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品文宣天之大

    人定勝天這句話本身就是謬論,試問人能勝天嗎?應當改為人定順天才對。人類始終在探索和認知世界和人類自身,這個世界當然包括了宇宙自然,人類只有探索認知自然宇宙的規律才能更好的適應和利用自然宇宙,從而為人類自身的福祉服務。這一過程就是一個科學研究創造的過程,創造不是人能製造出來宇宙製造出來自然,而是對自然以及宇宙的利用,要能夠更好的利用還需要做到更好的保護。人類對自身還是要有個清醒的認識才好,有個更好的定位才行,不要沒有數了。在大自然面前在宇宙面前人類唯一可以做好的事情是如何去適應如何去順應,中華民族的老祖先們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這也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傳統理念的思想基礎。去究竟是人團結起來勝天還是人一定能勝天的話題根本毫無意義也毫無價值可言。省省心吧別搞些扯淡的問題出來,去研究探討點該研究探討值得研究探討的東西才好。

  • 2 # 因果不空001

    人是大自然的產物,就像一棵樹一塊石頭一樣渺小,人在大自然中是微不足道的,餅再大也大不過鍋。所以,人類永遠不可能戰勝大自然,最多隻能區域性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月球繞地球轉引起潮汐洪水,誰能改變月球的執行軌道?人類最多就是在漲潮時避開,事前做好防範,降低損失;地球繞太陽轉產生四季,誰能改變季節呢?最多隻能利用季節播種收穫,雖然可以用大棚保溫種植反季節蔬菜,那也只是利用自然規律,不是改變自然規律,不能把冬季改為春季。人定勝天只是一種豪情壯志,如果是詩人這麼說,那就叫豪放,比如“白髮三千丈”、“銀河落九天”、“扶搖直上九萬里”、“何時縛住蒼龍”、“朝為青絲暮成血成雪”,都是豪放的言語,豪放派的特點就是誇張,無限誇大,在詩詞裡面叫豪放,在生活中就是說大話,人定勝天就屬於這種豪放,這是一種情懷,就和“大鵬展翅九萬里”一樣,現實是不存在的。所以,無論如何,人類都不會戰勝大自然,人類一定不能戰勝大自然,最多就是區域性認識利用大自然。

  • 3 # 問道華夏

    通常的理解是人的智謀能力“定會”戰勝大自然,不管原意如何,都已約定俗成,成為一句鼓舞人心的話。這樣的話屬於勵志名言,說一說未嘗不可,其意類似於道家名言“我命由我不由天”。

    但是從哲學意義上來說,這話未必正確。

    “人定勝天”出於《逸周書·卷三·文傳解》:“兵強勝人,人強勝天,能制其有者,則能制人之有。令行禁止,王始。出一曰神明,出二曰分光,出三曰無適異,出四曰無適與。無適與者亡。”

    這是周文王文王受命的第九年暮春三月,在鎬京告戒太子姬發說的一段話,文王告訴姬發,他年紀已老,自己所保持和堅守的一些執政經驗和人生智慧,要傳給姬發,並讓姬發傳給子孫。上述“兵強勝天”是最後幾句話。

    大意是說:兵力強就能克敵制勝,人心強就能克服天命。自制力強的人才能控制住別人。制定法令要簡明好用,令行禁止,這是為王的根本。出令專一叫神明,政令繁多,朝令夕改叫人無所適從。臣民無所適從了,必滅亡。

    文王所說的“天”並非現在所說的“天”,也不是今日所說的“生態”,而是“天命”,這個“定”也不是“一定”“肯定”“必然”,而是“安定”“靜定”,心安不亂。心亂則禍害生。

    老子的天道觀跟這段話的大意類似。老子說: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能戰勝自己,則無往不勝。對於政令頻出,老子提醒說: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法物茲章,而盜賊多有。

    現代人所說的“人定勝天”,對源於荀子的“天道思想”。

    荀子是孔孟之後的大儒,他主張“隆禮重法”與“法后王”。他在孔子、孟子討論的“天人”關係問題上,提出“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的觀點,他認為“天行有常”,不因為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兇兇也輟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

