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自兩漢以後隋唐以前的一個動亂時期,其中南北朝中的南朝,自劉宋武帝劉裕於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代晉成帝始,至禎明三年(589年)二月隋軍攻滅南陳止,共歷四朝一百六十九年。那麼,宋、齊、梁、陳四朝是如何更替的呢?
東晉末期,出身寒微的劉裕因軍功而迅速崛起,其對內平定孫恩起義,消滅桓楚、西蜀及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對外則攻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憑藉赫赫戰功,劉裕得以獨攬東晉軍政大權,並最終於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代晉稱帝,定國號宋,史稱劉宋。
劉裕雖是一代雄主,但其子劉義符即位後卻嬉戲無度,再加上北魏趁機南下,結果丟失北方大片領土。眼看新帝不像樣,徐羨之、傅亮、謝晦等人遂將其廢為營陽王,改立劉義隆為帝。劉義隆即位後,誅除朝中權臣,將權力收歸己有,後積極推行劉裕的治國方略,一手締造了“元嘉之治”,並先後三次發動北伐,意圖收復失地,可惜均以失敗告終。
劉義隆雖然頗有作為,但卻最終被太子劉邵刺殺身亡,而劉邵隨後又被弟弟劉駿所殺。劉駿同樣算是一位有為之主,在位早期透過一系列的改革,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增強了國家實力,並對外收復了濟水你唄的失地。但在位晚期卻大興土木、濫殺無辜、奢侈無度、耽於享樂,再加上為鞏固帝位而削弱宗室力量,結果引發了宗室內鬥。
劉駿去世之後,其子劉子業即位,年少即位的他,為鞏固帝位而刑殺大臣、囚禁諸王,結果引發朝局動盪,最終被湘東王劉彧所殺。與此同時,江州長史鄧琬和雍州刺史袁顗等人擁立的劉子勳,則以劉彧篡位為由,對其出兵討伐。這次內亂雖然僅歷時數月,但卻進一步削弱了劉宋國力。
消滅劉子勳後,劉彧為穩固帝位,又大肆誅殺宗室,宋文帝、宋武帝子孫死者數十人,在家愛上北魏趁機南下,劉宋在淮河以北的青、冀、徐、兗四州及豫州大部全部失陷,史稱“泰始之禍”。而劉彧在位後期不僅縱情聲色,且為了兒子即位,再度大肆逐出有能力的皇弟宗室、功臣士族,結果徹底將劉宋推入了深淵。
劉彧去世之後,其子劉昱即位,後右衛將軍蕭道成因平定劉休範叛亂有功,而開始逐漸掌握朝中大權。之後,劉昱與蕭道成矛盾爆發,蕭道成將其廢除,又立了傀儡皇帝劉凖(劉準),隨著忠於劉宋的袁粲、劉秉、沈攸之、黃回等人起兵敗於蕭道成之手,劉宋徹底走向了滅亡。
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蕭道成迫使宋順帝劉準禪讓皇位,改國號為齊,史稱南齊,劉宋滅亡。
蕭道成建立南齊之後,汲取了劉宋滅亡的經驗教訓,以身作則提成勤儉節約,並減免百姓逋租宿債,寬簡刑罰。不過,蕭道成在位僅三年,沒能真正意義上讓南齊崛起。此外,其在位期間施行的“檢籍”政策,由於校籍工作弊端百出,引發了極大的民怨,最終引發了“唐寓之暴動”。
蕭道成去世後,其子蕭賾即位,在位期間繼承了齊高帝的勤儉作風,以富國為先,不喜歡遊宴、奢靡之事,對外則與北魏交好,使得邊境安定,推動了江南經濟的發展。不過,他同樣延續了父親的“檢籍”政策,雖然最終平定了唐寓之叛亂,但該政策還是受到了庶族的激烈反對,結果迫使其最終不得不宣佈布“卻籍”無效。
齊武帝蕭賾晚年,由於太子蕭長懋病逝,而長孫蕭昭業又善於偽裝,結果錯立蕭昭業為皇太孫。齊武帝駕崩後,蕭昭業即位,當上皇帝之後這位才算是本性暴露無疑,在位期間肆意揮霍,賞賜動輒百數十萬,庫儲錢數億垂盡,而且將朝政大權交於鎮軍大將軍蕭鸞之手,等他覺察到蕭鸞不軌時,卻已經來不及了,結果反被蕭鸞所廢。
蕭昭業被廢后,其弟蕭昭文被蕭鸞擁立為帝,但蕭昭文也僅僅在位七十四天,便再度被蕭鸞所廢,蕭鸞自立為帝。為鞏固帝位,蕭鸞大肆屠殺南齊宗室,先後有多達二三十人遇害,結果導致南齊的統治基礎大為削弱。
