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珍說史

    蜀漢從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到諸葛亮去世這一段時間內,有三位位高權重的大臣死於非命。他們分別為彭羕、劉琰、魏延,一個是被龐統和法正都推崇的頂級謀士,一個是劉備的老班底,還有一個是大將軍。他們的死跟諸葛亮有沒有關係呢?

    1、彭羕

    彭羕是四川廣漢人,屬於益州本土人,起初在益州牧劉璋手下做事。後被人誹謗,被劉璋責罰受髡鉗(剃光眉毛鬍子,這在古代是奇恥大辱)罰去做奴隸。後來劉璋為了對抗漢中張魯迎接劉備入川,劉備跟劉璋撕破臉後,彭羕就想投靠劉備,就去找當時的軍師龐統。兩人一番交談之後,龐統對他的才能非常欣賞,法正和彭羕以前都是劉璋手下,兩人是知道對方的,法正也欣賞彭羕,於是兩人一起跟劉備推薦彭羕。

    有了龐統和法正兩位頂級謀士推薦,劉備自然會重用。彭羕也不負劉備厚望,出色的完成了竊取益州情報的任務,劉備對他越來越器重。劉備做了益州主人後,提拔彭羕為為治州從事。彭羕得到劉備重用後,人就有點飄了,諸葛亮就不喜歡他的做派了,跟劉備諫言說彭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劉備也漸漸疏遠了彭羕,把他踢出權利中心貶到江陽做太守。彭羕心不甘情不願的不想去,就去找馬超訴苦,就是這次訴苦要了他的命。

    馬超此時也在坐冷板凳,本來兩人屬於惺惺相惜,彭羕對馬超說“老革荒悖,可複道邪!”這是在罵劉備老眼昏花了,不會用人。本來這句話只是抱怨一下罵劉備,並沒什麼。但接下來彭羕沒完沒了的抱怨,有些話說過頭了。他又說“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說這話就不合時宜了,意思就是說彭羕和馬超兩個人有天大的本事,馬超在外面帶兵打仗,彭羕在內出謀劃策,天下何愁不能平定。這話就說過頭了,合著天下就沒能人了,曹操和孫權難道是吃素的?

    馬超聽到這句話也是嚇的心驚膽戰,因為馬超也被劉備忌憚,他在蜀漢寄人籬下,也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過日子,容不得半點馬虎。轉眼之間就去報告了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彭羕被下獄處死了,年僅三十七。

    要是彭羕的死諸葛亮有沒有責任,多少有點,但多半是彭羕自己的問題。他吃虧在那張嘴上,早期被劉璋處罰過,現在又來劉備這裡嚼舌根。他雖然有才,被龐統和法正一起舉薦的人肯定是有真本事的。可惜本事大脾氣也大,自己的嘴巴害死了自己,確實很可惜。

    2、劉琰

    如果說彭羕死的情有可原,那劉琰是真的死的冤枉。因為一樁醜聞而丟了性命,而且還是被自己老婆給害死的,既丟人又憋屈。劉琰是劉備的同族同鄉,也是落魄皇室宗親,劉琰風度翩翩儀表不俗,還善於交談,口才了得。正是如此,劉備應酬交際的時候經常把他帶在身邊。因為劉琰是豫州魯華人,劉備做豫州牧的時候就把他徵為從事,以後一直追隨劉備,屬於劉備集團的元老級別的人物。

    劉琰被殺是怎麼回事呢?因為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劉琰的妻子胡氏進宮向吳太后祝壽一個多月沒回來。這引起了劉琰的懷疑,認為胡氏跟後主有一腿,就讓人用鞋子掌嘴,然後趕出家門。這胡氏很生氣,覺得丈夫太絕情了,就去執法部門告狀。這執法部門也有意思,還真受理了,竟然定了劉琰死罪,而且還是棄世,在大街上殺了劉琰。這事太蹊蹺了,好像有人背後推波助瀾,導演好了一樣。

    劉琰當時的職位是車騎將軍,僅次於大將軍的高位,就因為一個女人而被棄世,不覺得蹊蹺嗎?劉琰可是劉備的老朋友,老班底,還是老鄉。劉備最早一批追隨者就剩他一個了。劉備都死了十一年了,死的時候過了六十了,按年紀算,劉琰跟劉備差不多年紀的話,應該也有七十了。劉琰的妻子胡氏肯定是繼妻,年輕貌美,很可能也就二十來歲應該不會超過三十。因為劉禪此時還不到三十,劉琰是知道自己妻子什麼人的,所以才會懷疑胡氏。

    劉琰有名士風範,擅長談論,經常跟諸葛亮談天論地。他雖然身居高位,但他不幹政,跟諸葛亮在一起也只是談論其他,只是為人偏執好鬥而已,但又非常奢侈。車馬服飾飲食都是非常高檔,家裡僕人婢女也是幾十個。就是因為好鬥跟魏延不和,諸葛亮當時要依仗魏延,把劉琰給罵了一頓,讓他心裡有點不舒服。

    就這樣一位蜀漢僅次於大將軍的人物,就因為一件緋聞把命丟了,誰都會覺得蹊蹺。殺這種人除了劉禪和吳太后還有誰敢?而且胡氏也不是什麼好人,生怕別人不知道她跟劉禪有故事一樣。有關部門也不怕事大,這齣戲不知道是誰導演的,好像給劉琰挖好了坑,就等著他去跳一樣。這雖然關係到皇帝顏面,但不至於殺死貴為車騎將軍的元老吧!

