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銘秀才看電影

    黑貓在世俗坊間均被人們冠以不詳的形象,各種傳說也是層出不窮,而我們今天要追尋的故事,也是與一隻黑貓有關。

    唯一不同之處就在於,它從來不曾存在過。

    這隻黑貓只活在電影裡,出現在藝術的構思當中,它是陳凱歌導演作品《妖貓傳》的產物,更是電影中盛唐由繁華逐漸轉為衰敗的見證者。

    歷史中真實的白樂天與空海

    公元788年,貞元四年。此時的白居易意氣風發地來到了他嚮往的長安,大唐的繁榮讓他有了一展抱負的鴻鵠志願。

    但奈何偏愛李太白“李杜詩集”的他,又怎會真正體會到自己偶像李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鬱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嘆。

    大唐元和年間,此時的白居易已不是剛到長安時,只有弱冠年華的那個年輕人,唯獨不變的仍是對那“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深深追捧,他崇拜李白,甚至想超越李白。這一點至此至終都沒有改變過。

    此時的他已經35歲,李白品遍了盛唐的浪漫主義,杜甫寫盡了晚唐的現實主義,面對前人留下的一座座不可攀的高峰,白居易能做的除了望洋興嘆,就是高山遠止。似乎超越李白只是他的一個夢,一個對於盛唐永遠不能實現的夢。

    此時任職周至縣尉的白居易,並不知道在大唐遙遠的東邊,一位名為空海的僧人,正在為自己大唐之行做著準備。“大唐皇帝深染怪疾,遂請日本神僧空海,遠渡重洋為其驅妖”這便是空海來大唐的誘因。

    而大唐卻不知,此時的空海也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沙彌,還沒有成長為日後的“弘法大師,”大唐需要空海,於是他來了,空海需要領悟佛門密宗,於是他選擇去了。

    與白居易的相遇,似乎是偶然,也可以說是必然的。空海為皇帝驅妖,而白居易則欲伴皇帝左右追尋盛唐的痕跡。

    “作祟的並不是人,而是隻貓”空海的假命題,似乎激起了白居易內心深處的好奇。“既然是貓,為何傷人?”這便是這部電影全域性的主線。

    “既然是貓,為何傷人?”

    “狼若回頭,不是報恩,便是尋仇。”這隻活了30年的黑貓,究竟為何對李唐皇室抱著如此深的執念?故事要從三十年前講起,那時正是大唐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也是大唐達到極致的頂峰,一場“極樂之宴”似乎蓋住了所以的秘密。

    那麼那場“極樂之宴”到底發生了什麼?這邊是空海和白居易在電影中追尋的真相,一段三十年前被掩蓋的歷史真相。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那時的大唐,是世界的中心,也是白居易《長恨歌》中嚮往的大唐。而三十年前的真相,更是離不開兩位核心人物楊玉環和李隆基。

    那時正值盛唐,楊玉環正如電影中所說的一般,是“盛唐”的標誌。而她懷中的貓,卻成了三十年後,威脅著李唐皇室性命的妖物。這一切的原因要從一場“極樂之宴”說起。

    “極樂之宴”是盛唐的巔峰,也是落幕前的掙扎。

    極樂之宴,萬邦來朝,顯示大唐實力的同時,也在向天下人表達自己對貴妃的寵愛。一場“鞦韆宴”,讓世人有機會欣賞到貴妃的雍容華貴。也是在傳達皇帝“情深專一”的高尚。這場極樂之宴,既是大唐國威的展示,更是皇帝的“個人秀場。”

    正如李白在極樂之宴上為貴妃所作的“清平調”一般,是假的。李白作詩之前未曾見過貴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更多的是對盛唐的感嘆。而永不入長安,或許是皇帝對他最好的賞賜。

    記住了盛唐的美,倖免看到盛唐的落幕,對李白無疑不是一種釋然。而對於皇帝則是在這長安裡,又少了一位作詩比自己好的人。

    電影劇情的突然轉折,也是深挖人性的開始。

    白居易是活在“極樂之宴”記憶裡的一位詩人,他渴望追溯李白,超越他的《清平調》,寫出自己的《長恨歌》。他嚮往李隆基對楊玉環的愛,也感嘆皇帝因貴妃而不顧天下的情懷,這或許是詩人浪漫主義情懷的延伸和抒發。

    但這都是真的麼?那隻存在了三十年黑貓道出了實情,原來整個“極樂之宴”只是一場皇帝的作秀,但那是貴妃的極點,也是終點,在這裡看這倒是真的。

    大唐表面的繁榮,是假的,背後更多的是國力的缺失和皇權的腐敗。對貴妃的愛,也是假的,背後更多的是皇帝佔有慾的自私和虛榮。

    電影中的“極樂之宴”上,安祿山貪圖貴妃的華貴,想將其佔為己有,發起了最終導致大唐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逼迫皇帝交出貴妃。當然電影中這些情節是虛構的,只是導演想為我們展現的情懷,但歷史上的霍亂,不正是由這場兵變而開始的麼?

