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海之南夢之南

    韓信在頂羽軍中得不到重用,說的話頂羽都當放屁,有時還被汙潮熱諷。投奔劉邦要是沒有蕭何的幫助,韓信也不是韓信

  • 2 # 靈魂擺渡者無心的小高

    韓信在項羽哪裡得不到重用!項羽是霸王,心高氣傲,韓信胯下之辱都能忍受!其實是價值觀的不同!項羽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用兵霸道,有勇有謀,要一個有才能的將領採納另一個人的建議,和自己用兵策越不同!所以沒收到重用!項羽本身是帥,需要的是勇將!韓信也是帥,不是勇將

  • 3 # 不自由的自由俠

    韓信,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西漢開國功臣,官拜楚王、上大將軍,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家、戰略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年輕時曾受“胯下之辱”。關於韓信,無需多說,堪稱軍神,在劉邦麾下指揮千軍萬馬攻城拔寨,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眾所周知,韓信本事項羽麾下的人,之所以投靠劉邦是因為在項羽一方始終得不到重用,無法施展其報復,但是,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怎麼說呢?韓信此人,抱負極大,志在將帥,兵鋒突起的時代來臨,可謂是施展抱負的機遇,然而韓信又並非呼風喚雨的領袖人物,他並不想直接揭竿而起,他最希望的事情是加入一方陣營,擁有一個可以一展抱負的平臺。他也加入了項梁軍,從軍以後,韓信幾乎參加了項梁軍的每一次戰鬥,攻佔彭城擊敗秦嘉,援救東阿大敗章邯,再戰濮陽截斷秦軍,他都是親歷者。韓信乘著項梁軍的順風船,一路征戰殺敵,在實戰中成長起來。

    按理來說,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應該是符合他的心意的,尤其是鉅鹿之戰,項羽的驍勇令人膽寒,但是,韓信為何最終還是離開了呢,其一,無需多說,韓信有大抱負,但在項羽陣營卻始終得不到重要,一腔抱負無處施展,這確實讓他很是苦惱。但是,原因又豈會如此簡單呢?

    這就要說到幾件事情了:二世三年八月,項羽任命秦降將司馬欣為上將,驅使二十萬新降秦軍同行進攻關中,韓信以為不妥,項羽聽不進去,果然不出其所料,漢元年十一月,聯軍行進到新安,新降的秦軍出現不穩的動向,項羽與英布和蒲將軍密謀坑殺秦軍,韓信再次勸諫,項羽依舊不聽,這讓韓信已經有些失望了。

    然而真正讓韓信萌生退意的實在鴻門宴這件事情上。韓信當時是執戟郎中,也是輕身經歷了這件事情的。刀光劍影的酒席上,項羽卻生出幼稚的不忍之情,而奪天下者豈能如此優柔寡斷?唯有范增是真正的智者,但他的話卻未能被項羽採納。這件事情之後,韓信深深地感覺到項羽雖然驍勇且義氣,卻對堪稱英豪,但卻缺少爭霸天下的王者之才。

    而反觀劉邦,地痞流氓一個,但卻也有些義氣,所以身邊的人願意跟著他起事,同事在生死存亡之時他的狠辣也確實和果決也確實讓它更適合成為亂世中的梟雄。而相比之下項羽雖擁有數倍於劉邦的實力,單就他本人來說,卻比劉邦差的太多,終究不能成大事,所以韓信才會果斷的選擇弱勢的劉邦。

    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

  • 4 # 風吟者

    韓信他出身貧苦,但是卻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胸懷大志。

    秦朝末年,天下時局動盪。楚漢相爭,韓信轉投劉邦也不是沒有原因的,而具體的原因就是以下這幾點:

    其一,韓信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韓信在飛黃騰達之前,日子過得還是比較悽苦。他有卓越的軍事才能,而他也希望他這些卓越的軍事才能能夠被人看到。其二,項羽重視匹夫之勇,氣量狹小,韓信的才能沒能得到重用。韓信在楚漢之爭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沒有韓信,那恐怕楚漢之爭就不是四年能結束的了。韓信開始是項羽的部下,後來投靠了劉邦,原因在他與劉邦談話時說起過,“項羽此人,威風凜凜,發起怒來,誰也不敢吭聲。可是他無法發揮其他將領的作用,充其量是匹夫之勇,個人英雄主義。但他對人很是恭敬慈愛,與人講話也是平易近人,像跟自己的兄弟們拉家常一樣。可是,當下屬立了大功,應該封官賞爵之時,他卻把印好的封賞印鑑放在手中不捨得交給應該受到封賞的人,實在是很小氣。”沒有獲得自己的封賞,自然會沮喪,有思想、有能力的真人才必定因沮喪而離開,另謀高就。其三,劉邦的大肚容忍劉邦和項羽一樣,其實一開始也沒有發現韓信是一個人才。在蕭何的舉薦之下,韓信成為了劉邦麾下的一員。劉邦在韓信投奔而來之時就頂著壓力將他提拔成大將軍,而且拜將的禮儀也極為隆重。韓信是一個能受胯下之辱的經天緯地之才,受到重用,當然是格外賣命。在一次次重大勝利之後,為了穩定山東地區的民心,韓信上書劉邦,請求封自己“假齊王”(代理齊王)。劉邦此事正兵困滎陽,盼來盼去的不是韓信的救兵,而是韓信請求封王的書信。這還了得,本來一身痞氣的劉邦此事破口大罵:“我被困於此,天天盼日日盼他能來救我,可他倒好,想自己稱王!”(當然劉邦罵的更加解恨一些。)  張良和陳平此二人聽了之後暗示劉邦不要動怒,跟劉邦小心的說:“我們處境這般難堪,禁止他封王,可能會壞事,還不如順水推舟賣個人情,封他個王,穩住他,不求他來救我們,但求他在齊地老實待著便好。”劉邦何等精明,他明白自己控制不了韓信,因此也就答應了韓信的請求,還裝腔作勢的說到:“大丈夫平定天下,何求?加官進爵。我與韓信本是兄弟,當就當個真王,幹嘛當假王。”於是派謀臣張良去齊地冊封。但這也是口頭上的王,沒有封地,光靠嘴巴一說,怎麼可能滿足的了韓信。後來楚漢之爭到了關鍵時刻,劉邦再次受困,此時張良再次向劉邦進言:“韓信和彭越沒有封地是不會來幫助我們的,這也在情理之中,大王如果能與他們共分天下,他們馬上會來,如果不能,那事情可就難以預料了。”劉邦再次無奈的接受了張良的建議,最終韓信彭越大敗項羽於垓下。(讀到這裡的朋友相信再也不會說劉邦忘恩負義殺韓信了,韓信是咎由自取。)  劉邦的這兩次封王都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但收效甚佳,裝腔作勢也好、順水推舟也罷,目的都達到了,相比項羽連個將軍名號都不捨得給強百倍千倍。

  • 5 # 一碗大米飯

    原因很簡單,就是項羽對他不好。不好也不是真不好,而是韓信覺得不好。項羽對韓信其實還不錯,韓信剛當兵跟項梁時,是個無人關注的小號,後來還是項羽給他加了官,讓他做持戟郎中。項羽性情孤傲,對韓信這樣已經不錯了。然而韓信並不以為,覺得和他的本事仍不匹配,於是“數以策幹項羽”,這呀那呀地出主意,結果項羽一條未採納——箇中原因我在另一篇問答中已有說明。韓信沒存在感,就跑劉邦那去了。沒存在感的根源,是他很在乎形式上的東西,這也是終其一生的一個顯著特徵。

    韓信入伍前一身毛病,不種地不經商也做不來官,整天遊手好閒。解決吃飯問題的法寶就是蹭,且境界不是一般的高,能蹭到你懷疑人生。在最大的冤大頭南昌亭長家,韓信創下連蹭數月不挪窩的記錄。最後亭長老婆受不了,提前開火吃飯,韓信大怒而去,轉蹭別家。然而當時“人多厭之”,避猶不及,蹭飯也就進入了瓶頸期,幸好有位大娘自投羅網。韓信癟著肚子釣魚,大娘洗衣服,見韓信沒帶盒飯,便拿自己的給他吃。韓信狼吞虎嚥一連幾十天不嫌累,把大娘當了鐵飯碗。有次吃嗨了,吧嗒吧嗒嘴,對大娘說,將來我一定報答你。

    韓信發達後,對一直提供盒飯的這位大娘“賜千金”以示感謝。而對中途斷頓的亭長則“賜百錢”,理由很大氣:“公,小人也,為德不卒。”說你做好事有始無終,是小人。這價值觀就爆炸了,亭長又不欠你的,“賜百錢”就是羞辱,連先前的飯錢都不夠,這才是小人得志的土豪派。當然說韓信小人也過了,這其實是思維方式問題。天才之人往往有著不為人知的短板,你很難相信履履創造軍事神話的韓信,生活會如此一塌糊塗。人情世故的低能也讓他的思維異於常人,既容易滿足又非常難伺候。易滿足是他只看表不論裡,不管你出於真心、假意,還是可憐,只要對他好他就喜歡。而難伺候則是,這種好必須一以貫之。項羽的搖頭或拒絕,有如亭長家中空空如也的飯桌,讓韓信的情感依存難以為繼,最終選擇偷偷離開,去劉邦那找平衡。

    韓信在劉邦那先當連敖後任治粟都尉,中間還差點丟了小命,認可度更低,就又打算開溜,這才有了蕭何追韓信、劉邦設壇拜將的沸騰故事。此前蕭何與韓信有過深度交流,他讓劉邦擇良辰吉日,齋戒沐浴,並以高規格禮儀隆重拜封韓信,或許正是出於對韓信的瞭解。因為韓信喜歡這種形式上的東西,喜歡“一軍皆驚”的快感。與之配套的,還有劉邦給他披衣,讓他坐自己的車,吃自己的美食等送溫暖活動,讓韓信始終樂在其中。

    事實證明這些形式作用巨大,楚漢對決後期,項羽派武渉勸降,以及蒯通建議三分天下時,韓信念念不忘拜將的威風,以及劉邦老大哥送的溫暖,最後全部拒絕。這些東西項羽不會玩也給不了,韓信當然會選擇離開。至於項羽打韓信八十軍棍,張良指點他夜投劉邦,被劉邦封為三齊王等橋段,應是影視劇的想象,史書並無記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醫院呆時間久了會有抑鬱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