    因此他說:天變災異,都是屬於自然規律正常執行的結果,不足為奇,也不足為懼。人們所關注的問題,應該集中於政治的得失:“上明而政平,則是雖並世起,無傷也;上闇而政險,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

    大意是說,自然災害的發生不能被阻止,但卻可以透過預防、賑濟、重新組織生產而將其破壞力降低。倘若人間政治失和影響到百姓的生產,即使沒有災害,其禍害可能甚於天災。

    所以他總結說:“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幽險而盡亡矣。”

    這一觀點跟其餘儒家敬畏天命、或將“天”神秘化的態度不一樣。因此人們用“人定勝天”四字概括荀子人天關係的內涵。

    荀子沒有用人力挑戰與戰勝自然的意思,而是在順應自然的條件下重視人事、發展生產、順應時勢而為。人們曲解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本意,認為因此就可以隨意駕馭自然,“人定勝天”,而忽略了荀子“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的客觀規律,強調的是人對自然規律的順從與利用。

    荀子以孔學嫡傳自詡,在學術觀點和政治主張上又跟孔子的傳統思想不一致,什麼原因?

    荀子是一個思想極為開放的大儒,在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能廣採博取諸家所長,為己所用,並且曾三次擔任天下第一所“國立大學”稷下學宮的祭酒,而稷下學宮的教學主導思想正是“黃老道學”。因此荀子具有道家思想傾向,就不足為奇了。

    這也是荀子被理學家二程、朱熹反對荀子的根本原因,並直接導致明代將荀子驅逐出孔廟的理由。同時,由於《逸周書》部分內容及思想主旨,跟儒家倡導的道德理論相違背,在孔子刪編史書時,被刪掉了,所以其書名《逸周書》,意即沒有“入編之書”。

    簡單說一下當今語境下的“人定勝天”的含義。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微不足道的,自然規律是不可抗拒的,人只能依順自然規律,“輔萬物之自然”,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天長地久”。用老子的而話說就是:尊道貴德,道法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和制裁。

    臺灣花蓮有一個“人定勝天”石碑,是當年修鑿花東海岸公路炸巖工程竣工時所設立的,設立石碑當然是為民眾打氣的。

    但是2015年,颱風“蘇迪羅”來襲,海岸公路路基垮塌,“人定勝天”石碑被大浪捲走,島內輿論譁然:大自然用這種方式告訴人類,人定勝天不過是爾等的意淫而已。

    “人定勝天”只是人們精神意志的一種象徵,但是真要“勝天”談何容易?這背後折射的是人類的極端自負,既不符合自然規律,也與當代環保哲學相悖。

    在人與自然方面,道家是依順自然、與萬物和諧相處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老子說: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為正。亓致之也,胃天毋已清將恐蓮,胃地毋已寧將恐發,胃神毋已靈將恐歇,胃浴毋已盈將恐渴,胃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厥。

    “得一”就是遵道守律,是萬物為一的和諧狀態。得一就天清地寧,神靈谷盈,四時大順,萬事亨通。否則,則會天災不斷,人禍連綿。這是多麼深刻的教訓啊!

    所以莊子說,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與自然達到和諧就好。

    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卡普拉,十分推崇道家的生態智慧:“在偉大的諸傳統中,據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並且最完美的生態智慧,它調在自然的迴圈過程中,個人社會的一切現象和潛在兩者的基本一致。”

  • 4 # 劉助進

    宇宙中的各種天體,不但都帶有能量,而且天體的執行規律都是固定不變的。所有天體的能量對地球上的人的思維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所以,人會做出各種錯誤的判斷,就會產生一種必然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定數”。

    但隨著科學的發展,這種“定數”是可以改變的。

    量子實驗形象的說明了這種“定數”的改變辦法。只要在天體向地球散發能量的過程中擺放一面特殊的凸透鏡,這種能量的執行軌跡就會發生改變。從而,使這種能量不會影響到人的思維,所以,人就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事情的結局就會出現“定數”以外的結果。

    那麼,這面特殊的凸透鏡是什麼東西呢?它就是《易經》!

