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神筆記

    亞馬遜發展到現在主要有這樣幾個時代

    1. 亞馬遜1.0時代

    平臺需求結構:供給小於需求,賣方市場

    平臺政策:寬鬆

    平臺賣家生存狀態:滋潤

    進入特別早的賣家,只要上貨,自發貨都能出單,有了FBA直接爆單。這個階段的賣家是最滋潤的,不用壓貨,全部都是現金流。對於產品、運營統統都沒有什麼要求,只要有產品就能賣,刷單是什麼?需要刷單嗎?!!!躺著賺錢的時代。

    2. 亞馬遜2.0時代

    平臺需求結構:供給小於需求,賣方市場

    平臺政策:寬鬆

    平臺賣家生存狀態:稍有壓力

    一部分賣家發現了這樣一塊肥肉,這個時候有錢的主開始進入這個市場,開始大批次的FBA鋪貨,自發貨的模式開始慢慢越來越艱難。

    在這個時代誰有膽去鋪貨,誰就能夠發展,所以很多公司會有成百上千個賬號,幾萬個SKU,銷售額也不斷增長。

    部分賣家開始利用一些黑科技來操控排名,開始刷單刷review,想要賣的好,這時候選品的概念開始出現。

    此階段大家都面臨著一些壓力,但是鑑於平臺利潤高,所以賣家生存狀況相對都還挺不錯,在這個階段抓住機會的賣家,當時應該賺了不少。

    3. 亞馬遜3.0時代

    平臺需求結構:供給小於需求,但是大部分類目市場飽和,買方市場

    平臺政策:收緊

    平臺賣家生存狀態:頗有壓力

    賣家越來越多,產品的競爭越來越大,此階段沒有FBA想出單變得非常難。賣家的運營能力大多提升,黑科技氾濫,滿大街都是刷單刷review,站外的測評,從40%的code變為全額退款,再到10美金甚至更高的佣金單。

    惡意的競爭越來越多,給同行上差評,VC惡意跟賣,數不勝數。

    平臺的規則也變的日益的嚴苛,因為刷單刷評價導致的刪評價,封賬號成為家常便飯。在這個階段,原先的一些大賣家也開始變的力不從心,於是以壟斷和靠手握的資源擾亂市場的情況屢見不鮮。

    誠然第一個階段,敢於上FBA就是最正確的選擇,而在第二個階段鋪貨成為不二之選,第三個階段的重心點就是產品和運營的能力。

    顯而易見的是我們現在處於亞馬遜3.0時期,其實更準確的說應該是處於亞馬遜3.0向亞馬遜4.0的過度。4.0的時代將會以產品作為基礎,以品牌和服務為核心。也許有人也還會問那麼會不會出現5.0的時代?一定會,到時候的使用者的積累成為核心,同時社交性也會不斷加強,至於再往後,暫且看不到那麼遠了。

    我們可以看到在去年不少鼓吹刷單,鼓吹黑搜上首頁的人開始慢慢消失了,甚至一些媒體也不敢再大事宣揚刷單了,黑科技也少了,這隻能說明一點,那些套路都行不通了。

    在去年進入亞馬遜的時候就堅持以產品和資料運營為核心,所以現在看來這條路沒有走錯。支撐我這樣去運作的核心思想其實比較簡單,商業的本質和資料時代的特性所決定。

    商業的本質始終都是要堅持產品和服務,任何時候要知道自己為使用者創造的價值,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而網際網路資料時代一切的行為都是有跡可循,評判和檢驗的標準就是資料,要在資料的指導下去運營,而一切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資料量,資料基數決定了運營的水平。

    我們可以再簡單的梳理下當前的現狀

    1. 平臺政策越來越嚴格

    對於違規操作的容忍度越來越低,昨天還有朋友的銷售權被移除,可能就是兩個月前的刷單導致,違規合併listing,甚至刷QA也會被封賬號。要想想亞馬遜連自營產品的review都會刪,發瘋自己都不放過。

    2. 技術的漏洞不斷被修復

    去年差評訂單還能找到,今年變的異常困難;天天上秒殺,現在也歇菜了;超鏈也被封了,權重越來越低……亞馬遜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科技公司,技術實力也應該是屈指可數的,在技術上找漏洞的可能性將會越來越低。

    3. 產品要求越來越高

    很多產品需要認證,電池類的產品以及3C類的產品的認證要求越來越嚴格,涉及到認證的產品我相信後面都會規範。

    4. 惡性競爭頻繁發生

    究其原因如下

    1. 平臺紅利期增長變緩慢

    亞馬遜平臺整體的增長在放緩,特別是在北美市場,使用者的規模增長放緩,意味著整體的市場需求增量變少。

    2. 賣家競爭越來越大

    賣家數量不斷增多,而蛋糕只有這麼大,哪怕在正當的競爭環境下賣家之間的競爭也會加劇,加上少部分的賣家意識到產品的重要性,同質化的產品越來越多。

    3. 大賣家對於市場的惡意壟斷

    少數賣家在先進入市場的情況下,搶佔了優勢,在一類品類取得了一定的市場的佔有率,而當有新進入者時,運營能力並不一定比新進入者強,於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惡性的競爭。

