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蟈蟈的文史原創

    雍正是清朝入關以來第三位皇帝,其1723年繼位,1735年去世,共計在位13年。

    雍正帝畫像

    如題所問,康熙對其這個兒子不是太滿意,對其評價為“為人輕率,喜怒不定”,但為什麼其繼位後能夠迅速轉變成就盛世呢?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

    影視劇中的康熙

    1.有其出身的原因。雍正的母親是一位沒有封號的庶妃,應該是沒有背景、沒有權術、沒有心機的一位普通女子,雍正生下後,因為其母親地位地下沒有權利撫養自己的孩子,於是雍正被送到孝懿仁皇后身邊撫養,但不久孝懿仁皇后去世,沒有依靠且又沒有出眾才能的雍正埋沒在眾皇子之間,而且康熙也不待見他,對其評價是“為人輕率,喜怒不定”,這就讓雍正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出樣子給父親看,出人頭地。所以,在其繼位後能夠勵精圖治,實現大清帝國的發展。

    影視劇中的雍正

    2.有別人對於其帝位合理性的質疑原因。雍正帝繼位之後,對於其繼承的合法性及手段訊息一直不絕於耳,而且其繼位後,對自己的兄弟進行了侮辱性的貶低,這讓各種流言更加的肆虐。雍正雖然在宮中,也知道民間對此的聲音,用武力來消滅這些聲音只能解決一時不能解決一世,所以雍正並未採取武力手段,而是奮發圖強,勵精圖治,以實實在在的政績來堵住諸多質疑的聲音,也確實取得了成效。

    3.雍正自身具備治國理政的能力。雖然不得父親康熙的認可,但是不耽誤其對於知識和本領的學習和掌握,雖然在與其他兄弟相比未必不那麼突出,但是其也是經過了全方位的學習和培養。另外清朝處於國運發展的上升時期,順治、康熙兩代帝王勵精圖治,整個國家向好的方面發展。父親康熙能夠兢兢業業為國,言傳身教對其必然有一定影響,也為其更好治理國家打下了基礎。

  • 2 # w小王Vlog

    我認為這有幾個原因,第一;雍正被康熙批評弱點時的身份地位與改正弱點時的身份地位不同。雍正從一個普通的皇子成為一位掌控天下的君主,在行為處事方面的思考深度與處理問題的角度自然會有變化,畢竟地位帶給他的變化讓他心裡有了不同的格局。他已經不是一個皇子了,他是一個揹負天下蒼生的君王,所以這些心裡變化必然也會從行動上給他帶來變化。第二;雍正繼位的過程是艱難的,老八和老十四等人都覬覦皇位。這其中必然有些你死我活的鬥爭,而同樣希望繼承大統的雍正也肯定了解當下形勢,因此他絕對不能讓競爭對手利用自己的弱點,達到他們的目的。所以時間和一個人的經歷都會給人帶來改變。最後;我們都明白,雍正要想繼承皇位,肯定要給康熙留下一個好印象,既然康熙多次批評他的弱點,那他也肯定認識到了嚴重性。為了改善自己的性格形象,他也要努力完善自己,改善自身的不足。

  • 3 # 有得觀史

    康熙給雍正的評價是“喜怒不定”,雍正繼位後改掉了嗎?沒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實際上“喜怒不定”伴隨了雍正一生,只是隱藏起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隱藏得越來越深而已。

    康熙37年,康熙親征葛爾丹大勝歸來,心情特爽,進行了第一次封爵, 大阿哥胤褆被封羅直郡王,三阿哥胤祉被封羅成郡王,四阿哥胤禛也已經成年卻封為貝子。大臣們給康熙提建議,應該把所有成年皇子都封王。康熙的回答是,四皇子胤禛為人輕率,喜怒不定,以後再說。

    康熙的評語對胤禛的打擊是非常大的,胤禛對此憤憤不平,但是他從不表現出來,他表現出來的是虛心接受,努力改正。實際上是用理性壓制自己喜怒不定的性格。外表看來,他為人輕率,喜怒不定的性格確實得到改觀。

    胤禛在30多歲的時候,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再次立為太子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於是胤禛有了爭儲的想法。康熙喜怒不定的評語對胤禛影響很大,試想,一個為人輕率喜怒不定的人怎麼可以當皇儲,將來繼承皇位呢?胤禛挑一個康熙心情好的時候,對康熙說,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現在孩兒喜怒不定的毛病改了,請皇阿瑪收回成命。康熙同意了胤禛的請求。可見這時胤禛在康熙心中喜怒不定的毛病真的改得差不多了。要不然,不可能後來把皇位傳給他。