    《易經》真的很神奇!它把整個宇宙的各種事物和現象概括為六十四個方面,就像我們用阿拉伯數字“0”、“1”、“2”、“3”、“4”、“5”、“6”、“7”、“8”、“9”這10個數字組成所有的數一樣神奇,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跳不出這六十四種卦象,就像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一樣。這六十四卦就是那樣的神奇!

    宇宙的變化是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周易》中的爻辭就可形象的說明這種變化的結果,所以,宇宙的變化有且只有一個一定的結果,這個結果就是“定數”。

    但是,《周易》中的變化,都是隻有一個爻發動產生的必然結果,只有450種變化。也就是說,只有這450種類象(類象:《易經》都是採用比喻,觸類旁通的方法來斷卦的。這種斷卦方法叫類象)的必然“定數”。不能涵蓋六十四卦環環相扣的變化。

    那麼,宇宙天體如果環環相扣,到底有多少種變化呢?我們可以分兩步計算:第一步:沒有動爻,直接按卦辭斷的有64種。第二步:每一個卦向任意一個卦變化,有63x64=4032(種)。兩步合計:64+4032=4096(種)類象變化。所以產生“定數”的只有450種類象。4096-450=3646(種)類象全不在這個“定數”之內。那麼,這個“定數”之外的那麼多的類象是怎樣產生的呢?其實《周易》的“定數”只有一個爻發動所產生的變化,還有同時兩個爻發動、同時三個爻發動、同時四個爻發動、同時五個爻發動、同時六個爻發動,這麼多種類象變化全不在《周易》的“定數”之內。原來《易經》是由《周易》、《連山》、《歸藏》三本合成的一個整套,《周易》講的全是“定數”,而《連山》與《歸藏》全部講的是改變“定數”的方法。

    所以,“人定勝天是真理!”這句話一點不假!

  • 5 # 馮大爺35

    "人定勝天"的天是指自然災害,比如抗洪救災,抗震救災,抗疫救災等。人定勝天是表示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戰勝自然災害的決心。

  • 6 # 簡運書生

    人定勝天,是指仁德選擇和決定勝過天意,天要亡我,我就捅破這天,逆天改命。

    它強調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只要你敢於迎接挑戰,不屈不撓,命運也會敬你三分,所謂定數也會因你的努力而改變。

    其實,如果一定存在主宰人性的命運的話,那麼理解它應是這樣的:命運不是單行線,不是無論你怎麼掙扎都是一個結果;命運是一張網,不同的選擇將通向不同的節點,到達不同的終點。我們想得到,想不到的,都在命運的設計之內,雖然一切都是既定的,但我們還有選擇的權利。

    這就類似於科幻中的多層空間,同一時間存在多個你,而你這一刻的決定,決定了下一刻的呈現。

    人能不能戰勝自然,從我們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可以知道,一定程度上我戰勝了自然。但是,大自然的報復也告訴我們,一味地征服實不可取的,我們必須學會與自然和諧共生。

  • 7 # 我紼慈悲

    人定勝天,這是歷史的必然,但這絕不是某個人的專利,也不是某些野心家所能辦到的事情,人定勝天這或許是人類團結協作的的功勞,也或許是人類集體力量的功績,或許更準確一點的說,這將是人類科學的發展的期盼。

    在這個問題上,人類必須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

    四分五裂的人類,戰勝不了自然,互相撕殺的人類,只能毀掉自已的家園。

    自私自利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天然公敵。被圈在國界線之內和家庭奴役之下的人類,始終將自我放在首位,這樣人類將很難建起共同應對自然的科學天體而去戰勝自然。

    人類,當人類社會物質足夠充分和廉價時,那就是戰爭和仇恨消失的天堂。也將是人類最終縛獲和戰勝自然,人定勝天的日子。

    誠然,人定勝天,在小範圍內或某個節點上,僅憑几個人的力量有時也可以實現的,但這隻能是個人的小勝。

    如果大家團結努力,主樣的小勝多了,有時也會產生疑似大勝的以外效果。在人們共同面對自然災害或災難時,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奇異的效果。

