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郝小仙呀

    社會因素

    1.人口狀況:人口中的年齡結構、性別結構、學歷結構、技能水平結構、出生率等要素,一直是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要考慮的非常重要的要素,它對職業教育規模發展有較大影響。比如當前中國技師非常緊缺,那麼技師培訓就可能成為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生長點。出生率的高低也是職業教育規模起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2.社會分層:一個社會的分層過於明顯,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過大,並且社會的垂直流動很困難,則有可能使得社會成員希望透過教育來改變自己原有社會地位的願望很強烈,促使他們更多地選擇普通教育,而不是職業教育,從而給職業教育發展帶來困難。

    政治因素

    政治民主化程度:非常強調民主的國家,必然也非常強調教育民主,反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分離,主張實施綜合高中。在課程上,則非常強調職業教育課程與普通教育的整合,美國和英國的綜合高中的建立,都和其突出地強調民主有很大聯絡。戰爭戰爭對職業教育的破壞作用是無疑的,但戰後卻可能對職業教育發展產生意想不到的巨大推動作用。如美國社群學院在二戰結束後的大規模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便得益於《退伍軍人就業法》。

    經濟因素

    1.GDP增長狀況:一般地說,GDP的增長,會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促進職業教育規模的擴充。當然,這一效應到底如何,還要視其它因素的作用而定。另外,就業機會的增多,社會處於低失業狀態,有可能使得僱主為了爭奪工人而積極地參與職業教育,帶來職業教育模式的變化,並進而影響到職業教育課程。比如日本的企業內培訓和德國的雙元制在二戰以後的迅速發展。都和當時她們的失業率很低有密切關係。

    2.經濟發展水平:根據經濟現代化的程度,可以由低到高把經濟發展水平劃分為四個階段:傳統農業型經濟;正在進行現代化,但仍貧窮的經濟;富裕但仍在進行現代化的經濟;富裕並且已完成現代化的經濟。從世界各國的經濟狀況來看,尚沒有國家進入第四個階段,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基本上處於第三階段,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正處於第二階段。處於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國家,其間的差距絕非僅僅是GDP在量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其整個社會形態可能存在本質上的不同。正在進行現代化的國家由於非常重視經濟的發展,因而可能會非常強調職業教育,導致其職業教育規模的擴充,並且其課程往往功利主義比較強。而富裕國家的職業教育課程,則可能更多地考慮它對人的發展的作用,以及它的社會作用,如它在消除社會不公正中的作用。

    3.經濟發展模式:當前國際上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有兩種:新福特主義(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和後福特主義(以德國、日本、新加坡為代表)。新福特主義主張透過減少國家、社會和工會對經濟干預的力量,建立更加靈活的市場,減少工資、稅收開支等手段,來增強企業的經濟競爭力。他們對競爭性個人主義很推崇。後福特主義則反對新福特主義的透過降低勞動力報酬和抨擊勞動力保護法來建立高度彈性的市場以發展經濟的戰略,主張透過政府、僱主和工會的合作,給所有工人提供好的工作條件、高工資,鼓勵工人參與企業管理,在勞資之間建立高度的信任等措施,以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創造一種“高技能、高工資的魔術經濟”,來增強企業的經濟競爭力。當然經濟發展模式除了這一劃分外,還有中國的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這一劃分等。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會對職業教育模式產生影響。如新福特主義國家職業教育運作通常採取自由市場模式,而後福特主義國家職業教育運作則通常採取國家社會模式。

    4.市場的理性化程度:即市場的混亂程度。混亂的市場帶來的一個後果是,市場獎勵的不是市場經濟的根本──產品質量,而是假劣、剋扣工資、廣告效應等其它要素。市場主體不是透過提高產品質量來獲得利潤,而是透過假冒偽劣,坑害顧客,或是剋扣、甚至拖欠工人工資,來降低成本,獲得利潤,或是透過不真實的廣告,欺騙顧客,來達到贏利目的。異化了的市場經濟損害的並不僅僅是市場經濟本身,它同時對職業教育的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只有當市場主體致力於提高產品質量時,他們才會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要求,才會積極地參與職業教育,從而促進職業教育規模的擴充和模式的轉換。而在一個蔑視產品質量的市場經濟中,職業教育是不存在發展的根基的。