蕭鸞去世之後,其子蕭寶卷即位,在位期間親信宦官、殘殺大臣,彼時戰事頻繁,均向匱乏,然而他仍然大興土木、生活奢侈,再加上殘暴酷虐,結果導致人心離散、國勢日衰,並最終逼反了蕭衍,眾叛親離之下,蕭寶卷兵敗被殺。
蕭寶卷被殺後,總覽于軍政,累加位號至梁王,並於中興二年(502)三月接和帝蕭寶融東歸,等蕭寶融行至姑熟,在蕭衍的迫使下,蕭寶融退位,蕭衍稱帝,定國號梁,史稱南梁,南朝歷史上國祚最短的南齊滅亡。
出身蘭陵蕭氏的蕭衍,在建立南梁之後,初期尚且勤政愛民,對內糾正了劉宋、南齊以來的弊政,加強中央集權,尊崇門閥士族,寬待皇室宗親,對外則抵禦北魏南侵,並一度發動北伐。然而,隨著年事增高,晚期卻怠於政事,以至於自己最終在“侯景之亂”中被囚死於臺城。
“侯景之亂”可以說使南梁損失慘重,不僅內部統治面臨崩潰,北齊更是趁機奪取了江北大片土地,使得南梁的江北淮河兩岸土地盡失,短短數年間國土便縮水三分之二。蕭衍去世之後,在王僧辯、陳霸先等人勸進下,蕭繹在江陵稱帝,並擊敗了自立為帝的蕭紀,但卻沒能頂住西魏的進攻,最終江陵被攻破,蕭繹被殺。
至此,南梁已經根本無法抵禦北朝進攻,先是蕭詧在西魏用力下建立了後梁,後來在陳霸先和王僧辯意圖擁立蕭方智為帝之時,北齊又插手進來,王僧辯無奈之下妥協,在北齊武力威脅下扶立蕭淵明為帝。王僧辯的軟弱,讓陳霸先極為惱怒,出兵擊敗王僧辯,迫使蕭淵明退位,重新擁立蕭方智為帝。
經過這一系列的內亂外戰,南梁政權已經很難再維持下去,陳霸先已經實際執掌南梁大權,後經過近十年的戰爭,陳霸先基本控制了常假下游地區。最終,在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廢除了蕭方智,自立為帝,定國號陳,史稱南陳,南梁滅亡。
雖說簫氏後人在江陵地區還建立有西梁,但實際上只是隸屬於北周的政權,最終也在開皇七年(587年)被隋朝吞併。
陳霸先建立南陳之時,南北朝已經形成了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以至於陳霸先建國之初,形成了“號令不出建康千里之外”的窘迫局面。為了穩固統治,陳霸先一面籠絡江左豪族,恢復江南經濟,一面征伐北齊,收復了淮南地區,這才使得情形好轉。
可惜的是,陳霸先在位僅有三年,陳霸先去世之後,其侄子陳蒨繼承皇位,趁著南陳皇位交接,北齊王琳出兵南下,北周也趁機進攻荊州,但王琳卻被南陳擊敗。陳蒨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平湘州王琳、臨川周迪、豫章熊曇朗、東陽留異、建安陳寶應之亂,又整頓吏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一定的恢復,使得南陳的統治進一步得到穩固。
天康元年(566年)三月,在位僅七年的陳蒨病逝,太子陳伯宗即位,但兩年後便被安成王陳頊廢掉,陳頊自立為帝。陳頊在位期間,對內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生產,使得國勢日強,並發動了“太建北伐”,一度佔有淮泗之地,但在太建九年(577年)時敗於北周,又失去了淮南之地。
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陳頊病逝,天子陳叔寶即位。此時,北周已經攻滅北齊,然而後主陳叔寶並未意識到威脅,反而荒廢朝政,耽於酒色,醉心詩文和音樂,信賴尚書僕射江總等貳臣,使得南陳國勢日衰。
禎明三年(589年),隋軍大舉南下,先後攻破廣陵、京口和都城建康,陳叔寶被擄至長安,陳朝滅亡。至此,東漢末年以來長達近四百年的亂世,至此終結,天下重歸一統。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自兩漢以後隋唐以前的一個動亂時期,其中南北朝中的南朝,自劉宋武帝劉裕於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代晉成帝始,至禎明三年(589年)二月隋軍攻滅南陳止,共歷四朝一百六十九年。那麼,宋、齊、梁、陳四朝是如何更替的呢?
