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定的恬媽

    有人說:觀察是智力的門戶”。任何一個人,如果沒有較強的觀察能力,他的智力很難達到高水平。孩子對未知的世界,都是從觀察開始。蒙特梭利教育強調要把每一個幼兒培養成“觀察家”。孩子透過觀察認識世界,增長知識,觀察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智力水平。而觀察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在孩子觀察認知的時候,父母要因勢利導,做好正確的引導。

    我對我家寶貝—恬恬的觀察力培養是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大致有三個階段。

    1,認知觀察階段

    恬恬從小就喜歡動物,所以我給她進行了動物卡片的認知。透過卡片上動物的特徵(如犄角,顏色,表情,動作等)讓恬恬觀察,記憶,然後再讓恬恬在一堆卡片中指出某種動物,這樣一個認知—觀察—記憶—強化記憶的過程,讓恬恬很快能夠記住卡片上的動物。(一歲時能認知50餘個動物,沒有進行過同類比較,不知道恬恬處於同齡中什麼水平)。當時讓恬恬記這些卡片,一方面是想鍛鍊她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也想鍛鍊記憶力。

    2,有目的性的觀察

    1-2歲的時候,恬恬非常熱衷表情模仿,爸爸的噴嚏,媽媽的咳嗽,老人的笑聲都是她的模仿物件, 繪本中的動物更是模仿的惟妙惟肖,尤其是《鴨子騎車記》這本書,我們讀了有上百遍,每一個動物的表情恬恬都能模仿,樂此不疲。

    鑑於此,當恬恬有了一定的認知及觀察力後,我開始讓她進行有目的觀察。比如兩片樹葉哪裡一樣?兩雙襪子哪裡不一樣?咖啡和醋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諸如此類找共同點或不同點的小遊戲,不斷的提高她的認知和觀察力。我也會帶她去公園,讓她觀察公園裡有什麼顏色的花,公園裡有什麼樣的人,他們都在幹什麼?我發現,帶著目的去公園,孩子的觀察力提升的會更快。

    3,建立有序的觀察

    2-3歲的恬恬,到了秩序敏感期,對家裡的擺設,爸爸媽媽的物品,兒童房的佈置都有了自己的意識。家裡新添一個茶杯,她能一眼發現。爸爸拿了媽媽的手機,那必須要還給媽媽,否則就一直喋喋不休。兒童房的書架多了一本書,她也能立馬找出。超市看到一件眼熟的衣服,她也能立即指出這件衣服跟誰的一樣。有時候我找不到某個東西,都會拜託恬恬幫我找。

    恬恬雖然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比較隨性。有時候她會漏一些小細節。為了讓恬恬有個好的觀察習慣,我開始引導恬恬由遠及近,有細節到整體,有簡單到複雜的有序觀察。而這個階段除了去戶外觀察外,我們更多的用到了遊戲書。比如風靡德國的《看裡面情景認知洞洞書》,《德國專注力挑戰》等。

  • 2 # 大鴻

    觀察力強並不表示寶寶就聰明呢,但是,總比觀察力差的人要強很多!

    其實寶寶的成長主要要靠身邊的人去發現能力、輔助能力和引導能力!

    身邊的人主要是指家長、監護人和老師等等。這幾類人是經常能夠接觸到寶寶的,只要細心觀察一下寶寶,總能發現自己的寶寶和別的寶寶有不一樣的地方。比如發現了寶寶觀察力強。

    發現了寶寶的能力,最重要還是要去輔助和引導寶寶的能力發展。比如針對觀察力強的寶寶,我建議可以給寶寶多創造不同的觀察環境,多問寶寶問題以引導他去把觀察到的東西進行思考。

    慢慢的,寶寶的見識、思考能力甚至溝通能力等等各方面都可以得到進步。

    其它能力也一樣,可別浪費了寶寶的天賦哦!

  • 3 # 蒲公英育兒分享

    寶寶的頭部發育從受孕到出生,頭顱的外圍由零增長到35釐米,由出生到兩歲半又增長15釐米,由兩歲半到成人,不過再增長5釐米而已,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六歲以前增長的。

    這說明一個小寶寶人生的前六年是無比重要的。生命的最初六年彌足珍貴,因為在這一階段,大腦的發育以極快的速度進行,而其中之最則為第一年。

    那麼如何對小嬰兒進行刻意的訓練呢?

