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杯陳年美酒

    萬曆“三大徵”,李如松就打了兩個,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統兵四萬,進入北韓,擊敗日軍。能力是顯而易見的!

  • 2 # 廣州帝之奎服裝加工部

    當時肯定是一流的,更重要的是在遼東軍中威望很高。如未意外戰死,努爾哈赤會在明軍援朝結束後遇到大麻煩。個人一直懷疑,努爾哈赤是李成梁養肥了留給兒子李如松收拾的。

  • 3 # 低調與責任

    李如松自幼在軍營薰陶,又經抗倭軍師徐渭指點兵法,年紀輕輕即在萬曆三大徵中立下曠世奇功。奈何年少輕狂,在一次身先士卒砍殺敵人的戰鬥意外身死,給了楊鎬這個蠢貨全域性指揮薩爾滸大戰的機會,導致明軍大敗,精銳折損大半。經其一役,野豬皮崛起,轉守為攻,明朝喪失戰爭主動權,被動挨打,敗勢顯露。

  • 4 # 烽火狼煙入夢來

    乾兒子打敗親兒子,不是李如松能力太差,明朝軍隊,將不和,兵不勇。李成梁縱橫長城以北,無人敢敵,李如松雖然不是先鋒也是勇將,下坡的明朝一定沒有處在上升階段後金士氣盛!

  • 5 # 途牛山小旋風

    李如松,遼東人士,名將李成梁長子。其本人也是名將,自幼跟隨東南第一奇謀徐文長學習兵法,後隨父親征戰沙場,並在北韓戰場上大放異彩,威震三國,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將領。

    世人都說李成梁了不得,不僅自己厲害,生下九個兒子個個都是英雄,真是將門虎子啊!在和平年代這話不假,九個兒子五個總兵,四個參將,朝廷非常倚重他們一家,榮耀等身。很可惜這種太平盛世要隨著李成梁和李如松的去世而消失,失去父親和長兄的庇護,要動真格的了,這八個兒子丟盡遼了東鐵騎的臉,也讓世人看清楚,李家九子,原來是一虎八蟲!

    李如松非常得萬曆皇帝的寵信,萬曆對他犯過的錯,都給予了原諒。並且經常保護他,甚至是偏袒他。可以看得出,萬曆皇帝非常看好李如松,估計是拿他當做未來的國柱了,畢竟李成梁老了,其他隆慶朝的名將也都仙逝了,未來帝國需要年輕一代去保護,而李如松,無疑就是萬曆皇帝選中的那一位!

    李如松確實沒讓萬曆皇帝失望,相繼平定了西北和北韓。尤其在北韓戰場上,李如松以3萬明軍打敗了11萬倭軍(這些倭寇實力非常強悍,都是百戰老兵,並非不堪一擊)。戰果雖然豐碩,但並不是沒毛病。李如松打戰,非常喜歡用奇謀,也經常冒險。在北韓戰場上,李如松就曾經把自己置於敵軍的重圍之中,當時幸好明軍支援及時,不然李如松可能已經死了!為軍主帥,常置身險境,乃是兵家大忌!這毛病最終害了他,也間接害了大明。萬曆二十六年,李如松追擊韃靼。本來計劃親率3000輕騎偷襲對方,結果被叛徒出賣,韃靼提前伏擊了這支部隊,李如松連同所部力戰而死!

    說起李如松,不得不提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是李成梁的乾兒子,也就是李如松的乾弟弟。一身的本事都是李成梁親自教的,可以說努爾哈赤是李成梁手把手為大明培訓的一個勁敵。(有沒有養匪為患的意思,不好說,大概是有)我想李成梁應該是這麼打算的,可以讓努爾哈赤沒事就折騰折騰,然後朝廷才能一直倚重自己。當自己老了,打不動努爾哈赤了怎麼辦呢?簡單啊,還有李如松呢。這小子自幼和名師學習兵法,又是自己親自帶的,足夠對付努爾哈赤了。

    李如松在世的時候,努爾哈赤非常尊敬他(也許是忌憚他)。李如松要去北韓打仗了,努爾哈赤還曾主動請纓,希望去做個馬前卒。我想那個時候的努爾哈赤一定覺得這輩子就這意思了。當個大明封的小管,給殺父仇人當乾兒子,還得表現的很孝順。但上天註定不喜歡這個世界如此太平。先是李如松意外戰死,這對努爾哈赤來講,絕對是好訊息。李成梁畢竟是個垂暮老人,耗也能耗死了。李如松不同,他年紀不大,等到把李如松耗死,自己也老了。從李如松死後將近20年的時間裡,努爾哈赤一直在積蓄力量,不是不報仇,而是時間未到!終於時間來到萬曆四十三年,李成梁去世了!權衡局勢後,努爾哈赤在萬曆四十四年果斷造反了!“李成梁也死了,看普天之下,誰還是我的敵手!”自此往日的和平不在,大明朝迎來了建國之後最大的強敵!這個敵人很強,但也許並不是最強的,但這時候的大明很弱,確實是最弱的時候,弱到一個能與努爾哈赤對陣的將軍也沒有!

