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40760108838

    清·張之洞的《誡子書》原文全文翻譯、賞析

    吾兒知悉:

    汝出門去國,已半月餘矣。為父未嘗一日忘汝。父母愛子,無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離汝,然必令汝出門者,蓋欲汝用功上進,為後日國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吾兒知悉(書信開頭用語):你出門離國,已經有半個多月了。我每天都記掛著你。父母愛子,無微不至,真恨不得一天都不離開你,但又一定要讓你出門離家,因為希望你能用功上進,將來能成為國家的棟樑、有用的人才啊。

    方今國事擾攘,外寇紛來,邊境屢失,腹地亦危。振興之道,第一即在治國。治國之道不一,而練兵實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在書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擲嬉笑,無所不為,今幸科舉早廢,否則汝亦終以一秀才老其身,決不能折桂探杏,為金馬玉堂中人物也。故學校肇開,即送汝入校。當時諸前輩猶多不以然,然餘固深知汝之性情,知決非科甲中人,故排萬難送汝入校,果也除體操外,絕無寸進。

    現在國家紛亂,外寇紛紛入侵,邊疆國土接連失陷,國家腹地亦已危殆。興國之道,最重要的是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的辦法不止一個,訓練軍隊實在是首要的辦法。你從小就貪玩好動,在書房中,老師一旦離開,你就跳擲嬉笑,什麼事情都幹。如今碰上科舉已廢除,要不你最多也就只能以一個秀才的身份終老,一定不能金榜題名,成為朝廷的官員。所以學校開始設立,我就送你入學。那時還有很多前輩不認可這樣的做法,但我十分了解你的性情,知你一定不是科舉之人,所以排除各種困難送你入學讀書,果然除體操外,其他的沒一點兒長進。

    餘少年登科,自負清流,而汝若此,真令餘憤愧欲死。然世事多艱,飛武亦佳,因送汝東渡,入日本士官學校肄業,不與汝之性情相違。汝今既入此,應努力上進,盡得其奧。勿憚勞,勿恃貴,勇猛剛毅,務必養成一軍人資格。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國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縱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我少年登科及第,自然揹負上“清流”之名,如果也要你這樣,真的會讓我憤懣愧疚得想死。現在世事多艱險,習武很好,因此送你東渡,進入日本士官學校進修學業,這樣不會跟你的秉性氣質相違背。你現在已經入學,應該努力上進,要把軍事上的奧秘全部學會。不要畏懼辛勞,不要自恃高貴,要勇猛剛強堅毅,務必要養成軍人的稟賦。你的前程,正可謂不可限量,國家正是在用兵的時候,你只需擔心自己不能夠成才,不需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記住記住,別忘別忘。

    抑餘又有誡汝者,汝隨餘在兩湖,固總督大人之貴介子也,無人不恭待汝。今則去國萬里矣,汝平日所挾以傲人者,將不復可挾,萬一不幸肇禍,反足貽堂上以憂。汝此後當自視為貧民,為賤卒,苦身戮力,以從事於所學。不特得學問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練身心,即後日得餘之庇,畢業而後,得一官一職,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予智自雄。餘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滿天下,然猶兢兢也,常自恐懼,不敢放恣。

    我還有要告誡你,你和我一起在湖南湖北,自然是總督大人的尊貴公子,沒有人不恭敬地對待你。而如今卻已離國萬里,你平時那些可以依仗來輕視他人的條件,將不再能依仗,萬一不小心生出禍端,反而讓我們十分擔憂。你今後應該把自己看成是貧苦的百姓,看成是地位低下計程車兵,吃苦盡力,要用這些身份來處理求學時遇到的問題。這不只是得到學問上的好處,而且可以藉此來磨練身心,就算以後得到我的庇廕,在畢業之後,謀得一官半職,也要深切瞭解底層百姓的艱苦,而不致於妄自尊大(自認為聰明,自認為傑出)。我已是五十歲開外的人了,官居一品,天下聞名,但還是要小心謹慎,常常擔心自己做錯事,不敢放縱。

    汝隨餘久,當必親炙之,勿自以為貴介子弟,而漫不經心,此則非餘所望於爾也,汝其慎之。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狹邪賭博等行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費精神,拋荒學業。萬一被人發覺,甚或為日本官吏拘捕,則餘之面目,將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餘則何如?更宜力除,至囑,至囑!

