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童雙春老師,滑稽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雙字輩"滑稽名家、滑稽界的黃金搭檔之一:童雙春、李青老師,有名“雙字輩"滑稽表演藝術家。

    話說2010月2月,集中了上海文藝界多位名角的迎春滑稽綜藝演唱會在閔行旗忠網球中心舉行,年近八十的童雙春和李青跟往常一樣,早早來到了現場走臺、彩排,作為上海滑稽界的元老,當時的近年來雙字輩的多位著名演員因為身體狀況已漸漸淡出,而童雙春和李青這隊“青春組合”依然以他們熱情洋溢的表演活躍在舞臺上。

    有張照片很珍貴的,這張照片在他們全團當中只有童雙春他一個人有,而且這張照片是沒有底片的,這張照片是什麼地方的呢,是淮海照相館放在櫥窗裡做廣告,放在馬路邊做櫥窗廣告的,什麼事情呢,建團以後他們滑稽劇團影響挺大,當時照相館請他們老師、學生要去拍一張照片,那時候正好是1978年的時候,當時他們老師跟他們幾個人都比較年輕,看上去他們形象還可以,現在看上去額頭皺紋很多了。作為深受觀眾喜愛的滑稽表演群體,雙字輩五兄弟師承周姚(姚周)、又兼收幷蓄,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形成了各自獨特的表演風格,成為滑稽界的中堅力量。

    他覺得他們“雙字輩”呢,吳雙藝比較穩、比較穩重;王雙慶比較幽默一點、比較冷麵一點;翁雙傑比較機靈、跳跳蹦蹦;李青比較憨厚一點、傻乎乎的;那麼童雙春他的特點是什麼呢,有時候比較賣精氣神、帥一點,那麼有時候演出的時候他節目裡唱得比較多一點。當時那天“青春組合”要表演的是他們的拿手節目《唱山歌》,這是童雙春自己創作的,結合了難度較高的唱和打,每次演出效果都極好。對於童雙春來說,2010年也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為正好是他從藝60週年,至當時他還清晰地記得六十年前初上舞臺的那一刻。

    他是1949年底11月份左右的時候考進楊笑峰的滑稽訓練班,那麼他在國際大戲院在後臺當實習生,當實習生麼有一次有一個戲他記得叫《王老五復仇記》,他在裡面扮演一個工人,這個工人是受工頭壓迫的,臺詞沒有一句,就被他打下來,當時他走上去跑出臺,只看見下面黑壓壓的一片,望下去都是頭髮。臺上燈光鋥亮、臺下漆黑,猛一看腦袋像什麼一樣,轟一下脹開來,面孔脹得血紅,臉隨便怎麼樣不肯給下面看,頭拼命轉過去,把背給觀眾,那兩個老演員把他人扳過來,扳過來之後一看見下面轟一來,頭又轉過去,這個印象童雙春他最深了。滑稽戲起源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是上海開埠以後在都市化程序中應運而生的一種通俗喜劇,反映社會底層的草根人生,講述酸甜苦辣的市井生活,和很多滑稽名家一樣,童雙春就出生在一個相當貧困的家庭。最困難的時候叫家無隔宿之糧,怎麼叫家無隔宿之糧,這個他有體會的。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上頓吃了以後,下頓的飯在什麼地方,沒有地方,就是吃這樣子一塊羌餅,還是跟隔壁的鄰居他們做大餅攤頭的去欠的,沒有錢去支付,要到有錢再去還,所以那個時候家境是比較困難的。在困頓的生活中,唯一能帶給童雙春快樂的就是滑稽戲。愁的是大人,但是生活的艱苦自己知道的,窮人也有窮開心的時候,這個時候上海有朱翔飛、唐笑飛、(程笑飛)包一飛、“三飛”來演出的,在紅寶劇場,大人帶他去看,什麼戲他倒忘記了,看了以後開心得不得了,哈哈,咧開嘴巴就是笑,就這樣子看一次之後,喜歡看滑稽戲了,而且一會兒就要問大人,你們什麼時候去看滑稽戲、帶我一起去、帶我一起去。好不容易考取滑稽訓練班的童雙春,卻依然要面臨衣食沒有著落,解放初期滑稽戲演出良莠不齊,短短一個月內,童雙春所在的戲院前後經歷了六個劇團,最後連他們這些班底演員也被解散了。在人生的最低谷,他幸運地遇到了伯樂。

