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宜賓百年非遺傳承人
-
2 # 北京不冷東京熱
的確在發揚。
中國目前已經淪為了中草藥原料的出口大國,而日本則成為了中草藥的研發大國,賺錢大國,出口大國。
相信不少去日本旅遊的遊客,都能在日本的藥妝店看到不少“漢方藥”。可能有不少中國遊客會覺得驕傲,因為這是中國的瑰寶。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國中草藥原料的75%,被運往日本。然後在日本做出來的中草藥,佔世界市場份額的90%,而中國只佔2—3%。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
一是因為中藥在西藥的強大攻勢下,一度被認為缺乏科學辯證。很多療效,憑藉著的是老中醫的經驗,而缺少現代化的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從政府到民眾,都對中醫產生了不少的偏見。政策上缺乏支援,消費上缺少消費者使用者,漸漸的,這一中國瑰寶,慢慢變成了糟粕。
不過,在日本人看來,中國的中醫就是瑰寶。日本的實力企業在中國廣泛建立中醫藥材種植基地,從源頭上保證原材料的達標。比如中國最大的中藥企業同仁堂在中國,只有不到10個種植基地,但日本最大的漢方藥企津村製藥,在中國卻有70多個種植基地。兩國實力企業從原材料採購、到研發上就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二是日本把漢方藥納入醫保,這樣就保證了漢方藥有著堅實的消費群體。但是中國納入醫保的漢方藥就很少。
三是研發支援。新藥的開發需要較長的時間,較昂貴的投入成本。目前中國的中醫藥企,主要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研發實力薄弱。政策上又缺乏支援,這樣就導致中國的中醫藥企業,先天研發投入就不足,自然比日本企業就會有相當一部分差距。
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中醫藥有自己的合理性,它注重全身各臟器系統之間的和諧協調,與西醫從根本上認知就有不同。不應該將中醫、西醫對立起來。希望相關方面能儘快出臺促進中醫藥發展的措施,真正把這一瑰寶發揚光大。
-
3 # 我心自在無礙
偷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可能去發揚呢?即使高麗人也只敢偷偷摸摸改頭換面來佔為己有。因此日本根本不存在發揚中醫的問題。
隋唐之後,雖然官方派出的“遣唐使”不在了,但中日兩國民間的交流從未斷過。特別是鎌倉時代之後,日本盛行禪宗,不少醫書和漢方隨僧人往來於兩國。江戶時代,幕府在江戶城設立了“江戶醫學館”,類似於“中央醫學院”,大力培養漢醫人才,各藩也設有官方醫學館,私立的醫學館更是遍佈日本列島,漢方醫學一片鼎盛。
十五世紀以後,日本漢方醫學界分化,形成以中國金元醫學佔主流的“後世方派”和推崇張仲景的“古方派”,此外還有主張兩者調和的“折中派”,各流派之間互相論爭,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然而漢方醫學在日本的地位卻日益鞏固,逐步形成了獨自的醫療體系,到江戶中期迎來鼎盛期。
但是很明顯,之後的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日本人全盤接受西方的文化入侵,於是漢醫地位急劇下降,明治維新之後西方醫學的主導地位已經確立,基本漢醫無立足之地。也因此在甲午戰爭之後,康有為、梁啟超等興起效仿日本全盤西化的變法運動,但是顯然是不成功的,但是也因此帶來了大量旅日學習的莘莘學子,也因此日本的廢漢醫的做法被當時的年輕學子認為是變法的第一步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第一次中國的廢中醫的源頭還真的和日本有關。
如果按照這個節奏,日本早就沒漢醫什麼事情了,也就是不應該有漢醫這個稱呼才對,那麼為什麼又讓漢醫東山再起呢?
