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一種印象,而品牌架構就是透過品牌的組合來管理這種印象。這其實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它不像產品或組織那樣有實體,而更多的是從受眾的視角來進行考慮。
我們首先來看看品牌架構的三大核心問題:
1. 品牌需要幾個印象?正常情況下,印象越聚焦,效果越好。但很多時候,我們透過一個品牌無法實現多重的印象,所以針對不同的客戶或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品牌以豐富印象。
2.印象間的關係是什麼?差距有多大?印象之間的關係可以是相互背離的,也可以是相近的。
比如房地產品牌下面每一個產品品牌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和印象,豪宅品牌和普通住宅品牌之間,甚至不同的豪宅品牌之間,它們有共通點,也有差異點,那麼我們需要在做品牌架構時想清楚它們的關係。
定義關係的出發點可能是產品、特質、服務、價值等等,但歸根結底,還是我們希望形成什麼樣的印象?
3怎麼實現?明確品牌需要形成的印象之後,用什麼樣的方式能夠讓目標受眾在心目中確實形成這樣的印象呢?這是品牌架構中最後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思考完後我們開始進行正式的品牌架構設計,這分為兩個步驟:品牌架構規劃和品牌架構表達。
首先介紹兩者的定義:
品牌架構規劃它的意義就在於排座次。一個家族品牌中有很多的子品牌,每個品牌成長的時間、代表的意義、針對的人群都是不一樣的。
品牌架構規劃需要釐清這些子品牌之間的優先順序、關係遠近、排列組合等問題,就如同整理一個族譜一般,明確誰是父親,誰是兒子,誰和誰是一輩的,誰和誰是一組的,誰和誰長得像一點。
品牌架構表達。僅僅把品牌的族譜排列出來是不夠的,關鍵在於我們透過什麼樣的方式讓受眾感知到這個架構。
比如當一個家族品牌有專門針對年輕人的品牌,也有針對老年人的品牌,那麼它帶給這兩撥人的感受應該是不一樣的,這才是有效的品牌架構表達。
因此品牌架構表達的意義在於做規矩,它規定的是不同角色的品牌應該呈現的模樣以及輸出的印象。
如果沿用族譜的概念,品牌架構表達確立的是爺爺輩要有爺爺輩的樣子,孫子輩的就要有孫子輩的樣子。如果所有品牌傳達同一類資訊,就會造成品牌的面目模糊。
中國的金融企業在這一個問題上特別凸顯,他們旗下有無數的子品牌,但在表達時幾乎用了一樣的資訊,沒有什麼差別。
說完了定義我們來看看具體的做法:
品牌架構規劃這裡需要運用到兩個視角:
“ 外部視角 ”
品牌的目標受眾認的是哪個牌子?用於區分子品牌的要素是不是他們關心的?
例如福特和GM都有各種各樣的車型,福特用的是統一品牌策略,受眾喜歡的是福特品牌,而不同的車有不同的配置,他們仍然有許多選擇。
GM採用的則是多品牌策略,因為它認為窮人買車和富人買車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它不希望賣給這兩類人同一個品牌的車子。
另一個例子是奇瑞,在十年之前,它在中國中國產汽車品牌中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塊牌子,但是今天也許已經被比亞迪超越了。
在這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奇瑞在名聲大噪之後做了很多的子品牌,一時間路上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車子,細究下來都是奇瑞的,但是奇瑞又沒有錢去打造這些品牌,反而稀釋掉了奇瑞本身的聲量。
這就是為什麼多品牌策略在汽車這個領域是非常困難的原因,人們很關注汽車的技術含量,以為駕駛是和生命相關的一件事情,因此汽車品牌的印象不是短期內就可以改變的。
而在這個階段裡,比亞迪則透過各種併購、合作,以及對電動車進行前瞻性的研發,創造了品牌的影響力。
透過奇瑞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品牌架構所管理的印象並不是越多就會越豐富,很遺憾的是,印象往往是越多越不清晰。
由此,透過外部視角,我們要明確品牌希望給誰留下什麼樣的印象,這決定了我們在規劃品牌架構的時候如何去思考。
“ 內部視角 ”
對企業而言,它在運營的時候沒辦法只考慮市場,即便它只考慮市場,它也沒有那麼多的資源去投每一個品牌,所以它必須在內部對它的品牌做出安排。
這意味著,企業需要為每個品牌安排一個角色,如果將做品牌比喻成上戰場打仗的話,那麼這就相當於排兵佈陣。
根據品牌大師戴維·阿克的理解,品牌角色可以分為英雄品牌、先鋒品牌、差異化要素品牌、現金牛品牌和戰鬥品牌。英雄品牌——它承載了主品牌最核心的印象,例如三星的galaxy,三星幾乎將所有的營銷費用都砸在了galaxy上,就是希望它能夠代表三星的整體品牌。