    因此,無論是從大的方面,還是小的方面,夠可以產生人定勝天的效果,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必需團結協作,團結協作是人類戰勝自然的法寶。

    1

  • 8 # 和合天下

    人定勝天只是人類精神層面的一種激勵,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微不足道,就像螞蟻在人類面前一樣,如一個新冠病毒就讓人類毫無招架之力。大自然毀滅人類有一萬種辦法,而數千年來人類又何處勝出大自然?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才是我們人類應遵循的。

  • 9 # 老於52080

    人定勝天,不但是人類團結起來共同戰勝來自大自然的各種困難和挑戰,而且首先要從精神上,樹立起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心和信心。當然一個人或者一個小團體,肯定是不可能完成大的事情,戰勝大的自然領域的困難。只有團結才能有力量,人心齊 泰山移,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人類從古老的原始社會發展至今,時刻都會遇到來自大自然的各種困難,以及狂風暴雨和不同程度的旱澇災害。不論自然災害多麼嚴重,也不論困難有多殘苦,一場場災害,一次次困難,都被人類在團結的基礎上,用聰明才智戰勝了。這就是團結的力量!

  • 10 # 常去海邊散步的人

    人定勝天是一種理想,實際上是一種不斷地瞭解自然,順應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所謂勝天,其實就是在瞭解了自然規律的基礎上成功的利用了自然。所有科學研究,都是探索,都是在尋找規律,也可以說是在瞭解大自然,在為利用大自然做準備。自然規律是不可改變的,人是不能違背規律,更不能製造規律的,只有掌握規律,按規律辦事。

    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包括整個宇宙,它對於人類來說,永遠存在未知。目前看,關於大自然,人類已知的東西甚少,或許只有千分之幾或萬分之幾。所以,人定勝天只是一種人類的理想,是一種人類自強的精神,是鼓舞人們不斷探索和利用自然的精神力量。在這種精神力量的推動下,人們會越來越多的瞭解大自然,會更多的掌握其規律,進而利用它並與之和諧相處。

    迄今為止,許多科學的發明都是利用自然為人類造福。比如說電的發明,蒸汽機、內燃機的發明,地下資源的開採,電腦、宇宙飛船,等的產生。這些都是在瞭解大自然規律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的。在人類不斷探索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的過程中這種發現和發明會越來越多。

  • 11 # 夏何方

    “人定勝天”是指在特定環境下,人可以戰勝大自然帶來的災害,儘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如防洪改道、人工降雨,造林防沙……可以改變自己然環境,但改變不了自然規律!“人定勝天”是在特定環境下提出來的,用來鼓舞士氣,激勵人們戰勝困難的勇氣。我對“人定勝天”持肯定態度,非常適用,永不過時,請不要再搬弄是非在這方面作文章了!

  • 12 # wangxi13631079

    在全部生物界,只有人走的是不斷改造自然戰勝自然之路,在精神層面提倡人定勝天是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重要一環。

    順天肯定不對,天冷就挨凍,天熱就受熱,找不到獵物或野果就挨餓,那不是人類應該有的本性!

  • 13 # 三十年的明

    在大自然面前,【人形如沙粒、螻蟻,延續空間宇宙,《碳元素生命群體》並非唯一。光合作用的生命《極其脆弱》如不在特定的環境中,無法生存、延續!人類看不見,《智慧之外的實際》!實際才是真理。——徐景宏】

  • 14 # 自然流進我的心

    天至少有九重,我們能衝破幾重天呢???地球上活著的人,似乎都應該讀懂古人發明的這個字:臭。狂妄自大是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 15 # 富春惡水

    自然可以改變、改造和最佳化,但不可以用戰勝形容,有時侯人主宰自然也很困難,於是更難凌駕於自然之上。如果講,改變改造最佳化自然就是戰勝自然,那我也沒有辦法。有時候,盲目的樂觀比清醒的痛苦更有益於旅程。對於本問答,提出如下一些看法:

    一、什麼是自然?