    萬曆皇帝最終只能接受薩爾滸之戰的慘敗,帶著無盡的遺憾和擔憂離世!不知道他死的時候會不會想起他曾給予厚望的李如松;會不會想起自己曾經的偶像、老師張太嶽;會不會想起那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戚繼光,那個曾經建議他,百萬邊軍大輪訓的曠世名將!而萬曆自己呢?把戚繼光看做了張居正的黨羽,雖然沒殺他,但是變相降了他的官,清算了他周圍的人,還否定了他的練兵計劃。眼見山河破碎,努爾哈赤一路勢如破竹,大明軍隊聞風喪膽……其實這一切在萬曆十五年的時候,都可以走向另一條路的。萬曆皇帝遺不遺憾,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了,不過國家將面臨什麼,是不言而喻的了。

  • 6 # 走遍中國的利哥

    詩曰:“提兵星夜到江干,為說三南韓未安。明主日懸旌節報,微臣夜釋酒杯歡。春來殺氣心猶壯,此去妖氛骨已寒。談笑敢言非勝算,夢中常憶跨徵鞍。”這首頗具才氣與豪氣的詩賦為,李如松在萬曆北韓戰爭時所作《大明東征提督李如松贈北韓都休察使柳成龍》。

    李如松(1549年-1598年),字子茂,號仰城,遼東鐵嶺衛(今遼寧鐵嶺)人。遼東總兵李成梁長子,明朝名將。

    李如松少年時即隨父親李成梁征戰,驍勇善戰,熟悉軍事,曾得徐渭(文長)傳授兵法。後由武進士承父蔭,被授為部指揮同知,寧遠伯勳衛。後因戰功調署都督僉事,任神機營右副將。

    萬曆二十年(1592年),寧夏鎮原副總兵哱拜(韃靼人,東蒙古族)父子與蒙古河套部落勾結叛亂,連克中衛.廣武.玉泉營.靈州等城,寧夏叛亂爆發,全陝震動,明朝政府派出幾支平叛軍隊,均告失敗。

    同年四月,經御史梅國楨舉薦,李如松臨危受命,出任提督陝西討逆軍務總兵官,統宣.大.遼.晉.苗等地兵將進行圍剿。這就是“萬曆三大徵”中的第一徵。

    六月,李如松率平叛大軍抵達寧夏。七月即擊敗蒙古河套部落,追擊至賀蘭山,將其盡逐出塞。九月,李如松決開黃河口,水淹寧夏城。城內叛軍彈盡糧絕,軍心渙散。李如松率軍一舉攻入城內,盡滅哱拜族。至此,寧夏叛亂全部平息。此一役,李如松揚名西北。

    萬曆二十年(1592年)四月中旬,侵朝日軍在北韓釜山登陸,大舉進攻北韓,一路攻勢凌厲,勢如破竹。短短兩個月時間,北韓三都(京城.開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日軍一直逼進到鴨綠江南岸。得意忘形的日本人不但要求明朝承認日本以大同江為界佔據北韓,同時還威逼琉球.菲律賓等大明屬國臣服朝貢。訊息傳來,大明朝野一片譁然。萬曆皇帝決定,出兵北韓。

    萬曆二十年(1592年)七月,第一支抗倭部隊出征,統帥為遼東副總兵祖承訓,率部三千人。祖承訓部進攻平壤時,輕敵冒進,中伏兵敗,損失慘重。

    十二月,明政府任命剛剛克復寧夏凱旋的李如松為東征提督,統薊.遼.冀.川.浙諸軍,出兵東征。十二月二十五日,明軍在李如松率領下,誓師東渡參加世界戰史上著名的壬辰抗倭援朝戰爭,這就是“萬曆三大徵”中的第二徵。

    李如松率軍入朝作戰後,每出奇謀妙計,使日軍聞風喪膽。鏖戰平壤,明軍對日軍以1:15的傷亡比例取得大捷。李如松憑此一戰,威名遠播明.日.朝三國。其後,血戰碧蹄館,龍山倉襲戰(史評:可媲美三國時官渡之戰),露梁海戰等等,打得日軍全線潰敗。北韓戰爭,李如松率東征大軍在入朝參戰僅四個月的時間裡,掠地千里,橫掃半島,收復三都,全道。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四月,韃靼土蠻侵犯遼東,李如松率輕騎追擊搗巢,與數萬韃靼騎兵遭遇,李如松率所部三千餘人浴血奮戰,陣亡於撫順渾河一帶,終年五十歲。皇帝聞訊後痛悼,追贈李如松為少保.寧遠伯,賜諡號“忠烈”,為其立祠紀念。

    綜觀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諳兵法,奇正相輔,勇往直前。悍勇有貔虎lz威,狡計有梟狐之謀。平壤攻堅戰石破天驚,碧蹄館遭遇戰氣壯山河,龍山倉奇襲戰一劍封喉。其戎馬一生,百戰將星。是一名真正的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的一代名將。

    《明史》讚道:“將門有將,得無愧乎”!

  • 7 # 94310417小云

    鐵打的江山流水的兵,即便是天兵天將在世,也必智有心大,不可能百戰百勝,厭人不卷,在動物中虎為萬獸之王,也還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之政,單虎難敵千條犬,李如松在怎麼精明能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和,只要是凡人總有嬌兵必失之時,,,,李如松確實是一位大明王朝驚天動地的一代名將,他之死在於犯了兵家大忌,孤生犯險,為上千小噠噠所害,天不佑明那,明帝國的失敗不在於將領失敗,是封建制度腐敗無能老眼昏花自滅,,,,人類社會總是這麼有趣可笑,,,,野蠻衝撞文明,落後打敗王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面對挫折與打擊,應該用什麼心態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