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已經取代了很多工作,據言,現在的工作崗位在不久的將來將有一半消失。
人類該如何保持競爭力?
一、第三次自動化浪潮到來,人類還有可以退守的高地嗎?
人工智慧時代的發展邏輯是:凡是能被自動化的,一定會被自動化。
自動化已經經過了兩次浪潮:
第一次:
機器使人們得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織布機、軋花機、蒸汽機……機器把髒活、累活、危險活承擔了。
第二次:
自動化互動介面使人們得以從繁瑣的常規服務和文書事務中解脫,從鐵路售票到各種客服中心,機器把枯燥活、乏味活、技能活承擔了。
這兩次革命,機器取代了認知能力較低的崗位,這迫使人類越來越多地進入尚未被機器佔領的知識型工作領域,意即偏向腦力而非體力、需要進行重大決策、通常要求較高教育背景的工作。
現在正在進行的是第三次自動化浪潮,自動化正以人工智慧的形式進入知識型工作領域。
即使是高度專業的工作,都會面臨自動化的威脅。
比如金融行業的一些主要領域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自動化,紐約金融領域工作崗位減少的趨勢已經持續數年。
其中的投資諮詢,原本是機器難以企及的知識型工作領域,但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這種資料密集型服務已經越來越自動化。目前在低端投資領域,自動化諮詢已經變得普遍。未來投資顧問的人數很可能會大幅度減少。
很多人擔心,倘若人工智慧承擔了知識型領域中的決策制定工作,人類可能就沒有可以轉移的高地了。
二、你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
一些處在人工智慧研究前沿的科學家和管理者,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抱有樂觀態度。
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認為,在可預期的將來,人還是最聰明的,人工智慧結合大資料是有很多應用的,但人有很多東西是沒有大資料的。將來能夠取代人類的,不會是進化後的人工智慧,而只會是某一種未知的其他生物。
百度Quattroporte張亞勤認為,現在有兩種觀點都有點極端,一種觀點認為人工智慧是萬能的;另外一個觀點認為人工智慧危險,會超過人類、取代人類,這是不可取的。人工智慧目前從事的學習,其實主要還是根據計算機、大資料計算能力、演算法,和人的大腦沒有太大關係。它會作為人類的工具,會延伸人類思考的能力。
但不管是他們哪位,都清醒意識到人工智慧的巨大威力與前景,作為PC時代的霸主,微軟試圖在人工智慧的研發方面保持競爭力,成為AI時代的引領者,再次完成對競爭對手的超越。
張亞勤則表示,百度未來的20年,都已經壓注在AI上了,包括技術和資源。百度的決心便是“All in AI”。
這些是巨頭們之間的競爭。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一個商業帝國需要佈局,要考慮的是現實的工作問題,如果工作失去,面對的將會是生存問題。
現在人工智慧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等到一個機器人的價格從10萬美元降到5000美元,AI也有更精準的語音識別,而且能夠根據上下文語境,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預測並回答問題時,可能就會在人才市場和就業市場引發大變局。
好訊息是,未來將會有相當數量的新工作出現,只不過所有這些工作都要與機器共事。
可以看到,200多年前,因為汽車出現,導致馬車伕失業,但這成就了人類出行方式的大變革。
30年前,因為網際網路的興起,傳統的郵遞員等諸多職業消失,但這徹底改變了人類舊有的聯絡方式。
因此,未來人類的工作會呈現新的形態,而那些現在具有程式化和結構化程度較弱的特徵的工作,勢必將由人工智慧代勞。
三、五種途徑,增強就業競爭力
設想一下,如果不久之後,人工智慧便可接管你工作中大部分繁重的認知型任務,在企業日常運營中進行很好的決策,你要如何保持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1.不斷擴充套件知識結構,將自己打造成T型人才
T型人才,縱軸代表專業深度,橫軸代表思維廣度。
