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傢俱的產生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自有人類以來,除了吃、穿、住,傢俱是人們最先考慮的生活用品之一。
人類遠在使用石器工具的年代裡,就會使用自然石塊堆成原始傢俱的雛形。從歷史文獻可知,中國早在殷商以前就已發明了傢俱,在商、周兩代銅器裡的“姐”,就是古代人用來當殺牲畜工具的青銅條案,這也說明在奴隸社會已有現代傢俱的雛形了。
從現有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當時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和不凡的審美趣味。在當時的日常生活中,祭祀活動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寄託於上天的佑護。
所以說祭祀用的禮器成為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東西了,所以也可視為早期的傢俱,起到放置物品、儲存等作用。
比如“禁”,是商周時期放酒器的臺子,造型渾厚,紋飾多為恐怖的餐餐紋。而且當時的傢俱上面還經常有各種裝飾,可以看到在紅地黑花之外,還鑲嵌象牙、松石等裝飾品在傢俱上面。
春秋時期,人們的起居習慣仍是席地而坐。傢俱主要以幾、案等為主。其中木製品大部分都以漆裝飾,也就是著名的“春秋漆器”,這樣做一是為了美觀,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二是對傢俱起保護作用,防止傢俱的木材腐爛,尤其是當時老鼠非常多,所以也能防止把傢俱咬壞。
不過要說中國傢俱史上的巨大進步,那就不得不提床的出現了。其實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床了,床的出現,使人類的生活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木材埋於地下,受潮受壓,容易腐敗;使用過程中也容易受到水、火的損害,所以我們很難見到那時的實物。
好在前幾年在河南信陽出土了一張彩繪大床,那可是極其難得。我們才能知道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如此精美的床。
到了漢代室內生活就開始以床、榻為中心了,床的功能不僅能夠讓人睡眠,就餐、交談等活動也都在床上進行,大量的漢代畫像磚、畫像石都體現了這樣的場景。
床與榻略有不同,床高於榻,比榻寬些。設置於床上的帳慢也有重要作用,夏日避蚊蟲、冬日御風寒,同時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顯示身份、財富的標誌。
而漢代還有個特點就是“幾”也就是今天的茶几大量出現。幾在漢代是等級制度的象徵,皇帝用玉幾,公侯用木幾或竹几,幾置於床前,在生活、起居中起著重要作用。
案的使用也很普遍,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用案作為飲食用桌,也用來放置竹簡、伏案寫作。
隨著對西域各國的頻繁交流,打破了國與國間相對隔絕的狀態。胡床就在此時傳入中國,是一種形如馬紮的坐具,這東西我們可能有點陌生,但是說起它以後的變化可是鼎鼎大名,它就是摺疊馬紮的前身,可以說漢代的傢俱發展可是頗為驚人了。那麼漢代以後的唐朝傢俱又是如何發展的呢?
二.種類繁多的唐朝傢俱
唐代的傢俱繼承和發展了前代的傢俱風格,種類多樣,製作精巧,適應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坐、臥、憑、伏、貯藏等各種需求,歸納起來可以分為榻、床、凳、椅、案、幾、桌、屏風、箱櫃等十多種。我們不妨分別來看看。
1. 唐代的席子
中國席的產生很早,據《壹是紀始》記載:“神農作席薦”。
這是中國最早的史書記載。茵席,指專供人們坐臥鋪墊的用具,在古代人們日常生活中
佔有重要的地位。有方形、長方形、長條形、圓形等。茵席根據製作工藝可以分為兩類:編織蓆、紡織蓆和獸皮。
