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叢林蝸牛
-
2 # Peter諸
很多農民都會為了稻田雜草煩惱,在稻田裡有適宜雜草生長的環境條件,也有不適宜雜草生長的環境條件,利用不適宜雜草生長的環境條件,抑制雜草的生長和繁殖,減輕雜草對水稻的危害,這就是雜草的生態控制措施。 本文主要介紹了控制稻田雜草生長的措施有哪些?
(一)調控水管理措施控制雜草
旱生或溼生雜草在較深水層環境條件下,不能夠正常萌發出苗或生長,利用雜草的這一特性可以灌水保持一定水層控制雜草。 如千金子、碎米莎草和丁香蓼等。手工移栽或機械插秧田在水稻移栽後的10~15天保持較深水層,就可以有效控制千金子、碎米莎草和丁香蓼等雜草的萌發出苗。
水生雜草在缺水或乾旱環境條件下不能正常萌發出苗或生長,利用雜草的這一特性可以透過擱田或烤田措施控制雜草。如眼子菜、藻類雜草和四葉萍等。無論水稻移栽田還是直播田,水稻分櫱盛期過後立即排水擱田,並保持較長時期田面無水層,可有效抑制眼子菜、藻類雜草及四葉萍等雜草的生長。
(二)種植競爭力強的水稻品種控制雜草
由於株型的差異、生理生化特性的差異,水稻與雜草的競爭力強弱明顯不同。粳稻春江11、秀水11等均促進無芒稗的萌發出苗和生長,而雜交稻Ⅱ優2070、國稻1號等均顯著抑制無芒稗的萌發出苗和生長。
以田間試驗為例。在人工接種50株/米2無芒稗的條件下, 粳稻春江11和春江13的產量因子有效穗分別降低16.4%和14. 3%,而雜交稻Ⅱ優2070的產量因子有效穗僅降低3. 3%;春江11和春江13的千粒重分別降低7. 2%和2.6%,而Ⅱ優2070 的千粒重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提高3. 5%;春江11和春江13的產量分別減少40. 3%和29. 1%,而Ⅱ優2070的產量僅減少0.5%。 雜交稻具有更強的自然控草效果。在浙江安吉稻田多點調查發現,粳稻田中有無芒稗、稗、千金子、假稻、空心蓮子草、水竹葉、 節節菜、鴨舌草和矮慈姑,而雜交稻田僅有無芒稗、鴨舌草和矮慈姑。粳稻田中雜草的相對覆蓋度高達29. 9%,而雜交稻田雜草的相對覆蓋度僅為1. 6%。
王一專等研究比較了12個常規栽培水稻品種對稗草生物量的抑制水平,發現天優6號和兩優華6對稗草植株生物量乾重的抑制率達到85%以上,顯示良好的抑制稗草潛力。
在生產實踐中同樣是雜交稻,但因各自的株型、生理生化特性存在差異,它們與雜草的競爭力強弱也會不同;同樣是粳稻,但因各自的株型、生理生化特性存在差異,它們與雜草的競爭力強弱也會不同。當地農技員在有條件時,可試驗觀察不同株型水稻與雜草的競爭,確定哪些品種更具有強競爭力,然後推廣。
種植與雜草競爭力更強的水稻品種,可以充分發揮它們的自然生態控草作用,結合減量使用除草劑,不但較好地控制了雜草, 也保護了生態環境,降低了農業成本。
(三)利用合理的水稻種植密度防控雜草
在生產實踐中,通常掌握對分櫱力低的水稻品種種植密度較高,而分櫱力強的水稻品種種植密度較小,以此來調節足夠的有效穗數,確保較高產量。
水稻種植或移栽密度高,抑制雜草的效果好;水稻種植或移栽密度小,抑制雜草的效果差。如移栽雜交稻Ⅱ優2070較高密度19.8釐米×16.5釐米和19.8釐米×26.4釐米處理的無芒稗株高、綠葉數、分櫱數、植株乾重、穗長和每穗粒數均明顯低於較低密度19.8釐米×36.3釐米和19.8釐米×46.2釐米。水稻與稗草的生長都需要空間,水稻與稗草存在空間的競爭,當水稻Ⅱ優2070移栽密度在19.8釐米×16.5釐米和19.8釐米×26.4釐米時具較強的競爭力,與較稀密度的19.8釐米×36.3釐米相比,無芒稗穎果數量分別減少67%和49%;與更稀密度的19.8釐米× 46.2釐米相比,無芒稗穎果數量分別減少77%和71%。利用合理的水稻種植或移栽密度,可取得較好的雜草生態控制效果。
(四)稻茬田冬泡休閒控制雜草
稻茬田冬泡休閒是指在單季晚稻或雙季晚稻收割後田裡不種莊稼,而進行翻耕或不翻耕就灌上深水層,直到翌年種植早稻。
在東北稻區有秋翻冬泡田的傳統,但在南方和西南稻區秋翻冬泡田的面積愈來愈少。
研究人員透過長期定位試驗觀察,發現實行早稻一晚稻一冬泡田的水稻耕作方式的稻田,雜草密度明顯低於早稻一晚稻一冬綠肥田和早稻一晚稻一冬油菜田。
表明冬泡田或秋翻冬泡田可使部分雜草種子喪失發芽和出苗能力,從而大大降低了土壤雜草種子庫的數量。
稻茬田冬泡休閒不但較好地控制了雜草,而且能夠增強抵禦乾旱的能力。尤其是在中國西南稻區,21世紀以來乾旱年份愈來愈頻繁,若大幅度增加稻茬田冬泡休閒的面積,就可以增加蓄水量,提高環境空氣溼度,有望提高降雨頻率和降水量。
(五)適量秸稈還田控制雜草