既要在某個專業領域有深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對其他領域和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
具有多學科知識背景時,看問題就不會只侷限於原有的單一專業視角,而能夠多視角、創新性地解決複雜問題,跨學科是最容易出創新成果的。
比如全球知名的商業創新諮詢公司IDEO的設計師們,不僅擁有工業設計、互動設計、溝通設計或商業設計等設計專業的背景,而且還廣泛涉足宏觀經濟學、認知科學、食品科學、人類學、應用語言學、基因工程等領域。
線上旅遊業公司Orbitz已將絕大多數知識型工作交給計算機完成,對於仍然需要人工的任務,公司CEO巴尼·哈福德表示,他們尋找的就是T型人才,既“紮實深入自己的專業領域,同時涉獵廣泛,對組織整體及其市場優勢抱有好奇心”。
宏觀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強於計算機的人,總是會有工作可做的。把自己打造成T型人才,就可以讓機器做低層次工作,自己向更高層次的整合、創新工作進發。
2.找到自己專業領域內熱愛的方向,專精於此
猶太裔觀念史家以賽亞·伯林在《狐狸與刺蝟》中,引用古希臘殘篇,“狐狸多機巧,刺蝟只一招”,將西方思想家分為狐狸型和刺蝟型。
與狐狸型的T型人才不同的,刺蝟型的人才擅長在方寸之地深耕細作,在職業技能上擁有個人獨特的個人品牌。
這需要你找到個人熱愛的領域,只有熱愛,才能夠樂而不疲,才有強大的學習動力。
因為在這個專精領域,你也需要不斷學習,要利用機器建立自己的資料庫,跟上時代潮流。
3.在現有職業的多個工作模式中磨鍊技能
有人說,人工智慧的發展乃3000年未有之大變局。
面對如此巨大的變化,雖然可以確定的是,未來需要的技能既要經得起時間考驗,又要能應對多重挑戰,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流動團隊中工作的能力等,但誰都不可能確切知道未來將會發生什麼,究竟需要哪些技能,只能在現有職業的基礎上不斷全面磨鍊自己。
當前多數公司的業務都在多個領域開展,所以必須設定多個工作模式,並把它們運用在實際工作中,比如眾包模式、遠端製造模式、事務處理模式、技術模式等。
如果你能夠在工作中接觸不同的工作模式,並從中磨鍊自己的技能,那麼即便你不知道3到5年後你需要什麼,但卻可以應對將來可能的變化,甚至可以整合不同的工作模式。
4.發掘自身獨特的多元智慧,施展天賦才能
有些腦力工作無法被程式化,尤其是那些來自於天賦的優勢部分。
哈佛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慧”,正是人類不同心智慧力和天賦優勢的體現。
空間智慧很強的人,可能很難明確說出自己是如何畫出一幅傳世之畫的;語言智慧很強的人,無法讓機器理解自己幽默的“包袱”。
蘋果公司著名設計師喬納森·艾夫,也無法將自己的品位傳輸到計算機上。
能夠發掘出自己身上難以言喻的獨特才能,儘可能花時間施展這種才能,自然可以超越於機器之上。
5.學會和人工智慧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要想在人工智慧時代的職場勝出,就需要在思維方式上有所轉變,要學會和機器共同工作,將智慧機器視為共同解決創造性問題的搭檔與合作伙伴。
一是可以藉助人工智慧處理檔案和資料,自己就可以節約精力用來做好其他工作。比如高階律師熟諳法律,但未必通曉事務所的各種細節,可以藉助機器處理法律檔案、組織訴訟和論據,另外像高階會計師、建築師、投資顧問等都可以如此。
二是可以介入對計算機的干預,因為計算機在進行決策時,得出的結論有時會有謬誤,需要有人對其加以改進。比如越來越多的稅務工作由計算機完成,但會計師依然需要留意程式及其他人類使用者常犯的錯誤。因此,需要有人懂得對計算機進行監督調整。未來多數的人類工作崗位,應該都會和介入干預有關。
三是可以順勢前行,研發下一代智慧機器,併為新機器尋求與人類能力相互增益的新方案。當然這不僅需要工作者掌握紮實的計算機、人工智慧和分析技能,還需要突破思維侷限,察覺現今計算機技術的不足,並且設計出目前尚不存在的工具。
人工智慧就如同未來的電,現在人類的各個領域都離不開電的存在,而未來的各個領域都離不開AI。
如果能夠利用人工智慧的能力,發展自己觀察、解讀以及讓計算機工作符合人類需求的能力,將會使自己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這也是中國現在把AI教育開進中小學課堂的原因。
人工智慧已經取代了很多工作,據言,現在的工作崗位在不久的將來將有一半消失。
人類該如何保持競爭力?
