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宇楊為鮮

    關於劉伯溫和姚廣孝合力擒龍的故事

    話說朱元璋從一介布衣起家,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一統江山並開創明朝三百年基業。作為開國皇帝的朱元璋,一生勞碌,憂國憂民,晚上做夢都在殫精竭慮地思考,如何才能確保朱氏江山萬代永固,如何讓明朝子民安居樂業。

    一天夜裡,朱元璋很晚才回到後宮,草草洗漱後上床安歇。由於白天太累,他快速地進入了夢境。夢中的朱元璋閒庭信步地在後花園裡轉悠,早春的花園已花紅柳綠,處處透露著春意。朱元璋駐足一株海棠前,俯下身子仔細端詳,初吐花蕊的海棠花香四溢,讓他心曠神怡。突然,碧空萬里的天空瞬間暗了下來,烏雲翻滾,夾雜著滾滾雷聲,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朱元璋不由得停下了腳步,抬頭仰望天空,對隨侍的太監抱怨道:“這個鬼天氣,翻臉比翻書還快,你帶雨具了嗎?”半天過後,隨侍太監沒有回答,朱元璋正待破口責罵,只聽見太監驚恐之聲傳來:“皇……皇上……你看!”朱元璋隨著太監手指方向仰望天空,天上赫然出現了了一條黑龍,鱗甲黑的如墨水般,龍鬚搖曳。朱元璋瞬間呆立原地。這時朱元璋的腦袋裡傳來這麼一個聲音 “你連年征戰,勞民傷財,百姓不堪其苦,現對你略施薄懲,我要收回全北京城的水。” 朱元璋驚恐萬分,頓時驚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朱元璋仍然驚魂未定,讓太監火速召來劉伯溫。這個劉伯溫可非常人,據說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無所不通。劉伯溫在聽了朱元璋的敘述後,掐指一算,寬慰他說:“皇上不必焦慮,微臣自有破解之法。”劉伯溫隨即出宮,找到朱元璋的御前帶刀侍衛高亮,囑咐道:“今日正午時分,東門處會有一對老夫婦推著一輛水車出宮,你必須在他們出宮前予以阻攔,並用劍刺穿水車。完成任務後,火速趕回宮裡,中途不得回頭。”

    高亮依劉伯溫之言,早早等候在東門外,果然看見推著水車的夫婦。高亮毫無遲疑,持劍猛地刺向水車,瞬間車破水出,高亮頭也不回地上馬疾馳回宮。眼看即將進入皇宮大殿,高亮尋思,為何不讓回頭呢?於是勒馬駐足,回頭一看,身後波濤翻湧,數米高的水牆如千軍萬馬襲來,高亮隨即葬身水中。原來,這對推車的老夫婦就是龍王夫妻,本想帶走全北京城的水,不想被老奸巨猾的劉伯溫識破計謀,破壞了他的計劃。

    龍王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回他打算從海中找到直通北京城的泉眼,引海水淹沒北京。劉伯溫知道來者不善,火速找來了姚廣孝,商議對策。龍王經過多方尋找,終於在北京城東直門處找到一個直通地面的泉眼。正當龍王洋洋得意之時,姚廣孝手持寶劍飛速趕到,大戰了幾十個回合,將龍王擒獲了。為避免龍王再次搗亂,姚廣孝隨即用鐵鏈鎖住了龍王,並將其鎖在了泉眼之處讓其反省錯誤。並許諾龍王,此地橋舊了就放他出來,但是姚廣孝怎麼可能還讓龍王出來繼續興風作浪。他就把此地改名為北新橋,變成了一座永遠舊不了的橋,就永遠的把老龍鎖在了裡面。

  • 2 # 健康管理身材

    大家好,我是張叔,感謝分享

    關於劉伯溫,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張叔就給大家在科普一下

    劉基(1311.7.1-1375.5.16),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人(今浙江溫州文成縣),所以又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的開國元勳,在洪武三年(1370)被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在武宗正德九年追封為太師,溢號文成,後人稱劉文成,文成公。也是預言《燒餅歌》的作者

    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稱於世

    劉伯溫在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大明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從劉伯溫前來投靠之後,朱元璋常常前來徵求劉伯溫的意見。劉伯溫分析了當時的軍事形勢,對朱元璋說,主公現在據有金陵,形勢險要,虎踞龍盤,地理位置很好。但東南的張士誠,西北的陳友諒,他們常常侵擾犯境,與您作對,這就成了您北定中原的後顧之憂,因此必須把這兩個人除掉。朱元璋說.這兩個人勢力很大,該怎麼對付他們呢?於是,劉基便為朱元璋規劃了實現帝業的宏偉藍圖