    5.產業結構:現代職業教育制度的建立,規模的大量擴充,以及現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課程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工業革命。正是工業革命使得產業結構由農業為主轉向了以工業為主,才使得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成為可能。而當產業結構由以工業為主轉向以服務為主的時候,職業教育必然又要面臨一個新的全面的變革。儘管這一變革已開始發生,但對於它在未來的發展我們知道得事實上並不多。

    6.企業結構:企業結構是一個內涵比較豐富的概念,這裡暫時只討論企業的規模結構。無疑,一個以大型企業為主的國家,和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國家相比,其職業教育模式會有很大差別。大型企業由於其雄厚的經濟實力,以及對企業文化的個性的突出強調,更傾向於實施企業內培訓,而中小企業由於缺乏足夠的經濟實力,以及企業的個性不是很突出,因此更傾向於勞動力的社會公共培養模式。

    企業結構會對職業教育課程產生影響。在以大型企業為主的國家或地區,由於企業更傾向於自己培養勞動力,因此學校職業教育的課程更傾向於普通性,而不是崗位相關性;而在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國家或地區,由於企業對勞動力的公共培養依賴比較大,因此其課程往往更傾向於崗位相關性。

    7.勞動力市場模式:世界各國的勞動力市場大致可劃分為兩類:內部勞動力市場和外部勞動力市場。外部勞動力市場是一種鼓勵員工在僱主之間自由流動的市場,但限制不合格員工進入市場。內部勞動力市場是鼓勵員工在公司內部沿提升階梯垂直流動的市場。流動的憑據是其對公司的績效。在這種市場中,從外部直接進入高於初始職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勞動力市場的型別會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職業教育模式,乃至課程。一般地說,實行外部勞動力市場的國家,其職業教育模式多為學校本位;實行內部勞動力市場的國家,其職業教育模式則取決於其它因素。

    8.勞動力失業狀況等:一個國家的失業狀況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職業教育的規模。如果與學術教育相對應的職業的就業率高,而與職業教育相對應的職業的就業率低,則人們更傾向於接受學術教育,對職業教育的需求自然降低。反之,如果與學術教育相對應的就業狀況比較差,而與職業教育相對應的職業的就業狀況較好,則許多人會選擇職業教育,從而提高人們對職業教育的需求。這就是為什麼九十年代初中國職業教育發展迅速的重要原因。因為九十年代初,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甚至比大學生還好,並且職業教育年限短,因此當時許多學生願意選擇職業教育。另外,失業狀況還會影響到職業教育模式,日本的企業內培訓和德國的雙元制就是很重要的例證。

    文化因素

    主要指一定社會特有的文化價值觀念。這是一個在中國表現得特別突出的因素,因而使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因素。

    教育因素

    1.教育哲學:教育活動是由教育者們進行的,因此他們的教育哲學必然會對職業教育的規模、模式與課程選擇產生直接影響。當某種教育哲學成為一個社會的主流觀念時,便可把它看做為脫離個體而存在的一個宏觀因素。比如美國社群學院的發展,和美國教育哲學中認為職業性也應成為高等教育的內容之一就有直接關係。美國綜合高中的發展,則和他們對教育民主的突出強調,反對教育中的雙軌制有直接關係。

    2.教育體系的發展:職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因此教育體系中其它部分的發展,必然會影響到職業教育發展,有時這種作用甚至是非常巨大的。比如,當前中國職業教育規模的下滑,便和高校擴招帶來的普高熱有非常密切的聯絡。日本學校職業教育在20世紀70年代的萎縮,也和日本當時高等教育的急速發展有很大關係。而日本高等教育在20世紀90年代再次急速發展後,甚至出現了中等教育階段是否還需要職業教育的討論。教育體系的發展,還可能影響到職業教育模式乃至課程。因為當職業教育發展遇到困難時,職業學校有可能會去尋求新的職業教育模式。如中國綜合高中的出現,便和當前職業教育的困境有很密切的聯絡。中國許多職業學校在積極地尋求校企合作也和此密切相關。

    3.職業教育自身的現實狀況:職業教育自身的設施條件、教育教學質量、專業、課程設定的合理性等,也是影響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比如中國職業教育辦學的困難,就和職業教育自身質量比較差有很大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哪些明星粉絲團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