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緣誰信呢

    隨著滿清入關後國家輿服制度的不斷完善,宮廷創制了森嚴的著裝等級制度,它逐漸被賦予禮樂教化的功能,而朝珠也逐漸成為宮廷冠服佩飾的定製。朝珠的製作和佩戴規範也載入乾隆二十八年編纂的《欽定大清會典》中,可見官方的重視程度。清代朝珠由身子、結珠、佛頭、背雲、紀念、大墜、墜角七部分組成,周長大約在130-170釐米之間。身子由108顆珠子組成,意寓12月、24節氣、72候為一年的說法,總數定為108。還有一種說法,即佛教認為人生有108種煩惱,舊時佛寺每日朝暮各撞鐘108下,稱為“醒百八煩惱”。

    清代皇帝以及后妃、在朝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其命婦還有侍衛等,均可佩掛朝珠。場合不同,皇帝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也要佩戴不同顏色的朝珠。皇帝祭天壇時,穿藍色朝服,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壇時,穿明黃色朝服,佩戴琥珀或蜜蠟朝珠;在日壇朝日禮時,穿紅色朝服,佩戴紅珊瑚朝珠;在月壇夕月禮時,穿白色朝服,佩戴綠松石朝珠。四種顏色分別代表天、地、日、月。當時官員佩戴的朝珠也分為不同等級,官階越高所佩的朝珠材質越是高貴。清代皇帝賞賜給文武百官的朝珠各式各樣,朝珠材質有東珠(珍珠)、翡翠、珊瑚、瑪瑙、琥珀、蜜蠟等,以明黃、金黃及石青色等諸色絛為裝飾。有封號的命婦也有朝珠,她們在穿著吉服參加祈谷、先蠶古禮時,只需佩掛一盤朝珠;若遇重大朝會如祭祀先帝、接受冊封時,必須穿著朝服並佩掛三盤朝珠,歷代皇后和太后的畫像中也是如此。皇帝、官僚、命婦這一龐大群體都佩戴的朝珠,似乎與現在文玩手串文化中不同材質的珠串一脈相承。

    清 沉香木團壽108數

    這串數珠以一百零八顆褐色沉香木珠和四顆紅色珊瑚珠精製而成,沉香色澤呈亮褐色,打磨光滑,每顆沉香木珠周身都雕刻團壽紋,每二十七顆沉香木珠之間穿入一顆紅色珊瑚珠,共有分珠四顆。四顆分珠珠身亦透雕團壽紋,紋理細膩清晰,精細華美,做工之精巧令人稱讚。“佛頭”、“佛塔”亦以紅色珊瑚珠製成,透雕團壽紋,“佛頭”下飾有盤長結雙墜流蘇,整串數珠以沉香木珠、紅色珊瑚珠相配而成,素樸靜雅中隱著華貴的氣息。

    清 翡翠108子數珠

    翡翠材質,108粒數珠,珠體均勻飽滿,光澤明麗,細膩溫潤,富有生氣,配有四粒珊瑚隔珠,下接珊瑚佛頭,以大粒珍珠、黃色碧璽,藍色碧璽及珊瑚、珍珠米珠為結珠,其間飾有珊瑚雕牌,後以粉色碧璽為墜角。整器色彩豔澤,材美藝精,儲存良好,包漿潤澤自然,手感柔滑。乃隨身禮佛、驅穢辟邪之佳品。

    清乾隆 御製東珠朝珠

    這串東珠朝珠長140釐米,主體由108顆圓潤晶瑩的東珠組成,間以深紅緻密的上等紅珊瑚佛頭四枚,每一佛頭兩側各附青金石伴珠一枚。頂端佛頭下連繫綴東珠綠松石佛頭塔,塔下以明黃色絛帶穿系橢圓形金累絲嵌青金石背雲,背雲上下各有綴東珠及紅珊瑚製蝙蝠形結1個,背雲尾端垂綴東珠和金累絲託紅寶石墜角。三串記念由綠松石組成,每串10粒,尾端垂綴東珠及金累絲託紅寶石墜角。