劉裕篡晉建宋,蕭道成篡權奪位,劉宋共歷五十九年東晉末期,出身寒微的劉裕因軍功而迅速崛起,其對內平定孫恩起義,消滅桓楚、西蜀及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對外則攻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憑藉赫赫戰功,劉裕得以獨攬東晉軍政大權,並最終於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代晉稱帝,定國號宋,史稱劉宋。
劉裕雖是一代雄主,但其子劉義符即位後卻嬉戲無度,再加上北魏趁機南下,結果丟失北方大片領土。眼看新帝不像樣,徐羨之、傅亮、謝晦等人遂將其廢為營陽王,改立劉義隆為帝。劉義隆即位後,誅除朝中權臣,將權力收歸己有,後積極推行劉裕的治國方略,一手締造了“元嘉之治”,並先後三次發動北伐,意圖收復失地,可惜均以失敗告終。
劉義隆雖然頗有作為,但卻最終被太子劉邵刺殺身亡,而劉邵隨後又被弟弟劉駿所殺。劉駿同樣算是一位有為之主,在位早期透過一系列的改革,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增強了國家實力,並對外收復了濟水你唄的失地。但在位晚期卻大興土木、濫殺無辜、奢侈無度、耽於享樂,再加上為鞏固帝位而削弱宗室力量,結果引發了宗室內鬥。
劉駿去世之後,其子劉子業即位,年少即位的他,為鞏固帝位而刑殺大臣、囚禁諸王,結果引發朝局動盪,最終被湘東王劉彧所殺。與此同時,江州長史鄧琬和雍州刺史袁顗等人擁立的劉子勳,則以劉彧篡位為由,對其出兵討伐。這次內亂雖然僅歷時數月,但卻進一步削弱了劉宋國力。
消滅劉子勳後,劉彧為穩固帝位,又大肆誅殺宗室,宋文帝、宋武帝子孫死者數十人,在家愛上北魏趁機南下,劉宋在淮河以北的青、冀、徐、兗四州及豫州大部全部失陷,史稱“泰始之禍”。而劉彧在位後期不僅縱情聲色,且為了兒子即位,再度大肆逐出有能力的皇弟宗室、功臣士族,結果徹底將劉宋推入了深淵。
劉彧去世之後,其子劉昱即位,後右衛將軍蕭道成因平定劉休範叛亂有功,而開始逐漸掌握朝中大權。之後,劉昱與蕭道成矛盾爆發,蕭道成將其廢除,又立了傀儡皇帝劉凖(劉準),隨著忠於劉宋的袁粲、劉秉、沈攸之、黃回等人起兵敗於蕭道成之手,劉宋徹底走向了滅亡。
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蕭道成迫使宋順帝劉準禪讓皇位,改國號為齊,史稱南齊,劉宋滅亡。
蕭道成代宋建齊,蕭衍篡權奪位,南齊共歷二十三年蕭道成建立南齊之後,汲取了劉宋滅亡的經驗教訓,以身作則提成勤儉節約,並減免百姓逋租宿債,寬簡刑罰。不過,蕭道成在位僅三年,沒能真正意義上讓南齊崛起。此外,其在位期間施行的“檢籍”政策,由於校籍工作弊端百出,引發了極大的民怨,最終引發了“唐寓之暴動”。
蕭道成去世後,其子蕭賾即位,在位期間繼承了齊高帝的勤儉作風,以富國為先,不喜歡遊宴、奢靡之事,對外則與北魏交好,使得邊境安定,推動了江南經濟的發展。不過,他同樣延續了父親的“檢籍”政策,雖然最終平定了唐寓之叛亂,但該政策還是受到了庶族的激烈反對,結果迫使其最終不得不宣佈布“卻籍”無效。
齊武帝蕭賾晚年,由於太子蕭長懋病逝,而長孫蕭昭業又善於偽裝,結果錯立蕭昭業為皇太孫。齊武帝駕崩後,蕭昭業即位,當上皇帝之後這位才算是本性暴露無疑,在位期間肆意揮霍,賞賜動輒百數十萬,庫儲錢數億垂盡,而且將朝政大權交於鎮軍大將軍蕭鸞之手,等他覺察到蕭鸞不軌時,卻已經來不及了,結果反被蕭鸞所廢。
蕭昭業被廢后,其弟蕭昭文被蕭鸞擁立為帝,但蕭昭文也僅僅在位七十四天,便再度被蕭鸞所廢,蕭鸞自立為帝。為鞏固帝位,蕭鸞大肆屠殺南齊宗室,先後有多達二三十人遇害,結果導致南齊的統治基礎大為削弱。