    馬嵬坡下,將士陳玄禮,以護衛皇室為條件,要皇帝下令處死貴妃。此時的玄宗處於逃亡的路上,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是“極樂之宴”上,俯視萬邦的盛唐皇帝。

    部下陳玄禮丟擲問題,無疑是需要進行選擇的。其實通俗地說,就是“江山”和“美人”玄宗該如何進行選擇。

    此時選擇“江山”無疑是向天下人宣佈自己對貴妃的背叛,選擇“美人”則是對江山,權利,地位的放棄。而“江山”則是皇帝最終的選擇。其實深處帝位,這樣的選擇其實並不奇怪,也不突兀。相反選擇了貴妃,才會讓後世更加冠以“貪圖美色”落幕君王的形象。

    後者的選擇,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是沒有錯的。而玄宗的“聰明”卻為後續故事的發展到了“人性”層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原來皇帝並未全部捨棄,至少他留下了自己的形象,也叫做人設吧。

    世人眼中的他,是被脅迫放棄貴妃的可憐人,而真相卻是“欺騙愛人的偽君子。”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幻術大師黃鶴的“還魂術”在這部電影后續故事的發展上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皇帝和幻術大師黃鶴,共同欺騙了貴妃。世間存在一種術法,可讓人陷入昏迷,長時間保持假死的狀態。待禍亂平息之後,再來接貴妃回去。以遮蔽視聽的方式,讓貴妃得以存活,也不至於失了江山。

    那麼事實究竟如何?“還魂術法”當然是假的,只是皇帝給貴妃的一個交代和對天下人的交代。選擇了江山,仍不想卸下“人設”的一種虛榮。

    可能他確實騙過了貴妃,或許貴妃也從未相信過,畢竟電影中的她,是有機會逃往日本的。但是為了玄宗,貴妃放棄了這個生還的機會。

    即使“術法”是假的,她也相信玄宗對他的愛是真的。或許她早就明白了“極樂之宴”是盛唐的巔峰,是自己身為貴妃的極點,亦是她的終點。玄宗這裡,騙過了貴妃,騙過了天下人,似乎也是騙過了他自己。

    最終貴妃隨著墓門的關閉,皇帝並未如約的來接她回去,貴妃最終也留在了自己的夢裡。直到三十年後“黑貓作祟”這一切真相才被空海和白居易揭開。至於黑貓為何傷人,更是引出了一段情感的故事,也可以說是真情與虛偽之間的對比。

    “黑貓”傷人事出有因,皆是白龍的真性情。

    電影中“極樂之宴”黑貓的前身則是幻術大師黃鶴的弟子,白龍。只因宴會上與貴妃同情他的身世,便對貴妃充滿著好感。這份情感是比較純粹的,可以說是嚮往,也可以說是依戀。

    身為幻術大叔黃鶴的弟子,自然清楚“還魂術法”的真假。這也就有了“貓妖傷人”的起因。

    白龍對於貴妃的愛,其實嚴格來講,不能說是感情,應該是一種依戀和嚮往。對於自己認為美好的事物,終究會去保護,何況是目睹了她的毀滅。

    這讓白龍為貴妃感到不值,對玄宗的虛偽感到厭惡,於是“魂入貓身”為貴妃討回一些安慰,自然在這裡是可以被人理解的。

    這部《妖貓傳》陳凱歌導演,想為我們展現什麼內容?

    而全劇突出的觀點,其實並不明確,這讓許多的觀眾表示看完之後,不知所云。不明白導演究竟想表達什麼?其實該表達的,都在“黑貓”傷人的始發和經過處,都已經闡述的非常清晰。

    導演借一隻貓為“利劍,”用假設的方法,嘗試為我們解釋歷史上“楊貴妃歸處”這個謎題的答案。

    不同的視覺,看不同的《妖貓傳》。

    其實這部劇究竟講述了什麼?我們大可不必糾結,倘若你喜歡懸疑,那大可把它當做一部古裝懸疑片來解讀。

    倘若喜歡的是歷史,那麼不妨把它理解為,“楊玉環歸處”的一種巧妙猜想。

    又或者你是被整部電影,盛世宏大的大唐畫卷所吸引,那麼這部電影所描繪的場面,也定然可以滿足你的視覺體驗。

    陳凱歌導演就是如此,從《霸王別姬》《無極》在到這部《妖貓傳》。不同的視覺,總能帶給我們不同的體驗。也相信,大家現在對於這部《妖貓傳》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庫裡三分命中率排名聯盟第5,比庫裡更準的前4名是一個怎樣的投籃次數?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