    朝珠是清朝皇帝和官員著禮服(朝服、衰服)、吉服(龍袍) 和常服時佩戴的一種裝飾物,掛在頸項垂於胸前,是顯示身份和地位高低的重要標誌之一。朝珠的主體自108顆珠貫穿而成,材質多種多樣,有珠石、木質和角牙質等,多為貴重材料。

    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清代朝珠的材質除常見的青金石、蜜蠟、珊瑚、綠松石、碧璽外,還有東珠、藍晶石、翡翠、瑪瑙、金珀、唬珀、伽楠香、菩提子、檀香、沈香木、椰子木、扎古扎牙(西藏所產木質貢品,能解毒)、硨磲、象牙、牛角等數十種材質。

    清中期 珊瑚朝珠

    珊瑚珠108顆,青金石結珠、佛頭、佛塔,黃絛系銀鍍金點翠背雲,嵌紅寶石,碧璽墜角。綠松石紀念三串,碧璽墜角。按清《會典》規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方可配掛朝珠。此件朝珠所選珊瑚珠一百零八顆大小如一,顏色鮮豔,圓潤而有光澤,是按12各月,24各節氣,72侯,為一年的說法,總數定為108顆。

    紀念左二右一,應為宮廷嬪妃使用,記念又稱“三臺”,一說天子有三臺,即靈臺,以觀天象;時臺,以觀四時施化;囿臺,以觀鳥獸魚龜。同時,“三臺”又將朝珠與念珠分別開來,寓意尊貴。佛頭為青金石,略大於珊瑚珠,色彩沉穩,造型大方,有嚴肅莊重之感。

    背雲系銀鍍金點翠,呈花瓣狀,頂端和底端鑲蝴蝶,所嵌紅寶石橢圓形,圓潤華貴。碧璽墜角紫色透明,鵝卵形,上嵌珍珠,晶瑩剔透。清朝對朝珠的製作及佩戴有著嚴格的規定,是身份等級的象徵。

    清 蜜蠟108子數珠

    以108顆蜜蠟珠精製而成,蜜蠟色澤亮麗、珠圓色潤,打磨光滑,品相完好,每27顆蜜蠟珠之間穿入一顆綠松石珠,分珠共有4顆。四顆分珠珠身鏤刻團壽紋,紋理細膩清晰,極為華美,做工之精巧堪稱經典。此數珠上方兩顆結珠呈葫蘆形,是數珠的佛頭和佛塔,復飾以紅珊瑚背雲。能以整套數珠全美流傳至今,彌足珍貴。

    清 雙桃紅碧璽、翡翠十八子

    碧璽取材顏色極品,乃碧璽中最尊貴之雙桃紅,粉豔濃郁。翡翠隔珠、佛頭,配有盤長紋翡翠牌及墜角,大粒珍珠及珊瑚、珍珠米珠為飾。此串取材精美,通身色澤濃豔,璀璨奪目。明豔動人,琢磨油潤,配色富麗不失典雅,造型細膩而無損大氣,乃萬中挑一之珍品。

    清朝皇帝穿龍袍或吉服袍時,腰間繫佩“吉服帶”。皇帝的吉服帶有多種製作工藝及裝飾手法,一般為明黃色,上有嵌珠寶的金帶板裝飾。帶端設帶扣,左右有二環,用以佩帶帉(摺疊起來的綢條)、囊(荷包)、燧(火鐮)、觽(音:觽,解結的錐子)、鞘刀等物,後來還有帶表及搬指的。佩帶囊和帉,清代馬上得天下,荷包用以儲食物,途中可充飢;帉可以代替馬絡帶,馬絡帶萬一斷了,就以帉續之。帉起初都用布帶,後來用於禮服,便改用絲綢製作了。

    清 海藍寶十八子手串

    藍寶石晶瑩明亮,工藝細緻,琢制精心。“佛頭”、“佛塔”由紅色碧璽珠製成,下端有白色米珠結,一淺黃色絛帶穿藍寶石背雲,絛帶下端以黃色碧璽為兩墜角。是款手串材質極為珍貴,晶瑩透徹,明潔無瑕,濃豔華美,令人驚歎。

