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可見證

    先說一下西班牙。西班牙的沒落一方面是對手實力的強大,另一方面是由於自身的國家發展策略失當。

    西班牙透過海上擴張,成功的得到眾多殖民地,財富隨之滾滾而來。然而這些財富絕大多數沒有用於發展自身的工商業,而是消耗在了殖民戰爭和歐洲大陸上的戰爭中了。這種即要在海上擴張又要在歐洲大陸爭霸的策略必然分散了自身的國力,最終導致了無敵艦隊敗於英國之手,從此西班牙逐步失去了海上的輸血動脈,最終走向了沒落。

    再來看荷蘭。荷蘭的繁榮基礎是對外轉口貿易,其國家本身國土狹小、人口不多、資源匱乏;因國家的控制不力,地方政府各行其事,很難凝整合整體力量;而貿易收入又大多用於對歐洲各國政府的貸款,由於各國戰亂不休,導致大批貸款成為壞賬,造成了巨大損失,同時因受制於投資對各國制定相應策略時束手束腳。最終造成的後果是轉口貿易所得因投資不當損失巨大、各行其事的地方政府使荷蘭無法發揮自己的整體實力,至使荷蘭與英法爭鬥中失敗,海上轉口貿易由盛轉衰,從而走向了沒落。

  • 2 # sdqst聖殿騎士團

    西班牙是歐洲的老牌殖民國家。16世紀中葉,他擁有約1000萬人口。殖民勢力範圍遍及歐、美、非、亞四大洲。從殖民地掠奪來的金銀財寶使西班牙一躍成為歐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國。

    鉅額財富引起了其他歐洲國家的覬覦,英、法、荷等國早就對葡、西兩國心懷不滿。各國都採取了一種不被法律所約束的海盜劫掠政策來對付西班牙人,打擊他們的囂張氣焰。

    他們公開允許“私掠船”的存在,使得加勒比海上一時間盜患猖獗。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甚至把海盜劫掠作為一種生意,進行直接投資,並從中獲取利潤。

    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線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擁有100多艘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

    那時,英國的資本主義處於萌芽狀態。輕工業的發展,迫使它急於尋找海外商業市場;艦船製造和航海技術的革新,更加膨脹了英國奪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伊麗莎白統治初期,英國的海軍實力還不夠強大,根本不能同西班牙強大的海軍艦隊正面抗衡。

    於是,女王便縱容英國的一些著名海盜對海上的西班牙船隻進行搶劫,英國的海盜行徑使西班牙政府極其惱火,強烈要求英王懲處這些不法之徒。可是,女王不僅沒有對西班牙政府的要求作出回答,反而對以德雷克為首的海盜大加封賞。女王的這一舉動使英西兩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了。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勾結英國天主教勢力,企圖把信奉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扶上英國王位。但是,此事以失敗告終。最後,就只剩下戰爭一條路了。

    1588年,腓力二世對英進行討伐,但西班牙海軍裝備落後,加上風暴襲擊,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海軍擊潰,“無敵艦隊”的失敗使西班牙喪失了海上霸權地位。

    1648年,西班牙對法國作戰失利,在陸地上的軍事優勢也宣告結束。此後,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又向英國割讓了直布羅陀並陸續喪失了葡萄牙和在義大利與荷蘭的領土,西班牙逐漸走向衰落。荷蘭獨立後,依靠捕魚業迅速積累了大量的資本。他們把這些資本投入到造船業之中。荷蘭人利用低成本、低運輸費和低關稅進口大量木材用來造船,使荷蘭成為世界上造船業最發達的國家,成為了西歐強國。

    到了17世紀下半期,隨著英法等國的崛起,英國同荷蘭在海上展開了3次爭奪霸權的戰爭,英國逐漸取得了海上的優勢。後來,法國也參與進來。法荷戰爭席捲了荷蘭本土,最終以荷蘭的慘敗而告終。荷蘭從此一蹶不振。世界霸權的地位衰落下去。