    第一次機遇是在國際大戲院演出的時候,當時楊笑峰組織了劇團請姚慕雙、周柏春來加盟演出,他記得好像是《紅姑娘》裡一個角色,“雙字輩”裡一個老師兄誤場了,到他的時候他人沒有來,那麼這個時候因為童雙春他是訓練班的學員,自己喜歡看戲,瞭解整個戲的過程,看(看)人家戲的演出,是這樣子情況,所以對這個戲比較熟悉。這個舞臺監督看見沒有人就叫他頂上去,你每天在看戲,就把他推上去,一推推上去以後,結果他臺詞什麼一點也沒有錯,他記得當時講的是寧波方言,講了一個啥角色,把它應付下來了,那麼這個舞臺監督也非常開心,因為救場如救火。聰明用功的童雙春引起了姚慕雙和周柏春的注意,他們剛成立了蜜蜂滑稽劇團,主動託人介紹收他為徒弟。姚慕雙、周柏春兩位老師是他嚮往已久的,真的是他心目當中的偶像,但是當時要拜他們為師,自己覺得一方面沒有這個經濟條件,也不敢開口。有了這個機會,確實說從心底裡面感覺到高興得不得了,真的像一跤跌進雲堆裡一樣,高興得不得了。這張照片挺有意義的,這張照片是在1952年、1953年的時候,他剛剛進蜜蜂劇團,在後臺練身體,那個時候他年紀比較輕,身體也比較好,這個身體看上去還是三角式的,手臂舉起來、手臂周圍大概有標準的14寸半,當時14寸半可以算比較健美的身體了。以前他們叫他“冒充大力士”,只管練身體、營養不管的,生活得很一般,所以硬靠練出來的、經常生病,發寒熱、身體不好、感冒,所以人家說你這個大力士冒充的。大力士當時身兼數職,當配角、管道具、配效果、搭佈景等等,不過這反而帶給了他又一次機會。那個時候紅寶劇場的臺板都是晃的,佈景都是軟佈景,三夾板佈景軟啪啪的,沒想到這個演員一走動、佈景一動,一碰、兩個熱水瓶倒下來,衣服澆溼了,滾滾燙的開水燙在背心上,背心上全部起泡、不能演出了,那麼衣服脫下來的時候皮被揭掉了,那麼怎麼辦呢,想來想去又把童雙春他找到了,他們把他推上去,他又挺幸運地把角色應付過來了,所以他自己覺得機遇有時候往往會賦予每個人,但是機遇也是賦給有心人。童雙春外貌英雄,在滑稽戲中多數扮演正派小生角色,沒有特點的外型曾經令他困惑,於是他儘可能地練好手眼身法步的基本功,並且從人物性格和劇情中挖掘喜劇元素。

    實際上以外形取笑是比較簡單,他覺得比較簡單,比方說你扮一個奇特的女人,男的去扮一個女的,他覺得這個取得觀眾的笑料並不太高階,而且比較簡易、比較容易取得,誰去演都可以。滑稽是一門藝術,你不是一個滑稽人,所以他一直是講不要把自己變成滑稽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上海滑稽劇團以飯店服務為主題排演了滑稽戲《滿園春色》,曾經轟動一時,然而正當滑稽劇團的成員們躊躇滿志之時,一場意想不到的運動突然到來,文革期間,劇團被迫解散。這張照片是他重建團以後,在1978年2月7日拍的。重建劇團以後第一次開始演出,演出的時候,當時閉幕還是原來的閉幕的情景,周老師扮演的先進服務員給顧客去送飯去了,他去送飯、外面下雨,自己送把傘,這一個動作,是作為閉幕的一個動作。當時拍下來,這是劇團重建以後,第一次復演的是《滿園春色》,就是這部戲。

    因為思想進步,粉碎“四人幫”後,童雙春負責籌建上海曲藝劇團,擔任副團長。當時國家撥款建團的時候,給他12萬元錢,他基本上全部用在舞臺上面,辦公室裡行政的東西一點都沒有開銷,全部都是原來留下來的,舊凳子、破凳子。他覺得應該先把舞臺、面向觀眾的東西搞好,他去恢復的時候自己也挺擔心的,就是怎麼樣能重振雄風,把我們過去滑稽戲的信譽能夠打出來。1978年2月初,上海各大報紙都刊登了《滿園春色》重演的訊息,經歷了十八年,久違的老觀眾聞風而動、蜂擁而至。《滿園春色》一演演了半年,客滿了半年,電視放過三次,第一次放電視的時候真的連下午浴池裡面洗澡的人也要提前出來了。文化宮賣投影電視三分一張票的、翻跟頭翻到一角,他們門口六角一張票的,二十四塊拿一雙荷蘭牌(紋皮)皮鞋、手抄本《基督山恩仇記》,兩包鳳凰牌香菸來換兩張票子,所以當時那段時間也可以說是他們滑稽戲的黃金時代。滑稽戲做搭檔好比唇齒相依,非得密切配合、缺一不可,童雙春和李青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就開始合作,一個像京劇文武生、一個像大花臉,一個能寫會編、一個言聽計從,堪稱黃金搭檔。為了取得生動的演出效果,童雙春經常深入基層、蒐集資料、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獨腳戲作品。

    那個時候在川沙蹲點參加“小四清”整整一年生活,那麼這一年“小四清”下來,要舉行彙報演出的,彙報演出發動大家搞創作,他就自己動手去寫,寫什麼呢,他就寫說唱。如果你沒有生活,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自己(他)不知道人家怎麼曬稻穀的,曬稻穀怎麼鴨子來吃要趕掉的,沒有這個感性知識。他下生活以後創作了幾個東西基本上都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怎麼熬過這一段痛苦不堪的婚姻,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