    劉基指出:「張士誠目光短淺,胸無大志,他只想守住自己的那塊地盤,不會有什麼大作為,因此不值得憂慮,可以暫時不去管他。而陳友諒就不同,他殺主篡位,野心大,陰謀多,是個危險的對手。而且,他佔據武昌,地處南京上游,又有鉅艦精兵,時時刻都想吞併我們。面對這種形勢,我們在戰略上不能兩邊作戰,而應首先集中兵力殲滅陳友諒。陳友諒滅亡之後,張土誠的勢力必然孤立無援,一舉可定。然後,主公可以揮師北上,平定中原,最後消滅元王朝,那時您的帝王之業就可以實現了!

    1360年(至正二十年),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任謀臣,展現一個非常成功的兵法家的才能。劉伯溫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被採納。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後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劉伯溫並建議朱一方面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勢力,卻另一方面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義師的民心。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參與制定朱元璋的滅元方略,並得以實現。共參與軍機八年,籌劃全域性。

    1370年(明洪武三年),為嘉勉劉基的功榮,授命劉伯溫為弘文館學士。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本想封劉基為丞相,但劉伯溫一再推脫,只好作罷。這並不是劉基的客氣,而是他明白自己的正直會遭到其他為官者的排擠。因此申請還鄉。朱元璋授命他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並封為誠意伯。劉伯溫的功勞對於明朝來說可以說是最大的,但每年俸祿只有二百四十石。

    雖然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確實不假,但是性格缺陷同樣極其突出也是事實,尤其心胸狹窄、心眼小而且多疑。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就是對朱元璋的真實寫照。

    早年在朱元璋身邊有許多優秀人才,但是在他猜忌下,這些人最終都被殺死,其中最讓他後悔的就是毒死堪比諸葛亮的軍師劉伯溫。可以說,沒有劉伯溫,朱元璋就不會成為皇帝,這位明朝立下汗馬功勞神仙一般的人物,最終以中毒而亡的結局退出歷史舞臺。

    劉伯溫出山之時,朱元璋拜其為軍師。正是有劉伯溫的輔佐,朱元璋很快掃平元末群雄,一統天下。劉伯溫也被朱元璋稱為自己的張良。天下太平之後,劉伯溫也曾想過效仿張良功成隱退,但是他對朱元璋的本性似乎還認識不夠清楚,最終選擇留下。

    早在開國之初,朱元璋就丞相人選詢問徵求過劉伯溫的意見,劉伯溫認為胡惟庸並不適合這一職位,而胡惟庸在獲悉此事後,便對劉伯溫懷恨在心,後來終於當上丞相,便時刻尋找機會進行報復。當時有一地區名叫談洋,是鹽販盜賊聚集的地方,劉伯溫委託兒子劉璉上奏,建議應該在此地區設立巡檢司以加強管理,胡惟庸得知後便讓刑部尚書吳雲彈劾劉伯溫,稱談洋踞山臨海,有君王之氣,劉伯溫是想要在這裡修建自己墓地,而當地百姓不答應,便想要在那裡設立巡檢司為難當地民眾。

    多疑的朱元璋便下令剝奪劉伯溫官祿,劉伯溫擔憂會帶來更大的麻煩,便前往南京當面向皇帝請罪,但朱元璋對此事全然不過問,劉伯溫申訴無門,憂鬱成疾。此時胡惟庸攜帶補藥前來探望病情,劉伯溫吃過此藥之後,頓時感到呼吸困難,極其痛苦。劉伯溫以此事上奏朱元璋,朱元璋卻不管不問,時過三月有餘,劉伯溫病情加重,不能起床,朱元璋得知後情面有些說不過去,才下令允許劉伯溫返回青田老家。不久後,劉伯溫便抑鬱而死。

    其實,朱元璋早就懷疑過劉伯溫,即使劉伯溫已經如此低調,但是作為功高蓋主的開國元勳,同樣是對皇位的威脅,朱元璋的皇帝頭銜也有他的一份,所以朱元璋尤其擔憂皇位被別人搶去,對很多開國功臣紛紛打壓,即使是隱居的劉伯溫也不曾放過,毒殺也是朱元璋的常用手法。

    劉伯溫死後,朱元璋並不好過,以前許多大事都需要劉伯溫協助商議拿主意,劉伯溫死後,這些事情的處理也多少有些不到位,更有評價說若不是當年朱元璋賜死劉伯溫,明朝至少能夠在延續300年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女人更瞭解女人的雅芳,是如何走向衰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