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求民主、平等的課堂模式,為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創造良好的軟環境
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需要一種民主、平等的和諧環境,這樣的課堂氣氛有助於溝通理解。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環境下,學生的主體意識才會表現出來。如何來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呢?
1.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會促使教師把自己赤誠的愛獻給自己從事的工作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最大的熱情,積極、創造性地激發學生的熱情。另外,學生對教師的愛會遷移到教學活動中,他們會勤奮、努力並積極配合教師,師生在課堂上實現情感合作。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要做到什麼?
第一,尊重學生,要把學生當作平等的社會成員,儘量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當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時,不是自上而下地給予,而是“蹲下來”與學生一起去探索,在主觀上“分享”他們尚未獲得的經驗與知識,鼓勵、信任學生。我在實際教學中通常不站在講臺上,而是站在教室中間,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對話。教師只有尊重學生並對他們充滿關心和期待,才會對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對學生要充滿愛。眾所周知,師愛是教育學生的基礎和前提,是開啟學生心靈的一把鑰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關鍵。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師必須熱愛學生、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與自尊心。學生一旦感受到教師的愛,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透過眼神、手勢、姿態以及適當的口語等方式去表達對學生的尊重、關心和愛護,要透過這種語言和非語言的表達方式去建立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體現創造有利的條件。
2. 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只是實現課堂上情感合作的基礎。要真正達到情感的共鳴,教師還必須掌握激發學生情感的技巧。教師要以自己的積極情感去感染學生。我常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與學生一起做英語遊戲,如單詞接力賽、猜謎語、講笑話、說繞口令等活動,以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情感每時每刻都能悄悄地進入教學環節,對學生良好情感的形成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以自己積極的情感創設一種愉悅的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迸發出思考的活力。
教師的情感可以透過語言、表情、動作和精神狀態等方面表現出來。語言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傳遞教學資訊、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的直接手段。教師的語言應當生動、風趣、真切感人,做到既有科學性、啟發性,又具有感染力、號召力,從而達到感染學生、啟迪心智的目的。教師上課時還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教師飽滿的精神狀態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使學生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他們會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樂趣,師生的情感交流暢通無阻。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做到精神飽滿、神態自若、富有青春活力,給學生一種蓬勃向上的感染力量。
總之,教師須從“人——人”關係上理解師生關係,要視學生為平等的社會成員,尊重他們、愛護他們、關心他們,既做他們的老師,更要做他們的朋友,使課堂成為一個和諧的教育場所。
二、給予學生時間和空間參與教學活動,為學生主體性的體現提供機會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個體的認識起源於活動,活動在個人智力和認識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個體只有投身於各種活動之中,其主體性才能得到良好發展。”主體參與反映著學生個體對教學活動的一種態度和方式。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表現通常有主動參與和被動參與。主動參與是一種自由的狀態,被動參與是一種非自由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在教學中的自由表現是對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不能僅把已有的知識結論灌輸給學生,而要創造一定條件,提供一定的輔助材料,引導學生透過眼、耳、手、口、腦等多種器官的感受和體驗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英語教學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的教學活動。師生雙方的角色和作用結合起來才能構成教學整體。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以學習者的身份參加的,是英語學科實踐活動和英語知識認識活動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活動的情景,讓學生自己決定這個活動的內容,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在於幫助學生自主地學、自覺地學,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結構,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充分表現自己。
對於英語課堂教學,王才仁教授認為:“活動是轉變教學方式的關鍵。”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必須透過多種活動才能得以培養和提高,甚至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最終也只有透過學生的自主活動才能實現。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就要真正做到:突出重點難點;突出精講巧練;不搞滿堂灌。從課堂的主角位置退下來,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參與學習。不要把知識作為思維的結果去教,而是讓學生作為思維活動的過程去學。在學習過程中凡是學生能動口的儘量讓學生動口;凡是學生能動手的儘量讓學生動手;凡是學生能觀察的儘量讓學生觀察;凡是學生能歸納總結的儘量讓學生歸納總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到啟發、點撥、引導的作用。在課堂上可以經常讓學生帶讀生詞、領讀課文;讓學生板書;讓學生相互批改作業;有時甚至讓學生來模擬出題、改卷;讓學生提問和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讓他們充分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儘可能地把教學內容活化為生活實際,以保證課堂教學交際化,開展師生之間多向交際,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場所,真正成為學生鍛鍊聽、說、讀、寫能力與發展智力的場所。