一、第三次自動化浪潮到來,人類還有可以退守的高地嗎?
人工智慧時代的發展邏輯是:凡是能被自動化的,一定會被自動化。
自動化已經經過了兩次浪潮:
第一次:
機器使人們得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織布機、軋花機、蒸汽機……機器把髒活、累活、危險活承擔了。
第二次:
自動化互動介面使人們得以從繁瑣的常規服務和文書事務中解脫,從鐵路售票到各種客服中心,機器把枯燥活、乏味活、技能活承擔了。
這兩次革命,機器取代了認知能力較低的崗位,這迫使人類越來越多地進入尚未被機器佔領的知識型工作領域,意即偏向腦力而非體力、需要進行重大決策、通常要求較高教育背景的工作。
現在正在進行的是第三次自動化浪潮,自動化正以人工智慧的形式進入知識型工作領域。
即使是高度專業的工作,都會面臨自動化的威脅。
比如金融行業的一些主要領域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自動化,紐約金融領域工作崗位減少的趨勢已經持續數年。
其中的投資諮詢,原本是機器難以企及的知識型工作領域,但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這種資料密集型服務已經越來越自動化。目前在低端投資領域,自動化諮詢已經變得普遍。未來投資顧問的人數很可能會大幅度減少。
很多人擔心,倘若人工智慧承擔了知識型領域中的決策制定工作,人類可能就沒有可以轉移的高地了。
二、你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
一些處在人工智慧研究前沿的科學家和管理者,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抱有樂觀態度。
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認為,在可預期的將來,人還是最聰明的,人工智慧結合大資料是有很多應用的,但人有很多東西是沒有大資料的。將來能夠取代人類的,不會是進化後的人工智慧,而只會是某一種未知的其他生物。
百度Quattroporte張亞勤認為,現在有兩種觀點都有點極端,一種觀點認為人工智慧是萬能的;另外一個觀點認為人工智慧危險,會超過人類、取代人類,這是不可取的。人工智慧目前從事的學習,其實主要還是根據計算機、大資料計算能力、演算法,和人的大腦沒有太大關係。它會作為人類的工具,會延伸人類思考的能力。
但不管是他們哪位,都清醒意識到人工智慧的巨大威力與前景,作為PC時代的霸主,微軟試圖在人工智慧的研發方面保持競爭力,成為AI時代的引領者,再次完成對競爭對手的超越。
張亞勤則表示,百度未來的20年,都已經壓注在AI上了,包括技術和資源。百度的決心便是“All in AI”。
這些是巨頭們之間的競爭。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一個商業帝國需要佈局,要考慮的是現實的工作問題,如果工作失去,面對的將會是生存問題。
現在人工智慧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等到一個機器人的價格從10萬美元降到5000美元,AI也有更精準的語音識別,而且能夠根據上下文語境,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預測並回答問題時,可能就會在人才市場和就業市場引發大變局。
好訊息是,未來將會有相當數量的新工作出現,只不過所有這些工作都要與機器共事。
可以看到,200多年前,因為汽車出現,導致馬車伕失業,但這成就了人類出行方式的大變革。
30年前,因為網際網路的興起,傳統的郵遞員等諸多職業消失,但這徹底改變了人類舊有的聯絡方式。
因此,未來人類的工作會呈現新的形態,而那些現在具有程式化和結構化程度較弱的特徵的工作,勢必將由人工智慧代勞。
三、五種途徑,增強就業競爭力
設想一下,如果不久之後,人工智慧便可接管你工作中大部分繁重的認知型任務,在企業日常運營中進行很好的決策,你要如何保持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1.不斷擴充套件知識結構,將自己打造成T型人才
T型人才,縱軸代表專業深度,橫軸代表思維廣度。
既要在某個專業領域有深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對其他領域和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