有研究人員長期定位試驗觀察發現,在單季水稻一油菜耕作方式條件下,常規化肥使用,結合水稻收穫後加施經機械打碎的稻草每公頃2 250千克(鮮重)、油菜收穫後加施經機械打碎的油菜秸稈每公頃2 250千克(鮮重),田間土壤雜草種子庫的雜草密度明顯低於不施肥區和單施化肥區,而總物種數和多樣性卻較高,獲得的水稻和油菜產量也更高。
因此,應提倡在每季作物收穫後,把適量作物秸稈經機械打碎後施人農田土壤中,不但發揮秸稈還田後的控草作用,而且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了土壤肥力,促進了作物高產優質。
(六)稻田養殖滿江紅控制雜草
滿江紅是一種水生蕨類植物,即綠萍或紅萍。因為它在嚴冬或酷暑均呈紅色,僅在春、秋短暫適溫條件下為綠色,故一般多稱為滿江紅,屬於槐葉萍目、滿江紅科。這一科幾乎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中。中國原產的只有滿江紅一種,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南各地。
滿江紅的相貌獨特,看上去像一團粘在一起的芝麻粒浮在水面上,水下有一些羽毛狀的鬚根。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小芝麻粒”就是滿江紅的葉。每一片葉都分裂成上下兩部分:上裂片綠色,浮在水上;下裂片幾乎無色,沉在水中,上面生有大、小孢子果,分別產生大、小孢子。滿江紅能增加水稻田肥力的奧秘就在它那芝麻粒大小的葉片中。在滿江紅葉的上裂片下部,有一空腔,腔內有一種叫魚腥藻的藍藻與之共生。這種藍藻並不白住在滿江紅的體內,它透過自己奇特的固氮本領,將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氨供滿江紅享用,使滿江紅成了赫赫有名的“綠色肥源”。
滿江紅與藍藻共生固氮,可形成萍一藻聯合體。萍一藻聯合體上的每一同化葉都有一個共生腔,它是不錯的“固氮廠”。一個斷離的小滿江紅就有287片葉,即200~300個這樣的“固氮廠”。 隨著滿江紅不斷分裂(無性繁殖),“固氮廠”也越來越多。藍藻為滿江紅提供氮肥,而滿江紅為藍藻提供合適的生活環境和足夠的有機物,就這樣藍藻和滿江紅互利共生,使稻田養滿江紅比稻田自生藍藻固氮效率高10多倍。
只要環境適宜,滿江紅就能透過側枝分離進行營養繁殖,所以生長和繁殖十分迅速,雖然體型小,卻透過極大的個體數量佈滿整個水面,好像在水面上蓋了一床紅彤彤的地毯,不僅景色十分動人,還極大地抑制了其他雜草的生長。
滿江紅不僅是優良的綠肥植物,還可以作為在水面放養的家禽飼料。據中國北方稻田試驗,每667米2有3 000千克滿江紅作基肥,當季可增產稻穀35%,相當於30千克硫酸銨的增產效果; 同時,試驗還表明養滿江紅后土壤有機質和氮肥含量增加,土壤結構明顯改善,孔隙度增加,容重下降,生物活性增強。
近幾年來,各地農業科技人員為了更好地發揮萍藻共生固氮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進一步人工組合稻一萍一魚和稻一萍一 鴨等農業生態系統,從而增強了生物防治病蟲草害的作用,減少了化肥、農藥用量,降低了成本,顯著提高了稻田種養殖經濟效益。
-
3 # 雲眾地
當前種植旱稻的面積逐年增加,旱稻不同於水田水稻,會滋生很多旱地雜草,其中便有野芝麻,其別名又叫土蠶子,是雙子葉植物唇形科野芝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長江中下游地區,4月初開花,持續到6月初,具輪傘花序,花白色。
防除方法:對於水稻田(旱稻)裡的雙子葉植物雜草,一般可選用二甲·滅草松、氯氟吡氧乙酸及二甲·氯氟吡氧乙酸等藥劑進行防除,在旱稻4葉1心後使用,建議畝用48%二甲·滅草松水劑120-140毫升或使用30%二甲·氯氟吡氧乙酸可溼性粉劑30-45克/畝。水稻使用氯氟吡氧乙酸,避開中午高溫施藥,特別是溫度高於35℃時不要用藥,另外也不要加有機肥等滲透劑,雖然提高防效,但也加大藥害的可能!
除莖葉處理外,在旱稻播種時進行封閉處理,可選用60%丁草胺·噁草酮150毫升加吡嘧磺隆,或二甲戊靈+丁草胺+吡嘧磺隆封閉噴霧一畝地,可減輕禾本科、闊葉及莎草科雜草的出苗基數!
回覆列表
要出去芝麻草還是別的雜草,其實特別簡單,就是用除草劑,一包幾塊錢,用我們家裡,家用的水桶,要可以滿桶,倒入除草劑,攪拌均勻即可
如果要說的詳細一點就是
土壤處理: 每1/15公頃用50%殺草丹乳油300~500克,加水60~70千克,播種後均勻噴霧,藥效期30天。另外,還可選用丁草胺、除草醚、惡草靈等藥劑。
2) 莖葉處理:如果沒有噴藥進行土壤處理,或土壤處理藥效已過,又有大量雜草出土,應及時向雜草莖葉噴霧滅草。可供選用的藥劑有:敵稗、敵稗+苯達松、殺草丹+二甲四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