先鋒品牌——類似於敢死隊的形象。品牌在原有形象基礎較好的情況下,希望做一些調整,但由於印象調整的風險較大,所以希望先用一個品牌去調整一部分人的印象。成功了,全域性皆勝,即使失敗了,也能扔掉重來。
差異化要素品牌——即成分品牌,指為某些品牌產品中必不可缺的材料、元素和部件等構成要素所制定的品牌。
現金牛品牌——指當一個品牌經營一段時間後,大家都形成了比較好的印象了,目前處於收穫的階段,不需要再投入太多錢。
戰鬥品牌——它相當於起保護作用的掩護部隊,讓另一個品牌在競爭中能夠存活下來並且發展得更好。
這五個角色可以重合,每一個品牌架構中也並不需要包括所有五個角色。但是當企業在規劃品牌角色時,往往就在這個範圍裡。
品牌架構的核心目的最終都是為了幫助品牌核心內涵的建立和穩固。如果以打仗作喻,品牌架構所承擔的角色,就是透過排兵布將快速佔領制高點。
當然,在這之前,品牌需要先進行梳理,其目的是讓品牌接近客戶認知的過程,也就是說,讓客戶在貨架前面對一大堆產品時,可以不用過多的猶豫。
品牌架構表達
品牌架構可以分成五個層次:
第一層——企業品牌
第二層——業務群品牌
第三層——產品品牌
第四層——最佳化描述
第五層——產品描述。
企業品牌就是主品牌,業務群品牌是子品牌,後面的其實就是代號。代號和品牌的差別在於,品牌需要建立不一樣的印象,而代號僅僅用於區分。
從品牌的四個傳播要素——標誌、名稱、VI系統和傳播調性看,企業品牌肯定是獨立的,業務群品牌的標誌和名稱一般是獨立的,但是在VI系統和傳播調性上會以主品牌為基礎。
到了產品品牌這一層,就會和業務群品牌保持相對一致。到了第四層和第五層,就不會有標誌和VI系統了,基本上都是和上一層保持一致。
我們必須明確哪一層是可以傳播的,哪一層則是不可以傳播的。一般情況下,企業品牌、業務群品牌和產品品牌是可以被傳播的,甚至可以獨立傳播的,但是產品代號和產品描述是不獨立傳播的,這就是做規矩的過程。
巴克萊銀行案例
以巴克萊銀行為例,它旗下有三個子品牌:信用卡、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它們都是比較有活力、有專業聯想的。
那麼,巴克萊的資產路徑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首先,巴克萊的主品牌給人的印象是專業、權威和穩健的,已有的品牌印象可以去影響新的業務。
可是巴克萊發現,零售業務和對公業務能夠能夠很好地承載主品牌的現有印象,但對於信用卡業務而言,反而造成了阻礙,大家會覺得它不夠年輕化。
因此巴克萊把信用卡、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單獨拎出來做了子品牌,其目的就在於,這三個子品牌能夠向主品牌回注一些資產——年輕、活力和專業性,使它不僅僅具備一個商業銀行對於解決普通金融問題的專業性,也具有解決投資、財富管理問題的專業性。
當專業性和活力感被賦活時,巴克萊能夠藉此去覆蓋所有的業務,這就是它的資產累積的路徑。
但是信用卡、投資和財富管理這三個子品牌之間也是有所差異的。其中,Barclays Wealth和Barclays Capital是帶有主品牌的強力背籤的,不管是在名稱還是logo上都能夠有所體現。
至於Barclays Card,雖然在名稱上也和巴克萊縣關聯,但是它的logo卻和主品牌沒有太大的關係了。
這就是在品牌架構表達上的親疏遠近的安排,信用卡、投資和財富管理都屬於產品品牌的層級,做規矩的過程決定了在視覺上如何規範、用什麼樣的風格去傳播等等問題。
因此,當我們在設計品牌架構時,需要明確兩大步驟:規劃和表達。不僅要排座次,也要立規矩。在規劃中運用不同的視角,穩定核心的品牌概念,表達時則要規範不同子品牌的風格。
品牌是一種印象,而品牌架構就是透過品牌的組合來管理這種印象。這其實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它不像產品或組織那樣有實體,而更多的是從受眾的視角來進行考慮。
我們首先來看看品牌架構的三大核心問題:
1. 品牌需要幾個印象?正常情況下,印象越聚焦,效果越好。但很多時候,我們透過一個品牌無法實現多重的印象,所以針對不同的客戶或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品牌以豐富印象。
2.印象間的關係是什麼?差距有多大?印象之間的關係可以是相互背離的,也可以是相近的。
比如房地產品牌下面每一個產品品牌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和印象,豪宅品牌和普通住宅品牌之間,甚至不同的豪宅品牌之間,它們有共通點,也有差異點,那麼我們需要在做品牌架構時想清楚它們的關係。
定義關係的出發點可能是產品、特質、服務、價值等等,但歸根結底,還是我們希望形成什麼樣的印象?