香港《亞洲週刊》2004年8月1日一期報道題:日本終為中醫藥平反(記者 毛峰)報道一件事情,13本文部科學省最近正式給長期被打入冷宮的中醫藥“平反”並“恢復名譽”:“中醫學概論”開始被規定列入全國80所專業或綜合性大學醫學部的必修課程,2006年起作為日本醫生臨床考試內容之—,2008年開始納入日本醫生資格考試的試題範圍。20多萬當代的日本醫生中,九成五以上沒有系統學習過“中醫學”的“歷史斷層”,終於被新時代中醫進發的恆久魅力所“焊接”。這個節奏轉的也太奇怪了,其實之所以如此,也是被日本的現實給“逼”的.來自厚生勞動省的白皮書顯示,當時日本國民醫療費快速增長,已超過31兆日圓,然而疾病的治癒率卻未見增長,基本徘徊在1/5左右.另一方面,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已佔總人口的19%。且日本百歲以上的老人總數已突破兩萬人,老人平均壽命躍居世界之首。高齡化加上長壽化,帶來了老人健康保健的醫療問題,令“清一色”西醫師的日本各大醫院束手無策,難以“對症下藥”。這些迫在眉睫的社會醫療難題,迫使政府不得不重新找回被拋棄了一個世紀的中醫“女神”。
中醫藥教育的斷層,造成當時約25萬日本醫生中95%以上沒有系統的中醫學知識。日本雖有117種醫生處方的漢方藥,247種可由藥劑師處方或自由購買的普通中成藥,但醫生只能在不知其所以然中處方,這是影響目前中醫藥在日普及發展的一個問題。儘管如此,像富山醫科藥科大學等少數醫學研究中醫藥的科研水平,仍要較中國為高。日本民眾對中藥的喜愛和熱情也在快速“升溫”。
1967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健康保險法,將59種中藥正式列入臨床應用的藥品當中,從此“漢方醫學”由民間走入各大醫院的病房,並迅速得到推廣。目前得到日本健康保險承認的中藥已達217種。
上世紀80年代,漢方醫學在日本迅速發展。中藥店遍佈全國各地,走在東京的街頭常能看到中醫針灸和推拿診所。而以中醫為原理、以中藥為原材料的藥膳更是深受日本年輕女性的青睞。據統計,目前日本約2萬人從事以漢方醫學為主的工作。漢方研究學術組織及團體近百個,其中影響最大的日本東洋醫學會現有會員1萬餘人。
1991年的日本民意測驗表明,79.5%的人認為,漢方醫藥治療慢性病有效,65.6%的人則認為,漢方醫藥能夠促進健康長壽。
據《日經》雜誌問卷調查,目前日本有15萬,取得醫師資格的醫師中,其中69%的臨床醫師使用漢方製劑。據向日本1300名臨床醫師調查認為,至少有以下20種病症,漢方醫學療效高於西醫學:植物神經失調、支氣管哮喘、便秘、慢性腎炎、慢性胃炎、過敏性鼻炎、高血壓、頭痛、糖尿病、神經疾病、風溼性關節炎、月經不調、低血壓、前列腺肥大,各種癌症、矽肺等。
隨著漢方醫學的不斷髮展,日本官方對漢方醫學的應用和研究給予愈來愈多的支援和關注。在醫療政策方面,厚生省除規定大部分漢方製劑可享受醫療保險外,還規定針灸費可部分從醫療保險中支付;同時還同意在西醫院內開設東洋醫學科。在漢方醫學教育方面,文部省正式下文成立世界第一所正規的針灸大學,使漢方醫學開始納入國家教育行列。政府還在大學中設立中醫診療所及研究所。
地處日本列島中心部的富山縣建設世界一流的現代中藥特區規劃。有重點中藥開發試驗和藥品生產製造的•一條龍”體系,形成了一個可以迅速將中藥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市場化能力。富山醫科藥科大學擁有日本獨一無二的“和漢藥研究所”,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甚至超過中醫藥發源地的中國以及香港、臺灣等地,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和漢藥研究所還擁有一個世界最大規的中草藥標本及中成藥開發資館,為藥效解析中心提供了豐富科研“素材”。
“西洋醫學治不了的病,漢方醫學能獲得滿意的療效,現在既要研究西醫,又要研究漢方醫學,這是我們這一代醫生的任務,”東京大學醫學部內科教授大島良雄在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演講時曾這樣說。中間有個小插曲,也是日本廢醫驗藥之後的最大轉折點
要知道一件事,日本由於歷史原因保留了大量中醫醫學典籍,但是很有諷刺意義的是由於推行現代醫學的緣故,已經很難再接受中醫的診斷理論了,於是立足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的經方派還是現在日本主流,尤其以《傷寒論》的方子為主,日本人據此開發出大量中成藥,由於其科技技術的先進,藥物選擇、藥材加工、藥材製作的嚴格,其藥效比國內的好,甚至出現華人跑去日本買漢方藥的情況。
要特別指出的是,“漢方”是在日本發展起來的日本化的中醫學,明治以後為區別西醫始稱為“漢方”,其實已經不能稱之為中醫了,因為在日本的漢醫只有藥方沒有理論,因此他們現在也只會在現有方劑開發改良,且也侷限在這幾個方劑中了,充其量叫看症選藥而已。即使是現在的日本,還是以現代醫學為主,其模式類似於美國,只是漢方比例高一些而已。
由此也可以看出,廢醫驗藥最好的結果也就日本這樣了,甚至還不如他們,所以廢醫驗藥的路子已經被日本證明行不通了,抱殘守缺的結局只能代表整個中醫的滅亡。
-
4 # 本草行者17612170246
談不上發揚!只得部分醫術,沒有得醫道。
今天的他們的中醫藥成果,不是藉助科學的外衣附庸而已。沒有醫道的滋養,醫術就像是無根之水,更何況是附庸在科學之上的。
所謂的發揚,不過是當下之人大多數為懂得太多知識的下士而已!
回覆列表
不是發揚中醫,而是他們已經把中醫說成是他們的了,對了,叫什麼日本漢方醫學,而且把中醫藥的很多方劑準備向世界衛生組織申請專利認證,以後中國的中醫藥這個東西就不是中國的了,而是日本的漢方醫學,可能以後大家想要學習中醫都要到外國去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