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東來
-
2 # 西門不帶刀
少校柳下惠,白話說歷史。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說一個小故事:李幼斌老師版《亮劍》中,有一集是這樣一個情節:李雲龍和趙剛在看電影的時候,跟一個插隊的人打起來了。後來他們都被帶到了派出所。本來派出所的工作人員,對於兩方鬧事的人都準備處理,但在看到李雲龍和趙剛的少將軍官證後,處理態度上馬上來了一個180度大轉彎,二話不說就將李雲龍和趙剛給放了。
明朝建國後。那些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子弟們。自然不自然的形成了一個勳貴集團——淮西勳貴,這個集團裡的人打仗的時候衝在最前面,不怕死是國家最鋒利的劍,和平的時候也是對國家危害最大的一群人,
這個集團的人都做過什麼事兒呢。
1. 朱元璋的女婿歐陽倫,串通九府十八縣的官員進行走私,走私茶葉,鹽,鐵等國家管制物品。這是一個利益集團,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走私一次便可獲利近百萬兩白銀。(而那時大明的歲入白銀也不過2000萬兩),剛開國,皇親國戚都敢這麼幹,朱元璋如果不開殺戒,大明朝早就爛了。
2,勳貴集團的胡惟庸案和藍玉案
開國功臣,勳貴集團,國家給了他們榮華富貴,他們卻還索要的更多。這樣的功臣也好,勳貴也罷。換了哪個皇帝都會殺。
-
3 # 1314吐槽星君
本來我是覺得朱元璋這麼搞很沒人性,就是暴發戶忘了親戚,害怕親戚來分自己財產,就找了理由搞死了算逑。
現在我有點理解朱元璋的做法了。
一,太子朱標據記載是寬厚仁孝,按現代說法就是個老實孩子,老實孩子可壓不住那幫跟老朱打天下的驕兵悍將和陰險狡詐的文官,知子莫若父啊。太子早夭,皇太孫朱允炆跟太子比起來威信、資歷還要不足,為了他能座穩這皇位龍椅,老朱可以背一背罵名的,這可關係到大明千秋萬載的基業啊。
二,驕兵悍將的問題讓老朱很頭疼,這些老兄弟跟自己出生入死,文化程度又低,跟他們講道理好比對牛彈琴,一竅不通啊。如果這些兄弟都像宋太祖的兄弟一樣都是貴族出身就沒有這方面的煩惱了,大家都是明白人,一杯酒下肚都有數。而且藍玉這種人讓老朱很忌諱,年紀有為的藍玉可不是毛頭朱允炆可以調動的了的。而老朱手下的文官們除了爭權奪利爭名聲就沒幹過啥讓老朱瞧得上眼的事,明朝才開國幾年,貪官汙吏就開始起來了,剝皮萱草都禁止不絕,而且明朝的文人特擰巴,皇帝想幹啥,不管好壞都一律反對,老朱是更是創立了內閣制來削弱了文官的職權,只不過他忘了崽賣爺田不心疼,沒想過子孫未必能像他一樣勤奮。
三,老朱老想著畢其功於一役,當時來看是有成效的,最後的上將藍玉被搞死,老狐狸胡惟庸被搞死,朱允炆的上位之路似乎被清理好了,但千算萬算老朱沒算到他死後朱家兄弟會兄弟鬩牆,這就是老朱的歷史侷限性,用遊戲的術語叫:物理攻擊頂級了,但敵人是物理免疫。殺功臣等於自廢武功,讓封王有實力來競爭皇位。
-
4 # ww3721王建文
國家的利益,是為人民謀幸福,求太平,免除戰亂,得和平。朱元璋在擊破元未各各稱王稱霸的各路真假大王政權後,建立南京大明王朝,面對在元在中原的統治下遺留層層腐敗特權思想影響,必然要使新生王朝受到極大感柒。要國家長治久安,必須防微杜漸,懲治腐敗,封建社會元勳功臣,沒有遠大為人民服務理想,要得富貴,求取功名利益,做貪贓枉法之事比比皆是。
