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雜技論壇
-
2 # 安定郡小書生
回答問題之前先把三國時期的君主捋一遍。三國時期(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
前期君主:劉協,公元190-220年在位,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傳位於曹丕。公元234年,劉協病死,享年54歲。做了一輩子傀儡皇帝。
三國期間:曹魏(公元213年5月—266年2月4日):
曹操,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他名義上還為漢臣,實際上已是皇帝。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擅書法,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曹丕,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代漢稱帝,為魏文帝,都洛陽。少時好弓馬,誦詩、論。及長,熟讀《五經》、《四書》、《史記》、《漢書》;諸子百家之言,無不畢覽。青年時便隨軍作戰,建安16年(211年),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建置。
曹睿,23歲(226年)即位,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然而統治後期,大興土木,耽於享樂。
曹芳,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曹睿養子。曹芳於青龍三年(235年)被封為齊王,景初三年(239年)曹睿病逝後繼立為帝。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將曹芳廢為齊王,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司馬炎代魏稱帝后,改封曹芳為邵陵縣公。泰始十年(274年),曹芳病逝,終年四十三歲,諡號為厲公。
曹髦,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為高貴鄉公。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後,曹髦作為曹丕庶長孫,在郭太后的支援下被立為新君。 他對司馬氏兄弟的專橫跋扈十分不滿,於甘露五年(260年)召見王經等人,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並親自討伐司馬昭。事洩,曹髦被賈充指使成濟弒殺,年僅20歲。死後被廢為庶人,後改以王禮葬於洛陽西北。曹髦擅長詩文,並通繪畫,有《祖二疏圖》《盜蹠圖》《黃河流勢》《新豐放雞犬圖》傳世,又有《於陵子》《黔婁夫妻圖》。
曹奐,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三國時期魏國最後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鄉公。甘露五年(260年),魏帝高貴鄉公曹髦被成濟弒殺,司馬昭與眾臣商議,立曹奐為帝,奉魏明帝曹睿之祀。 曹奐雖名為皇帝,但實為司馬氏的傀儡。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嗣位晉王,篡奪魏國政權,魏國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太安元年(302年),曹奐逝世,享年五十八歲,諡號為元皇帝。
蜀漢(221年5月15日 -263年):
劉備,章武元年(221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
劉禪,章武三年(223年)五月,劉禪在成都繼位稱帝,時年17歲,蜀漢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稱帝后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援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諡號思公,西晉末年,劉淵起事之後,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
孫吳(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
孫權,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孫策遭刺殺身亡,孫權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與劉備聯合於赤壁打敗曹操軍隊,建立了孫劉聯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襲取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其領土面積大大增加。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建立吳國;黃龍元年(229年),孫權正式稱帝。稱帝后,設定農官,實行屯田,設定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他派衛溫到達夷州。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歲,在位24年,孫權亦善書,唐代張懷瓘在《書估》中將其書法列為第三等。
孫亮,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孫權第七子。史稱吳少帝、吳廢帝、會稽王。建興元年(252年),十歲登基為帝,太平二年(257年),十五歲親政,但一年後(258年)就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永安三年(260年),孫亮再被貶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殺(毒殺),終年18歲。西晉太康年間,原先任職吳國的官員戴顯將孫亮的遺骨葬在賴鄉。
孫休,吳國的第三位皇帝,孫權第六子。十八歲時,受封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孫綝發動政變,罷黜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休為帝。孫休登基,封孫綝為丞相,孫綝權傾朝野,孫休與張布丁奉合謀,遂除孫綝。孫休在位期間,頒佈良制,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的繁榮。孫休好文,即位後於永安元年建立國學,設太學博士制度,詔立五經博士,為南京太學之濫觴,韋昭為首任博士祭酒。永安七年(264年),孫休去世,諡號景皇帝,葬於定陵。
孫皓,孫權之孫,廢太子孫和之子,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264年-280年在位。孫皓在位初期雖施行過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虐。天紀四年(280年),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侯,四年後在洛陽去世。
結束:司馬懿,嘉平元年(249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馬懿為丞相,增繁昌、鄢陵、新汲、父城為其封邑,前後其計八縣,食邑二萬戶,特許奏事不名。司馬懿固辭丞相之職不受。十二月,詔命加九錫之禮,朝會不拜。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其子司馬昭稱王后,追尊為晉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故也稱晉高祖、晉宣帝。
司馬昭,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正元二年(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司馬炎,265年-290年在位,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鹹熙二年(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改元泰始。咸寧五年(279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浚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 。建國後,他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並頒行戶調式(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太康年間,西晉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後,司馬炎逐漸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
總體來說,三國時期的一方君主,大致分三類:①有君主之名無君主之權(劉協,曹芳、曹髦、曹奐);②有君主之實無君主之名(曹操,司馬懿、司馬昭);③君主實至名歸(曹丕、曹睿,劉備、劉禪,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司馬炎)。第一種有名無實的皇帝大家估計多半不喜歡;第二種有實無名多半在世要背罵名;第三種有名有實的皇帝雖然有的當皇帝很糟糕,畢竟算是大家認可的君主。
回覆列表
曹操,其實曹操很大程度上被羅貫中摸黑了,曹操統一了北方,中國出現了局部統一的局面,這個功勞是十分偉大的,為於後來的大統一奠定了基礎,並且曹操有著遠大的志向,醉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操的鴻鵠之志可見一斑,曹操的確不失為一代梟雄,其次,曹操的詩歌的確文韻優美,條理清晰,曹操的抱負也在詩歌中隱隱的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