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任予海

    一、中國的香道起源是哪裡

    中國香道是一個古老而又全新的理念。它源自岐黃故里的醫文化,所以甘肅東部的慶陽是中國香道的發源地。中國的香文化博大精深,將此昇華為一種完整的文化體系,尋找出一種憑藉理由,將它納入“道”的範疇,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重視和學術界的爭鳴,作為岐黃故里的我們責無旁貸地擔當起探索、研究、發掘它的責任。這種責任感促使我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研究了方方面面原始素材,於是我們在慶陽市連續六屆端午香包民俗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中得到啟迪, “香”的文化資源為我們提供了不少有益經驗,為此書的編寫找到了一個切入口、生髮地,讓我們看到了香文化的廣闊道路和輝煌前景。

    香道博大精深,並不只是狹隘地指佛道所供的香。從香道在中國的歷史來看,漢代之前用香是以湯沐香、禮儀香為主,漢魏六朝博山式的薰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用香的風氣更盛,東西文明的融合,豐富了各種形式的行香諸法。宋元時,品香與鬥茶、插花、掛畫並稱,為上流社會優雅生活中怡情養性的“四般閒事”。至明代,香學又與理學、佛學結合為“坐香”與“課香”,成為叢林禪修與勘驗學問的一門功課。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爐、瓶、盒三件一組的書齋案供以及香案、香幾成為文房清玩的典型陳設。但到後來,隨著國勢的衰退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漸退出貴族和文人的清閒生活。到如今,更是乏人知曉“香道”一詞,令人扼腕。

    中國早在記載夏、商、週三代歷史的《尚書》之中,就已談到“香的精神層面”,所謂“至治馨香,感於神明。”又說“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古人董說(若雨)所著《非煙香記》,提到所謂的“振靈之香”。他說﹕“……振靈香屑,是能燻蒸草木,發揚芬芳……振靈之香成,則四海內外百草木之有香氣者,皆可以入蒸香之鬲矣!振草木之靈,化而為香,故曰振靈。”由此可知古人對於香氣的闡釋,已經不只是物質、官能層面的東西而已。

    《聖經.出埃及記》之中,上帝指導梅瑟(摩西)製作“聖香”,吩咐他要把香製成“純潔和神聖”的東西,將它當成“聖物”看待,由此可以看出古希伯來人對於“香”的重視程度,香已經超越了官能享受的範圍,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徵。

    《維摩詰經.香積佛品第十》也提到筆者稱之為“香道的理想國”的遙遠地方。這個國度距離我們所住的“婆娑世界”有四十二恆河沙之遙,眾香國裡的如來,佛號“香積”,在這個佛土裡上,亭臺樓閣充滿著香氣,土地是香的,花草園林也都會產生香氣,佛菩薩們所吃的是香氣,毛孔當然也散發著妙香。這是個完全籠罩著香氣的“清淨樂土”,所以說“其國香氣,比於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為第一。”如此可愛的“香道的理想國”能不令人嚮往嗎?或許今天提倡“環保”的人士,應該以這個“香道的理想國”為追求的目標吧。

    想要購買的沉香的可以去‏香‏至‏尊檢視,那裡的沉香種類全,價位也不高,還有實體店可以參觀,是不錯的選擇。

    二、中國的香道起源是哪裡

    中國香道是一個古老而又全新的理念。

    它源自岐黃故里的醫文化,所以甘肅東部的慶陽是中國香道的發源地。中國的香文化博大精深,將此昇華為一種完整的文化體系,尋找出一種憑藉理由,將它納入“道”的範疇,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重視和學術界的爭鳴,作為岐黃故里的我們責無旁貸地擔當起探索、研究、發掘它的責任。

    這種責任感促使我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研究了方方面面原始素材,於是我們在慶陽市連續六屆端午香包民俗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中得到啟迪, “香”的文化資源為我們提供了不少有益經驗,為此書的編寫找到了一個切入口、生髮地,讓我們看到了香文化的廣闊道路和輝煌前景。香道博大精深,並不只是狹隘地指佛道所供的香。

