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生活的水滴7
-
2 # 山有木兮木有枝6699
一般的禁書,是指不可以公開出版傳播的書籍。在封建時代,應該最忌諱的是抨擊朝廷政治文化,以及涉及男女之愛的內容。
《紅樓夢》中的薛寶釵,如果生活在當今社會,以她在大觀園時候的年齡十五六歲,應該還在中學裡讀書,她一定是班主任老師的得力助手,從她的識大局,顧大體,積極上進,耐心說教來看,大概會是個合格的團支部書記吧!
禁書問題,由何緣起,看薛寶釵是如何說教他人,解剖自己的。
寶玉黛玉這兩個青春少男少女,在園子裡偷看了《西廂記》、《牡丹亭》,不過是男女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放到現在,是著名古典劇本,書店、圖書館到處都有,孩子們可以放開了看。可在那時候,算禁書,甚至淫書,書香門第,有教養的家庭,不可能讓孩子讀這種書籍。寶黛犯了忌,只收斂收藏著,感覺神不知鬼不覺,但純真的黛玉在賈母宴請劉姥姥行酒令時,順嘴說出了“良辰美景奈何天”和“紗窗也沒有紅娘報”兩句,看過的兩本“黃書”,全都露了餡。敏感的寶釵聽見,當時就回頭意味深長地看她。
寶釵在賈府深得人心,行為做事老成持重,說話也知道分場合,察顏色。在許多方面不知道要比黛玉成熟世故多少。她比寶黛大兩三歲,對人對事很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薛寶釵與“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立出一番事業來”的激進的賈探春相比,她冷靜理智得多。她知道那個時代的弱女子不可能衝破束縛,所以她儘可能在自己生活的空間和範圍內獨善其身,遇到兄弟姐妹們有什麼事情,她也出手相助。
我們的大觀園裡的“團支部書記”發現了問題就要及時解決問題,她第二天就找個機會把黛玉請到蘅蕪苑。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沒有覺得有問題,獨寶釵明察秋毫?那是因為那是她的曾經。
寶釵對顰兒開門見山:“你跪下,我要審你。”黛玉不解何故。寶釵更是一針見血:“你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哪裡來的。”黛玉一下子醒悟,被人揭露了“醜事”,暴露了自己的錯誤短處,不覺一下子羞紅了臉。林黛玉的可貴真純也表現在不抵賴,知錯就改,她馬上央告“好姐姐,千萬別告訴別人,我自己再不說了。”
寶釵很會看時機,她見好就收,順勢開始做起了思想工作。那麼寶釵是否看過所謂的禁書淫書呢?往下看就知道了。
寶釵並不居高臨下,她很會與談話物件拉近距離,讓心靈相互貼近:“ 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裡也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處,都怕看正經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是偷揹著我們看,我們卻也偷揹著他們看.後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
怨不得寶釵特別敏感地覺察到黛玉說的酒令不對頭,原來她七八歲的時候就已經和兄弟姐妹們偷看了更多的禁書。而且經過大人們的嚴厲打壓之後,才改邪歸正的。
薛寶釵雖然出身於商人家庭,但祖上也崇尚讀書。既然家長燒了禁書淫書,那麼剩下的就大體都是孔孟儒學書籍了。四書五經的感染下,薛寶釵具有正統的孔孟思想,一直鼓勵寶玉追求仕途經濟,是完全發自內心的。因為那種思想教育已經滲入到她的骨子裡。
所以寶釵繼續對黛玉思想傳播,有一番如下的大道理:“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並不聽見有這樣的人, 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 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她的意思是,男人讀書不明理,不能做輔國治民的大事,就不如不讀書,做點耕種買賣更實際。女子呢,本來讀書就無用,若再讀了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這一席話,起沒起到作用呢?“說的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伏。”
以身說法,最容易讓人內心裡接受。薛寶釵很懂得一些心理學,她據實道出了她讀禁書的故事,點明瞭其中的壞處,警告黛玉不要這樣錯下去。黛玉無可辯駁,只有心服口服。
同樣讀了禁書的兩個人,此事之後,還逐漸成為了比較貼心的閨蜜。
-
3 # 君箋雅侃紅樓
薛寶釵也是讀過《西廂記》的。不但讀過,還是七八歲時候就讀過。
《紅樓夢》中,我們只看林黛玉因賈寶玉得了《西廂記》《牡丹亭》等書而驚豔觀看,並大為傾倒,感懷身世,自怨自艾。
其實《牡丹亭》和《西廂記》等書是戲劇中的常見曲目。梨香院的芳官等人教授學習的戲文之中就有《牡丹亭》,還被林黛玉牆外聽去了“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良辰美景奈何天”等語句感嘆“戲文中也有好文章”。