只有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興趣才能持久,知識才能牢固掌握。在把時間和空間讓給學生的同時,教師首先要相信學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時間。其次,要認識到多給學生主體參與的時間不會影響教學質量。最後,要認識到提供學生時間和空間不是課堂上的放任,而是在教師的精心策劃下,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性。
三、“授之以漁”的能力培養,為學生的主體體現新增催化劑
為了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們必須在研究“學”法的基礎上探索“教”法,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均符合英語學科的認識規律。教學的意義首先應該是“教學習”,即教學習方法,讓學生知道怎樣學習,進而善於學習。“授人魚,供一餐之用;授人漁則享用不盡”的說法就充分說明了方法的重要性。在知識經濟時代,教師不僅要使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方法、探索規律,學習並掌握簡捷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的學習策略。學生也只有在掌握了科學有效的方法之後,才能更有效地體現自己的主體地位,自覺主動和科學有效地學習,從而更有效地參與課堂教學。
英語教師要特別注意研究學習英語的規律、特點和方法,讓學生會學並學會。例如,可數名詞複數和規則動詞過去式、過去分詞的讀音難倒了很多學生。其實一句話就可以解決問題——“清清濁元濁”,即所加字尾在清子音後讀其清子音,在濁子音和母音後讀其濁子音,這樣學生在做這類習題時就不會覺得困難了。
同時,教師的教法應當符合學生的學法。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因而要按照量力性原則安排每節課的授課內容;在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方法打好語言基礎,培養聽、說、讀、寫技能。在學習過程中,各種感官的協調活動有助於提高記憶的效果,教師要有效地使用直觀教學手段,不僅在講新課時要有計劃地以新帶舊,使新知識和舊知識有機地結合,還要指導學生平時複習,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這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透過創設一種寬容、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採取各種靈活有效的方式來突出和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意識,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激發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幫助他們獲得和提高英語的能力。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需要,更是未來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要。
一、探求民主、平等的課堂模式,為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創造良好的軟環境
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需要一種民主、平等的和諧環境,這樣的課堂氣氛有助於溝通理解。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環境下,學生的主體意識才會表現出來。如何來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呢?
1.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會促使教師把自己赤誠的愛獻給自己從事的工作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最大的熱情,積極、創造性地激發學生的熱情。另外,學生對教師的愛會遷移到教學活動中,他們會勤奮、努力並積極配合教師,師生在課堂上實現情感合作。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要做到什麼?
第一,尊重學生,要把學生當作平等的社會成員,儘量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當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時,不是自上而下地給予,而是“蹲下來”與學生一起去探索,在主觀上“分享”他們尚未獲得的經驗與知識,鼓勵、信任學生。我在實際教學中通常不站在講臺上,而是站在教室中間,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對話。教師只有尊重學生並對他們充滿關心和期待,才會對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對學生要充滿愛。眾所周知,師愛是教育學生的基礎和前提,是開啟學生心靈的一把鑰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關鍵。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師必須熱愛學生、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與自尊心。學生一旦感受到教師的愛,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透過眼神、手勢、姿態以及適當的口語等方式去表達對學生的尊重、關心和愛護,要透過這種語言和非語言的表達方式去建立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體現創造有利的條件。
2. 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只是實現課堂上情感合作的基礎。要真正達到情感的共鳴,教師還必須掌握激發學生情感的技巧。教師要以自己的積極情感去感染學生。我常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與學生一起做英語遊戲,如單詞接力賽、猜謎語、講笑話、說繞口令等活動,以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情感每時每刻都能悄悄地進入教學環節,對學生良好情感的形成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以自己積極的情感創設一種愉悅的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迸發出思考的活力。