    清 黃碧璽十八子手串

    此款手串由十八顆黃色碧璽珠組成,碧璽碩大,顆顆飽滿,打磨光潔,色澤溫潤古樸,頗為難得,間以紅色珊瑚珠相隔。“佛頭”以紅色珊瑚珠製成,佛頭下飾有雙墜,墜角以藍色碧璽製成,靜雅豔麗,古樸中顯華貴。手串以十八顆意同一百零八顆數珠的功能,是便於攜帶,寓大於小的手串型念珠。其既可以握在手中,也可以掛於衣襟的鈕釦上,為誦經唸咒時計數之用,持不同材料的數珠誦經,所獲功德徑相不同。

    清乾隆 伽南香金粟壽字十八

    系用伽南香打磨成珠,通體雕刻一“壽”字,後鑲以金粟,其工作量比普通伽南串珠多數倍。迦南香之古樸與金粟之輝煌交相輝映,華美而不失質樸。珊瑚結珠、佛頭、佛塔。佛頭內中空,透雕雲紋,刀法圓潤,線條渾厚,富有立體感。佛塔葫蘆狀,頸部雲紋上線刻“壽”字,墜飾晶瑩,起地透雕龍作“S”狀,飾以雲紋,動感十足,中部刻“壽”字。佛塔頂部、玉佩頂部及底部、墜角頂部均綴以束狀珍珠,每束十粒左右。此手串應為皇室成員祝壽時所贈禮物,雕琢一絲不苟,獨具匠心,其精美的材料和高超的工藝體現著主人的身份與地位。

    清中期 翠玉蓮子形十八子手

    系十八粒蓮子形翠玉穿成,碧玉打磨光滑,大小基本一致,溫潤自然,沁色隱約可見。蓮子象徵佛祖和不受塵世垢染的心境。碧璽結珠、佛頭、佛塔。結珠雕成蓮子狀,略大於碧玉蓮子,晶瑩剔透,幾可見穿線。佛塔繫有暗橙色葫蘆。黃絛繫有橢圓形碧璽背雲,浮雕雲狀紋飾,富有動感,深刻壽字,刀工圓潤。碧璽材質較純,天藍色墜角,色澤亮麗。是串選材上等,多色並用,打磨雕刻技術爐火純青,寶石、珍珠、玉石並用,做工配色皆極為精彩。

    清中期 珊瑚十八子手串

    此件手串由十八粒珊瑚珠製成,青金石佛頭和佛頭塔。黃絛系一碧玉佩,淺雕祥雲。又綴有一對墜角,晶瑩剔透。間綴有米粒珍珠,更添華美。手串原為佛家消除煩惱障和報障的佛珠,其特定手串顆數有特定佛法含義,“十八子”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此件手串所選珊瑚飽滿鮮豔,其它配石亦為上等,是吉祥富貴的象徵。

    清中期 象牙珊瑚十八子念珠

    取材象牙,質地細密,18子,間有兩粒珊瑚質隔珠,接珊瑚佛頭,配珊瑚、珍珠米珠及明黃色絲絛。珠體琢磨規整有度,通體茜綠色,色澤深豔,其上刻有壽字紋、瓜稜紋,紋飾繁複,瑞意逼人,為典型清代工藝風格,雕刻流暢,茜色精細,包漿肥腴。且儲存完好殊為難得。

    清乾隆 伽楠香大吉牌

    質感溫潤,富有光澤,為上等伽楠香而制。形狀扁平,刻枝葉茂密,纓蔓勾連,質感強烈,呼之欲出。枝葉掩映處結有兩隻葫蘆,造型拙樸,刻“大”、“吉”二字,甚為可愛。牌的邊緣為自然交錯而出,打磨光滑。牌的頂部及底部綴有纓絡裝飾。是件刀工嫻熟,線條富有彈性,構圖設計和畫面層次都獨具匠心,典雅大方,高貴而不失質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揚刃復仇任務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