蕭鸞去世之後,其子蕭寶卷即位,在位期間親信宦官、殘殺大臣,彼時戰事頻繁,均向匱乏,然而他仍然大興土木、生活奢侈,再加上殘暴酷虐,結果導致人心離散、國勢日衰,並最終逼反了蕭衍,眾叛親離之下,蕭寶卷兵敗被殺。
蕭寶卷被殺後,總覽于軍政,累加位號至梁王,並於中興二年(502)三月接和帝蕭寶融東歸,等蕭寶融行至姑熟,在蕭衍的迫使下,蕭寶融退位,蕭衍稱帝,定國號梁,史稱南梁,南朝歷史上國祚最短的南齊滅亡。
蕭衍代齊建梁,陳霸先篡權奪位,南梁共歷五十五年出身蘭陵蕭氏的蕭衍,在建立南梁之後,初期尚且勤政愛民,對內糾正了劉宋、南齊以來的弊政,加強中央集權,尊崇門閥士族,寬待皇室宗親,對外則抵禦北魏南侵,並一度發動北伐。然而,隨著年事增高,晚期卻怠於政事,以至於自己最終在“侯景之亂”中被囚死於臺城。
“侯景之亂”可以說使南梁損失慘重,不僅內部統治面臨崩潰,北齊更是趁機奪取了江北大片土地,使得南梁的江北淮河兩岸土地盡失,短短數年間國土便縮水三分之二。蕭衍去世之後,在王僧辯、陳霸先等人勸進下,蕭繹在江陵稱帝,並擊敗了自立為帝的蕭紀,但卻沒能頂住西魏的進攻,最終江陵被攻破,蕭繹被殺。
至此,南梁已經根本無法抵禦北朝進攻,先是蕭詧在西魏用力下建立了後梁,後來在陳霸先和王僧辯意圖擁立蕭方智為帝之時,北齊又插手進來,王僧辯無奈之下妥協,在北齊武力威脅下扶立蕭淵明為帝。王僧辯的軟弱,讓陳霸先極為惱怒,出兵擊敗王僧辯,迫使蕭淵明退位,重新擁立蕭方智為帝。
經過這一系列的內亂外戰,南梁政權已經很難再維持下去,陳霸先已經實際執掌南梁大權,後經過近十年的戰爭,陳霸先基本控制了常假下游地區。最終,在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廢除了蕭方智,自立為帝,定國號陳,史稱南陳,南梁滅亡。
雖說簫氏後人在江陵地區還建立有西梁,但實際上只是隸屬於北周的政權,最終也在開皇七年(587年)被隋朝吞併。
陳霸先代梁建陳,隋朝南下滅陳,陳國共歷三十二年陳霸先建立南陳之時,南北朝已經形成了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以至於陳霸先建國之初,形成了“號令不出建康千里之外”的窘迫局面。為了穩固統治,陳霸先一面籠絡江左豪族,恢復江南經濟,一面征伐北齊,收復了淮南地區,這才使得情形好轉。
可惜的是,陳霸先在位僅有三年,陳霸先去世之後,其侄子陳蒨繼承皇位,趁著南陳皇位交接,北齊王琳出兵南下,北周也趁機進攻荊州,但王琳卻被南陳擊敗。陳蒨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平湘州王琳、臨川周迪、豫章熊曇朗、東陽留異、建安陳寶應之亂,又整頓吏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一定的恢復,使得南陳的統治進一步得到穩固。
天康元年(566年)三月,在位僅七年的陳蒨病逝,太子陳伯宗即位,但兩年後便被安成王陳頊廢掉,陳頊自立為帝。陳頊在位期間,對內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生產,使得國勢日強,並發動了“太建北伐”,一度佔有淮泗之地,但在太建九年(577年)時敗於北周,又失去了淮南之地。
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陳頊病逝,天子陳叔寶即位。此時,北周已經攻滅北齊,然而後主陳叔寶並未意識到威脅,反而荒廢朝政,耽於酒色,醉心詩文和音樂,信賴尚書僕射江總等貳臣,使得南陳國勢日衰。
禎明三年(589年),隋軍大舉南下,先後攻破廣陵、京口和都城建康,陳叔寶被擄至長安,陳朝滅亡。至此,東漢末年以來長達近四百年的亂世,至此終結,天下重歸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