朱元璋為了社會穩定,做出諸多懲治腐敗,廢相,設錦衣衛,大殺功臣等血腥惡毒手段,諸多為鞏固政權的措施,用皇權極權高壓政策進行統治。使元未極度混亂社會的治理,迅速走向正常。成為民族平等,經濟較為繁榮社會。人民從四等社會,元朝統治階級從殺一個南人,只需納交一頭驢價錢就行社會解脫出來,達到人人有尊嚴的社會。
是的,朱元璋從最低層社會掙扎出來的人,在流浪乞討中,走滿南江各地,接觸了各地風土人情,懂得社會民眾急救呼聲需求。積累豐富社會知識,做人做事經驗,更懂得人變化從微小開始。鑄就堅毅果敢的做事風格,殘忍猜忌防備小差秉性。對身邊大臣,更是要求極為刻薄殘暴。嚴明軍紀,絕不放過何人何事
種過錯,在幹成事業勢力將一將好過,就怕失去民心,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動員百姓進行生產,開展屯田。對親朋好友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與別人違法犯私釀酒獲利的行為,朱元璋沒有看胡大海的面和在前線和敵人血戰之中,堅決嚴明軍紀,自己動手將胡三舍殺掉。
爭取民心,招攬才人,尊重文化,朱元璋為大明初期為在軍事鬥爭取得勝利創造條件,更為後來國家建立打下基礎,他倡議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感召所有民眾之心。共同同心對元朝統治進行反抗對敵,建立大明王朝。對很多功臣勳爵封王為公,配享太廟有藩國,給他們崇高榮譽名望和豐厚待遇。
但在極度腐敗元朝遺流社會基礎上,要解放奴隸婢賤減免稅負,遷移百姓,抑制豪強,那一項工作,都是艱難重大,難做難行。同官員的利益盤根錯節,性命悠關。更與高官前途發展有乾絲萬縷聯絡。還都是保護那些即得利益者,不願犧牲的大事。不殺人,何以能幹成大事情。象富裕地方的人,為何能做到去到如象甘肅那樣貧苦之地迀移。經過朱元璋時期高壓惡辦,不懈怠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經濟有所發展,歷史有公認洪武之治。
也實現了他剛剛參加農民隊伍時,就對天發誓,當皇帝,撐大權,就要殺盡天下貪官的宏願。
對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一律處死,決不寬貸。下令從地方縣州府到中央只要是貪汙,不管涉及到誰,決不心慈手軟,一查到底.更敢於從自己身邊高階功勳大臣開刀。
明初期的中央六部,用了大量元朝舊有官吏和農民起義的大功臣。他們有恃無恐,貧贓枉法,敲詐勒索,使人民受到殘酷剝削。朱元璋對此深痛惡絕,戶部官員與地方官府官員上下勾結,採取一系列辦法,損公肥已貪汙財物,使得朱元璋發現後大怒,立即將各級官員全部處死,輕的打百棍邊疆充軍,百棍之下幾人能活。刑部尚書開濟接受死囚送銀萬兩,用另一死囚代替。勒索囚家人錢物,導致一家二十口自殺悲劇發生。朱元璋對察到這些大貪官都被斬首,兵部侍郎王志以徵兵為生財之道,接受逃避兵役的人二十三萬銀子,當然被殺頭。禮部章祥,辛欲竟然敢私吞朱元彈賞賜女兒婚禮銀兩,可見膽大枉為到了何等地步,腐敗到何等瘋狂。都察院御史劉志仁,辦案久拖不審,吃了原告,吃被告,勒索錢物誘姦良家民女。當然得死,更有戶部尚書趙勉夫妻受賄十幾萬銀事發,能不死嗎?
