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最美幼兒緣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教會孩子生活方面的知識。教師是幼兒的啟蒙老師,老師教會孩子各種知識技能。那麼老師該如何教育孩子呢?放養式教育?嚴厲式教育?都不合適,只有具體情況具體教育才是正確的。

    一、教師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現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一個孩子,平時疼愛孩子還來不及,怎麼捨得讓孩子自己動手幹活呢?家長恨不得全部給孩子做好。更別說鍛鍊孩子了,所以在幼兒園裡,老師會先教會孩子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通俗的話說就是讓幼兒自己能管理自己,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衣等等。

    平時幼兒園會搞一些幼兒自理能力的活動,讓幼兒透過比賽的形式,認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樂趣,並體會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快感!

    幼兒教師會把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貫穿到我們的一日生活當中。

    二、教師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的行為,充分反映了他們參與社會交往、適應周圍世界的能力,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對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其身心發育和成長有著重要而長遠的影響。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教重於言傳”特別對正處在成長期的幼兒,老師的表率作用對他們具有重大的影響力,也就是說,老師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物件,老師的這些行為都會有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所以大人們常常會在家裡或幼兒園裡聽到孩子們說:“我們老師就是這樣做的。”可見,幼兒真的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所以作為幼兒教師平時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要給孩子做一個正面的榜樣!這樣的幼兒教師在以後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

    三、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名孩子,做到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的發展能力和適應能力是不相同的,所以老師要做的不是按部就班,不要按照老的思路來教育培養孩子,一定要勇於創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做到因材施教!針對孩子的不同來設計出不同的教學過程,能考慮到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爭取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名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個繁瑣而又每天重複的工作,教師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養,努力完善自己,才能培養好祖國的下一代!

  • 2 # 使用者PHOTO

    ①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穿衣,穿鞋,吃飯,喝水,上衛生間,洗手等等)②清楚的語言表達能力(幹什麼?怎麼幹,:為誰幹 ! 等等)③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④培養團隊意識⑤培養孩子與人的溝通能力⑥初步學會拼音字母以及拼讀方法⑦1~100數字讀寫⑧講解最常見最普通的安全常識,怎麼防止被壞人拐走,不跟陌生搭話,不跟陌生人走,不單獨出外玩耍等等⑨記住自家住址,自己姓名,父母姓名,電話號碼,工作單位⑩不給外人開門,不要外人的東西,不吃外人的東西。外人不能動自己的小背心,小褲衩等等

  • 3 # 五道口的顏學姐

    學前班的孩子,一般是5~6歲,要為進入小學做準備。

    某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小學入學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也是極為關鍵的考驗,是小孩原先教育的全方面體現,跟人交往能力、學習能力、生活習慣等的綜合表現。如果孩子由於某些方面的缺陷,會造成他的學校生活不適應,學習成績不好。這個時候家長要慎重對待,因為這時孩子的自我評價如果偏向為負,則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一生或者到青春期以前。

    因此,為了讓孩子適應學校生活,要在生活習慣、跟人交往能力以及學習能力方面提前引導,訓練。在生活習慣方面,教導孩子學會簡單的整理,以正常速度吃飯。我見過上一年級的孩子還需要父母餵飯,到學校沒人餵飯,吃飯就很慢,要麼吃不飽要麼剩下來。還要定點睡覺。

    跟人交往能力,會跟人溝通,用語言來表達而不是用拳頭。這個方面女孩比較佔優,很多一年級的小男孩還不會跟人表達,所以打小朋友的事情比較多,有時候就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了。

    學習習慣的養成。陪著孩子每天閱讀,讀上一個小時。這樣到學校時,孩子能安靜地坐上30分鐘。我看有些一年級小孩坐不住30分鐘,在課堂期間會站起來走動或者跟其他孩子玩鬧,很容易被老師批評。

    很多家長會教一些知識,知識可以教一些,但不是重點,重點是學習習慣和其他的。

  • 4 # 與兒成長

    個人觀點,學前班的孩子書本知識的學習不是重點。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學習習慣、作息習慣的培養最重要。