    你跟隨我的時間很長了,一定會親自實踐並努力堅守,不要自認為是尊貴的公子,就隨隨便便,全不在意,這不是我對你的希望,你一定要謹慎啊。天氣冷暖變化應該自己留心,尤其要告誡自己不能有嫖娼賭博之類的所為,如果有這樣的行為,即使幸運地不讓別人知道,也會消耗自己的精神,荒廢了學業;萬一被人發現,甚至被日本的官吏拘捕,那我的臉面,將擱在哪裡呢?(如果有那樣的情況,)你固然不值得憐惜,但我又該怎麼辦呢!這是最應該竭力根除的,這是極懇切的囑咐!

    餘身體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繫念。汝盡心求學,勿妄外騖。汝苟竿頭日上,餘亦心廣體胖矣。父濤示。五月十九日。

    我的身體很好,家裡的老老少少也都平安,你不必掛念。你要全心求學,不要隨便在外亂跑。你如果能不斷進步,我也就胸襟寬闊,身體舒泰了。父濤示(父親書信結束用語)

    【品讀家書】

    張之洞的兒子從小就是個頑主,不是個讀書材料,張之洞說他最多也就能秀才終老,得虧是科舉廢除了,否則一輩子不成人才。也正因如此,張之洞把他送到日本士官學校習武,一方面“不與汝之性情相違”;一方面“國家正在用武之秋”,可以使兒子成為“有用之才”,這也算是因材施教。這個兒子還是個花錢能手,弄不好在東京還喜好嫖賭,所以張之洞告誡他不要“自以為貴介子弟”,要“自視為貧民,為賤卒,苦身戮力,以從事於所學”。“勿妄外鶩”。

    “知子莫若父。”張之洞的提醒應該不可謂不一語中的,也不可謂不恰逢其時。

  • 2 # 且行且努力oho

    《張之洞家書》選取了張之洞的家書著作,書信內容均為告誡子弟或是稟告雙親的話,讀來真切感人。內容涉及生活、家教、婚姻、哲學等領域,內容龐大,包羅永珍,將做人做事的道理採用一種書信的形式完全道破,給人以啟迪、警醒。

    編輯推薦

    《張之洞家書》由外文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

    目錄

    張之洞小傳

    致雙親書(報告應試)

    致雙親書(謄寄試卷)

    復雙親書(反對迎眷)

    復雙親書(迎眷來京)

    致雙親書(報告起居)

    致雙親書(報告督學)

    致雙親書(報告喪偶)

    復雙親書(請弭訟案)

    復雙親書(送柩回裡)

    復翠景書(報告赴豫)

    致雙親書(報告到任)

    復雙親書(感謝結訟)

    致雙親書(報告起居一)

    致雙親書(問候母疾一)

    復雙親書(問候母疾二)

    復雙親書(喜聞母愈)

    復雙親書(遣回傭人)

    致雙親書(寄回俸銀)

    致雙親書(問候起居)

    復雙親書(說明贈物)

    致雙親書(告赴光州)

    復雙親書(問候父病一)

    致雙親書(問候父病二)

    復雙親書(問候父病三)

    復雙親書(喜聞父愈)

    致雙親書(報告回省)

    復雙親書(拒絕訂婚)

    致雙親書(說明苦衷)

    復雙親書(感謝拒婚)

    致雙親書(報告赴彰)

    復雙親書(報告返省)

    致雙親書(報告狀況)

    復雙親書(報告赴懷)

    致雙親書(寄回紋銀)

    致雙親書(問候起居一)

    復雙親書(囑兒上學)

    復雙親書(痛悼喪舅)

    與兒子書(訓誡用功)

    與兒子書(力誡妄交)

    復兒子書(力誡節儉)

    與兒子書(寄示格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喬丹有沒有被高估?是不是因為皮蓬的奴隸合同才得以大力引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