  • 3 # 立志成蟲

    荷蘭不大清楚。西班牙是成也黃金敗也黃金,從美洲大陸屠殺滅絕印第安人掠奪來的黃金白銀。西班牙國內沃土面積很有限,是穆斯林用複雜精細的灌溉系統在耕種,有了黃金以後,這些“異教徒”被趕走了,還有烏七八糟的“罪名”把大部分工匠也趕走了。對農業手工業的衰落西班牙統治階級根本不在乎,只要還有美洲搶來的金銀有什麼擔心的?外購就是了。幾十年間,歐洲的物價大約長了4倍,其他國家都巴不得跟西班牙開戰,勝敗不重要,只要槍一響,西班牙的黃金就像大水一樣流進自己的腰包兒,西班牙實際上是在為雙方的軍費買單。英國海軍提前偷襲了西班牙的港口,炸燬了大約20000個木桶,那個時代的軍艦上要靠木桶儲存淡水和食物,西班牙為了弄齊這些木桶,竟然用了2年左右的時間,因為國內的工匠太少了。在這2年期間,擅長海戰的統帥(名字記不住)去世了,日後西班牙“無敵艦隊”居然是在一個既不懂海戰甚至還暈船的統帥率領下和英國海軍決戰的,就此喪失霸主地位,英國以海軍稱霸的時代開始了。義大利的鐘表匠改進了火藥槍,這種火藥槍就是不賣給西班牙,成為西班牙在歐洲大陸也衰落的重要原因。西班牙衰落的原因至今沒有過時,暴發戶和注重實體經濟的強國完全是兩碼事兒

  • 4 # 殤心愛人

    西班牙的衰落

    一方面是由於對手實力的增強而相對處於劣勢;另一方面,西班牙僵化的經濟從一開始就為這種衰落埋下了隱患。

    在強大的王權和狂熱的宗教信仰的支撐下,伊比利亞半島征服了海洋、獲得了世界。但是,像潮水一樣湧入的財富,幾乎都用來支撐為宗教信仰、為殖民擴張而進行的戰爭,而沒有用來發展真正能夠讓國家富強起來的工商業。

    這些王朝戰爭、宗教戰爭耗費了西班牙人的鮮血和西班牙的財富。西班牙統治者的過分擴張,顯然對他們來說是致命的。他們試圖不僅在海上,也在陸上扮演主要角色。這與英國後來實行的頗為成功的戰略形成鮮明對照。英國的戰略是,置身於大陸事務的外圍,只有在勢力均衡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才進行干涉。這種戰略使英華人能全力以赴地保護、發展自己的殖民地。而西班牙則和法國一樣,集中注意力於歐洲大陸,並不斷地捲入歐洲戰爭。最終結果是,英華人能建立起一個世界範圍的龐大帝國,而西班牙人卻先後失去了對自己帝國的經濟控制權和政治控制權。

    荷蘭

    過度依賴外界經濟 荷蘭走向衰敗的原因

    在競爭中衰落

    荷蘭經濟繁榮的基礎是商業,尤其是船運業,也就是對外轉口貿易。本身無資源的荷蘭過多的依賴於對外貿易,說明了其經濟基礎相當的脆弱。銀行的放貸物件多為各國君主,在戰亂頻生,各國經常入不敷出的情況下,貸款常常收不回來,這不能不深深地影響荷蘭的經濟,進而影響到其他方面。

    脆弱的經濟基礎。荷蘭缺乏發展工業所需的資源以及廣袤的國土和眾多的人口,雖然它成為世界霸主,但發展後勁是不如英法的。它過於依賴外貿的脆弱的經濟基礎也十分容易受到打擊。當18世紀時,西歐各國逐漸從內部混亂中抽出身來,他們採取高關稅和對本國企業進行高額補貼的辦法與已佔據壟斷地位的荷蘭展開競爭。荷蘭的優勢被迅速削弱了。根據透過波羅的海門戶松德海峽松德海峽是波羅的海的門戶,荷蘭早期最有利可圖的生意是透過此將貨物運往歐洲各地。的記錄,1497年,透過的荷蘭船隻是567艘,1597年是3908艘,1697年超過了4000艘。從此以後就開始下降,1781年就只有11艘了,以後雖有好轉,但也不到先前數目的一半。這反映了商業全線的衰退。與南美洲的貿易也於1713年被英國壟斷。曾經非常賺錢的漁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衰退。在1736年有219艘漁船,10年後就只剩下144艘了,以後再也沒有恢復過。東印度公司的高股息政策也堅持不下去了,董事們採取金融欺詐的方式來使收支平衡。為了維持高股息,使股票保持高價位,公司往往寧可以3倍於國內的利息借債也不讓國內的人知道公司缺錢。1780年以後,它實際上已經破產了。