3怎麼實現?明確品牌需要形成的印象之後,用什麼樣的方式能夠讓目標受眾在心目中確實形成這樣的印象呢?這是品牌架構中最後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思考完後我們開始進行正式的品牌架構設計,這分為兩個步驟:品牌架構規劃和品牌架構表達。
首先介紹兩者的定義:
品牌架構規劃它的意義就在於排座次。一個家族品牌中有很多的子品牌,每個品牌成長的時間、代表的意義、針對的人群都是不一樣的。
品牌架構規劃需要釐清這些子品牌之間的優先順序、關係遠近、排列組合等問題,就如同整理一個族譜一般,明確誰是父親,誰是兒子,誰和誰是一輩的,誰和誰是一組的,誰和誰長得像一點。
品牌架構表達。僅僅把品牌的族譜排列出來是不夠的,關鍵在於我們透過什麼樣的方式讓受眾感知到這個架構。
比如當一個家族品牌有專門針對年輕人的品牌,也有針對老年人的品牌,那麼它帶給這兩撥人的感受應該是不一樣的,這才是有效的品牌架構表達。
因此品牌架構表達的意義在於做規矩,它規定的是不同角色的品牌應該呈現的模樣以及輸出的印象。
如果沿用族譜的概念,品牌架構表達確立的是爺爺輩要有爺爺輩的樣子,孫子輩的就要有孫子輩的樣子。如果所有品牌傳達同一類資訊,就會造成品牌的面目模糊。
中國的金融企業在這一個問題上特別凸顯,他們旗下有無數的子品牌,但在表達時幾乎用了一樣的資訊,沒有什麼差別。
說完了定義我們來看看具體的做法:
品牌架構規劃這裡需要運用到兩個視角:
“ 外部視角 ”
品牌的目標受眾認的是哪個牌子?用於區分子品牌的要素是不是他們關心的?
例如福特和GM都有各種各樣的車型,福特用的是統一品牌策略,受眾喜歡的是福特品牌,而不同的車有不同的配置,他們仍然有許多選擇。
GM採用的則是多品牌策略,因為它認為窮人買車和富人買車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它不希望賣給這兩類人同一個品牌的車子。
另一個例子是奇瑞,在十年之前,它在中國中國產汽車品牌中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塊牌子,但是今天也許已經被比亞迪超越了。
在這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奇瑞在名聲大噪之後做了很多的子品牌,一時間路上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車子,細究下來都是奇瑞的,但是奇瑞又沒有錢去打造這些品牌,反而稀釋掉了奇瑞本身的聲量。
這就是為什麼多品牌策略在汽車這個領域是非常困難的原因,人們很關注汽車的技術含量,以為駕駛是和生命相關的一件事情,因此汽車品牌的印象不是短期內就可以改變的。
而在這個階段裡,比亞迪則透過各種併購、合作,以及對電動車進行前瞻性的研發,創造了品牌的影響力。
透過奇瑞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品牌架構所管理的印象並不是越多就會越豐富,很遺憾的是,印象往往是越多越不清晰。
由此,透過外部視角,我們要明確品牌希望給誰留下什麼樣的印象,這決定了我們在規劃品牌架構的時候如何去思考。
“ 內部視角 ”
對企業而言,它在運營的時候沒辦法只考慮市場,即便它只考慮市場,它也沒有那麼多的資源去投每一個品牌,所以它必須在內部對它的品牌做出安排。
這意味著,企業需要為每個品牌安排一個角色,如果將做品牌比喻成上戰場打仗的話,那麼這就相當於排兵佈陣。
根據品牌大師戴維·阿克的理解,品牌角色可以分為英雄品牌、先鋒品牌、差異化要素品牌、現金牛品牌和戰鬥品牌。英雄品牌——它承載了主品牌最核心的印象,例如三星的galaxy,三星幾乎將所有的營銷費用都砸在了galaxy上,就是希望它能夠代表三星的整體品牌。