    我們其實有時候需要換個角度去思考,當競爭對手用惡意手段競爭時,說明他們已經開始慌了,允許他們在瘋狂一段時間,但是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可能最終會毀在自己手上。

    4. 亞馬遜始終是一家以顧客為上帝的企業

    亞馬遜的宗旨是“做全球最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這決定了它所有的決策都會圍繞使用者,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規則上以及演算法上的調整都會是為了幫客戶創造價值,提高使用者的體驗。

    “我喜歡顧客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是神性上永遠不滿。他們的期望從來都不是靜止的--他們日益增加。這是人的本性。我們從狩獵採集的日子裡並沒有得到滿足。人們對更好的方式有著貪婪的慾望,而昨天的“哇”很快變成了今天的“平凡”。”

    這段話節選於《2018年亞馬遜CEO致股東信》,我們不難推測亞馬遜在使用者體驗上將會不斷向前,標準會越來越高,從另一個側面來看,對於賣家規範經營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所以高標準,高要求將會是常態。

    其實我們不用去抱怨亞馬遜,相反是這樣的規範會給我們中小賣家更多的機會,只是在這個過度階段會有些許的陣痛。

    那麼我們中小賣家到底該如何應對

    1. 逐步減少對違規操作的依賴

    身邊一些因為刷單被關店鋪的朋友,以及跟我一起成長的朋友有很多不刷單的現在也慢慢走上了正規,其實原因很簡單,當你自己去試了,只要有一次成功的經歷,你就會發現在正道經營下不是沒有可能,只是前期會辛苦些,但是一旦這條路走通了,你可能就超越了80%的人,而他們可能每天隨時會被平臺洗盤出局。

    2. 迴歸產品

    我一直以來都是堅信產品是基礎,每個階段其實對於產品的理解都不太一樣,也有賣家經常會說:我的產品很好了,跟他們都是一樣的,甚至質量比他們要好。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質量在當下的市場中已經屬於競爭的基本條件,而不是競爭力。

    其次對於產品的理解,大多數人都只是站在賣家的角度思考,而並沒有站在買家的角度去思考。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產品的使用者年齡,收入水平,產品的使用場景,他們的產品偏好,他們的購物習慣以及此類產品的創造性和潛在的需求在哪裡?

    最後對於自身產品的消費者剩餘在哪裡?在滿足了使用者的理性需求之後,感性需求如何創造溢價?

    關於產品的研究才能讓人進步的更快,有些時候我確實為很多運營著急,每天要做到事情就是刷單,測評,忙著解決差評,忙著因為同質低價被惡意競爭產生種種問題。

    試問這些能夠幫助我們成長麼,平臺越來越規範,那麼這個行業最先淘汰的人會是哪些人?

    3. 垂直類目經營

    隨著流量成本的不斷提高,垂直類目經營的也變的越來越重要。回到平臺的發展階段來說,當市場屬於賣方市場,有什麼都可以賣,而轉向買方市場時買家會選擇優質的買。垂直類目的經營更容易理解產品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同時更有利於積累使用者群。從流量的成本上來講,一次引入多次消費這樣的成本最低,產出最高,且垂直品類發展容易出品牌。

    一定會有朋友來抱怨,沒有供應鏈資源,沒有好的合作廠商。我給我朋友說過這樣一句話:“並不是因為我有了這個資源而選擇這樣做,而是我意識到了供應鏈對整體經營的重要性,所以我去找到了這些資源。”

    4. 建立運營的系統

    每個人對於亞馬遜的運營都會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不同公司對於這個體系的建設也會不盡相同。沒有絕對的正確的體系,沒有適用於每個公司的體系,但是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比如我擅長就是廣告運營,要支撐起高廣告投入的產品,那麼利潤率是需要重點考慮的,那麼在產品開發的階段就會想辦法去提高產品的溢價,在推廣的時候才會遊刃有餘。

    這裡我給大家一條思路也是我們為什麼不會總是在評價上花心思的原因。選擇一個垂直類目,產品的變化重心則在於升級換代,所以每次新品上架,review都不會是從0開始,而是同類產品的合併,這是合規的。

    唯一難的就是在最初的產品評價的積累,新品應該怎樣積累review呢?可以直接裸奔,就是要加大索評的力度,提高留評率,針對於如何提高留評率,就需要分析使用者購買的行為,以及從文案上好好思考,或者可以前期成本高一點透過提高銷售來提高留評的可能性。這整一套的思路就是一個體系,而整個亞馬遜的經營就是眾多的小體系組成。

  • 2 # 悠悅科技

    建議中小賣家佈局多渠道銷售,畢竟雞蛋全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風險比較高。多渠道的銷售能給店鋪帶來更多的穩定的單量,也能提升店鋪的權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明朝只存在了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