    從香道在中國的歷史來看,漢代之前用香是以湯沐香、禮儀香為主,漢魏六朝博山式的薰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用香的風氣更盛,東西文明的融合,豐富了各種形式的行香諸法。

    宋元時,品香與鬥茶、插花、掛畫並稱,為上流社會優雅生活中怡情養性的“四般閒事”。至明代,香學又與理學、佛學結合為“坐香”與“課香”,成為叢林禪修與勘驗學問的一門功課。

    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爐、瓶、盒三件一組的書齋案供以及香案、香幾成為文房清玩的典型陳設。但到後來,隨著國勢的衰退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漸退出貴族和文人的清閒生活。

    到如今,更是乏人知曉“香道”一詞,令人扼腕。中國早在記載夏、商、週三代歷史的《尚書》之中,就已談到“香的精神層面”,所謂“至治馨香,感於神明。”

    又說“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古人董說(若雨)所著《非煙香記》,提到所謂的“振靈之香”。

    他說﹕“……振靈香屑,是能燻蒸草木,發揚芬芳……振靈之香成,則四海內外百草木之有香氣者,皆可以入蒸香之鬲矣!振草木之靈,化而為香,故曰振靈。”由此可知古人對於香氣的闡釋,已經不只是物質、官能層面的東西而已。

    《聖經.出埃及記》之中,上帝指導梅瑟(摩西)製作“聖香”,吩咐他要把香製成“純潔和神聖”的東西,將它當成“聖物”看待,由此可以看出古希伯來人對於“香”的重視程度,香已經超越了官能享受的範圍,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徵。《維摩詰經.香積佛品第十》也提到筆者稱之為“香道的理想國”的遙遠地方。

    這個國度距離我們所住的“婆娑世界”有四十二恆河沙之遙,眾香國裡的如來,佛號“香積”,在這個佛土裡上,亭臺樓閣充滿著香氣,土地是香的,花草園林也都會產生香氣,佛菩薩們所吃的是香氣,毛孔當然也散發著妙香。這是個完全籠罩著香氣的“清淨樂土”,所以說“其國香氣,比於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為第一。”

    如此可愛的“香道的理想國”能不令人嚮往嗎?或許今天提倡“環保”的人士,應該以這個“香道的理想國”為追求的目標吧香人品茗,不論貴賤雅俗、貧富窮達,香之為道,總是存在於人們的休暇生活中。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談之風。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於是多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談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賢。

    後來清談之風發展到一般文人,而香則可常品且始終保持清醒,於是清談家們就轉向好品,所以後期出現了許多品香者。

    香道是一項高雅而且安靜的儀式,有著悠久的歷史。懂香道且長期品香的人能讓人覺得更容易接近和喜愛。

    心神靜,易相處

    香比較適宜於安靜的環境,常在安靜的環境中,心態也會變得更加平和,而平和的心態表現在人的身上同樣能帶給別人安靜祥和的感覺,更容易接近和相處。

    不妄言,共和諧

    經常品香,品得香多了,通常也就不會直接評價一款香的好壞。

    久而久之,如待人處事一般,不輕易評價別人,不道人長短,養成言語謹慎的習慣,做事學會多分析。

    重細節,有耐心

    品香是個繁瑣的活,更注重細節。選擇香具、環境格調、溫度高低、時間把控等等都需要小心翼翼,精心講究。

    久而久之,人的耐性也會得到磨練,在與人相處中條理清楚而有耐心,不會給人不耐煩的感覺。

    懂禮數,重禮儀

    品香是一門關乎禮儀的學問,長期品香 ,會比較注重禮儀細節。長久以來會形成尊重對方的習慣。

    慢慢地學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相互尊重,容易培養成一種良好的禮節習慣,待人處事更懂禮儀。

    宜取捨,會選擇

    香道講究天人合一,歸於自然,更是一個循序漸進,品香過程不能急於求成的慢活。長期品香,就會懂得,需要綜合自身的素養、能力,來選擇相對合適自己的事。

    忙忙碌碌的生活,想專門花點時間來品香對於很多人來說已變得奢侈。在都市中找尋這樣一種返璞歸真的所謂閒情雅緻,也可為煩躁與浮華找尋些許的樂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論土建混凝土先後張法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