    大量貸款成為壞賬。由於經濟的極度繁榮,18世紀的荷蘭成了全世界的大借貸國。有個形象的比喻說,荷蘭就是一個由艦隊守衛的帳房。但問題在於,荷蘭向每個國家貸款時,還意味著它必須和每個國家保持友好的關係。若與英國或法國開戰,則意味著這些國家將立即停止支付大部分的利息,因而對總體的繁榮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更糟糕的是,不管荷蘭捲入與誰的戰爭,將都意味著它在與自己的資本作戰。出於這個原因,與任何一個國家的戰爭都必須不借一切代價加以避免。但現實是,荷蘭不斷地捲入戰爭中,不僅支出大量軍費,也損失大筆的利息。法國大革命,也讓荷蘭損失了一大筆收入。

    在國外大量的投資,對國內的產業而言就意味著直接的損失。生活費用在繁榮的尼德蘭要大大高於周邊國家。當各產業被迫與海運商船競爭時,產業主必須付更高的工資才能得到人手。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增加生產成本,也就意味著投入的資本只具有較低的利潤率。但是出於投資者的本能,當在國外十拿九穩可以得到6%或7%利潤的時候,便不會以4?5%或5%的預期利潤在國內投資。這表明在整整一個世紀中,當來自國外的競爭開始嚴重影響荷蘭的市場時,荷蘭的製造商無力擴大生產以迎接這個新的競爭的挑戰。

    對軍事力量尤其是海軍力量的投入不足。在荷蘭,海軍的作戰費用屬於特別開支,不能由常規的稅收負擔,需要由聯省議會特別撥款。但當時有5個海軍部,各自都有獨立性,當執政在時,可能還會協調一致行動,當沒有執政時,就陷入了混亂。17世紀晚期的持久戰爭產生了鉅額費用,但在戰爭就要最後結束時,執政威廉去世,各省突然停止提供經費,結果各海軍部面臨破產。由於戰爭還在繼續,海軍部便得到允許借錢。一些愛國者願意以9%的報酬借錢給海軍部。但在借了大筆款項之後,僅荷蘭省的3個海軍部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的時候仍欠債達1000萬荷蘭盾。軍官和水手被解僱了,他們或者過起了市民的生活,或者移居別的國家,為能付得起報酬的外國海軍服役。從1713年到1770年,除荷蘭省以外的6個省沒有為艦隊投入一分錢。作為以航運起家的荷蘭來說,這是致命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國紛紛攔截荷蘭船隻,海盜也對荷蘭船隻情有獨鍾。

    安於現狀的國民精神。靠利息就能過上不錯的生活的荷蘭人,喪失了前輩們的進取精神,貪圖享樂,安於現狀,對於不斷增加的衰退訊號無動於衷,只要今天還能舒舒服服,就不管明天怎麼樣。這樣的精神狀態,哪裡是生機勃勃的英華人、法華人的對手?

    被戰爭拖垮。1650年和1651年英國為削弱荷蘭商人在國際貿易方面的中心地位,曾兩次頒佈《航海條例》。1650年的《航海條例》規定非經英國允許外國商人不得與英國殖民地通商。1651年的《航海條例》又規定進口到英國的產品只准使用英國船隻或生產國的船隻進行運輸,從英國出口的產品只准使用英國船隻運輸。荷蘭宣佈拒絕承認英國的《航海條例》,和英國在1652年到1673年間先後發生三次英荷戰爭。

    1785年,荷蘭的處境已經很糟糕了,公共債務增加到幾乎付不出利息的地步。國家一片混亂。1795年1月初,法國革命軍攻入荷蘭,1月18日,荷蘭最後一位執政威廉五世逃往英國。幾個星期後,荷蘭共和國就不存在了,代之而起的是作為法國附庸的巴達維亞共和國。

    六、啟示

    荷蘭的成功是充分發揮了自己優勢的成功,再加上自由寬鬆的政策,遠離歐洲的矛盾中心,一個一半國土在海平面以下的國家,最終成了世界的霸主。失敗永遠比成功要容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在荷蘭身上應驗了,過度依賴外界的經濟和各行其是的地方政權使荷蘭受制於人,這是荷蘭走向衰敗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學校,流傳過哪些奇人異事,風雲故事?