那麼為何《西廂記》《牡丹亭》等書被列為禁書,不讓人觀看呢?我們後邊說,先說薛寶釵如何看的這些禁書。林黛玉因為行酒令而口不擇言說出“良辰美景奈何天”,其實戲裡也有。不過也被薛寶釵察覺,而偷偷找沒人的地方審問她。
當然以薛寶釵的性格自然不可能傷了林黛玉的感情,薛寶釵只是認為這是一個契機而藉此緩和與林黛玉之間的摩擦。畢竟有什麼可以拉近關係的呢?自然是大家是同志,做了一樣的壞事。所以薛寶釵也像林黛玉坦白: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我們卻也偷揹著他們看…可知,薛寶釵看的比林黛玉多多了。但也有兩個區別。
第一,薛寶釵看的時候年紀小,體會不到書中的男女之情。七八歲的孩子是和別人攀比,看的是熱鬧。所以薛寶釵當年看《牡丹亭》《西廂記》大體看個熱鬧,獵奇的更多與內容。至於男女愛情更是不會太懂。
第二,薛寶釵當時體會不到書中的情愛繾婘。《西廂記》等之所以是禁書,原因就在於書中不但大篇幅描繪男女愛情,還有大段的“淫靡之詞”,確實不適合少年觀看。雖然金聖嘆說過誰要把《牡丹亭》《西廂記》等書看成淫書要下阿鼻地獄,但過於濃豔的辭藻,還是更適合成人。
也正是基於愛情和濃豔兩個方面《西廂記》《牡丹亭》等書才一直被列為禁書。其實古代禁書很奇怪的,像《紅樓夢》也曾經長時間是禁書,並不一定單指情愛淫穢。可只要以談情為主,必然被禁,可見當時社會對男女自由戀愛的畏之如虎。這也是寶黛愛情得不到外界認可的最主要原因。
但不管怎樣。薛寶釵和林黛玉互相剖白了心跡,兩人徹底開啟心結。兩人關係破冰,釵黛真正合一。而《西廂記》《牡丹亭》等正是契機。
-
4 # 蘇小妮
我們如果只是一般的讀過的書,印象不會記得那麼牢,也不會在別人說出來的時候立即有很強烈的反應。寶釵不僅僅記住了這些話,而且估計也在心底琢磨過這些話的意思,這一方面表示寶釵和黛玉等人讀書讀得細緻,另一方面也表示,這些書,不僅僅是黛玉和寶玉在偷偷地看,寶釵也是在偷偷地看的。只不過作者寫寶玉和黛玉偷偷地看是明寫,而寶釵偷偷地看是暗寫,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不寫之寫。
這樣一寫,就將黛玉的率真可愛和寶釵的內心成府對比出來了。作者在這裡並不是故意要去表現誰好誰壞,而是寫出了兩個姑娘截然不同的個性。而我們知道,《紅樓夢》最成功的方面之一就是作者所塑造的所有人物,哪怕是再小的角色,也都有其鮮明的個性,換成普通作者,很難做到這一點。
-
5 # 空谷幽蘭
可以肯定的說,《紅樓夢》中薛寶釵讀過《西廂記》之類的禁書。
我們先看《紅樓夢》第四十回“金鴛鴦三宣牙牌令”,劉姥姥二進大觀園,眾人吃酒行酒令,輪到黛玉:
鴛鴦道:“左邊一個"天"。”
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寶釵聽了,回頭看著她,……
注意:這裡有一句“寶釵聽了,回頭看著她”,看什麼,顯然,寶釵知道“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出處。
我們再看第四十二回《蘅蕪君三言解疑癖》一段描寫:寶釵審問黛玉:“你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是哪裡來的。”黛玉聽了,方想起昨兒失於檢點,把那《牡丹亭》,《西廂記》說了兩句,不由紅了臉,少不得滿口央告,寶釵這才款款道:“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裡也極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姊妹兄弟也在一處,——都怕看正經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揹著我們偷看,我們也揹著他們偷看。……”
由此可知,薛寶釵看過《西廂記》《牡丹亭》之類的禁書,也正是薛寶釵的這一翻自我剖白,黛玉才對寶釵慢慢放下戒心,也才有了後來的“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
6 # 阿丹151014015
原本不準備答這一題的,因為太簡單曹翁小說中寫得明明白白,寶釵對黛玉講得很清楚自己小時候七、八歲上是怎麼樣的也讀過《西廂記》這一類的禁書的種種情形,包括當時被家長們發現後的處理方法。
可是見回答中赫然有一位作家協會會員,專業作家說:曹翁小說中對黛玉讀《西廂記》是“明寫”,對寶釵讀《西廂記》是“暗寫”,目的是為了表現寶釵的成府。寶釵自己也讀過《西廂記》這一類的禁書,是寶釵在“審”黛玉的時候自己親自對黛玉坦誠的講出來的,態度是真誠友好的。
黛玉是被寶釵的坦蕩和細心提醒所打動,寶釵私下提醒黛玉完全是出於對黛玉的愛護。如果寶釵真的那麼有誠府,哪裡會這樣在黛玉面前自我暴露呢?
寫文章要對讀者負責任實事求是,不要隨著自己的心意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對寶釵和黛玉讀《西廂記》一類的禁書,曹翁都是“明寫”的!身為“作家”寫文章更要認真,不能太隨意了,更容易誤導讀者呀!
回覆列表
讀過,不讀過能在擊鼓傳花時林黛玉說其中詩句時頻頻瞅她。又親與林黛玉說過以前也與兄弟們相互揹著偷看,監守自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