教師的情感可以透過語言、表情、動作和精神狀態等方面表現出來。語言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傳遞教學資訊、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的直接手段。教師的語言應當生動、風趣、真切感人,做到既有科學性、啟發性,又具有感染力、號召力,從而達到感染學生、啟迪心智的目的。教師上課時還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教師飽滿的精神狀態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使學生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他們會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樂趣,師生的情感交流暢通無阻。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做到精神飽滿、神態自若、富有青春活力,給學生一種蓬勃向上的感染力量。
總之,教師須從“人——人”關係上理解師生關係,要視學生為平等的社會成員,尊重他們、愛護他們、關心他們,既做他們的老師,更要做他們的朋友,使課堂成為一個和諧的教育場所。
二、給予學生時間和空間參與教學活動,為學生主體性的體現提供機會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個體的認識起源於活動,活動在個人智力和認識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個體只有投身於各種活動之中,其主體性才能得到良好發展。”主體參與反映著學生個體對教學活動的一種態度和方式。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表現通常有主動參與和被動參與。主動參與是一種自由的狀態,被動參與是一種非自由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在教學中的自由表現是對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不能僅把已有的知識結論灌輸給學生,而要創造一定條件,提供一定的輔助材料,引導學生透過眼、耳、手、口、腦等多種器官的感受和體驗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英語教學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的教學活動。師生雙方的角色和作用結合起來才能構成教學整體。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以學習者的身份參加的,是英語學科實踐活動和英語知識認識活動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活動的情景,讓學生自己決定這個活動的內容,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在於幫助學生自主地學、自覺地學,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結構,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充分表現自己。
對於英語課堂教學,王才仁教授認為:“活動是轉變教學方式的關鍵。”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必須透過多種活動才能得以培養和提高,甚至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最終也只有透過學生的自主活動才能實現。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就要真正做到:突出重點難點;突出精講巧練;不搞滿堂灌。從課堂的主角位置退下來,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參與學習。不要把知識作為思維的結果去教,而是讓學生作為思維活動的過程去學。在學習過程中凡是學生能動口的儘量讓學生動口;凡是學生能動手的儘量讓學生動手;凡是學生能觀察的儘量讓學生觀察;凡是學生能歸納總結的儘量讓學生歸納總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到啟發、點撥、引導的作用。在課堂上可以經常讓學生帶讀生詞、領讀課文;讓學生板書;讓學生相互批改作業;有時甚至讓學生來模擬出題、改卷;讓學生提問和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讓他們充分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儘可能地把教學內容活化為生活實際,以保證課堂教學交際化,開展師生之間多向交際,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場所,真正成為學生鍛鍊聽、說、讀、寫能力與發展智力的場所。
只有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興趣才能持久,知識才能牢固掌握。在把時間和空間讓給學生的同時,教師首先要相信學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時間。其次,要認識到多給學生主體參與的時間不會影響教學質量。最後,要認識到提供學生時間和空間不是課堂上的放任,而是在教師的精心策劃下,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性。
三、“授之以漁”的能力培養,為學生的主體體現新增催化劑
為了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們必須在研究“學”法的基礎上探索“教”法,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均符合英語學科的認識規律。教學的意義首先應該是“教學習”,即教學習方法,讓學生知道怎樣學習,進而善於學習。“授人魚,供一餐之用;授人漁則享用不盡”的說法就充分說明了方法的重要性。在知識經濟時代,教師不僅要使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方法、探索規律,學習並掌握簡捷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的學習策略。學生也只有在掌握了科學有效的方法之後,才能更有效地體現自己的主體地位,自覺主動和科學有效地學習,從而更有效地參與課堂教學。
英語教師要特別注意研究學習英語的規律、特點和方法,讓學生會學並學會。例如,可數名詞複數和規則動詞過去式、過去分詞的讀音難倒了很多學生。其實一句話就可以解決問題——“清清濁元濁”,即所加字尾在清子音後讀其清子音,在濁子音和母音後讀其濁子音,這樣學生在做這類習題時就不會覺得困難了。
同時,教師的教法應當符合學生的學法。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因而要按照量力性原則安排每節課的授課內容;在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方法打好語言基礎,培養聽、說、讀、寫技能。在學習過程中,各種感官的協調活動有助於提高記憶的效果,教師要有效地使用直觀教學手段,不僅在講新課時要有計劃地以新帶舊,使新知識和舊知識有機地結合,還要指導學生平時複習,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這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透過創設一種寬容、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採取各種靈活有效的方式來突出和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意識,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激發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幫助他們獲得和提高英語的能力。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需要,更是未來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