    生活自理能力:第一,能自己適時穿脫衣服,預防感冒生病。現在很多孩子因為家裡呵護過度,天冷不知添衣,天熱不知脫衣,在幼兒園時老師會提醒,但到小學後班級學生眾多,老師根本顧不上這些細枝末節的事。第二,主動喝水、如廁的習慣。小學不像幼兒園,沒有固定的喝水、如廁時間,喝與不喝全靠自己,老師也不會提醒去不去廁所,一些孩子就會在課間不去,一上課就想去,但不敢或不好意思說而憋屎憋尿,對健康不利。

    自我保護能力:現在校園霸凌現象較多,小學也不像幼兒園有老師時刻跟在左右。這就要教育孩子,一旦出現受欺負,打過就打,打不過就跑,並一定第一時間告訴家長。家長也要每天關注孩子身體和情緒變化。同時多讓孩子運動,有個強壯的身體,減少被欺負的機率。

    學習習慣:第一,培養孩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意識;第二培養孩子每晚自己收拾書包,準備第二天書本等學習用具的習慣;第三,寫作業時注意力集中,要學就學個專注,就玩個痛快;第四,課堂回答習慣。課堂上會的問題積極回答,不會的就不要舉手,以防不會時舉手被老師點到。不僅會讓孩子自信心受打擊,還會讓老師不喜歡。

    作息習慣:幼兒園中午都有兩個小時左右固定午休時間,小學一般都不午休,即使午休也是趴課桌上短時間休息。因此,學前班時就要開始按照小學作息時間來形成習慣,避免到小學後下午上課打瞌睡。

    總之,學前班時主要是好習慣和能力的養成。

  • 5 # 奔奔起跑

    學前班孩子怎樣教育,其實就是一個幼小銜接的問題。

    有人說多此一舉,沒必要刻意的那樣去做,提前學一年級的知識,到了真正上一年級的時候,反而會認為自己學過,出現滿不在乎的樣子,不能認真聽講,而是經常開小差,這樣做非但對真正上一年級沒有幫助,發起了一個反作用。

    說這話不是沒道理,但今天的教育情況跟以前大不一樣,現在一個班級五六十人,以前一個班級沒現在這樣多,管這麼多孩子,對老師來說肯定不易。一個是課堂紀律管理上的難度;二一個是知識傳授不能達到均衡的難度。孩子的接受能力,肯定是有差異的,必然會出現一些孩子跟不上學習進度的現象,如果再遇到不聞不問,或沒有責任心的家長,或一味的把責任推給學校、老師,那麼這個孩子就會越學越差,越沒有興趣,所以說在今天這樣一個教學環境下,提前學一些知識不是沒有好處,而是對孩子來說幫助很大。

    課堂紀律是一年級的重中之重,那麼學前班的教育重點就是培養孩子的課堂紀律。如果沒有學前班,大班的後半學期,這方面的培養很重要,要讓孩子不但能坐得住這45分鐘,還要能在這45分鐘裡能記住一些東西。這個基礎打好了,到小學就成了一種習慣,會自覺的遵守紀律,不做小動作,認真聽講。當然,這部分需要幼兒園的老師去培養。

    比起幼兒園,小學是孩子到了一個更大的空間,接觸的人更多了,面對這樣一個新的環境,教會孩子與同學和老師友好相處的技能,要有防範和保護意識,比如不搭理陌生人,女孩子防範性侵,這些就都是家長必須要教會孩子去做的。

  • 6 # 衣語花香

    我兒子正上學前班,除了按老師要求完成作業外,我唯一要求的是每天閱讀。我希望兒子養成回家即寫作業,以及每天讀點書的習慣!

  • 7 # 小數課代表

    這就是一個有效銜接的問題,學前班的孩子們現在最缺乏的就是思維能力,學習習慣,自主能力,生活行為習慣等這些綜合能力的培養了,對於孩子們的小學生活以及之後的學習成長是有很大的裨益的。

    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用不著,其實等到孩子上小學時就會發現問題還是蠻多的,包括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沒有自理能力,還有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情等!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孩子的學前教育工作,也就是幼小銜接,我家孩子之前的幼小銜接班是在火花思維學習的,比較不錯,孩子比較喜歡,課程是結合動畫的形式等帶動孩子學習興趣,可以考慮讓孩子試試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動檔過村莊小道時,低速行駛剎車與離合同時踩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