    自然對映於社會,就是說社會的對面就是自然。一切人為的,包括制度、思想、經濟、文化、習俗、建築和商品實物等等,都是構成社會的組成。

    但是,我們從深層次思考,社會也屬於自然的一部分,因為人也是自然的產物;對此,也不能過分強調,因為過分強調了,就混淆了自然與社會的區別。

    正因為人是自然的產物,所以人難於凌駕於自然之上。

    對於自然的認識,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裡提出如下一些途徑:

    1、可以將自然從物質和非物質的角度去思考。

    將自然從物質和非物質的角度去思考,是從哲理的角度看問題。

    我們的自然是由物構成,那麼這個物質就包括地球物質為主體,還包括太陽系物質。月亮與我們關係密切,人類也已經豋上過月球,我們的嫦五也已取月壤而回,當然關係最密切的是太陽;在8大行星中,火星正開始探索中。而系外天體物質,目前與我們人類關係不大。

    除了物質外,所謂的非物質,是指物質運動的規律。構成自然的物質和非物質,是我們從哲學的角度來認識自然的開始。

    2、構成自然的資源和非資源。

    從資源和非資源角度看自然,是從經濟的角度看自然。

    人類要生存發展,就需要發展經濟,而發展經濟就需要挖掘自然資源。

    地球上的物質,就目前的技術而言,還不能都利用起來,於是就存在非資源的狀態。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資源的範圍會不斷擴大,相對於非資源的範圍會逐步縮小。

    非資源並非是無用之物,其雖然無法利用,或者說將來也無法利用,但就物質構成的地球質量而言,不存在負面質量的狀態,任何資源非資源狀態的質量,都是構成地球質量的組成部分。

    非資源中還存在一些有害物質,比如切爾諾貝利,比如日本的核廢水,前者需要關注,後者需要反對。就核汙染而言,目前還沒有戰勝的辦法。

    3、構成自然的環境和非環境。

    將自然分為環境和非環境,是從人類的生存質量來思考自然的問題。

    地球的自然環境,是指水氣土的各自迴圈以相關的互迴圈體系,在這個體系下產生的植物、動物、微生物迴圈。

    在水氣土和植物動物微生物這六者的迴圈之外,還存在與這個迴圈之外的一些東西,但就自然而言,有比環境更重要的自然構成嗎?我們是否允許非環境物質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這當然不允許!

    二、人類能否與自然共久遠。我們去了解自然,認識自然,才能更清楚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是環境的產物,也是自然的產物。

    認識這個關係,就可以知道:自然比人類更頑強。相比較而言,人類的力量是受自然制約的,人類比自然更脆弱。

    如果這樣還不能說明問題,我只能這樣說:人是自然的產物,就壽命而言,自然的歷史比生物的歷史更久遠。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人類還需作更多的努力,從技術上,乃至更需從文化文明的角度,更多地消除社會和民族之間的矛盾,以獲取更佳的歷史程序,降低成本支出,增加平均需求收益。

    三、從矛盾運動的過程看問題。我們可以從哲學的角度看問題,世界或者宇宙普遍存在矛盾,矛盾的過程存在開始、興旺、衰弱到消亡的過程,人類運動也不例外,同樣有這樣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自然的矛盾運動過程,那麼,不是說人類不能戰勝這個過程,只是說目前還沒有看到希望的可能。

    四、太陽的壽命有多長?太陽系的運動,是以太陽為核心的運動。從環境的角度講,環境運動的能量來自Sunny。但就已知的未來,太陽終將消亡,那麼在這之前,環境的改變,促使我們人類能否因為溫度的下降而能忍受嚴寒的考驗

    五、我們去認識自然,是需要講究一些實際的東西,而不是盲目,所有這些從哲理,從經濟,從生存質量等的認識和要求,並非要使我們頹廢,而需要一個清楚明確的心智和心態,去進行必要的合理的決策和奮鬥。

    由於以上這些原因,用改變、改造和最佳化自然是合適的。戰勝自然至少目前還不可能。將來能不能,還要等著發展著看。

    但願我的認識都是錯誤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明星張一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