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蘇霍姆林斯基

    機率事件。

    對於社會精英的出現,並不需要太多的好的基礎教育,需要的是人口基數。人口基數大了,必然會出現一些。

    這就是你過去多年可以看到美國跨國公司領導層很多都不是美華人。

    像人口基數小的國家,發展的再好,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只能想辦法多移民一些高階人才。

  • 2 # 極品天下

    印度“盛產”的輸出產品一般認為只有兩種:寶萊塢電影和印度高管CEO。這裡的“盛產”是指印度確實是向世界,尤其是向美國輸出了大量的CEO,而且大多還是“超級”CEO,以至於這成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化現象和經濟現象。其中原因很多,下面我們,來進行一一的分析。

    部分印裔超級CEO:谷歌:2015年10月2日,桑達爾·皮查伊正式成為谷歌公司新任CEO微軟:在為微軟工作了22年之後,薩蒂亞·納德拉於2014年2月被任命為該公司執行長。諾基亞:拉吉夫·蘇里於1995年加入諾基亞,2014年4月被任命為Quattroporte兼執行長。Adobe:山塔努·納拉揚2005年成為營運長,2007年被任命為執行長。百事可樂:曾任百事可樂CEO的印裔女性盧英德,在12年間為公司賺取了1000億美元。對此,美國的《時代週刊》驚歎:“CEO”已經成為印度的頭號輸出品!印裔CEO帶來的自然是所謂的“印度式管理模式”,下面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印度式管理模式”都有哪些特點。印度式管理模式的7個特點:

    在世界觀方面,屬於外控性管理,具有強烈的宗教信仰。

    在對人性的看法方面,強調友誼、包容、溫和等等。

    在人際關係方面,屬於父系型的群居模式。

    在行為取向方面,屬於重精神、輕物質,認為工作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

    在思維模式方面,屬於抽象思維,務虛先於務實。

    在空間觀方面,既獨立又群居。

    在時間觀方面,缺乏時間觀念, 不以現在為導向。

    整體來看,印度式管理模式和美國模式的獨立自控、強調競爭、注重物質利益等的管理模式有著明顯的不同,甚至在很多觀念上都是相互衝突的。

    對比一下美國著名的CEO:

    比爾·蓋茨非常強勢,一點也不懂得內斂含蓄:

    “我們絕大多數的競爭對手做的相當差。他們不知道如何引進具有商業才能和技術才能的人才,更不知道如何充分組織、結合這些人才的優勢。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自己。”

    喬布斯經常罵人,甚至連自己員工的信件都能偷看。

    拉里·佩奇也很強勢,充滿了好鬥精神:

    佩奇認為,訴訟和競爭不會讓一家公司失敗,讓它失敗的是公司走錯了方向和缺乏競爭的野心。

    替代比爾·蓋茨的鮑爾默也很好鬥,對員工實行鐵腕統治。

    和美國同行們比起來,這些印度籍的CEO普遍溫和、謙遜、包容。皮查伊作為現在谷歌最關鍵的領導者,是那種性格溫和,待人友善型別的人物,據說在谷歌皮查伊有個外號叫“好好先生”,人緣相當的好。

    鑑於印度CEO大行其道的獨特現象,有一個新名詞“文化智商”被提了出來。

    “文化智商”

    指人們能夠在不同的文化之中,都能夠很好的生存、發展和成長,能高效的進行不同的工作,能和不同文化的人很好的相處。這種能力就叫做“文化智商”。情商是抓人們之間的差異的,文化智商強調的卻是洞察不同的群體和組織文化之間的差異。現在講管理,特別是跨國公司大企業的管理,文化智商變得非常重要。印裔在文化智商上有一定的優勢,而華裔卻正在矽谷退潮。

    下面我們來試著分析一下,為什麼在CEO這件事上,印裔就比我們華裔做的好,為什麼印度就能大量地輸出超級CEO:

    一、印度“盛產”CEO,和這些印度人出生和成長的環境有關係

    印度被英國殖民了很多年,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度的精英層和西方溝通起來基本上沒什麼語言和情感上的障礙,基本上算是一種“無縫對接”。也就是說,這些印度未來的CEO,從一出生開始,就既是印度人,也是西方人。他們從小就生活在英語的環境下,長大後再去西方發展創業,最後成為CEO,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二、印度比較重視理工科的教育

    印度理工學院的建立為培養超級CEO儲備了很多人才。最近有一個調查,在美國矽谷的兩千個新創立的高科技企業之中,有40%是印度人創辦的。而這些印度的創辦人之中,又有一半是印度理工學院培養成來的。另外,在全球最著名的商學院之中,有很多都是印裔在當院長,比如芝加哥商學院、哈佛商學院。

    三、在文化傳承上,印度人和猶太人有著同樣的族群特性

    印度人非常照顧同鄉,他們透過相互提攜,逐漸在西方尤其是美國形成了一個“印裔高管圈”。有句話是怎樣說的:“想走得快,一個人走;想走的遠,一塊兒走。”印度人就是一塊兒走的。而很不好意思,我們華裔在外國打拼,一般都是“一個人走的”。這個現象我們可以從這次華裔楊安澤參加美國大選一事上看得出來。另外,在美國,猶太人也在政治、軍工等領域組成了一個小圈子,這些都是“一塊兒走,才能走的遠”的一個佐證。

    四、印裔CEO擅長“守成”。

    那些美國的CEO,像比爾·蓋茨、喬布斯他們擅長攻城略地,開疆擴土,而等他們打下江山以後,恰好就需要像印度裔這樣“文化智商”比較高的CEO來幫他們來守住這份產業。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裡,像印裔這種型別的CEO似乎更加的適合一些。

    反思中國在教育體制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必須對中國的教育體制做出一些反思。這些年,中國確實在教育領域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另一方面,僵化的教育模式、只以分數為標的的教育導向,把學生都培養成了考試機器人,高分低能的現象普遍存在著。在題海里日夜遨遊到精疲力盡的學子們只顧著去闖獨木橋了,哪裡還有精力去發展自己的“文化智商”?等到他們也有了發展“文化智商”的環境和機會時,人家印度人早就在印度老鄉的提攜下CEO了。

    結語:

    最後我要說,一個國家真的崛起和強大應該表現在各行各業的方方面面。你不能說你已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可國足卻還在渤海灣裡洗他們的臭腳哪。同樣,對於CEO這件事,我們不一定非要去和印度人在美國的矽谷裡一爭高下,但這種現象反映的中國在某些方面存在的短板,比如在教育體制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只有不斷地修補我們的短板,發揚我們的長處,我們才能不斷地實現趕超和跨越,最後把其他國家都遠遠地甩在我們的後面。

  • 3 # 千佛山車神

    的確,近年來美國矽谷大有被印度裔CEO佔領的趨勢。

    2007年,印度裔美華人山塔努·納拉延出任Adobe公司CEO

    2008年,印度裔美華人桑傑·賈出任摩托羅拉公司CEO(已經卸任)

    2014年,印度裔美華人薩提亞·納德拉被正式任命微軟公司CEO。

    2015年,印度裔美華人桑達爾·皮查伊正式成為谷歌公司新任CEO。

    (薩提亞·納德拉)

    (桑達爾·皮查伊)

