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崑崙源

    匡衡是當時窮小子苦讀勵志成才的代表,若說歷史貢獻,這個小兩千多年到今天,“鑿壁偷光”苦讀鼓勵了多少代青年……而會講《詩經》,無論是當時還是今天,都是文化大師了,所以從這兩個方面,匡衡都是活生生典型事例。

    另外,匡衡不但是寒門弟子苦讀跳龍門,在入政後積極為國家建言立策,為當時政經做出了貢獻……

  • 2 # 使用者68199716755

    有關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在中國早已成為千百年來口口相傳的經典故事。

    其實匡衡先生除了因為鑿壁借光而學有所成成為漢元代鼎盛時期的一代碩儒,是解讀詩經的權威專家、此外他還學以致用在漢元帝時期當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在此崗位上又屢建奇功,比如為鞏固大漢江山彈核了當道的奸臣石顯,且被封為了安樂侯,雖然最後因為其子不孝導致晚節有虧,但是綜觀一生他是中國學者型領導自學成才且是將相之才的典型範例或者稱之為中國古代自學成才的始作俑者。

  • 3 # 夏聲薔薇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匡衡這個人

    匡衡(生卒年不詳),字稚圭,東海郡承縣(蘭陵縣匡王村)人。是西漢經學家、大臣,以說《詩》著稱。漢元帝時位至丞相。

    匡衡世代都是務農,但是匡衡卻十分的好學。但是家境貧寒,所以他不得不邊打工邊讀書。

    當時他拜師學《詩經》,憑著自己對《詩經》非常的瞭解,後來就給別人說《詩》。匡衡為官以後,仕途並不平坦,還好的是因為自己對《詩經》的理解深奧,深的當時太子的喜愛。所以漢元帝即位後,任用匡衡為郎中,遷為博士,給事中。

    匡衡歷史貢獻和文學成就

    當時升官以後,京城發生日蝕、地震都災害,匡衡上書,引用《詩經》當中的道理。在百姓中推廣道德教化,弘揚禮讓仁和之風。匡衡的奏書得到元帝的讚賞,匡衡因此遷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 4 # Fjx我是追夢人

    歷史貢獻還是有一些吧!比如搬掉宦官石顯,以及勸諫漢元帝節儉忍讓等。但比起後來的貪贓枉法、徇私舞弊來說,後者更讓人所不齒,也算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吧。

    百度了一下匡衡的生平,知道了那個小時候勤奮上進,刻苦學習的男孩長大後的所作所為,心中不禁駭然,如果不是今天答題的需要,他在我心中永遠是一個美好的印象。我們也經常拿他的鑿壁偷光夜讀書的事例來激勵現在的孩子們,不過,歷史總是有些諷刺,匡衡透過學習達到個人名望而獲得權勢後就不斷利用權勢來掘取個人的財富,完全被慾望矇蔽了雙眼,以至最後落得個身敗名裂,為後人恥笑的結局。

    結局之所以讓我們大跌眼界,是與我們平時的觀念有關。當我們在稱讚匡衡時,我們稱讚的只是他學習的刻苦精神,卻絲毫沒有涉及道德。其實這裡包含的是兩方面的問題,但是我們通常卻把它混為一談了,並一廂情願的認為讀書人理應成為一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那樣的人物。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歷史上自古有才無德的文人敗類比比皆是。我們通常認為學問高了就應更明白事理,更謙虛低調。但是別忘了,自古以來,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榮華富貴,讀書從來就是和功名相連線,而不是為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讀書,換句話說,讀書可以明理、修身、養性的作用卻成了一個被人忽略的第二作用,這也是教育的悲哀。

    前段時間任正非就呼籲:"把教育做好,國家才有未來,要讓優秀的人願意去當老師,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其實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即未來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為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樣的人才,而不是隻為個人的利益。這又何嘗不是是讀書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只是千百年來,我們都把它曲解了,把讀書和做人連在一起吧,讓人們明白,讀書好,做人應更好!

  • 5 # 湖畔悠悠心

    一.匡衡是一個有功有過頗有爭議的歷史名臣。

    (一)功勞:

    1.鑿壁偷光的故事,家喻戶曉,讓匡衡成為貧賤志堅、勤學上進的榜樣,激勵著一代代求學之人。讀書始終是改變人命運的一個重要途徑,匡衡透過讀書學習,最終使自己從一個貧寒的農家子弟躋身王侯將相之列,成為一代名臣。

    2.機會總是會給有準備的人:

    匡衡除了鑿壁偷光的故事。就是他受到漢元帝的青睞。

    匡衡進入官場後,恰巧趕上一個“柔仁好儒”的皇帝―漢元帝。漢元帝當太子時的老師好些都是匡衡同鄉,如蕭望之、疏廣、疏受等人,他們皆是有名的儒臣。元帝即位後,任用匡衡為郎中,遷為博士,給事中。這時,京城長安一帶發生日蝕、地震等自然災害,匡衡乘機上書,引用《詩經》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勸元帝“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巧佞”“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顯潔白之士,昭無慾之路”,然後再在百姓中推廣道德教化,弘揚禮讓仁和之風。匡衡的奏書得到元帝讚賞,因此遷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接下來的時間,匡衡再次發揮自己特長,多次給漢元帝講《詩》,深受皇帝讚賞。公元前36年,匡衡代為丞相,封樂安侯,總理全國政務。位極人臣的匡衡,成為讀書人學而優則仕的典範。

    3.匡衡還是做出了一個儒家宗師應該做的事,。他在漢文帝時,匡衡不得不吸取蕭望之蠻幹硬拼的教訓,退縮以自保。漢文帝死去。

    他上疏彈劾石顯,列舉其以前所犯罪惡,並糾舉他的黨羽,最終為朝廷剷除了奸佞。這是他的一大功勞。

    4.移植石榴,造福後人。

    石榴作為西域特產也傳到中原,成為既可觀賞又可食用的稀有樹種,但只種植在皇家宮苑之中。匡衡利用做丞相的便利,把石榴移植到老家東海郡承縣(今棗莊市嶧城區),兩千多年來繁衍培植,到今天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石榴園林,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文化影響。

    (二)過錯:

    1.子女教育不成功。

    有一次匡衡的兒子酒後殺人,被抓入獄,事情發生以後,匡衡趕緊脫下官帽,光著腳去請罪。要求辭職,可皇帝依舊不許,讓匡衡把衣帽和鞋子穿戴好。

    2.私佔土地。

    匡衡的封地本在臨淮郡僮縣安樂鄉,結果被人搞錯了,把另一塊土地當做了他的封地,這封地面積就多了四百頃。這個事情匡衡本來知道,也在想辦法解決,可一直就沒有解決好,這回被人捅到了朝廷上。因為土地這個事情比較嚴重,漢成帝雖然沒有治匡衡的罪,可也下令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職,貶為平民。

    二.給我們的啟示

    1.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雖然有許多弊病。但是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確實透過科舉考試使一些無有地位的有才能的人脫穎而出。匡衡能脫穎而出一是靠其才學。二是遇上漢文帝這樣的伯樂也很重要。

    2.官場險惡,正直的官更難做。在各種矛盾中生活,確實很難。正所謂:無官一身輕。

    3.子女給老子抹黑古今大有人在。重視家教,很有必要。

    4.為官一世必須做到廉潔。四百頃土地,不是少數目。匡衡不會不知道。連匡衡這樣有見地的人都營私枉法,可見當時官場中貪汙者不在少數。

    5.一個人的一生,大多數開始發憤圖強,能到晚年仍然保持晚節

    才是最可貴的。

    匡衡的一生功過全有。我以為他的一生可以作教材來用。

  • 6 # 梅里一了

    謝邀,匡衡的出名,就在那句成語“鑿壁偷光"。華人特別喜歡勵志的故事,清貧之家,惟發憤苦讀,混個光宗耀祖,那會受到滿大街的景仰。匡衡如果不是晚節不保,差一點就真的可以算個成功人士。歷經西漢元,成兩朝,官至丞相,封樂安侯。《漢書》有其傳,從油燈都捨不得點的窮小子,到位極人臣,可以稱得上很牛的成功,可惜的是匡衡成功學鑽研過了頭,大肆收刮土地,在皇帝老兒那裡討得的封地就達三萬一千畝,還不知足,實際侵吞達四萬畝。貪婪之人,必有坑爹的兒孫,果不其然做了都騎校尉的兒子匡昌,酒後殺人進了大牢,而他的兄弟想了個膽兒壯的主意,劫獄,土豪不土豪。幸虧匡衡會做人,蓬頭赤腳的跑到皇帝面前去請罪,免其不死,貶為庶人,估計兒子也沒好結果,一切又幻化為零,鬱悶而亡。匡衡的學問並不大,也許是鑿壁偷光,書太少,讀得慢的緣故,主攻的是《詩經》,為六經之一,漢代規定,透過考試,可以取得博士的頭銜,匡衡考了九次都不中,後來是在皇帝身邊幹活,皇帝送的名譽博士,但匡衡講《詩》的名氣很大,各級官員包括皇帝都喜歡聽,當時人稱“匡說詩,解人頤。”,就是聽他講很開心,有點百家講壇的效果。這種人有個特長,就是善解人意,知道別人喜歡聽什麼?這對於他後來的騰達,左右逢源至關重要,但想成為文學成果流傳千年,那是不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機房防雷接地工程驗收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