席子多用竹、草、棉、編織而成,大體可分為涼蓆和暖席兩大類。涼蓆類大多以粗、細竹編成,暖席多用藤、草編成。紡織蓆則多以棉、毛織成,主要有氈、毯、茵、褥幾種。
這裡面的“氈”就是用獸毛混合羊絨做的,也就是今天汽車裡面經常出現的皮毛坐墊。茵即人們所稱的褥子。 唐代人非常喜歡褥子,也就是茵席,白居易曾經吟詩一首:
“竹覃襯重茵,未忍都令卷,憶昨初來日,看君自施展”可見唐代人對於席子的喜愛。
2. 唐代的床和榻
榻在西漢後期出現,是漢代最為流行的傢俱之一。六朝至五代時期的榻,形體比較寬大,為連榻,可在其上宴飲。唐代的榻延續了兩漢時期榻差不多,從唐代敦煌壁畫和唐代的繪畫看當時榻有獨坐小榻和雙人榻兩種。
唐代床的和榻長得差不多,都是四個足撐著主體的一塊木板或者玉石板。為了防止太涼,一般唐代人都會用非常厚的草或者其它棉花等褥子先鋪在上面。
當然貴族家庭都是用蠶絲來鋪在上面禦寒的。其實唐代的床和今天的已經很相似了,可見老祖宗的智慧。
3、唐代的扶手椅和圈椅
唐代的扶手椅體積較大、背高,裝飾精美。四條椅腿雕成精細的撞鐘形,並以數個疊落成柱而為椅腿,四腿下端如倒扣於地上的撞鈴為椅足,美觀穩定。搭腦與扶手出頭並翹起,呈蓮花狀,工藝精巧,裝飾華美。
圈椅是唐代新興的傢俱。唐代中期以後,垂足而坐的風氣大盛,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宮女歌伎,都開始使用高形坐具。
如郎餘令《歷代帝王像》中所繪唐太宗李世民所坐的椅子為四直腿,束腰,上側安託角牙,稜角處起線。坐面上在後部立四柱,中間兩柱稍高,上裝弧形橫樑,兩端長出部分雕為龍頭。扶手有後中柱透過邊柱同前兜轉搭在前立柱上。
扶手與坐面中間空當嵌圈口花牙。扶手末端亦雕成龍頭,與後背搭腦融為一體。這在當時是十分精美的椅子。
3. 唐代的桌子
唐代的桌子主要有方形和長條形兩種。方形桌四足之間有橫帳,四周冰盤沿雕有花飾,桌面下有弧形牙板,四根橫帳接四條桌腿,橫帳位於桌腿的二分之一偏上,並在橫帳與腿的連線處有突起。
長條形桌子顧名思義呈長條形,唐代用於宴飲的桌子多呈方形,形體通常很大,多為壺門足,可圍坐十多人。
桌四角均有金屬包角,且雕有圖案,既起到加固作用又有裝飾作用。桌面四周重邊都有裝飾,桌面心以深綠色為底,上有金色花紋,桌面四邊出沿,就是十幾個人圍著坐也毫無問題。
4. 唐代的屏風
屏風是古人家裡一進門的第一道裝飾,既能擋風又能充點門面。可以說是古人家裡的臉面,唐代屏風最大的特色就是特別高大,畢竟強盛唐朝相比漢朝可是進步了很多。
唐代屏風不僅在大小上較前增大,製作也越發精巧,裝飾更加華美,成為室內裝飾的重要部分。
屏風的種類也較以前有很大發展,除繼承漢代直立板風景六曲屏風屏以外,曲屏有更大的變化。屏面裝飾的內容比前豐富多樣起來,書畫屏風日漸流行,並形成了一定的屏風構圖佈局
風格。宮廷的屏風的題材多以“前代君臣事蹟”為主,此外屏風的題材還有仕女屏風、畫竹屏風、花卉屏風等等。當時屏風都是相當於漫畫故事集,所以是有各種故事敘述的內容在其中的。
除了屏風外,在唐代還有一種和屏風作用相同的傢俱—步障。步障是用以遮蔽風塵或視線的一種螢幕,由布帛張圍起來的圍障用具。由於步障使用起來要比屏風靈便所以多安放在室外。
5. 唐代的櫃子
唐代的櫃子有多種,分為立式櫃和臥式櫃。唐代己出現較大的櫃,能存放多件物品。己是一種普遍使用的傢俱。臥式櫃櫃身較矮,採用頂面開門的方式放取物品。立式櫃櫃身較高,採用前面開門的方式放取物品。
唐以後直到明代,箱櫃的形式沒有太大變化,箱匣類大都做成盈頂蓋,稜角處多以銅葉包裹不過櫃子的規格逐漸曾高,並多有足,一般宮廷用的櫃多裝飾以壺門型足,普通人家用的櫃多為方型四足。
三.唐代傢俱的材料和特色
唐代傢俱在兩漢、南北朝的基礎上,經過三百多年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和文化藝術發達所發展起來。當時的金銀工藝、漆工工藝、螺錮鑲嵌工藝的發展,為傢俱的裝飾提供了條件。
唐代傢俱上不僅可以看到漢時的彩繪,而且在雕刻、鑲嵌等裝飾手法上都有新的發展。在結構方面,壺門的造型也不斷的變化與豐富,成為唐代傢俱中特有的一種裝飾風格。唐代裝飾風格崇尚奢華,可見唐朝的強盛。