    技能1—撫觸

    嬰兒的大腦發育黃金期是0-6歲,並且越小大腦發育越活躍,早期撫觸可以腦細胞和神經系統以適宜的刺激,促進嬰兒神經系統發育及智力發育。

    輕輕的觸控寶寶,不僅可以增強寶寶和父母的交流,還可以增加寶寶的安全感。而系統規範的撫觸既能促進寶寶身體發育,又有增加身體免疫力等作用。系統規範的撫觸大家可以參考參考一些專業的教學影片。而較簡單的,大家多撫摸寶寶就好啦~

    技能2—黑白卡、彩色卡

    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眼睛是接收外界資訊的重要渠道。透過不同的卡片給予寶寶感官刺激,能極大豐富寶寶的視覺感,促進寶寶智力的發育。

    黑白卡、彩色圖片、繪本分別對應不同時期的寶寶,1個月內的寶寶基本上能看到的很少,媽媽們可以先不用操心;從2個月開始就要有意識的每天給寶寶看東西啦,2個月左右是黑白卡,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視力發育尚未完成,只能看分辨黑白兩種顏色,一般選取較大、單一、簡答的物品的卡片,準備上十幾張就可以,每天給寶寶看一遍,練習寶寶的注意力,同時配合媽媽輕柔的聲音給寶寶講解吸引她的注意力,這樣能到3個月的時候寶寶就能學會追視啦。

    再往後就應該給寶寶選擇視覺衝擊感強的彩色圖片、繪本等,用豐富的顏色、豐富的故事畫面給寶寶帶來更加多樣的感受,刺激大腦接受更多的訊息從而得到充分的發育。

    技能3—音樂訓練

    嬰幼兒時期透過聽音樂來刺激寶寶聽覺,可以促進孩子的神經發育、陶冶情操。

    選取的音樂應該是根據不同的氛圍選擇不同,如寶寶睡前應選擇輕音樂,讓溫柔的樂曲伴隨寶寶慢慢入睡;寶寶玩耍時應選擇較歡快的音樂,兒歌就很好,推薦拔蘿蔔,世上只有媽媽好、讓我們蕩起雙槳等!

    cookie特別喜歡聽讓我們蕩起雙槳,聽到這首歌會高興的揮舞雙手,而聽到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就會咿咿呀呀的哼起來,好像她也要唱起來一樣!

    技能4—趴、腹爬、手膝爬

    寶寶在月子裡就可以在媽媽的看護下,讓寶寶趴著睡,這樣能有效的預防腸脹氣,讓寶寶比較舒服、減少哭鬧。而趴著,就對接下來的抬頭,以及爬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不會抬頭的寶寶趴著時,一定要有大人看護才行!等到寶寶6、7個月,大部分的孩子應該都會爬了,起初是腹爬,接著會慢慢過渡到手膝爬,這時候爸爸媽媽應該創造足夠的條件讓寶寶自由的去練習爬,比如足夠大、軟硬適中的爬行墊。

    爬行是所有動作發展的基礎,讓寶寶多練習爬行,對寶寶的頸部骨骼和全身的肌肉發育有很大幫助。另外在寶寶爬行過程中,可以鍛鍊身體協調性和四肢關節的靈活度。而這種協調性、靈活性,其實都是由大腦來排程的,基於我們上面的理論,大腦在使用中發育,所以爬行對腦神經的發育真的至關重要~

    所以,在寶寶的自由運動方面,媽媽應該給寶寶自由,放手讓寶寶去爬、站,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情,減少干預!

    技能5—多向寶寶說話

    用短句向寶寶表達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這對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至關重要。

    比如給看到寶寶哭鬧,可能到了吃飯時間,就問寶寶,“你餓了嗎”然後接著告訴寶寶,“餓了媽媽給你做飯!”然後再開始餵養。

    如果是尿片溼了,可以說,“寶寶尿了呀,媽媽來給寶寶換尿褲”。

    或者可以反覆告訴寶寶“媽媽愛你”,或者其他寶寶身體器官的介紹“這是你的鼻子”“這是你的嘴巴”等等。

    吃飯時可以說,“張開你的嘴”“對啦”“寶寶真棒”。早上醒來可以說“寶寶早上好”。喝水時可以說“寶Bora喝點水吧”。

    跟寶寶說話這件事,不能生硬的當做任務,而應該是投入情感的交流,同時要用心傾聽寶寶發出的聲音,並且透過寶寶的動作、表情等試著理解。當你每天堅持重複對寶寶說話時,寶寶的語言能力就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啦!

    那麼,如果讓寶寶更聰明,寶爸寶媽們get到點了嗎?趕緊實驗起來吧,讓寶寶變聰明刻不容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珠》:孫悟飯剛剛會變超賽時能打敗弗利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