具有多學科知識背景時,看問題就不會只侷限於原有的單一專業視角,而能夠多視角、創新性地解決複雜問題,跨學科是最容易出創新成果的。
比如全球知名的商業創新諮詢公司IDEO的設計師們,不僅擁有工業設計、互動設計、溝通設計或商業設計等設計專業的背景,而且還廣泛涉足宏觀經濟學、認知科學、食品科學、人類學、應用語言學、基因工程等領域。
線上旅遊業公司Orbitz已將絕大多數知識型工作交給計算機完成,對於仍然需要人工的任務,公司CEO巴尼·哈福德表示,他們尋找的就是T型人才,既“紮實深入自己的專業領域,同時涉獵廣泛,對組織整體及其市場優勢抱有好奇心”。
宏觀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強於計算機的人,總是會有工作可做的。把自己打造成T型人才,就可以讓機器做低層次工作,自己向更高層次的整合、創新工作進發。
2.找到自己專業領域內熱愛的方向,專精於此
猶太裔觀念史家以賽亞·伯林在《狐狸與刺蝟》中,引用古希臘殘篇,“狐狸多機巧,刺蝟只一招”,將西方思想家分為狐狸型和刺蝟型。
與狐狸型的T型人才不同的,刺蝟型的人才擅長在方寸之地深耕細作,在職業技能上擁有個人獨特的個人品牌。
這需要你找到個人熱愛的領域,只有熱愛,才能夠樂而不疲,才有強大的學習動力。
因為在這個專精領域,你也需要不斷學習,要利用機器建立自己的資料庫,跟上時代潮流。
3.在現有職業的多個工作模式中磨鍊技能
有人說,人工智慧的發展乃3000年未有之大變局。
面對如此巨大的變化,雖然可以確定的是,未來需要的技能既要經得起時間考驗,又要能應對多重挑戰,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流動團隊中工作的能力等,但誰都不可能確切知道未來將會發生什麼,究竟需要哪些技能,只能在現有職業的基礎上不斷全面磨鍊自己。
當前多數公司的業務都在多個領域開展,所以必須設定多個工作模式,並把它們運用在實際工作中,比如眾包模式、遠端製造模式、事務處理模式、技術模式等。
如果你能夠在工作中接觸不同的工作模式,並從中磨鍊自己的技能,那麼即便你不知道3到5年後你需要什麼,但卻可以應對將來可能的變化,甚至可以整合不同的工作模式。
4.發掘自身獨特的多元智慧,施展天賦才能
有些腦力工作無法被程式化,尤其是那些來自於天賦的優勢部分。
哈佛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慧”,正是人類不同心智慧力和天賦優勢的體現。
空間智慧很強的人,可能很難明確說出自己是如何畫出一幅傳世之畫的;語言智慧很強的人,無法讓機器理解自己幽默的“包袱”。
蘋果公司著名設計師喬納森·艾夫,也無法將自己的品位傳輸到計算機上。
能夠發掘出自己身上難以言喻的獨特才能,儘可能花時間施展這種才能,自然可以超越於機器之上。
5.學會和人工智慧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要想在人工智慧時代的職場勝出,就需要在思維方式上有所轉變,要學會和機器共同工作,將智慧機器視為共同解決創造性問題的搭檔與合作伙伴。
一是可以藉助人工智慧處理檔案和資料,自己就可以節約精力用來做好其他工作。比如高階律師熟諳法律,但未必通曉事務所的各種細節,可以藉助機器處理法律檔案、組織訴訟和論據,另外像高階會計師、建築師、投資顧問等都可以如此。
二是可以介入對計算機的干預,因為計算機在進行決策時,得出的結論有時會有謬誤,需要有人對其加以改進。比如越來越多的稅務工作由計算機完成,但會計師依然需要留意程式及其他人類使用者常犯的錯誤。因此,需要有人懂得對計算機進行監督調整。未來多數的人類工作崗位,應該都會和介入干預有關。
三是可以順勢前行,研發下一代智慧機器,併為新機器尋求與人類能力相互增益的新方案。當然這不僅需要工作者掌握紮實的計算機、人工智慧和分析技能,還需要突破思維侷限,察覺現今計算機技術的不足,並且設計出目前尚不存在的工具。
人工智慧就如同未來的電,現在人類的各個領域都離不開電的存在,而未來的各個領域都離不開AI。
如果能夠利用人工智慧的能力,發展自己觀察、解讀以及讓計算機工作符合人類需求的能力,將會使自己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這也是中國現在把AI教育開進中小學課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