當然朱元璋對他們痛恨,還是認為一刀殺死還感太便宜了,又採取極端手段,挑筋,斷指,斷手,斷腳,剝皮實草,設有剝皮場,剝皮廟,將剝皮人充草後放在後任官員公堂裡邊,以警示繼任不要重踏覆轍,做法觸目驚心,震懾不良官員。他的以“人在政舉“,藉助皇權崇高威望,以極其殘酷法律,嚴懲貪官汙吏。驚天地,泣鬼神,從成就事業開始,到死先都高喊殺盡貪官,始終沒有仃息減弱。但還是驚訝貪官汙吏,如象野草春生一薦一又薦,讓他割得肉痛心驚,卻沒有成功。
朱元璋殺功臣勳爵,為子孫撐權,更是為了剷除自己所封得小國國王功臣小藩,他為了中央集權所想,並非惡毒如此。他在臨終,“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金大衰念之。”有因知識缺乏,他不能似李世民,趙匡胤開國皇帝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更不能劉秀聰明智慧那樣精簡官員,裁併郡縣,柔術治國。寬民眾,嚴官吏。從而保證皇帝的權力和意志能夠得以實現。對中央集權制加以鞏固。以巡察制度向中央彙報。授予他們巡察很大的真正治理貪汙,考察各郡縣官吏政績,控制貪腐發生權力。使官員無論大小,一律嚴格按照法律辦事。而朱元璋以殺頭,親自制定整肅貪汙的綱領《大浩》。決心之大,力度之強,措施之霸道。卻沒有有根除腐敗,晚年只能嘆惜,。為何貪官如此之多,早晨殺了,晚上又生一撥哀嘆。是的朱家人自己貪婪天下,一切都是自己的,用特務機構,派出大量名“檢校“暗中監視官員,還把禁衛軍的親軍,改錦衣衛。成為集偵察,緝捕,審判,處罰罪等權力的特務機構。
朱元璋自己直接掌控,設有法庭,監獄俗叫詔獄。用剝皮,抽腸,刺心酷刑,讓錦衣衛在朝廷執行王杖。很多大臣慘死杖下。工部尚書薛祿在大廷中說話不敬被活活打死。
更用文字獄使冤枉頻繁發生,人人自危,不敢提筆的局面。
為了保證中央集權,又怕讓孫子朱允炇接班後,也怕自己封得王公小國製造分裂,給孫子找麻惱,駕馭不了重臣宿將,便再次誅殺功臣去藩,將傅友德馮勝幾位開國元勳的王爺藉故滅族去國殺了。
總之朱元璋為了自家的統治長治久安,還廢除管理全國大都督府,將其分中左前後右五軍都督府 ,和兵部互相牽制,兵部發命令,不能統率軍隊。都督府掌握軍隊管理。軍權集於皇帝之手。但在御外防患,還是為諸子為藩
王,各自擁兵自重,坐鎮一方,雖把異姓藩王功臣宿將,幾乎被誅殺殆盡,但燕王朱棣與周王朱橚及齊,代諸王,均多行不法,日益想獨立,朝廷孤危,終於在朱棣奪皇權為名,國靖難誓師出征,攻下南京當了皇帝。朱元璋殺人之願全成空了。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最後跟隨他的功臣們幾乎沒有善終;奉天殿上血流成河,朝野之外安居樂業,怎麼評價朱元璋這個開國君王?
回覆列表
這就反映出了中國式合夥的弊端。
在創業之初,不知命運在那裡終結,所以大家可以團結一心。
反正大家也不知道成功與否,閉著眼睛走路,總有一條路正確吧。
萬一運氣好,就此打開了局面,馬上就面臨利益的分配問題,以前大家都是兄弟夥,現在卻要分個君臣,一個要給另一個下跪的關係,不說其他,面子上就有些下不來。
距離產生美感。
談戀愛的規則此時就發揮了威力。
蜜月的過去,意味著雙方不再有神秘感,不再有那麼美好的感覺,隨之而來的,往往是厭倦,和嫌棄。
上位者,永遠只能有一人。
在爭奪上位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勾心鬥角,所以最後的勝出者,難免不睚眥必報,揮動屠刀。
這就是典型的“飛鳥盡,良弓藏”,也是典型的“可同患難而不可同享樂”!
這是平民得國的典型悲哀。
而貴族得國及治國的典型悲哀則是“狡兔死,走狗烹”。
郅都之遇漢景帝,主父偃之遇漢武帝,來俊臣之遇武則天,就是典型的案例。
帝王就算再不忍心,也必須對酷吏疼下殺手,畢竟不誅酷吏難以平民憤,而酷吏也往往表示出充分的包容和認可,畢竟這是一開始大家就心知肚明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