    雍正當了皇帝后,喜怒不定的毛病在對待年羹堯和隆科多上表現特別突出。

    年羹堯節制撫遠大將軍胤禵,擁戴胤禛坐上皇位,平定西北叛亂保雍正坐穩皇位,雍正高興了說要和年羹堯做世代君臣的楷模,要永遠不負年羹堯,並且指燈發誓,如果負年羹堯就斷子絕孫。年羹堯正高興著呢,突然要收拾他,賜他自盡,不是年羹堯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太快,年羹堯根本沒反應過勁兒來,到死都不相信雍正會真的殺他。

    隆科多是九門提督,擁戴雍正皇帝登基有功,雍正高興了封他官,獎他錢,在朝堂上親切的叫他一聲舅舅隆科多,不高興了,一翻臉就把他圈禁起來,偷偷弄死了。

    雍正繼位後喜怒不定的例子還有,這裡不一一列舉,相信有以上兩個例子就足以讓你覺得雍正的老毛病沒改。

  • 4 # 宛如清揚

    雍正弱點多次被康熙批評,為何繼位後能轉變?

      感覺雍正形象還是很鮮明的,不是那種溫吞吞的性格,雷厲風行的時候有,裝傻充愣的時候也有,總之也是個能伸能屈的主。康熙曾經下過斷語,說他“幼年時微覺喜怒不定”,他這種性格,既和清朝對皇子撫養規矩有關,也有養母和生母的差別有關,原因多多,不作議論了。雍正這種性格,在繼位後轉變了嗎?

      其實並沒有。

      做皇子期間,雍正的尾巴藏得挺好,冷面冷心地,似乎把喜怒無常給蓋住了,但是坐上了那寶座之後,這種性格,其實更明顯了。

      他有時候挺有人情味的。比如說臺灣總兵藍廷珍,這名字按避諱制是得改的,避諱這東西,歷來皇帝都講究,看看咱們的姮娥變成了嫦娥,咱們觀世音菩薩變成了觀音,雍正在得到藍的請求改名的摺子時,竟然硃批表示“不必……你的名字,朕甚喜歡,就是原字好。”不但不用改,還夸人來著,這樣皇帝,挺不錯吧。

      可是,雍正有時又嚴苛到不近人情,大臣們不經意間的冒犯,他又無法遏制的憤怒,嚴厲斥責處處可見,什麼“孽障”“惡種”“無恥小人”之類的批語多得不得了。除了老十三,他幾乎沒有真正的朋友,哪怕就是老十三,兩人之間也是如刺蝟般,隔著安全的距離才行。

      天下間反清復明的資訊多了,他洋洋灑灑寫下篇篇駁文,還編成,《大義覺迷錄》分發全國。他猜忌多疑的性格,從來沒有改變過。

      咱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一是年羹堯,這個臣子了不得,重臣權臣能臣。雍正一開始是要和他做天下榜樣的,所謂“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令天下後世欽羨流涎”,兩人也曾經非常親密。青海平亂時,年上報說自己有十一夜沒睡覺,雍正批註:“好心疼,好心疼。”。平亂成功後,雍正硃批流露著滿滿的深情:“你此番小行,真是不知該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總之,你待朕之意,朕全曉得就是矣。”哎喲喂,不知該如何疼你,閃瞎了我的眼。他不但說好聽話,還給許多賞賜,哪怕就是小吃這樣的,都不會浪費機會,有一次甚至還給過年一顆荔枝(注意,一顆),荔枝在當時,何其珍貴!年當然上折表示謝天恩,雍正批覆:“爾之真情,朕實鑑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要事要和你商量……”

      就是這麼地深情演繹,最後,年還是被雍正給疼死了——為什麼呢?因為他被雍正定了九十二項大罪名,這下子,真的是好心疼,好肉疼啊。

      再就是性音和尚,這個和尚與雍正應該是有相當不錯的交情,雍正誇他人品高尚,神悟圓通,兩人談論機鋒,相當和諧。他圓寂後,雍正贊“近代僧人之罕能者”,又是追贈國師,追贈諡號的,還把他的言論都歸成經典刊印出來,可是沒過幾年,雍正又與死去好幾年的好朋友性音翻了臉了,說他品行不端,好乾世法,什麼贈的都拿回來,經典什麼的,都給徹底銷燬,抹去他存在過的一切證據。

      哪怕就是最喜歡的孤臣田文鏡,也應該過得很心驚。雍正二年,因為買米換麥的事情,田文鏡和張廷玉等人鬧了分歧,後經山東巡撫奏摺,雍正認定張等人是報復,田文鏡上奏摺感謝,雍正硃批:“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田文鏡當然一直深得寵信,也就埋頭苦幹不計付出,可是就是這樣的田文鏡,雍正也把他罵得灰頭土臉,人不人鬼不鬼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外科風雲劇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