    除此以外,哈曼卡頓、諾基亞、閃迪、NetApp、軟銀,這些公司的CEO或者前CEO都曾由印度裔人士擔任。

    不得不承認,印度裔如今已經幾乎橫掃整個美國商界,美國媒體甚至慨嘆,印度裔將與猶太裔一起把持美國的科技和金融行業。

    目前美國的印度裔公民人口已經超過400萬,是在亞裔人口中僅次於華裔和菲律賓裔,而且印度裔人口還在高速增長。

    與華裔相同,美國的大多數印度裔公民也都是科技移民,有著印度頂尖學府之稱的印度理工大學每年都向美國高校輸送大批尖端人才,這些人在赴美學習之後基本都留在了美國。

    平心而論,印度裔科技人才的能力確實很強悍,畢竟打天下要有真本事,美國社會是非常崇尚硬核實力的,如果不是個人能力優秀,印度裔也不可能在矽谷攫取一席之地。對比下菲律賓裔,人口比印度裔多多了,但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有菲律賓裔CEO。

    並且美國的印度裔也是非常團結,通常一個印度裔擔任某公司高管之後,他便會著重提拔自己的印度老鄉。在這種鄉黨關係的提攜下,印度裔在公司的晉升途徑也更加順暢。

    當然,印度裔精英在美國異軍突起還有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印度國內科研和經濟環境太差,導致出國留學的頂尖人才不願意回國,他們來到美國後就一門心思的紮根在了美利堅。如今的美國的印度裔不光在商界混得不錯,在政界和學界也很厲害,在現在的美國內閣中有多達8名印度裔長官,位居亞洲裔之首。

    (美國前駐聯合國代表黑莉,她就是一名印度裔)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州長——鮑比·金達爾,他也是名印度裔人士)

    如今的印度裔在美國的商界政界全面開花,他們的湧現讓美國社會更加認同印度裔,也讓印度人民倍感自豪,但這種自豪的代價是印度本華人才的嚴重流失。

    與之相對比的是,印度裔人士雖然霸屏各大科技公司CEO,但印度本國網際網路公司卻一直髮展緩慢,其中人才嚴重流失是主要原因。

  • 4 # 李建秋的世界

    去美國的印度精英,根本就不想回印度,這和華人去美國是不一樣的。

    相當多的華人去了美國唸書,都是抱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想法的,覺得機會少了,受打壓了,直接回國找機會,印度人不行,哪怕擦盤子也要留在美國。

    中印留美人群

    中印留美人群有極大的不一樣,很多人都誤以為華人到美國留學的人群都是特別高階的----錯了,確實有一部分特別高階的,但是相當部分是靠著偷渡,避難,藍領等等之類的移民,這些人在美國過的比在中國的更好,他們也更願意留在美國。

    這批人是不想回國的,回國也沒什麼好處。

    但是對於頂尖人才那就不一樣了,相當部分的頂尖人才在美國是有所謂的“竹子天花板”的,當然,這也不僅僅是針對於中國,中日韓三國都是,這是族裔的問題,你見過幾個南韓人或者日本人在美國當CEO的?也沒有嘛。

    而對於印度來說,能夠去美國的幾乎都是金字塔尖的那一批人,像這次谷歌又開始申請一批技術移民,估計印度人又要去一批,能夠在谷歌這種地方站住腳的,也是人中龍鳳了,對於印度精英來說,根本不存在回去這個選項,即便是回印度,又能帶來什麼好處呢?沒有創業環境,沒有優秀本土公司,回印度什麼都幹不成,好好留在美國才是正經。

    另外,印度裔頂尖精英更能表現自己,中國傳統儒家在這方面就吃了虧,低調,只會悶著頭做,這對於在那些國際公司工作是很不利的,印度人擅長演講,印度國父尼赫魯的開國演講號稱是20世紀最偉大的演講之一,把沒做的事情當成做的事情,拉幫結派,滿嘴跑火車,這是在大公司混的必要技能-----別以為外國公司就不搞辦公室政治,哪都一樣。

    對於華裔來說,願意不願意珍惜在公司的每一個機會?願意不願意珍惜在公司每一次的表現機會?這是印度精英層強烈的慾望,中國留美的就不一樣了,動不動就想回國。

    他們如果在美國一定也可以幹一番大事業,但是鐵定無法自己做老闆,自己掌控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正式放棄安東尼追求莫里斯,安東尼距離退役真的不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