    需要主意一點,劉琰死後接替車騎將軍位置的是吳太后的哥哥吳懿,這裡面要是沒什麼問題都沒人信。從此以後大臣們再也不敢把年輕的夫人送宮裡給太后祝壽了。此事跟諸葛亮也沒什麼關係,因為諸葛亮也是234年去世的,而且還是死在五丈原軍中,他在前線跟司馬懿死磕呢!

    3、魏延

    要說死的最冤的還是魏延,當時的魏延在軍中是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軍。是諸葛亮北伐的頂樑柱,還是劉備最喜歡的年輕將領,火速提拔重用的少壯派。魏延對蜀漢的忠心毋庸置疑,每次都把兒子帶到軍中鍛鍊,好為國家效力。最後還背上了一個謀反的罪名,冤枉了千年,最慘的還被夷三族。

    魏延是在劉備最需要的時候帶部曲來投奔的,自從跟隨劉備之後隨劉備打益州,功漢中,立下赫赫戰功。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被劉備提拔做漢中太守,這種位置本來是張飛這種宿將的,劉備慧眼識英雄突然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全軍震驚。當時劉備問他怎麼經營漢中,魏延當時就說了豪言壯語。要是曹操派偏師來我替主公幹掉他,要是曹操自己派十萬人馬來,我替主公擋住他,說的劉備哈哈大笑,直誇他有膽識有氣魄。

    劉備看人的眼光最毒,魏延從投奔的時候就受到劉備喜歡,經常叫文長,還撫摸他的背部,如同對自己兒子一般。魏延也爭氣,把漢中打造的如同銅牆鐵壁一般,曹魏始終近不得身。但魏延有缺陷,他本事大脾氣也大,為人太高傲了,跟一般人合不來,容易得罪人。跟楊儀是最不對付的,甚至兩人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魏延都要拔刀看楊儀了。

    諸葛亮愛惜兩人,只是從中調擺,沒想到諸葛亮屍骨未寒就出事了。諸葛亮臨終前把軍隊交給楊儀,讓他帶著部隊撤回漢中,楊儀就派費禕去刺探魏延什麼態度,讓他斷後。魏延最不服的就是楊儀,當時就發火把楊儀給罵了,順帶還說不能因為諸葛亮去世而壞了北伐大計,他準備自己單幹去跟曹魏死磕。楊儀當然不高興了,上奏摺給劉禪說魏延有問題,魏延也幹了一件蠢事,就是為了阻擋楊儀竟然把棧道都燒了。

    魏延也一邊寫奏摺一邊往成都趕,想當面找劉禪說清楚。劉禪也犯難了,兩位重臣到底誰有理,於是找來蔣琬和董允,兩人用人格擔保說楊儀沒問題。結果魏延就悲劇了,楊儀看他燒了棧道,馬上派馬岱去追他殺,魏延也害怕了,能不能洗脫罪名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跑到楊儀前面當面面聖才有機會。結果往漢中跑,還是被馬岱給追上來了,魏延手下將士看著馬岱拿著符節都跑了。魏延父子就這樣死在自己苦心打造的漢中,這還不算,楊儀還上奏滅了他三族。

    後來蔣琬和董允擔保的楊儀也是口出狂言,整天到處罵不公平,他功勞最大卻把領導位置給蔣琬了。這是罵諸葛亮不公平,罵蔣琬沒他有本事,後來乾脆罵劉禪。氣的劉禪把他貶到外地去了,楊儀依舊罵,劉禪真生氣了 派人質問他,此時楊儀才知道害怕,自己自盡了。因為他也怕夷三族,所以自盡保家人要緊。

    魏延的死跟諸葛亮也關係不大,因為魏延經常跟諸葛亮提意見,諸葛亮是知道魏延的。像子午谷奇謀就是魏延提出來的,被諸葛亮否認後,魏延就當著諸葛亮的面說他太謹慎了,諸葛亮也就是笑笑而已。他不可能跟魏延去計較,大家認識十幾年了,魏延也就是性格高傲了點,忠心程度是沒有半點問題。諸葛亮臨終前就交代了,如果魏延不聽話就隨他去,意思就是魏延不可能背叛蜀漢,就算魏延自己北伐失敗也會回到蜀漢的。

    要是魏延真的謀反的話,他不知道投降曹魏嗎?漢中是他打造的,他自己知道怎麼破局,把漢中獻給曹魏不好嗎?以魏延的本事和職位,跑曹魏那邊去難道不能封侯拜將?他知道自己有大麻煩了還一個勁往成都趕,就是為了當面面聖說清楚原因。可惜了忠心耿耿,戰功赫赫卻落得夷三族的悽慘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二棍薦詩十首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