唐代傢俱是中國傢俱發展史中的重要階段,出現了多種新興的傢俱形式,可見唐朝的強盛和中國傢俱發展的迅速,唐朝傢俱也為中國後來傢俱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傢俱的產生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自有人類以來,除了吃、穿、住,傢俱是人們最先考慮的生活用品之一。
人類遠在使用石器工具的年代裡,就會使用自然石塊堆成原始傢俱的雛形。從歷史文獻可知,中國早在殷商以前就已發明了傢俱,在商、周兩代銅器裡的“姐”,就是古代人用來當殺牲畜工具的青銅條案,這也說明在奴隸社會已有現代傢俱的雛形了。
從現有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當時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和不凡的審美趣味。在當時的日常生活中,祭祀活動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寄託於上天的佑護。
所以說祭祀用的禮器成為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東西了,所以也可視為早期的傢俱,起到放置物品、儲存等作用。
比如“禁”,是商周時期放酒器的臺子,造型渾厚,紋飾多為恐怖的餐餐紋。而且當時的傢俱上面還經常有各種裝飾,可以看到在紅地黑花之外,還鑲嵌象牙、松石等裝飾品在傢俱上面。
春秋時期,人們的起居習慣仍是席地而坐。傢俱主要以幾、案等為主。其中木製品大部分都以漆裝飾,也就是著名的“春秋漆器”,這樣做一是為了美觀,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二是對傢俱起保護作用,防止傢俱的木材腐爛,尤其是當時老鼠非常多,所以也能防止把傢俱咬壞。
不過要說中國傢俱史上的巨大進步,那就不得不提床的出現了。其實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床了,床的出現,使人類的生活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木材埋於地下,受潮受壓,容易腐敗;使用過程中也容易受到水、火的損害,所以我們很難見到那時的實物。
好在前幾年在河南信陽出土了一張彩繪大床,那可是極其難得。我們才能知道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如此精美的床。
到了漢代室內生活就開始以床、榻為中心了,床的功能不僅能夠讓人睡眠,就餐、交談等活動也都在床上進行,大量的漢代畫像磚、畫像石都體現了這樣的場景。
床與榻略有不同,床高於榻,比榻寬些。設置於床上的帳慢也有重要作用,夏日避蚊蟲、冬日御風寒,同時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顯示身份、財富的標誌。
而漢代還有個特點就是“幾”也就是今天的茶几大量出現。幾在漢代是等級制度的象徵,皇帝用玉幾,公侯用木幾或竹几,幾置於床前,在生活、起居中起著重要作用。
案的使用也很普遍,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用案作為飲食用桌,也用來放置竹簡、伏案寫作。
隨著對西域各國的頻繁交流,打破了國與國間相對隔絕的狀態。胡床就在此時傳入中國,是一種形如馬紮的坐具,這東西我們可能有點陌生,但是說起它以後的變化可是鼎鼎大名,它就是摺疊馬紮的前身,可以說漢代的傢俱發展可是頗為驚人了。那麼漢代以後的唐朝傢俱又是如何發展的呢?
二.種類繁多的唐朝傢俱
唐代的傢俱繼承和發展了前代的傢俱風格,種類多樣,製作精巧,適應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坐、臥、憑、伏、貯藏等各種需求,歸納起來可以分為榻、床、凳、椅、案、幾、桌、屏風、箱櫃等十多種。我們不妨分別來看看。
1. 唐代的席子
中國席的產生很早,據《壹是紀始》記載:“神農作席薦”。
這是中國最早的史書記載。茵席,指專供人們坐臥鋪墊的用具,在古代人們日常生活中
佔有重要的地位。有方形、長方形、長條形、圓形等。茵席根據製作工藝可以分為兩類:編織蓆、紡織蓆和獸皮。
席子多用竹、草、棉、編織而成,大體可分為涼蓆和暖席兩大類。涼蓆類大多以粗、細竹編成,暖席多用藤、草編成。紡織蓆則多以棉、毛織成,主要有氈、毯、茵、褥幾種。