先鋒品牌——類似於敢死隊的形象。品牌在原有形象基礎較好的情況下,希望做一些調整,但由於印象調整的風險較大,所以希望先用一個品牌去調整一部分人的印象。成功了,全域性皆勝,即使失敗了,也能扔掉重來。
差異化要素品牌——即成分品牌,指為某些品牌產品中必不可缺的材料、元素和部件等構成要素所制定的品牌。
現金牛品牌——指當一個品牌經營一段時間後,大家都形成了比較好的印象了,目前處於收穫的階段,不需要再投入太多錢。
戰鬥品牌——它相當於起保護作用的掩護部隊,讓另一個品牌在競爭中能夠存活下來並且發展得更好。
這五個角色可以重合,每一個品牌架構中也並不需要包括所有五個角色。但是當企業在規劃品牌角色時,往往就在這個範圍裡。
品牌架構的核心目的最終都是為了幫助品牌核心內涵的建立和穩固。如果以打仗作喻,品牌架構所承擔的角色,就是透過排兵布將快速佔領制高點。
當然,在這之前,品牌需要先進行梳理,其目的是讓品牌接近客戶認知的過程,也就是說,讓客戶在貨架前面對一大堆產品時,可以不用過多的猶豫。
品牌架構表達
品牌架構可以分成五個層次:
第一層——企業品牌
第二層——業務群品牌
第三層——產品品牌
第四層——最佳化描述
第五層——產品描述。
企業品牌就是主品牌,業務群品牌是子品牌,後面的其實就是代號。代號和品牌的差別在於,品牌需要建立不一樣的印象,而代號僅僅用於區分。
從品牌的四個傳播要素——標誌、名稱、VI系統和傳播調性看,企業品牌肯定是獨立的,業務群品牌的標誌和名稱一般是獨立的,但是在VI系統和傳播調性上會以主品牌為基礎。
到了產品品牌這一層,就會和業務群品牌保持相對一致。到了第四層和第五層,就不會有標誌和VI系統了,基本上都是和上一層保持一致。
我們必須明確哪一層是可以傳播的,哪一層則是不可以傳播的。一般情況下,企業品牌、業務群品牌和產品品牌是可以被傳播的,甚至可以獨立傳播的,但是產品代號和產品描述是不獨立傳播的,這就是做規矩的過程。
巴克萊銀行案例
以巴克萊銀行為例,它旗下有三個子品牌:信用卡、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它們都是比較有活力、有專業聯想的。
那麼,巴克萊的資產路徑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首先,巴克萊的主品牌給人的印象是專業、權威和穩健的,已有的品牌印象可以去影響新的業務。
可是巴克萊發現,零售業務和對公業務能夠能夠很好地承載主品牌的現有印象,但對於信用卡業務而言,反而造成了阻礙,大家會覺得它不夠年輕化。
因此巴克萊把信用卡、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單獨拎出來做了子品牌,其目的就在於,這三個子品牌能夠向主品牌回注一些資產——年輕、活力和專業性,使它不僅僅具備一個商業銀行對於解決普通金融問題的專業性,也具有解決投資、財富管理問題的專業性。
當專業性和活力感被賦活時,巴克萊能夠藉此去覆蓋所有的業務,這就是它的資產累積的路徑。
但是信用卡、投資和財富管理這三個子品牌之間也是有所差異的。其中,Barclays Wealth和Barclays Capital是帶有主品牌的強力背籤的,不管是在名稱還是logo上都能夠有所體現。
至於Barclays Card,雖然在名稱上也和巴克萊縣關聯,但是它的logo卻和主品牌沒有太大的關係了。
這就是在品牌架構表達上的親疏遠近的安排,信用卡、投資和財富管理都屬於產品品牌的層級,做規矩的過程決定了在視覺上如何規範、用什麼樣的風格去傳播等等問題。
因此,當我們在設計品牌架構時,需要明確兩大步驟:規劃和表達。不僅要排座次,也要立規矩。在規劃中運用不同的視角,穩定核心的品牌概念,表達時則要規範不同子品牌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