熱愛。 3、北韓族:“歲酒”和“德固”佔據特殊位置 吉林省延邊北韓族自治州是北韓族主要聚居地區,春節也是北韓族的傳統的和最重要的節日。北韓族的年夜飯有著自己傳統的食品和特色。北韓族在年夜飯有喝“歲酒”的習俗。這種酒多在過“歲首節”前釀造。歲首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歲酒”以大米為主料,配以多味中藥材,是一種藥酒。用於春節期間自飲和待客,他們認為飲用此酒可以避邪、長壽。 “德固”是一種湯餅,就是將大米麵和好蒸熟後,搗成大粘團,再搓成橢圓形圓條,切成薄片,倒入雞、野雞、牛肉湯鍋中,吃時再放些麻油或香油以及紫菜,味美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