這裡面的“氈”就是用獸毛混合羊絨做的,也就是今天汽車裡面經常出現的皮毛坐墊。茵即人們所稱的褥子。 唐代人非常喜歡褥子,也就是茵席,白居易曾經吟詩一首:
“竹覃襯重茵,未忍都令卷,憶昨初來日,看君自施展”可見唐代人對於席子的喜愛。
2. 唐代的床和榻
榻在西漢後期出現,是漢代最為流行的傢俱之一。六朝至五代時期的榻,形體比較寬大,為連榻,可在其上宴飲。唐代的榻延續了兩漢時期榻差不多,從唐代敦煌壁畫和唐代的繪畫看當時榻有獨坐小榻和雙人榻兩種。
唐代床的和榻長得差不多,都是四個足撐著主體的一塊木板或者玉石板。為了防止太涼,一般唐代人都會用非常厚的草或者其它棉花等褥子先鋪在上面。
當然貴族家庭都是用蠶絲來鋪在上面禦寒的。其實唐代的床和今天的已經很相似了,可見老祖宗的智慧。
3、唐代的扶手椅和圈椅
唐代的扶手椅體積較大、背高,裝飾精美。四條椅腿雕成精細的撞鐘形,並以數個疊落成柱而為椅腿,四腿下端如倒扣於地上的撞鈴為椅足,美觀穩定。搭腦與扶手出頭並翹起,呈蓮花狀,工藝精巧,裝飾華美。
圈椅是唐代新興的傢俱。唐代中期以後,垂足而坐的風氣大盛,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宮女歌伎,都開始使用高形坐具。
如郎餘令《歷代帝王像》中所繪唐太宗李世民所坐的椅子為四直腿,束腰,上側安託角牙,稜角處起線。坐面上在後部立四柱,中間兩柱稍高,上裝弧形橫樑,兩端長出部分雕為龍頭。扶手有後中柱透過邊柱同前兜轉搭在前立柱上。
扶手與坐面中間空當嵌圈口花牙。扶手末端亦雕成龍頭,與後背搭腦融為一體。這在當時是十分精美的椅子。
3. 唐代的桌子
唐代的桌子主要有方形和長條形兩種。方形桌四足之間有橫帳,四周冰盤沿雕有花飾,桌面下有弧形牙板,四根橫帳接四條桌腿,橫帳位於桌腿的二分之一偏上,並在橫帳與腿的連線處有突起。
長條形桌子顧名思義呈長條形,唐代用於宴飲的桌子多呈方形,形體通常很大,多為壺門足,可圍坐十多人。
桌四角均有金屬包角,且雕有圖案,既起到加固作用又有裝飾作用。桌面四周重邊都有裝飾,桌面心以深綠色為底,上有金色花紋,桌面四邊出沿,就是十幾個人圍著坐也毫無問題。
4. 唐代的屏風
屏風是古人家裡一進門的第一道裝飾,既能擋風又能充點門面。可以說是古人家裡的臉面,唐代屏風最大的特色就是特別高大,畢竟強盛唐朝相比漢朝可是進步了很多。
唐代屏風不僅在大小上較前增大,製作也越發精巧,裝飾更加華美,成為室內裝飾的重要部分。
屏風的種類也較以前有很大發展,除繼承漢代直立板風景六曲屏風屏以外,曲屏有更大的變化。屏面裝飾的內容比前豐富多樣起來,書畫屏風日漸流行,並形成了一定的屏風構圖佈局
風格。宮廷的屏風的題材多以“前代君臣事蹟”為主,此外屏風的題材還有仕女屏風、畫竹屏風、花卉屏風等等。當時屏風都是相當於漫畫故事集,所以是有各種故事敘述的內容在其中的。
除了屏風外,在唐代還有一種和屏風作用相同的傢俱—步障。步障是用以遮蔽風塵或視線的一種螢幕,由布帛張圍起來的圍障用具。由於步障使用起來要比屏風靈便所以多安放在室外。
5. 唐代的櫃子
唐代的櫃子有多種,分為立式櫃和臥式櫃。唐代己出現較大的櫃,能存放多件物品。己是一種普遍使用的傢俱。臥式櫃櫃身較矮,採用頂面開門的方式放取物品。立式櫃櫃身較高,採用前面開門的方式放取物品。
唐以後直到明代,箱櫃的形式沒有太大變化,箱匣類大都做成盈頂蓋,稜角處多以銅葉包裹不過櫃子的規格逐漸曾高,並多有足,一般宮廷用的櫃多裝飾以壺門型足,普通人家用的櫃多為方型四足。
三.唐代傢俱的材料和特色
唐代傢俱在兩漢、南北朝的基礎上,經過三百多年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和文化藝術發達所發展起來。當時的金銀工藝、漆工工藝、螺錮鑲嵌工藝的發展,為傢俱的裝飾提供了條件。
唐代傢俱上不僅可以看到漢時的彩繪,而且在雕刻、鑲嵌等裝飾手法上都有新的發展。在結構方面,壺門的造型也不斷的變化與豐富,成為唐代傢俱中特有的一種裝飾風格。唐代裝飾風格崇尚奢華,可見唐朝的強盛。
唐代傢俱是中國傢俱發展史中的重要階段,出現了多種新興的傢俱形式,可見唐朝的強盛和中國傢俱發展的迅速,唐朝傢俱也為中國後來傢俱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